当代大学生新媒体运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中国管理信息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qhd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梳理与掌握学界关于大学生运用新媒体现状及核心观点基础上,以采用调查方式获取的真实数据为支撑,深度剖析当前大学生运用新媒体的现状,依据调研数据概括大学生在运用新媒体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生成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及生成原因,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观点、课题,在深入研讨及论证基础上,力求得出系统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新媒体运用;问题;对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23. 111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23- 0222- 04
  1 大学生新媒体运用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背景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31亿,相当于欧洲的人口总数,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手机网民占比达95.1%,网民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占比25%[1]。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媒体工具使用排列前三位的是手机、电脑、电视,分别占比98.5%、76%和34%。高校早已告别了传统媒体热潮时代,成为了新媒体使用的一方沃土,大学生成为了以手机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使用的主力军。新媒体的发展对大学生的生活带来的便利及成长发展带来的优势毋庸置疑。但必须理性认识到,由于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认识不够,使用不当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新媒体作为一种工具亦或载体就其本身而言不具备利弊长短,网络运用主体才是新媒体发挥作用和影响的决定性因素。鉴于此,要发挥新媒体对大学生发展成长的积极因素,就必须从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运用现状入手,全面了解大学生在新媒体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从而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
  2 当代大学生新媒体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网络社交造成人际关系的物化与异化
  概念作为哲学概念,黑格尔首次用“异化”描述绝对精神的外化。费尔巴哈那里,异化概念被引申为:主体所产生的对象物、客体,不仅同主体本身相脱离,成为主体的异在,而且反过来束缚、支配乃至压抑主体[2]。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述了异化劳动理论,明确提出异化劳动的四个方面,即劳动产品和劳动者相异化;劳动本身和劳动者相异化;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人同人相异化[3]。在马克思手稿尚未被人所知时,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形成了物化与物化理论。值得注意的是,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二者的最终归宿都是从“物与物的异化”到“人与人的异化”。卢卡奇给物化下的定义是:“人自己的活动,自己的劳动成为某种客观的、独立于人的意识的东西,成为凭借某种与人相异化的自发活动而支配人的东西”[4]。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劳动所产生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5]。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信息时代虽同资本主义时代大相径庭,但物化与异化现象依旧存在,正如卢卡奇关于物化与理性化的批判,在网络社交中,由于网络自身虚拟性、隐蔽性的特点,人在网络社交中,出现人的数字化,即人的符号化和抽象化,人本来是网络社交的主体,但在长期的网络交往中越来越被动消极,缺乏意志,人云亦云。同时,网络社交看似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实则造成了人与人的隔膜、疏离和冷漠,使得人与人之间有机联系丧失,网络之中“鸡犬之声相闻”,现实生活中“老死不相往来”。抛开网络空间中“符號化”的虚拟的个人,回归现实生活倍感孤独和无聊。网络交往不同于现实交往,人们在长时间网络交往中逐渐减退甚至丧失了实际人际交往能力,产生现实交往的心理不适应和焦虑,成为孤立的和封闭的个人。为发泄和分解自身的焦虑,人们只能再通过网络社交寻求“交往快感”,或通过其他网络娱乐方式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以至于不少人沉迷于网络,陷入恶性循环。由此可见,网络交往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而实际上疏远了人与人的距离,而作为网络交往主体的人最终由主动交往逐渐沦为消极和被动的局面,成为了科技文明时代被升华了的“奴隶”,人作为一个自由的创造性实践主体所应具有的否定性、超越性、和批判性被技术理性所带来的满足感所消除,成为了马尔库塞笔下“单向度的人”。
  2.2 娱乐方式网络化影响身心健康
  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据调查,大学生利用新媒体最多的是娱乐,占比44%,其次是社交,占33.5%。打游戏、聊微信、逛淘宝等新型娱乐方式的出现致使“手机控”、“宅女”越来越多,大学生对网络的高度依赖对其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首先,娱乐方式网络化影响学生身体健康。新媒体的出现足不出户,缺乏必要的身体锻炼,且使用新媒体熬夜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加之新媒体的使用是一个注意高度集中,大脑、眼睛、手指快速运转操作的过程,长时间如此导致身体因超负荷产生身体压力,最终导致身体素质下滑。其次,娱乐方式网络化造成“网络成瘾失调症”,影响大学生心理发展。美国的心理学家Ivan Goldberg在1995年提出将“网络成瘾”添加到《精神失调症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中。一种新型的失调症“网络成瘾失调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出现。1996年,博士精神病学Kimberly S. Young发表《网络成瘾:一种新的临床失调症的出现》,指出“网络成瘾”是一种不涉及酒精中毒(intoxication)的冲动性行为控制失调(impulse control disorder),其机制与病理性赌博相似,即病态使用网络[6]。网络娱乐让大学生产生强烈的依赖,大学生在网络之中游刃有余,但回归现实就会无所适从,不知所措。网络成瘾使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交往能力下降,致使学生因现实情感的疏远而产生孤独和失落,引起自卑、压抑、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甚至引发强迫症、自闭症、抑郁、社交恐惧症等心理疾病。   2.3 信息传递的快速性损害思维发展
  新媒体信息传递具有海量性、广泛性、快速性的特点。大量短小信息的传递与不断更新使得大学生学习和思考上过度依靠搜索引擎等新媒体工具。大学生遇到难题,35%的同学表示直接上网搜索答案,58%的同学先思考然后搜索答案,仅有7%的人选择从现实生活寻求解决方法。新媒体的使用令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下降,最终导致了大学生思考模式的依赖性,思考方式的碎片化,思考过程的惰性化,思考结果盲从化。
  2.4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价值观凸显扭曲
  网络信息有其自身的局限,由于网络空间的隐蔽性、自由性和虚拟性,网络信息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而大学生处在具备独立的意识但相对缺乏社会的经验的时期,网络信息辨别能力欠缺,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以至于大学生的主观意识与客观意义相分离,产生错误的价值取向。一方面,部分不法分子及素质低下者凭借新媒体工具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传播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利用大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防范意识、辨别意识的薄弱,侵蚀大学生的心灵,引诱大学生走向价值扭曲。调查数据显示,18%的学生经常收到诈骗或是不良信息,78.5%偶尔收到,占调查人数的3.5%。另一方面,某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企图打着“网络自由”的旗号,以新媒体为载体向我国大学生宣扬和推广所谓“自由”、“平等”的普世价值,利用幕后推手对不良小概率事件进行炒作,趁机进行价值渗透,侵蚀人们的精神世界,而大学生缺乏阅历经验,难以对事物本质的深刻认识,往往容易对自我意识产生动摇。在国内外双重因素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长期在网络中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满足,在现实中愤世嫉俗,产生厌世等错误价值取向,以至于无法很好融入社会生活。
  2.5 自控力缺乏,出现网络伦理道德失范行为
  网络的匿名性、开放性特点和大学生对自由的无限诉求,容易引起伦理道德失范行为。大学生好奇心强,心智不完全成熟,感性、易冲动,追求个性。在大学生中,传播网络色情、传播虚假信息、实施网络暴力、进行网络诈骗、恶意语言攻击、网络剽窃等网络伦理行为失范行为时有发生。由知名权威媒体新华网、猎律网联合发布的《2011-2015年度网络违法犯罪大数据报告》显示,2011-2015年我国公安机关侦办网络犯罪案件数量分别为4.7万件、11.8万件、14.4万件、15.7万件和17.3万件,犯罪主体年龄主要分布在中青年阶段,其中18~30岁占39.25%,30岁以上占40.63%,18岁以下占20.12%,犯罪主体趋于年青化[7]。
  3 解决大学生新媒体运用中的问题的对策
  3.1 加强校园行新媒体监管,形成良好的新媒体运用氛围
  大学生绝大部分的生活时间和场所在学校,校园网络安全对于学生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校园新媒体监管是校园网络安全的重要保障,加强校园新媒体监管主要三个方面:一是要提高对新媒体安全的重视。学校对新媒体发展管控不严,校内新媒体平台鱼龙混杂,导致许多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利用官方媒体发布各种不良网络消息,煽动学生进行不良行为。因此,高校必须树立高度重视校园新媒体安全的意识,才能真正将校园网络监管落到实处。二是要建立健全校园新媒体监管体制机制。学校应成立校园新媒体信息安全小组,及时排查不良网络信息对校园新媒体建设的影响,定期召开校园新媒体安全会议,制定新媒体安全管理及发展规划,拟定校园新媒体使用规则,并对校园官方媒体进行官方认证,对师生信息进行实名录制,师生的对校园媒体的应用进行实名认证,并切实保证师生个人信息的安全。同时制定网络安全危机事件预案,以保障在不良网络事件发生时将危害程度降到最低。三是组建校园新媒体安全监管队伍。高校发挥其人才优势,以计算机专业老师为核心组建校园新媒体监管队伍,充分利用其专业技能,打造一支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职业道德高尚的精干团队,致力于校园新媒体安全管理,保证校园网络环境的良好生态。
  3.2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素质。
  意识支配行动,正确的思想意识是人的网络行为不违道德、不悖法律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价值导向性教育的社会实践,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如下途径:
  第一,开设针对新媒体运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修课、选修课。大学开设有关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认清网络中人的思想行为与现实生活中人的思想行为的区别与联系及厉害关系,形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开展新媒体运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利于提高广大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营造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充分发挥的大学生主观能动性,促使其在新媒体中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规范使用新媒体。
  第二,对相关专业学生开展网络技术伦理课。网络技术量高、专业性强。普通大众的伦理道德失范行为相较IT技术人员造成的危害较小。高端IT技术人才因伦理道德缺失變身“黑客”,传播病毒,盗取他人信息,侵害他人,更有甚者攻击政府网站,窃取国家机密,危害国家安全。由此可见,要让技术发挥其正面积极效应,达到效益最大化,开设相关专业学生开展网络技术伦理课,对可能性危机事件防范于未然是极有必要的。
  第三,以新媒体为依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新媒体运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挖掘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的优势,利用新媒体多途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显示,46%的大学生认为新媒体对生活影响非常大,甚至成为“生活必需品”,42%的大学生认为影响比较大,10.5%的大学生认为可有可无,仅1.5%的学生认为没有影响,由此看出新媒体在学生群体中的使用是极为普遍的。教师利用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创新教育方式,达到更好教育效果,还有利于拉近师生距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拟定网络思想道德行为规范,提高大学生自律意识。大学生自律意识普遍不强,无论是从上网时间上的控制,还是思想及其行为的控制都亟待提高。制定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行为规范一方面为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提供了可以参照的标准,让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对齐自律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网络道德行为规范又成为大学生衡量自身网络思想道德行为的标尺,有利于其在对比中不断发现自身网络思想道德的问题和不足,在反思中不断改进以提升自我网络思想道德行为。   3.3 加强新媒体知识普及,强化大学生新媒体运用技能。
  大学生时使用新媒体的经历比较长久,但对新媒体知识普遍欠缺,数据显示,使用新媒体1~2年约占22.5%,2~3年约占24.5%,3~5年约占18.5%,5年以上约占19.5%,刚接触占15%,但问及对新媒体的认识是,表示对新媒体非常了解的仅为11%,表示一般了解或不了解的分别占比76.5%和12.5%。由此可见对大学生进行新媒体知识普及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首先,将新媒体相关知识教育融入课堂。学校可以从满足学生需要出发开设相关的公共课程、食品安全知识专题讲座,给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和机会,以提高学生对新媒体的了解和认识。其次,开展学术研讨,推进新媒体知识纵深发展。学校可定期邀请本校从事相关研究的老师和相关资深专家、学者开展新媒体技术研討会,进行相关知识讲解和介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在切身参与中增长见识,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进行新媒体相关学术研究,申报科研项目,促进学生在科研中创新思维、深化理解,全面提升。再次,以新媒体为载体进行新媒体知识普及。通过直播、动图、在线互动等集视觉与听觉为一体的方式进行知识普及必然更受学生欢迎。以此作为新媒体知识的教育载体、传播媒介,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效率和影响力都是不容忽视的。最后,借助社会相关职能部门的力量进行宣传。邀请网络管理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人员进校园,开辟校园“新媒体知识信息栏”、开展“新媒体知识宣传周”活动,提高广大师生对新媒体知识以及《网络安全法》的认识,令其在约束和规范自身网络行为的同时,懂得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正当合法权益。
  3.4 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减轻学生的网络依赖感
  新媒体的发展的对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对新媒体的依赖和满足导致了学生校园生活单一化。据调查,大学生每天使用新媒体时间超过五小时的比例高达67%。大学生业余生活大部分时间被新媒体占用。长此以往将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领导学生校园生活多元化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尤为重要。
  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有以下途径:一是高度重视社团发展,以社团为依托开展校园活动;二是依托学生工作组织领导学生参与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工作组织,充分发挥学生工作组织的带头作用积极开展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三是学校各个部门单位要积极开展学生活动,学校党委、团委及相关学生工作部门要创新活动方式,打造精品校园文化活动,创建校园文化品牌。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发展报告[R/OL].http://www.cnnic.cn/gywm/xwzx/rd xw/20172017/2 01701/t20170122_66448.htm,2017-01-22.
  [2]侯才.有关“异化”概念的几点辨析[J].哲学研究,2001(10):74.
  [3]贺来.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本性[J].中国社会科学,2012(3):44-51.
  [4][匈]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M].王伟光,张峰,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Young K S.Internet Addiction: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J].Cyber Psychology and Beavior,1996(1).
  [7]新华网.2011-2015年度网络违法犯罪大数据报告[R/OL].http://bbs.ybvv.com/thread-1165043-1-1.html,2016-09-16.
其他文献
<正> 动物是狂犬病的贮存宿主和传播媒介。本文简述动物狂犬病的流行概况和防制新进展。1 病原学狂犬病毒是一种螺旋对称的RNA病毒,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Lyssavi-rus)。1989
<正> “从字词句章入手讲解思想内容”,这个问题并不新鲜,但这是语文讲读教学中一个具有规律性的问题,广大的语文教师都愿意琢磨研究这个问题,三十年来,语文教学的种种讨论也
<正> 等差式练习 读者一听就会感到奇怪,教学法和教育心理学方面的问题,怎么和一个数学概念连在一趣了呢?这要从课堂教学实践说起,譬如外语课。 学过外语的同忐,大都经历过下
芽胞杆菌属(Bacillus)细菌自然存在于土壤和水中,也污染食品。少数菌种可引起食物中毒。其中腊样芽胞杆菌(B.cereus)多见,短芽胞杆菌(B.brevis)、坚强芽胞杆菌(B.firmus)少见
深圳是我国最早的定制式义齿加工制造基地之一。随着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深圳义齿行业积极调整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按照《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指导要求,在义齿行业数字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道路上进行了有益探索。
[摘 要] 分析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策略。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原因;策略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 03. 052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03- 0104- 03  企业在创造利润、对
<正> 夜深了,多么寂静,一切都睡了,万籁无声,只剩下满天星斗,颗颗亮晶晶。队部里,收音机轻轻地响着,桌旁,坐着老队长杨兴。他又开始了每天的学习,在那里专心地聆听。收音机播
<正> 国内对性病患者感染人型支原体(Mh)已有研究,而对不同类型人群中的感染状况研究较少。为了解人群中Mh感染状况及分布特征,我们于1990年2~7月用间接血凝试验法,对7类人群
为观察我省人口的死因情况及动态变化,我们将完整、可靠的7城市的死因资料做了整理分析。结果: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沈阳、锦州7城市1985~1987年累计年平均人口数为
[摘 要]随着微时代的到来,用户信息需求的内容和信息获取的方式都发生了改变,呈现出时间上碎片化、互动性强、接收方式移动化的特点。图书馆应根据用户特点,研发移动平台、构建微团队、创新微内容、改变服务方式,从而建立满足读者的微服务体系。  [关键词]微时代;微服务;图书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22.114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