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冻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ai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天来了,相信每个人都对食物增添了更多期待。比如蒸年糕,一层糯米粉,一层红小豆,层层叠叠,白的面粉,红的小豆,好看又好吃。还有豆沙包,圆滚滚的,掰开是甜甜的红豆沙……当然,最重要的,相信大多数人都爱吃的一种美食是皮冻,看上去晶莹剔透,很诱惑人,吃下去涼爽润滑,鲜香不腻。
  我给皮冻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水晶冻。它包括许多种类,比如鱼冻、鸡冻、皮冻等等,凡是含有胶原蛋白的食物,大约都可以拿来做冻。
  做“冻”很麻烦,工艺也很复杂,大多是民间口口相传的做法。小时候看母亲做皮冻,会选上好的猪皮,把上面的毛一根根拔净,这是一个很费工夫又磨人的活儿。猪毛拔除干净后,要放在锅里氽水去土腥味,再把猪皮上面的油一点一点刮干净,切成小块放在锅里熬。
  一个“熬”字,里面含有诸多艰辛和等待的意思。不熬干这些水,实难凝结成“冻”。熬,其实也是做皮冻整个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熬的时间过长,水收干了,皮冻的口感硬,不润不滑不爽;熬的时间短了,皮冻太嫩不成形。这个尺度很难把握,也因此,熬冻成为了一个技术活儿,重点都在火候上。
  很多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中国的美食大抵也是如此。同样的东西,同样的食材,同样的工序,不同的人做出来的味道不同,比如做皮冻时,加多少水,放多少皮,熬到什么程度才能熬水成珠、炼皮成冻,这些完全要看个人的感觉,靠个人的掌控。
  汤熬好后,要把小块的猪皮捞出,只留下浓浓的汤汁。那些汤汁黏稠润滑,呈乳白色,置于阴凉处,隔天再看,液体就变成了固体,晶莹剔透。吃的时候,去掉皮冻上面浮着的一层油,切成小块,淋上调好的酱油,撒上蒜末、葱花、香菜,最后再来点芝麻油,美味至此便可以享受。
  皮冻的种类有两种,一种是清皮冻,一种是混皮冻。所谓清皮冻,就是汤熬好后,去掉里面的猪皮和杂物,只留清汤。所谓混皮冻,就是连汤带皮一起保留。如今,很多超市里就有皮冻卖,但大多是后者。不能说哪种皮冻更好,但是亲自尝试做一回,味道肯定是绝佳的。
  我常借鉴我母亲做猪皮冻的方式做鱼冻、鸡冻。做鱼冻时,我一定会选当地特产——鳐鱼,它肉质非常鲜嫩。洗净去尾,去内脏,切成小块,然后将鱼放在水中熬煮,做出来的鱼冻鲜香美味,爽滑可口。鸡冻则是选用上好的大公鸡,拔掉鸡毛,去掉内脏,剁成小块,添清水在锅里煮,收干汤水,肉烂汤凝。
  为了让皮冻看起来更加有食欲,皮冻的颜色也因为我的创新有了一些改变,我添加了天然有色食材:红色的是萝卜汁或者火龙果汁,绿色的是黄瓜皮汁或者菠菜汁。但是无论怎么改进,皮冻的滋味始终没变:酸爽可口,滑而不腻,挑起一片,在筷头颤颤悠悠,放进嘴里,呲溜一下,就滑进嗓子眼儿。
  一碟皮冻,一盅酒,清粥一碗,算不上丰盛,却能在冬日里让我自得其乐。
  (编辑 邢多多 1048572239@qq.com)
其他文献
云聚叶落,秋风堆积  田野不修边幅,秋深了  陽光下站立的庄稼  怀着济世的情怀  填满季节的留白处  头顶,纯净的蓝挂满洁白  秋风,忽略所有的细节  缭乱的想法葳蕤成一首小令  在透亮的金黄里安静地开  这是大地呈现给人间的反哺  那些或浓或淡的生活  在豆荚的笑靥里一一展开
期刊
一场肃杀  来得顺理成章  又猝不及防  秋風吹过百草  也吹过众生  落叶的忧伤还在枝头  如同人们的忧伤  还在眉宇  一季繁华戛然而止  这是草的宿命  也是人的宿命  该来的总会来  人们总对一些显而易见的事物  视而不见  而自命不凡  不知有多少荒诞的梦  在霜降里终于醒来
期刊
一群黄色的蝴蝶  从初冬的枝头跌落  在寂寞的大地上  迎风漫天飞舞  故乡的银杏树  是我童年的伙伴  那一枚枚小小的扇叶里  隐藏了多少美妙时光  层层叠叠的黄叶中  冬天在一寸寸加深  光秃秃的树枝上  谁在晾晒一年的幸福  银杏黄了  寒冬已经来临  母亲在树下织着寒衣  期待我早日回鄉
期刊
青砖 灰瓦  梧桐 深巷 卖花女  千百年的构思  凝成水乡静默的岁月  这江南的脉脉春水  浸润着木格窗上的藤萝  暮春的垂柳  剪起潋滟的涟漪  阳光如花的午间  有蘸墨数点的长衫  在苇编的桌椅上  沏一壶茶 讲一回古  雕花门前  細细的高跟鞋  常常与紫檀拐杖  擦肩而过  一阵欸乃  载走江南水乡的恬梦
期刊
有一种音乐类别,叫“椅子音乐”  冬天来了,最舒服的状态,莫过于坐在窗前的椅子上,听着一首椅子乐团的歌,沐浴着暖暖的日光。  椅子乐团的歌有多迷人?很多歌迷说:“他们的歌曲让心脏有种被潮湿的暖气包裹的感觉。”也有网友评论,“他们的歌声就像东台的海风,咸咸的,甜甜的,清澈又真诚。”  椅子乐团来自台湾,由裘咏靖(主唱/吉他手)、陈仲颖(主唱/吉他手)、孙伯元(贝斯手)三个大男孩组成。他们的音乐关注的
期刊
和从事公文写作的朋友们交流,他们都普遍反映自己有轻微的强迫症,如睡觉前经常会有重复检查房门是否关好的行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是正常的,或者说是一种“职业习惯”在生活中的延伸。在他们的工作中,无论是下发的文件还是撰写的讲话稿,都要反复校对,不能有丝毫的差错。但是,如果有一个人,每次出门都要返回查看房门是否锁好,甚至重复检查几十次都不放心,或者干脆不出门了,这就变成了一种精神疾病。从精神分析的角度
期刊
李晓华,1981年生,2003年6月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现任南京邮电大学团委书记。学校团委工作多次在团省委和学校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李晓华自2012年至今7次荣获校年度考核优秀,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干部、共青团工作先进工作者、2019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  寻找合伙人  从1999年9月入学,到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21年时光铸就了李晓华对南邮的深厚感情。  本科阶
期刊
走进自闭症哥哥的内心  电影《光》由马来西亚导演郭修篆执导,该片根据导演自己的故事改编,讲述了一段关于两兄弟的故事。  哥哥文光是一名自闭症患者,他个性敏感,无法集中注意力,更不善与人交际。母亲去世后,弟弟多年来努力照顾哥哥。大城市的生活压力逐渐让弟弟喘不过气,他决定用尽所有办法训练哥哥面试的技巧,设法帮他找到工作。  “您好,我叫文光,今年27岁,我很友善、平易近人、乐于助人,有时候我看起来可能
期刊
上海的愚园路是一条充满传奇故事的马路,康有为、蔡元培、钱学森、施蛰存等名人都曾在这条幽静的路上生活过。至今,它已经上百岁了。  2020年夏天,这条街上开了一家“故事商店”,梳着一头脏辫的“本土歌手”汤木担当“店主”。每个人都可以走进这里,用自己和愚园路有关的故事,与他换一段旋律,或者换一杯酒。这间9平方米的绿色小屋吸引了很多居民,也吸引来这里打卡的路人。  “一日店主”,以音乐和故事会友  音乐
期刊
“秋牛首”,一场与秋天的艳遇  南京人素有“春牛首,秋栖霞”的赞誉,意思是春天应去游牛首山,踏青访古,一派春意盎然;秋天要游栖霞山,满山红叶,遮天盖地,如彩霞栖居。十月下旬的一个周末,舅舅、舅妈来南京旅游,我们首选的也是去栖霞山,但在网上查攻略时,发现还未到霜降时节,枫叶才刚刚泛红,便临时起意,转向去牛首山。  牛首山处于南京城南,是一座小有名气的山。它连绵逶迤于长江和外秦淮河之间的丘陵地带,北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