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课堂中“问”的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downloadf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无疑可问,或者即使有疑也不敢问,或者根本没有机会问。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重视不够。
  一﹑教师转变观念,让学生敢问
  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在学生充分发表了看法后,教师再作适当评价,多用激励性语言。要宽容学生的幼稚及胡思乱想,“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这种敢问问题的精神要小心翼翼地加以保护。只有这样,才能“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促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想问
  数学内容虽然是抽象的,但大部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易于小学生接受的原型。生活是学习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将问题创设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情景中,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比较关注的生活原形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引入新课时,课件出示:新“龟兔赛跑”。森林中在开运动会,乌龟和兔子正在争夺冠军,乌龟跑的是边长40米的正方形跑道,兔子跑的是直径40米的圆形跑道,它们同时从A点经B点跑了一圈,又同时回到A点,这下可难住了老虎裁判。学生听到这里疑问顿生:“谁是冠军?怎样评判?乌龟所跑的路程是正方形,怎样求正方形的周长?兔子所跑的路程是圆形,怎样求圆形的周长?”学生由自言自语很快过渡到“问”声不绝。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质疑兴趣,为下一步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三、创设疑惑情境,让学生乐问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疑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带着思考、质疑进入课堂。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头爸爸与大头儿子的故事吧。今天郭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有关他们父子俩的故事:有一天,小头爸爸正在书房看书,忽然,大头儿子哭哭啼啼地跑进来,说:“爸爸,人家小东每年都过生日,可我今年都12岁了,你才给我过了3个生日,我也要年年过生日嘛。”小头爸爸听后哈哈大笑:“傻儿子,不是爸爸不给你过生日,而是因为你不是每年都有生日呀。”同学们,你们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
  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思维,而《年月日》这部分知识比较通俗易懂。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用讲故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就会产生很多问题:为什么大头儿子12年才过了三个生日?是不是这几年日历上没有这一天?这时学生自然会想学乐学,同时伴随着猜想结果而产生的是探究的强烈欲望。
  四、给予充足空间,引导学生会问
  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提出开放性问题的材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怎么想就怎么问,问错了没有关系。同时引导学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现象到本质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慢慢地学会质疑。例如:在测量圆的周长时,给学生提供了一元的硬币、象棋子、在纸片上画出的圆、细绳和直尺等材料,让学生想办法测量它们的周长。(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思考。)过了一会,有的学生自言自语地说:“用什么方法测周长?用什么工具呢?”当学生用细绳测量画在纸上的圆的周长,感到不方便时,疑问顿生:“是否还有其他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呢?怎么测呢?”学生组成小组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办法。
  五、因人而异,培养学生独立问
  “问”,因人而异。由于学生认识结果、思维方式、学习风格的差异,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不解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对待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因人而异地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逐步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提问的意识。创设小组合作学习情境,利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互相提问的主动性、流畅性、有序性,促进学生独立质疑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小组合作求c与d的比值时,教师说明:以百分为基础,提出和回答一个问题奖10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问:“你会测XX的周长吗?怎样测?你会测它的直径吗?怎样测?你求得的c与d的比值是多少?”学生试着问、想着问、争着问,经过问与答,自由矫正。这样,既巩固了求c与d比值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质疑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竞争意识。
  六、创设互动情境,培养学生共同问
  “问”,表于言。无论哪种形式的提问,都是某一命题的疑问形式,对小学生来说,还存在着语言表述障碍。创设小组互动情境,意在消除这种障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既提倡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又提倡小组合作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共同提问的意识。例如:在巩固练习时,提供如下材料:(课件出示)老虎裁判请乌龟和兔子重新比赛,兔子的比赛路线是从A点出发,沿三个小圆的周长经B点回到A点;乌龟的比赛路线是从A点沿大圆的周长经B点回到A点。根据这个材料,同学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经过短暂的思考,提出了以下问题:兔子和乌龟比赛的路程相同吗?谁是冠军?如果它们同时到达,谁跑的路程多?谁又是冠军?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请教老师。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提问和与人合作的能力,这正是合作学习的魅力所在。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对部队新兵实施心理干预后,具有的预防训练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作战部队200名新兵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法分成两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的为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应
学习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学习错误.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有效利用教学中的错误资源,让学生在错误中成长,让课堂因错误而精彩.  一、容纳错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由于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认识水平的限制,在学习过程中出错是不可避免的.教师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要进行换位思考,不斥责、不挖苦,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
非学历教育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发展需要寻求新引擎.探索成人高校如何因地制宜发展非学历教育,探索其发展路径,服务社会,提升学校的社会美誉度,从而为首都学习型城市建设和终
摘 要: 在数学教材中,由于篇幅限制,因而多提供理论性知识,而很少有实际应用。如果仅按照教材讲解,则势必造成学生因教材提供的感性教材有限而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应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水平,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巧妙地将教材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关键词: 数学教学 问题情境 应用意识 教材 生活经验  一直以来,许多学生都有这样的困惑:学数学到底有什么用?其实数学与我们平时的生活关系密
关于写回忆录问题这几年来,老同志写了许多回忆录,其中很多写得是很好的,提供了很可贵的党史资料。但是,据我所知,目前一部份老同志对一些回忆录文章的意见比较多。昨天孔原
白介素6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 for IL-6, NF-IL6,又称C/EBPβ),是一个重要的免疫调控因子.它是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家族成员之一.我们建立了包括DOTAP和胆固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境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能够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意义重大。  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创设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现数学的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  1.创设活动型情境  在教学《三角形全等的判断条件》时,我创设
该论文作者系统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从全国主产区收集样品49份,分离提纯24个栽培品种,首次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地黄的种质资源,并建立了地黄的形态描述体系.2.首次对比研究了不同
目的:探究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运用帕罗西汀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7年1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帕罗西汀治疗)和对照组(艾
秋色摄影:吴卫 Autumn photography: Wu We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