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课程,很多幼儿园教育一线的老师认为,课程就是用来组织教学的活动设计,如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等。幼儿园只要根据所选择的课程,根据幼儿的发展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组织课堂教学,完成教学目标就是很好地实施了课程,完成了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季苹教授认为,课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比教学更大的空间。那么比教学更大的空间是什么,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便是教育,根据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以及季苹教授的课程思想,笔者认为幼儿园的课程除了有计划的集体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外,教师们还必须具有以下几种课程意识。
一、散步活动,增加经验
丛立新认为,课程是知识,课程是经验,课程是活动。但她更倾向于课程是经验。《纲要》也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散步是幼儿饭后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春夏秋冬四季动植物的变化。因此带领幼儿散步时,老师一定要具有课程意识。自己每天都要用发现的眼光去关注幼儿园环境的变化,再引导幼儿去观察、去发现。如春节开学后,虽然教学内容中《春天》的主题还没有到,但当第一朵花儿开放时,一定要请幼儿观察,让孩子充分感受发现春天的快乐与兴奋。接下来,每天都要引导孩子找到自己新的发现。让他们从实实在在的变化中感受春天。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如《春天怎么来》《春天是一本书》等教学活动时,孩子们有了前面的感性经验,讨论会更热烈,表达会更充分,印象会更深刻。
二、社会事件,拓展视野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国家的重大活动、社会事件都可以成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内容。如2008年在中国举行的奥运会,2010年在上海举行的世界博览会。这些内容不一定纳入集体教学,但作为老师心里一定要有引导幼儿了解的意识。如今年9月29日天宫一号的发射升空,这是我们中国航天史上又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高度关注、引以为豪的重大事件。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机会引发幼儿对太空的探索兴趣,对伟大祖国的自豪之情,对科学家的热爱之情。因此可通过家校路路通、与幼儿谈话等方式发布相关消息,引发幼儿对天宫一号的兴趣及观看升空情景的渴望。引导幼儿交流了解到的有关天宫一号升空以及与神舟8号对接的相关知识。这样课程内容的介入密切联系了幼儿的实际生活。
三、节日活动,参与体验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陶行知以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节日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虽然各种版本的课程里都有节日教育的内容,但我们的教育不能仅限于课堂,一定要让孩子亲手做一做,真正参与其中,充分体验与感受节日所表达的情感。如中秋节,首先在节日当天幼儿园的小点心应是月饼,幼儿边品尝月饼边听着中秋节的来历、寓意(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让幼儿做一做月饼),到了晚上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赏月、吟诗。再如重阳节传达的是中国尊老孝老的传统美德。这一天,幼儿园可把孩子们的爷爷奶奶请到幼儿园,孩子们可表演文娱节目给他们看,为他们梳一次头,说一句贴心的话,同时送一块亲手制作的重阳糕给他们吃。幼儿亲自参与其中的活动更能引导幼儿充分体会中国传统文化所表达的情感、意境。
四、气象变化,及时关注
风、霜、雨、雪、雷、电等自然现象的了解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内容。但有的教师组织这类的教学内容时,常常根据既定的教学计划去实施。因而出现了幼儿学习内容与经验、体验上的脱节。而当自然界真正发生这些现象时却又熟视无堵。要改变这种现象,作为老师一定要有课程的敏感性。当窗外飘起鹅毛大雪,孩子们忍不住大叫起来“下雪了,下雪了”时,教师要停下来,让幼儿自由地在窗前看着大雪飘落的情景,引导幼儿观察下雪后周围环境发生的变化。而雪停后,则一定要带领孩子们到雪地上充分体验堆雪人、打雪仗的快乐。这样的亲身体验远比在没有下雪时,引导幼儿欣赏《下雪了》的文学作品,还要请幼儿说一说堆雪人、打雪仗的快乐来得生动、真实、具体。孩子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而这正符合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教学论思想。
五、调整计划,因地制宜
平时,幼儿园都是根据一定的课程计划组织教学活动,但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更换、替代、调整活动的内容、时间、顺序,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适宜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如我们现在使用的蓝本课程是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渗透式领域课程,它是一套普适性课程。小班春节后第二个主题是《春天》,但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春节后开学时间的不确定,二月初与二月底开学早晚相差时间多的有20多天。如果是二月初开学,第五周(三月初)组织第二个主题活动时,还是春寒料峭,孩子们根本感受不到春暖花开、莺飞燕舞等春天的特征。这时我们就要考虑把春天的主题后延,等到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春天来临的气息时再组织《迎春花》等活动,这时孩子们的体验会更深刻,活动的效果会更好。
六、延伸活动。落到实处
陶行知提出“以乡村学校为改造乡村生活之中心,乡村教员为改造乡村生活之灵魂”,学校是传播文明、创造文明的场所,因此,有效地落实集体活动中的延伸活动不仅能进一步巩固拓展幼儿的知识、行为,同时也是提高家长文明素质的重要载体。如在中班《认识交通标志》活动后,通常教师会设计如下的活动延伸:请父母带领孩子外出一次,外出时注意引导孩子看一看,说一说看到的交通标志,和孩子一起遵守交通规则。如果这样的活动延伸仅仅是集体教学活动结束时老师和幼儿的谈话,那么多数情况下,活动延伸就成为空话,套话。因此,诸如此类的延伸活动,我们首先可通过短信、电话、放学时和家长谈话的方式告知家长延伸活动的内容,让家长明确带领幼儿认识交通标志的重要性,第二天,再请幼儿交流外出观察交通标志的情形,表扬真正完成“家庭作业”的家长和幼儿。家长在带领幼儿认识交通标志、根据老师的要求遵守交通规则的过程中,自己也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教育。这样的延伸活动的有效落实可促进家长文明程度的提高。
综上所述,幼儿园的教师只有提高课程意识,充分利用散步、节日、延伸活动等一切机会、条件,敏感地捕捉发生在幼儿生活中的环境变化、社会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根据实际及时地调整课程计划,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才能真正落实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念,促进每个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
一、散步活动,增加经验
丛立新认为,课程是知识,课程是经验,课程是活动。但她更倾向于课程是经验。《纲要》也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散步是幼儿饭后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春夏秋冬四季动植物的变化。因此带领幼儿散步时,老师一定要具有课程意识。自己每天都要用发现的眼光去关注幼儿园环境的变化,再引导幼儿去观察、去发现。如春节开学后,虽然教学内容中《春天》的主题还没有到,但当第一朵花儿开放时,一定要请幼儿观察,让孩子充分感受发现春天的快乐与兴奋。接下来,每天都要引导孩子找到自己新的发现。让他们从实实在在的变化中感受春天。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如《春天怎么来》《春天是一本书》等教学活动时,孩子们有了前面的感性经验,讨论会更热烈,表达会更充分,印象会更深刻。
二、社会事件,拓展视野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国家的重大活动、社会事件都可以成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内容。如2008年在中国举行的奥运会,2010年在上海举行的世界博览会。这些内容不一定纳入集体教学,但作为老师心里一定要有引导幼儿了解的意识。如今年9月29日天宫一号的发射升空,这是我们中国航天史上又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高度关注、引以为豪的重大事件。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机会引发幼儿对太空的探索兴趣,对伟大祖国的自豪之情,对科学家的热爱之情。因此可通过家校路路通、与幼儿谈话等方式发布相关消息,引发幼儿对天宫一号的兴趣及观看升空情景的渴望。引导幼儿交流了解到的有关天宫一号升空以及与神舟8号对接的相关知识。这样课程内容的介入密切联系了幼儿的实际生活。
三、节日活动,参与体验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陶行知以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节日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虽然各种版本的课程里都有节日教育的内容,但我们的教育不能仅限于课堂,一定要让孩子亲手做一做,真正参与其中,充分体验与感受节日所表达的情感。如中秋节,首先在节日当天幼儿园的小点心应是月饼,幼儿边品尝月饼边听着中秋节的来历、寓意(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让幼儿做一做月饼),到了晚上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赏月、吟诗。再如重阳节传达的是中国尊老孝老的传统美德。这一天,幼儿园可把孩子们的爷爷奶奶请到幼儿园,孩子们可表演文娱节目给他们看,为他们梳一次头,说一句贴心的话,同时送一块亲手制作的重阳糕给他们吃。幼儿亲自参与其中的活动更能引导幼儿充分体会中国传统文化所表达的情感、意境。
四、气象变化,及时关注
风、霜、雨、雪、雷、电等自然现象的了解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内容。但有的教师组织这类的教学内容时,常常根据既定的教学计划去实施。因而出现了幼儿学习内容与经验、体验上的脱节。而当自然界真正发生这些现象时却又熟视无堵。要改变这种现象,作为老师一定要有课程的敏感性。当窗外飘起鹅毛大雪,孩子们忍不住大叫起来“下雪了,下雪了”时,教师要停下来,让幼儿自由地在窗前看着大雪飘落的情景,引导幼儿观察下雪后周围环境发生的变化。而雪停后,则一定要带领孩子们到雪地上充分体验堆雪人、打雪仗的快乐。这样的亲身体验远比在没有下雪时,引导幼儿欣赏《下雪了》的文学作品,还要请幼儿说一说堆雪人、打雪仗的快乐来得生动、真实、具体。孩子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而这正符合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教学论思想。
五、调整计划,因地制宜
平时,幼儿园都是根据一定的课程计划组织教学活动,但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更换、替代、调整活动的内容、时间、顺序,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适宜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如我们现在使用的蓝本课程是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渗透式领域课程,它是一套普适性课程。小班春节后第二个主题是《春天》,但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春节后开学时间的不确定,二月初与二月底开学早晚相差时间多的有20多天。如果是二月初开学,第五周(三月初)组织第二个主题活动时,还是春寒料峭,孩子们根本感受不到春暖花开、莺飞燕舞等春天的特征。这时我们就要考虑把春天的主题后延,等到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春天来临的气息时再组织《迎春花》等活动,这时孩子们的体验会更深刻,活动的效果会更好。
六、延伸活动。落到实处
陶行知提出“以乡村学校为改造乡村生活之中心,乡村教员为改造乡村生活之灵魂”,学校是传播文明、创造文明的场所,因此,有效地落实集体活动中的延伸活动不仅能进一步巩固拓展幼儿的知识、行为,同时也是提高家长文明素质的重要载体。如在中班《认识交通标志》活动后,通常教师会设计如下的活动延伸:请父母带领孩子外出一次,外出时注意引导孩子看一看,说一说看到的交通标志,和孩子一起遵守交通规则。如果这样的活动延伸仅仅是集体教学活动结束时老师和幼儿的谈话,那么多数情况下,活动延伸就成为空话,套话。因此,诸如此类的延伸活动,我们首先可通过短信、电话、放学时和家长谈话的方式告知家长延伸活动的内容,让家长明确带领幼儿认识交通标志的重要性,第二天,再请幼儿交流外出观察交通标志的情形,表扬真正完成“家庭作业”的家长和幼儿。家长在带领幼儿认识交通标志、根据老师的要求遵守交通规则的过程中,自己也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教育。这样的延伸活动的有效落实可促进家长文明程度的提高。
综上所述,幼儿园的教师只有提高课程意识,充分利用散步、节日、延伸活动等一切机会、条件,敏感地捕捉发生在幼儿生活中的环境变化、社会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根据实际及时地调整课程计划,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才能真正落实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念,促进每个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