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秦韬玉的《贫女》和许兰雪轩的《贫女吟》内容上都是以贫女的口吻诉说人生的凄苦以及难嫁的悲哀,但诗的主题、写作方法等又各不相同。本文从诗人生平经历与社会背景、诗的主题及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作方法三个方面对两首诗进行分析对比。
关键词:秦韬玉;许兰雪轩;贫女;对比
中国唐代诗人秦韬玉一首《贫女》是中国人不陌生的唐诗,而无独有偶,韩国朝鲜时期女诗人许兰雪轩也写下了题目内容相似的诗《贫女吟》。本文从诗人生平经历与社会背景、诗的主题及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作方法三个方面对两首诗进行分析对比。两首诗分别如下。
贫女①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贫女吟②
豈是乏容色 工鍼復工織
少少長寒門 良媒不相識
夜久織未休 軋軋鳴寒機
機中一匹練 終作阿誰衣
手把金剪刀 夜寒十指直
爲人作嫁衣 年年還獨宿
一、作者生平经历及社会背景
秦韬玉,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数次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后在宦官门下做幕僚。882年,进士及第。诗作不多,最有名的诗作是《贫女》。诗人秦韬玉生活的时期,是唐朝由盛唐走向晚唐的衰败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逐渐走向衰落。皇帝不理朝政宦官掌权腐败严重;经济衰败,社会贫富差距大;文学作品内容多消极绝望。晚唐时期的朋党之争使官职选拔方法极为混乱,当时的文人们满腹才华却不能科举及第,成为了这一时代的受害者。
许兰雪轩(1563-1589),本名楚姬,号兰雪轩,生于朝鲜明宗18年。出生于贵族家庭,后婚姻不幸并失去了两个孩子,27岁时自杀了却不幸的人生。自小和哥哥弟弟一起接受教育,文学才华出众,在7岁时就开始自己写诗。在苦痛的人生中创作了许多作品,自杀时将作品全部烧毁,弟弟许筠整理了其中一部分流传至今。许兰雪轩生活的时代,是儒家思想盛行,男女地位严重不平等,女性被禁锢在家庭内,并禁止学习和参与社会活动,在三从之道、七去之恶等规范下生活的时代。③可以说是女性的黑暗时代。
二、主题及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秦韬玉的《贫女》描绘了一个不随波逐流勤劳聪慧却因家贫难嫁的贫女形象。诗人虽以贫女的口吻诉说不幸的人生,然而诗人在科举屡考不中屈于宦官门下做幕僚时写下的这首诗却是在表达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针线手艺极好、比起外表更注重内在美得女子感叹人生凄苦只能待字闺中为他人做嫁衣裳,诗人满腹才华却无用武之地和贫女同样的感受到人生的绝望与愤慨。这样的感慨也传达了当时贫女难嫁、才子们科举难及第的社会现象。
许兰雪轩的《贫女吟》描写了一个寒冷的冬夜仍然在为人赶制嫁衣的穷苦人家的姑娘,寂静寒冷的深夜看着手下华丽的嫁衣心中无限的凄苦与悲凉。诗人通过这首诗批判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制度,感叹并同情作为这一时代受害者的女性们的悲悯命运。许兰雪轩出生于两班贵族家庭,和她笔下的贫女毫不沾边,却站在贫女的立场上写出了这首《贫女吟》,将贫女苦痛绝望的心声刻画的淋漓尽致,她笔下的贫女就是朝鲜时代社会底层女子们的代表。“少少长寒门 良媒不相识”,“为人作嫁衣 年年还独宿”,平民女子不能找到好人家的忧伤,读者对阶级分明的朝鲜时代可见一斑。贫女昼夜不分的劳作为他人缝制衣服的凄苦,社会贫富差距之大让人为贫女心酸。
三、创作方法
秦韬玉的《贫女》和许兰雪轩的《贫女吟》都是以贫女的口吻进行的独白。既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运用修辞典故等写作手法,都是符合贫女身份的真挚淳朴的内心独白。秦韬玉的《贫女》是七言律诗,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比兴手法分寄情于景和托物言志。秦韬玉的《贫女》运用了托物言志,借贫女之口感叹自己的人生,更添了诗歌的韵味和感染力。
许兰雪轩的《贫女吟》是五言律诗,分三部分具体地描写了贫女的生活状态。大概是诗人同样作为女性的缘故,比起《贫女》更添细腻柔和的感觉。“軋軋鳴寒機”“夜寒十指直”,细腻的笔触让读者感同身受那份寒冷与孤寂。“機中一匹練 終作阿誰衣”“爲人作嫁衣 年年還獨宿”看着叹气的贫女读者也不由发出一声叹息。许兰雪轩对于社会底层女性的怜悯以及社会制度无言的批判跃然纸上。
四、结语
本文从诗人生平经历与社会背景、诗的主题及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作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说明。诗人秦韬玉和许兰雪轩虽性别不同且处于在不同的时代却同写了内容相似的贫女诗,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不幸人生,都是时代的受害者。生活在阶级分明、女性受封建压迫的社会环境中才有了同样的贫女难嫁的悲哀。不同的是,秦韬玉运用比兴手法表达的是因才子难及第的时代背景怀才不遇的绝望感叹,许兰雪轩则是身为女性对封建制度下女性的怜悯以及对封建制度的斥责。
注释:
①彭定求等.全唐诗[M],中华书局,1960:670.
②许楚姬.兰雪轩集[M]:10.
③权午京, 安恩永. 为了外国人的韩国古典作家论[M].博而精出版社,2012:160.
参考文献:
[1]车玉德.许兰雪轩作品中出现的女权主义意识研究[D].梨花女子大学,1986.
[2]谢君.《贫女》之现象学美学赏析[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1).
[3]孙玉荣,胡辉.论“贫女诗”与唐代社会变革[J],温州大学学报,2012(6).
[4]邓文琪.许兰雪轩和李清照闺怨诗比较研究[D].大邱大学,2013.
关键词:秦韬玉;许兰雪轩;贫女;对比
中国唐代诗人秦韬玉一首《贫女》是中国人不陌生的唐诗,而无独有偶,韩国朝鲜时期女诗人许兰雪轩也写下了题目内容相似的诗《贫女吟》。本文从诗人生平经历与社会背景、诗的主题及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作方法三个方面对两首诗进行分析对比。两首诗分别如下。
贫女①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贫女吟②
豈是乏容色 工鍼復工織
少少長寒門 良媒不相識
夜久織未休 軋軋鳴寒機
機中一匹練 終作阿誰衣
手把金剪刀 夜寒十指直
爲人作嫁衣 年年還獨宿
一、作者生平经历及社会背景
秦韬玉,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数次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后在宦官门下做幕僚。882年,进士及第。诗作不多,最有名的诗作是《贫女》。诗人秦韬玉生活的时期,是唐朝由盛唐走向晚唐的衰败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逐渐走向衰落。皇帝不理朝政宦官掌权腐败严重;经济衰败,社会贫富差距大;文学作品内容多消极绝望。晚唐时期的朋党之争使官职选拔方法极为混乱,当时的文人们满腹才华却不能科举及第,成为了这一时代的受害者。
许兰雪轩(1563-1589),本名楚姬,号兰雪轩,生于朝鲜明宗18年。出生于贵族家庭,后婚姻不幸并失去了两个孩子,27岁时自杀了却不幸的人生。自小和哥哥弟弟一起接受教育,文学才华出众,在7岁时就开始自己写诗。在苦痛的人生中创作了许多作品,自杀时将作品全部烧毁,弟弟许筠整理了其中一部分流传至今。许兰雪轩生活的时代,是儒家思想盛行,男女地位严重不平等,女性被禁锢在家庭内,并禁止学习和参与社会活动,在三从之道、七去之恶等规范下生活的时代。③可以说是女性的黑暗时代。
二、主题及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秦韬玉的《贫女》描绘了一个不随波逐流勤劳聪慧却因家贫难嫁的贫女形象。诗人虽以贫女的口吻诉说不幸的人生,然而诗人在科举屡考不中屈于宦官门下做幕僚时写下的这首诗却是在表达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针线手艺极好、比起外表更注重内在美得女子感叹人生凄苦只能待字闺中为他人做嫁衣裳,诗人满腹才华却无用武之地和贫女同样的感受到人生的绝望与愤慨。这样的感慨也传达了当时贫女难嫁、才子们科举难及第的社会现象。
许兰雪轩的《贫女吟》描写了一个寒冷的冬夜仍然在为人赶制嫁衣的穷苦人家的姑娘,寂静寒冷的深夜看着手下华丽的嫁衣心中无限的凄苦与悲凉。诗人通过这首诗批判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制度,感叹并同情作为这一时代受害者的女性们的悲悯命运。许兰雪轩出生于两班贵族家庭,和她笔下的贫女毫不沾边,却站在贫女的立场上写出了这首《贫女吟》,将贫女苦痛绝望的心声刻画的淋漓尽致,她笔下的贫女就是朝鲜时代社会底层女子们的代表。“少少长寒门 良媒不相识”,“为人作嫁衣 年年还独宿”,平民女子不能找到好人家的忧伤,读者对阶级分明的朝鲜时代可见一斑。贫女昼夜不分的劳作为他人缝制衣服的凄苦,社会贫富差距之大让人为贫女心酸。
三、创作方法
秦韬玉的《贫女》和许兰雪轩的《贫女吟》都是以贫女的口吻进行的独白。既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运用修辞典故等写作手法,都是符合贫女身份的真挚淳朴的内心独白。秦韬玉的《贫女》是七言律诗,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比兴手法分寄情于景和托物言志。秦韬玉的《贫女》运用了托物言志,借贫女之口感叹自己的人生,更添了诗歌的韵味和感染力。
许兰雪轩的《贫女吟》是五言律诗,分三部分具体地描写了贫女的生活状态。大概是诗人同样作为女性的缘故,比起《贫女》更添细腻柔和的感觉。“軋軋鳴寒機”“夜寒十指直”,细腻的笔触让读者感同身受那份寒冷与孤寂。“機中一匹練 終作阿誰衣”“爲人作嫁衣 年年還獨宿”看着叹气的贫女读者也不由发出一声叹息。许兰雪轩对于社会底层女性的怜悯以及社会制度无言的批判跃然纸上。
四、结语
本文从诗人生平经历与社会背景、诗的主题及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作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说明。诗人秦韬玉和许兰雪轩虽性别不同且处于在不同的时代却同写了内容相似的贫女诗,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不幸人生,都是时代的受害者。生活在阶级分明、女性受封建压迫的社会环境中才有了同样的贫女难嫁的悲哀。不同的是,秦韬玉运用比兴手法表达的是因才子难及第的时代背景怀才不遇的绝望感叹,许兰雪轩则是身为女性对封建制度下女性的怜悯以及对封建制度的斥责。
注释:
①彭定求等.全唐诗[M],中华书局,1960:670.
②许楚姬.兰雪轩集[M]:10.
③权午京, 安恩永. 为了外国人的韩国古典作家论[M].博而精出版社,2012:160.
参考文献:
[1]车玉德.许兰雪轩作品中出现的女权主义意识研究[D].梨花女子大学,1986.
[2]谢君.《贫女》之现象学美学赏析[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1).
[3]孙玉荣,胡辉.论“贫女诗”与唐代社会变革[J],温州大学学报,2012(6).
[4]邓文琪.许兰雪轩和李清照闺怨诗比较研究[D].大邱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