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的大旗该由谁来扛?

来源 :中国企业文化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jiangtao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战略的层面讲,内刊是企业文化外化的必然产物,它自身也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三五个人的小企业,彼此直接的语言沟通就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传播方式,但对一个几千甚至数万人的大企业而言,这种方式反而是成本最高而效率最低的传播方式。现代传媒手段(报纸、杂志、网站等)这时就派上了用场。当然,这只是形式的演进。
  央视热播的《大国崛起》对大国之道进行了梳理。一位专家讲:所谓大国是一个国家内部力量发展延伸的结果。企业文化也是这样。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需要借助现代传媒手段来整合、传播自己的声音、思想、智慧等。因此,内刊反映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的结果,而不能反过来。尽管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反作用于企业发展。
  


  所以,企业经营自身造就了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产生优秀的文化,为内刊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2000年8月,基于奥康在行业内以市场营销见长的特征,奥康在已有《奥康报》的基础上创办了《奥康营销》杂志,系列化、专业化、深度化地记录了奥康5年营销的变革、创新和各种探索。
  2005年,随着奥康战略重心的转移和企业文化升级,经过尝试,《奥康前沿》正式亮相。奥康内刊由“营销时代”转入“时尚时代”。
  要点在于,这一切都是以奥康人不断地创新、实践为基石的,我们的工作只是更好地记录和推动了它而已。
  从战术的层面讲,内刊是企业产品的延伸,它具有企业产品的一切特征。
  奥康管理者的观点是内刊也需要“经营”。我的看法是做内刊就是记录企业行为,经营“企业思想”。后者具有实质性意义。因为“企业思想”也是企业的产品之一,重要的是,它具有文化的渗透力,是品牌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认为这方面海尔做得非常优秀。我对海尔的故事、海尔的经营、海尔的文化知晓得比海尔的冰箱、彩电的更多、更细。这其实是海尔传播者有意“经营”的结果。许多人能讲出王振滔的传奇、记得奥康的故事,但对奥康拥有5大品牌、各大品牌鞋的特征却并不熟悉,这正是文化传播的影响力比单一的产品宣传更具渗透力的原因。
  对于如何“经营”,我们的观点是“有活动才有活力”。2007年1月,奥康先后在北京举行了“制鞋企业应对反倾销诉讼情况通报会”、在清华大学举行了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商海王道》新书首发式等活动,为奥康的文化增添了无形的魅力。
  点评:从韦开孟主编对企业经营、内刊经营两者与企业文化的关系阐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正是因为企业经营本身造就了企业文化,而优秀的文化又为内刊提供了丰富的养分。所以企业文化的大旗一直在企业肩上背负着,而内刊,作为企业文化的宣传阵地,作为企业产品的延伸,有责任为整个企业经营活动发挥应有的一份力量。
其他文献
为了备战银行业的全面开放,中资商业银行已经做了不少努力,譬如股份制改造、剥离不良资产、股权分置改革、高管持股、高管年薪制、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市等。迄今为止,在资本充足率、制度构建等“硬件”方面成效显著。但依然常见的中资银行大厅的“排队”现象,说明在服务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而客户服务水平,直接彰显银行之间企业文化的差距。最后的时间窗  “目前正是中资商业银行重塑其文化的关键时机”在接受《中国企业文
期刊
20世纪80年代,当文化管理派手持文化至上观点横空出世,企业内刊也开始了它咿呀学语和漫漫征程。  内刊——这张企业最美丽的名片,从当初地位的无足轻重到现在企业文化的最重要载体,越来越多的职业经理人已达成共识:内刊已成为企业品牌形象和文化建设的“代言人”。那么企业内刊如何在企业和大众当中,找准平衡点呢?  内刊表达的是企业与时俱进的前进步伐,是企业真实声音的生动记载。无论企业内刊的定位是“内向”还是
期刊
如果将历史的演进比喻为永不谢幕的情景剧,在中、外企业史上,企业家复出现象就是一个个接连不断的高潮——有喜剧、也有悲剧。2月份,美国戴尔公司的创始人迈克尔·戴尔重任CEO;两个月之后,联想集团的董事会主席杨元庆挂帅新成立的消费业务单元——中、外两大IT巨头的重量级企业家相继复出,好戏开场。    一个隽永的话题    企业家复出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据美国俄亥俄大学费希尔商学院的助理教授鲁迪·法伦布拉
期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企业成熟的标志。企业文化的作用不仅仅是对内的导向、凝聚和规范作用,它的更重要作用还在于提高企业经营业绩,铸造品牌信仰,使企业永续经营。但近几年来,民营企业有了飞跃发展,其企业文化却成为一个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    民企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化程度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也从以前的挫折中吸取教训,变得聪
期刊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往往取决于员工的意愿与能力。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这样的员工——他们认同并融入企业文化;他们对企业忠诚,有团队归属感;他们有敬业精神和职业素质;他们有良好的潜质,具有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专业技术能力过硬,沟通能力强,有亲和力;他们有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并始终带着激情去工作。  企业需要这样的员工,但到哪里去寻找呢?笔者认为,企业并不缺少这样的员工,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缺
期刊
在最近的几十年里,我们见过沉甸甸的海外品牌,几乎相同的商品,由于品牌效应,其售价可以高出国内产品很多;也见过知名品牌纵横捭阖、攻城掠地,挤得同业竞争者们日益缺乏生存空间;还见过老品牌延续了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在市场风浪中成为领航者。品牌之所以有如此的威力,就是因为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是企业的产品性能、技术工艺、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市场营销、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的综合体现。它已经变成了产品规划
期刊
要规范员工的上网行为,仅仅靠堵是堵不住的  因为工作需要,一家公司开通了网络,但发现员工经常在上班时间聊QQ、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页。公司曾经实施过惩罚制度,但效果不理想。开通网络后,该怎么管理员工上网的行为?是堵还是疏?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还是要两手抓,一方面应该严格管理,严惩员工的不良行为;另一方面,也应该持开明的态度,给员工一定的空间。    堵—一严格要求    并不是所有的员工都需要网络的
期刊
早就听闻《经济》杂志在业内的名声,自然对带领这本杂志的人、对其管理之道非常感兴趣。3月2日,记者终得以对《经济》杂志总编梅韶华进行了面对面的采访。    一个“很好的人”    能和美国总统布什交谈并合影留念、采访过经济界无数个风云人物,和人交流时却始终面带笑容,亲切、和蔼,拿“虚怀若谷”这个词来形容梅韶华总编最为恰当不过。  采访之前,记者就听《经济》杂志一员工说,我们领导是很好的人。“很好的人
期刊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  出一本经济管理类专著哪怕是《谁动了我的奶酪》那种薄薄的小册子容易吗?除了那些剪刀加浆糊的“编辑”、“伪作者”们,我们看到,大多企业界人士、专家、学者都是十年方能磨一剑,要么呕心沥血十几年写出一本;要么在某个行业浸淫十数年甚至数十年后才有所成就。对他们,套用一句经典台词——我容易吗,我?  出书不容易!因为你的书要有思想、有你的经历,看了之后要对业余时间少得可怜的经管人士具有借鉴
期刊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  SWOT分析法常常被用于制定集团发展战略和分析竞争对手情况,在战略分析中,它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