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独特的话语视觉修辞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long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心雕龙》这部理论著作闻名中外,可与西方的《诗学》比肩,它之所以流传千古,扬名内外,获得如此盛誉,离不开时代对其的造就,亦离不开创作主体在文本创作上的苦心孤诣。对于《文心雕龙》的研究,其成果已经洋洋大观,对其修辞的挖掘亦不在少数,本文将从话语视觉修辞这一新的视角对其进行深度探究,以期对这部理论著作获得高屋建瓴的认识。
  关键词:《文心雕龙》;语言;视觉修辞
  作者简介:向晓玲,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文艺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0-02
  章学诚曾在其《文史通义·诗话篇》中以“体大而虑周”一语评价《文心雕龙》这部巨著,“体大”之意在于其体系庞大,各个部分衔接妥当、张弛有度,所谓“深得文理”且“体大思精”需通过语言传达。“语言,是作为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以及文化载体来服务于人类的一种开放的、多等级多层次的复杂的符号系统”。[1]话语具有社会性,包含着话语建构主体的态度、价值观等,通过语言媒介,同语言接受主体交流,产生精神的共鸣,而要达到话语接受的效果,有待于创作主体恰当地注入修辞的活力。陈汝东先生给修辞定义:“修辞是人类的一种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符号交际行为,是人们依据具体的语境,有意识有目的地建构话语和理解话语以及其他文本,以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的一种社会行为。”[2]中国古代先贤很早就意识到了话语的内在张力。如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达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论语·雍也》)他强调了比喻的修辞效果。传统的修辞论仅局限在语言学范畴,陈汝东先生为代表的学者将修辞的外延扩大,提出修辞还涉及建筑、舞台、宗教等诸多领域,并将修辞学与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诸多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与考察话语建构与话语理解之间的共变关系。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视觉修辞的观点,“视觉修辞是一种以语言、图像、视频以及音像综合符号为媒介,以取得最佳的视觉效果为目的的人类传播行为。视觉修辞是一种研究视角,是就修辞所使用的媒介和所诉诸的感官而言的”。[3]
  中国古代学者们虽未提出现代意义上的修辞,但他们的作品中深度彰显了现代意义上的修辞。《文心雕龙》是一部非凡的理论著作。其写作形式虽不是诗歌,但其言语无不透露着刘勰的诗情与画意,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说:“我们要想在诗中都含有音乐,含有图画……我们要想在诗的形式方面有高等技艺,就不可不学习点音乐与图画(以及一切造型艺术,如雕刻、建筑),使诗中的词句能适合天然优美的音节,使诗中的文字能表现天然图画的境界。”这里将从其诗意盎然的文字中剖析其文中字词、语段、修辞格等视觉修辞。
  一、体大精思之话语视觉修辞
  话语视觉修辞,即“以语言文字为媒介以取得最佳视觉效果为目的的修辞行为,包括了话语的视觉形象建构和话语的视觉形象理解、认知。”[4]《文心雕龙》中已经提及现代意义上的话语视觉修辞,《物色》篇中谈到:“故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故能瞻言而见貌,印字而知时也。”即用巧妙地言辞与自然物貌之形吻合,就如同在印泥上盖印章,不需要格外的雕琢修饰,通过话语描述,物貌的视觉形象立马呈现出来,此乃刘勰有关话语与视觉形象关系的理论。
  (一)字、词的视觉形象展现
  话语的视觉修辞,即通过有意选用词汇来达到实现视觉修辞效果这项传播目的的修辞现象。这些词往往代表事物的物貌、顏色、味道等,它们可调动听觉、视觉、嗅觉等感官,通过心理机制的链接,将之在接受主体的大脑中转换为视觉形象。《文心雕龙》中在表达某种无形无色无痕的情思时,都会选择通过有形的耳熟能详自然物貌形象的特色进行描写,如风、云、木、鸟、兽等,找到情思与物貌特色的相似点,使视觉形象展现在眼前,情思瞬间有了可感可见的视觉形象。《文心雕龙·原道》开篇:“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换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这里论述文章的属性,选择有物貌形象的日月叠壁的壮丽给苍天的有色修饰以及山川换绮的锦绣给大地有形理铺,自然的修饰带来的视觉形象,使话语接受主体通过自然物貌的视觉形象联想到文章写作中需要文采修饰。《文心雕龙·体性》谈道:“长卿傲诞,故理奢而辞溢。”传达的意思是长卿说理颇多,用“奢”与“溢”两个字曲尽其妙,“奢”在话语接受主体眼前呈现繁多的视觉景象,“溢”则显现出水满从缸里流出来的视觉形象,用辞恰似缸里的水,多得往外流淌了。相似的用词还有《明诗》篇中的“张、潘、万、陆,比肩诗衢。”其“肩”的视觉形象,《诠赋》篇中“汉初词人,顺流而作,陆贾扣其端,贾谊振其绪”,“遂使繁华损枝,膏腴害骨”。水顺势而下地流淌,枝头的果实多得压弯了纸条等视觉效果,可任话语接受主体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二)语句的语言视觉呈现
  语句的视觉修辞,即通过有意建构语句来达到实现视觉修辞效果这项传播目的的修辞现象。语句是在词语的基础上连缀的语句,相对于单个孤立的词语,其表达的内容更加全面,意蕴更加丰满。语句或韵或散,或常规或倒装。《文心雕龙》诞生于南北朝时期,其集诗歌之用韵,散之说理,辞赋之铺锦列绣于一身。其句式有散之叙事说理的特点,如《文心雕龙·丽辞》篇谈到,“至魏晋群才……然契机者入,浮假者无功”。语言中有时间、地点、人物、历史事件,此种叙事说理简单明了,语句散化,绝大多数是四字句,字数偶有添加衬字,话语接受主体很容易理解把握,很快在大脑把握要义。《神思》篇在《文心雕龙》中语言运作非常出色,一在于其赋有张力的语言,其二在于文章恰当地运用了视觉修辞,它呈现出来的动态物貌,不断调动着话语接受主体的感官,让接受主体感受到“神思”无时无刻地跳跃。《文心雕龙》诗句建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在诗化的基础上,吸收了赋的手法,铺锦列绣。《文心雕龙·原道》篇:“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江之奇。”语言中选取的物貌有富丽之姿,其形态有繁华之貌。《文心雕龙》的语言建构中散化、诗化以及辞赋化的不同形态带来视觉上的动态更迭。   (三)修辞格的视觉效果
  在优秀文学作品中,特定词、句的修辞是最基本的建构,语言修辞的顺利完成,还需要修辞格的助推作用。比如常用的拟人、比喻、移就等,在语言建构中使用,延伸人的耳目,增加语言的视觉效果。《文心雕龙》价值实现的前提是能传播出去,为话语接受主体理解和接受。但由于本身携带着较难把握的哲学和美学思想,增加了话语理解的难度。此时,修辞格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文心雕龙》中修辞格的手法是极为广泛的洋洋大观。对偶自不必多说,前面提到的《原道》中的“日月疊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换绮,以铺理地之形”,《神思》中的“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句式极为相似,也都对偶颇工,两句都是比喻的修辞格,前者用日月、山川的动态更迭对大自然的雕饰比喻文章的写作需要文采和雕饰,后者则用珠玉落盘、云卷云舒的视觉形象比喻神思运作后话语建构的形态,视觉化。其中还暗藏拟人手法,且看后句中“吐纳”一词,赋予人的动作,想象人“吐纳”这一视觉动态。再看《文心雕龙·通变》中“魏之策制,顾慕汉风;晋之辞章,瞻望魏才”。其中的“顾慕”“瞻望”亦用了拟人的修辞格,语言的意思是一代承接上一代的文风,晋向往着魏,魏学习着汉,用了赋有人的形态的“顾慕”“瞻望”,话语接受主体发挥想象,联想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想要得到时顾盼神飞的眼神,几个朝代文风承接的程度,好似几个人在学习,有了外在的视觉形象,亦有了动态的可知可感的眼神。在文本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修辞格的用法,还有其他种类的修辞格,它的使用,妙笔生花,使话语接受效果推进一步。
  从话语视觉修辞角度去解读《文心雕龙》将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文心雕龙》作为一部理论著作,对其话语视觉修辞理论研究将是一个有价值的新的研究方向。
  注释:
  [1]王希杰. 修辞学导论[M].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 第15页.
  [2]陈汝东. 当代汉语修辞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第6-7页.
  [3]陈汝东. 新兴修辞传播学理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0.第36页.
  [4]同上.
  参考文献:
  [1]王希杰. 修辞学导论[M].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
  [2]陈汝东. 当代汉语修辞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陈汝东. 新兴修辞传播学理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0.
  [3]范文澜.文心雕龙 [M].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4.
其他文献
摘 要:鲁迅是我国的文学大家,其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精美文作,每篇小说都是经典之作,如小说集《彷徨》、《呐喊》与《故事新编》等。纵观鲁迅的诸多的小说著作,发现其在文学上的造诣是不可估量的,且通常以悲剧呈现。悲剧是一种美的体现,主要表现为悲哀、悲谐、悲愤与悲壮,在四个表现中,悲哀是体现悲情美的最基本形式。针对此项问题,本文就鲁迅小说中的悲剧美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鲁迅;小说;悲剧美  作者简介
摘 要:《文选》选取的汉代三十六首诗歌是从汉代众多诗歌中选取的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结合两汉的时代背景研究《文选》选录的这些汉代诗歌,可以看出萧统在收录诗歌时的某些偏向性:重视诗歌的道德批判性,发掘出两汉士人心态的转变以及注重汉代诗歌的悲情意识。  关键词:《文选》;汉代;诗歌;审美  作者简介:曹潇(1992.11-),女,山西省运城市人,辽宁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
摘 要:莫言是第一个荣获诺贝尔奖的中国籍作家,是目前为止我国在文学界中获得的最高奖项。而他的代表作之一《生死疲劳》,讲述的是中国农村1950年到2年这五十年中的历史,全文围绕着土地和农民间的关系话题,通过生死轮回的全过程,展现出了自我国新中国成立后农民乐观、坚强的生活面貌。本文针对莫言的《生死疲劳》,论述其中的隐性叙事策略。  关键词:莫言;《生死疲劳》;隐性叙事  [中图分类号]:I206 [文
我校于2006年11月10日正式回迁入新校.为了让新环境育新人,王学武校长及时提出了新形象、新起点的行
摘 要:通过比较产生于相似的禁欲主义的社会背景下的《十日谈》和《金瓶梅》,探索两书所表现出的女性意识在性欲望、性权利、自我价值、女性智慧等方面的表现,初探两者不彻底的女性意识在男权社会下表现及原因,同时揭示两书在女性意识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十日谈》;《金瓶梅》;女性意识;禁欲主义;性欲望;自我价值  作者简介:沈舒昕,女,就读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
本文主要探讨用测试机构支座约束反力的方法对机构平衡进行测试的可能性问题.本文还阐述了测试四杆铰链机构支座约束反力的测试合主体结构和仪器配置.机构支座约束反力的理论
在卫星发射场选址以及发射过程中,速度、角度和燃料消耗是三个关键因素.首先,速度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物体所受重力=万有引力=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
王凤兰是北京市第五十中学教师,在教育战线工作了34年,担任年级组长22年,班主任工作31年.多年的教育实践使她体会到:“知识是力量,道德也是力量,甚至道德力量更伟大.”她把教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表明数学课堂教学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前,
摘 要:在《美狄亚》和《琵琶记》这两部戏剧中女主角都为弃妇,但是美狄亚向她的丈夫實施了报复而赵五娘却没有这样做。很多学者都已研究过并且对比过这两部戏剧。然而,至今没有学者从新历史主义的视角来研究对比过这两部戏剧。旧历史主义强调作品对历史现实以及作者生平的反映,而新历史主义则强调文学参与历史斗争。笔者基于前人的研究对这两部戏剧做进一步的研究,即通过新历史主义的视角来对这两部戏剧作比较分析。笔者相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