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藕排骨汤

来源 :百花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女士已经有29年没有见过孙先生了。他们的最后一次见面,或者说分别,是1984年在白水镇,距离他们的第一次偶遇,整整两年。
  周女士曾是镇上的小学老师,语文、美术、音乐、体育什么都教。倒不是因为她全都擅长,而是小镇上的学校,哪有什么老师?30多平方米的班里,横七竖八地坐了两个年级的学生。刚给左半边的一年级读完一篇课文,就要去右半边的二年级检查刚默写的古诗。休息两节课又开始弹风琴,教学生们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不晓得是不是因为这样结结实实的工作锻炼,才20岁出头的周姑娘,已经老练麻利得像个少妇了。但相貌依旧是水灵的,年轻朝气的红脸蛋以及少女健康的身体线条,即便是包裹在灰沉沉的棉袄里,也仍透出一股灵气。
  孙先生开着卡车经过镇上的小学时,周姑娘正趁着学生唱歌的间隙,在教室外的水池边低头洗黑板擦。孙先生目不转睛地看了好久,看她的眉眼、微张的嘴巴里呵出来的白色雾气和在凉水里冻得红萝卜一般的小手,随后便清了清嗓子下了车,拿着自己的搪瓷缸子,走到周姑娘跟前说:“麻烦借地洗个缸子。”周姑娘大方地冲他笑笑,把水淋淋的抹布架到一边。孙先生的手不太稳,周姑娘全看在了眼里,抿嘴偷笑。
  从此往后,孙先生每个周末都到学校来找周姑娘,冬天是用搪瓷缸子接热水喝,入春了便装些好吃的饭菜在里面,到夏天就回回带几根橘子冰棍儿,用厚厚的小毯子包着,急匆匆地送过来。两人常常就靠在水池边,闲聊着把冰棍儿吃了。周姑娘爱吃冰棍儿,孙先生爱喝化了的糖水,倒也搭配得妥当。吃罢了,周姑娘冲冲洗洗,孙先生站在一边,两人继续说說笑笑。周姑娘把锃亮的搪瓷缸交还给孙先生,里面常常会泡些金银花、菊花茶之类。偶尔,孙先生也教周姑娘开车。周姑娘开车的技术烂极了,即便在没人的学校操场上,也状况百出。直到29年后,她还是没有把驾照考出来。但在当时,他爱教她,她也爱学。
  孙先生是跑运输的,线路是武汉—白水镇。他常对周姑娘说:“以后带你去武汉玩儿,带你坐船过江,带你吃热干面、喝莲藕汤。”周姑娘问:“莲藕汤是啥?”孙先生说:“我做给你吃。”次周就带来了一堆莲藕、排骨、葱姜蒜等等原材料,还有一只高压锅,两人着实忙活了半天。学校里有片池塘,盛夏时节开满了莲花,他们就一人一只搪瓷碗,面前一锅莲藕汤,坐在莲花池边美美地饱餐了一顿。吃罢,周姑娘还是洗洗刷刷,孙先生靠在水池边,盯着泡在水池里的锅碗,犹豫了一阵,说:“我下个月不跑白水镇了。”
  周姑娘手上并没停,她习惯同时做好几件事情,比如一边教一年级一边教二年级,比如一边洗碗一边陷到回忆和不可预知的未来里去。良久,她才说了句:“哦。”孙先生又说:“我会常写信给你。”又说:“我跟领导争取再跑这条线。”又说:“我给你寄武汉特产……”他每说一句,周姑娘便应一声:“哦。”直到孙先生再没什么可说,周姑娘已经把头垂得很低很低。她把水淋淋的高压锅递给孙先生,孙先生没有接,他说:“这个放你这里,以后回来还要吃莲藕汤的。”
  后来很长时间,孙先生果然没再出现,也果然写了几封信来。周姑娘每回读孙先生的信总要读好久,过一段时间再翻出来读好几次,却从不知道该回些什么。她总觉得,回信也好不回信也罢,都是再见不到孙先生的。因为5年前,父亲刚去汉中的时候也常常写信回家,直到最后一封信妈妈看得直哭,之后就再也没见过他的信,当然也没有见过他的人。周姑娘只是在每个周末,给自己煮一锅莲藕汤吃。后来她手艺见长,学校里的老师都爱吃起来,每个周末都围在学校厨房里,等着高压锅噗噗突突一阵响后,轮流盛着吃。
  孙先生在第二年荷花盛开的时候,回到了白水镇。还是个周六,周姑娘和同事们一人捧着一碗莲藕汤,在池塘边吃得开心。她抬眼看到孙先生的时候,手上的筷子一下没拿稳,藕块顺着地面滚到了池塘里。老师们都笑:“这真是落叶归根了!”孙先生也跟着笑。
  吃罢,还是在水池边,孙先生依旧是盯着锅碗,沉默良久,小声说了句:“我结婚了。”又说:“这次跑白水镇,我把她带来玩儿了。”周姑娘手上的活儿依旧没停,依旧是说了句:“哦。”眼里的泪却开始往水池里滴答。孙先生手足无措地看着她,叫她别哭。周姑娘哭得更厉害了。孙先生急着说:“我还没对你做什么呢,别哭了好吗?我最怕见人哭了。”周姑娘听罢,用水抹了把脸,说:“走吧,我送你。”
  周姑娘把孙先生送到了学校门口,在小商店里一人买了一根橘子冰棍儿,相对无言地吃起来。吃完,孙先生回车上拿了搪瓷缸,又要了5根,放进缸里。周姑娘问:“不包个毯子?”孙先生说:“没事儿,她爱喝这水。”于是孙先生又陪周姑娘走回宿舍,她听见夏天潮热的风里,孙先生衬衣上的扣子和搪瓷缸叮叮当当的碰撞声,冰棍在搪瓷缸里的咣啷咣啷声。走到宿舍前,她抬头看看身边的这个男人,说了句:“那再见吧。”于是,这成了他们29年前的最后一次见面。
  周姑娘后来嫁了人,带了一些嫁妆,其中一件,便是孙先生带给她的高压锅。为人之妇,周姑娘成了周女士。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周女士随丈夫去了上海,依旧带着这口锅,每周六便乒乒乓乓忙活一阵,做顿实实在在的莲藕汤给全家吃。女儿精怪得很,每次都嫌弃:“怎么又吃这个?”先生却从不埋怨,总说:“你这熊孩子懂什么!”一边闷头开心地吃。
  周女士后来终于去了武汉,坐了过江的船,觉得和初到上海时坐的轮渡并无两样。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女儿带已年过半百的周女士去游玩。她们在户部巷找了家小馆子过早,点了热干面和莲藕汤。天刚回暖,女儿吃得满头大汗,周女士也是,问女儿要来纸巾擦了擦脸。
  夜晚在江滩边上,周女士和女儿坐了下来。吹着江风,女儿说:“妈,我放音乐听吧,这样好浪漫的。”周女士说:“好。”女儿的手机里打开了一首周女士从未听过的歌,说是一个这几年人气回潮的女歌手曾经的歌。她唱道:“我想我过了恋爱年龄,从为你痛哭后那夜起,爱情不再是我生命里,在挑拨受牵挂的原因。”
  周女士突然觉得,天地间安静下来。初春的江风里,只听见29年前孙先生衬衣上的扣子和搪瓷缸叮叮当当的碰撞声,冰棍儿在搪瓷缸里的咣啷咣啷声。
  [责任编辑 王彦艳]
其他文献
一老一小走進面馆时,我正在等属于我的那碗西红柿鸡蛋面。正午的阳光很好,南京也很好,我举起手机不断调整角度打算把窗外的梧桐拍得更好看,将来回味南京总得有个抓手。  门吱嘎一响时我回了头。老太太绝对是洋气的那种,金丝眼镜,白白净净;小姑娘却是脏兮兮的,像一团灰不啦唧的旧毛线跳了过来,我本能地皱了下眉头。  “白奶奶来了!老规矩,菠菜素面一碗,牛肉面一碗。”服务员给我点面时细声细语的,这会儿居然喊了起来
期刊
一条挂在树上的鱼  牧羊人买买提打回来一条大鱼,放在哪里都不放心,他最怕牧羊犬给他吃了。牧羊犬这个狗东西鼻子太好使了,藏在哪里都没用,它闻得到也找得到。另外,它破坏力太强了,那次杀羊它就把牧羊小屋的门给拆了,硬是把剩下的一只羊腿给吃了。很明显,鱼放在屋里是不安全的。买买提提着那大鱼在屋里屋外转圈圈,最后他的目光停在门前的那棵胡杨树上。他左瞅瞅右看看,又点了点头,他知道,只要挂高一点儿,那个狗东西就
期刊
柳画匠的技艺是祖传的,到他这一辈登峰造极,画龙是龙,画凤是凤,画人传神,只差眨巴眼睛了。  柳画匠的生意不咸不淡。临街的一间门面,大门半开半闭,有招牌,昏昏地罩在玻璃里,是柳画匠的画——一个一把胡须的老人,微微地笑,胡须也跟着笑,风一吹大把的胡子飘来荡去,传神。都说白胡老者是柳画匠的先人。柳画匠不置可否,反正是他画的,这招牌有灵性。  柳画匠画人像拿手,常见他眯缝着眼,对着画架子一笔笔地画,眼前无
期刊
县长老马的老婆在去西部旅游的路上死于车祸。坊间说“升官、发财、死老婆”是中年男人的三大喜事,具体到老马似乎另当别论。老马的一儿一女俩孩子都在国外,五十岁刚出头突然成了孤家寡人,一时不上不下的。  于是就有好事者给老马说媒拉纤,最后把他跟“莲蓬花”撮合到了一起。  莲蓬花,本地说法,就是莲花。  被唤作莲蓬花的这位女人,也是本地名人,县剧团的首席花旦。莲蓬花唱、念、做、打俱精,而且为人洁身自好。当年
期刊
一只,两只,三只。  星数了数,这么多蟑螂!可以说,尸横遍野。星觉得很得意,自己应该被授予一个“除虫英雄”奖章什么的。  星是一个做事仔细的人,并且醉心于在同一件事上不断创新,不拘一格。就说杀虫这件事吧,星买了蟑螂粘板、杀虫剂、除蟑丸,甚至花露水、蚊香,可以说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这些小动物死的死、伤的伤,有的被粘板粘住了,有的被药水熏晕然后被星趁机踩死,有的干脆直接被星用苍蝇拍
期刊
岁月如飞箭。转眼间,我已是“夕阳红”。阅过杂志无数,唯对《百花园》情有独钟,她是我的文学摇篮、我的文学家园、我的最爱。  最早接触《百花园》,是20世纪80年代初,我把青涩的处女作送到了郑州市中心“东方红影院”旁的《郑州文艺》编辑部。后来《郑州文艺》更名为《百花园》,搬到了郑州市政府大楼,我再送稿件时,要通过门卫登记,方能入内。再后来,《百花园》搬到了郑州晚报社一楼,送稿子就方便多了。  1985
期刊
我出生于1928年5月20日,是一名“90后”。虽然没上过几天学,文化程度不高,可自幼爱好读书,经常把别人读过的报纸杂志借来读。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一来二去,自己识字多了,知识面宽了,阅读成了习惯。特别是离休后,住在老年公寓里,有很好的閱读条件。从那时起,我就与《百花园》杂志结缘了。  由于自己年事已高,出行不便,听力下降,与外界交流存在不小的障碍。为了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不当聋子哑巴,我坚持阅读
期刊
南方小镇连绵的梅雨,对北方来的女孩小洁来说,已经习惯了。还是当饭店服务员,巧合的是,还是卖包子。南方的包子和北方的包子口味很不同,以后,慢慢习惯吧。  早餐时间过后,店里很清闲,小洁透过玻璃窗看着窗外的落雨。窗玻璃上,两颗雨滴碰到一起,变成更大的一颗,继续向下滚动,然后撞碎在窗框上……  小洁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个北方小城的包子铺,她来南方之前就是在那儿打工。  那是新开不久的包子铺……  环境不错
期刊
娘生下莲花,一看是女孩,又见池里几枝莲花,脸庞红俊,摇头晃脑地朝她笑,就给她取名莲花。“莲花,莲花。”娘叫着叫着,就将她叫得满地跑、满山跑,叫得噌噌蹿个儿,成了亭亭玉立的一枝莲花,一枝俊秀得能让人看呆、看傻的莲花,快捷麻利、追风逐雨的莲花,香飘满世界的莲花。  这天,莲花带领众姊妹,把3000斤煎饼送给部队后,脚不点地地向区政府赶,未进区政府呢,咣的一声就撞在外出的区长佟范身上。  莲花恼了:“人
期刊
明天就是重阳节了。下午训练结束的时候,接到上级通知,说明天“晒秋”。春来给搞糊涂了,部队没有种庄稼,“晒”什么“秋”呢?  对于晒秋,春来并不陌生。晒秋是一种山区农民的风俗。由于山区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人们便在阳光晴好的时候,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晾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这便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成了农家欢庆丰收的盛典。晒秋的时间一般是在重阳节前后,此时天高气爽,适宜晾晒,所以重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