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昌博物馆:岁月河里的行走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la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尔多斯是一个极富诱惑的地方。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正是蒙古高原牛肥马壮羊上膘的季节。这里的天如此高远湛蓝,棉絮般的白云一丝不动的妆扮着天空,极富层次感。高原凉爽的风轻轻拂过,把羊群的味道送来,草原,牧场气氛令我陶醉。我生长在秦岭皱褶里,地无三尺平,出门就爬坡,因而对那片辽阔、广茅土地的向往由来已久矣。
  我们参观的第一站是亿昌博物馆。假如我是诗人,我会尽我所有的美好词句来赞美,假如我是画家,我将用五彩的笔把这里描绘。只可惜这二者都不属于我。自觉几分愚,几分呆的我,从进了亿昌博物馆的那一刻,就被感动、被震撼。大半生我走过无数的地方,进过不知有多少珍藏异宝的博物馆,唯这里与之大不相同。
  作为民间收藏者,按常理不会收藏这么多这么庞大而又涵盖特殊历史阶段的藏品。这里琳琅满目的藏品。从一个小巧的鼻烟壶、火镰,到当下枚不胜举的各种酒瓶酒具,无不表现出收藏者文化修养与审美。收藏是一个行当,是极具文化底蕴、史学底蕴、民族感情、社会责任的高端行当。即使一个鼻烟壶,却是许久以来封建社会生产力还不发达,社会阶层的贵贱高低、财富的多少的一种特质性的标志产物。本身鼻烟在生活中没有多大实际用途。可在那个极不发达的时代它是权贵地位的象征。鼻烟我无体会,鼻烟壶种类繁多。在古代多以玉石的为上乘,当然皇家的纯黄金的就不用说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前进,曾为一时的宠物,社会地位的物象标志被淹没了。彻底从生活中淡出,沉积在历史长河的泥沙中。当我久久凝望着展柜中的鼻烟壶时,似乎也看到了那些身着长袍褂儿的达官贵人,谦谦君子,一副副盛气凌人,侈极奢华的样子。


  收藏者的情怀,收藏者对历史的回望,把一个时代装进展柜。我眼中的展柜中不是鼻烟壶,而是一幅画,是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就像又一幅清明上河图。
  领袖藏品,展设宏大,种类比较齐全,分类精细,毕竟是并不遥远的昨天。尤其像我这样年龄的人倍感亲切。那时我还在读初级小学,如火如荼的年代,每一个人的心每时每刻都在随着时代的鼓点、旋律在跳动。物质没有今天丰富,可吃的放心,哪有什么苏丹红、三聚青胺。也从没有听说有什么地沟油。我不是一个怀旧复古者,但对历史的回望,对曾经的思考亦可为镜,亦可正衣冠端品行。我知道收藏者在他遴选分类这些藏品时,肯定是怀着一颗崇敬的心,收藏和记录一个时代,再现一段历史。
  泛黄的杂志期刊,被岁月漫漶了的连环画,仍旧鲜艳的红箍儿像一架古老的照相机把镜头摇远了,又推近,把时代的画面定格成为永恒。隔着玻璃我嗅到了书香,又透过时空,思绪回到从前。一个农家弟子的少年梦不是文学,只是什么时候不饿肚子了,什么时候能有不破的衣衫。谁的手上有一本小人书(连环画)谁家一定很富有。谁胸前能挂一个大的纪念章、领袖像,不由对谁起了敬仰。记忆最深的是“为人民服务”的横式夜光纪念章,因为这五个字最能代表一个政党的政治宗旨,可惜在这里没有见到。
  酒瓶、酒器皿的展柜藏品之多,令人叹服,无一不是上珍品,几个展柜别致的摆放,似乎进到了酒文化的大观园。这些藏品如果不是在这里,谁会把它认为是酒器皿,简直是精雕细琢的工艺品。著明歌唱家阎维文就是一个酒器皿收藏家,多年的演出他足迹所到带回去的只是酒瓶。可见酒器皿收藏者的品位,非平常人可比。当今酒文化传承的东西过于繁杂,传统层面的理解已不能把包罗万象的世间百态以酒文化浓缩。固有的文明在铜臭充斥的当下失去了力量,新生的文明还在襁褓中,尚待验证。把这些看似平常盛酒器皿收藏起来,又展示给人们,传递的是一种文化、文明的正能量,讴歌的是一个时代,拓印的是岁月的履痕。许多年以后,当有人再站在这里,哪怕是一阵低吟絮语或轻声呼喚,我相信必将是万簌呼号,四山振臂的回荡、回音。“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就讲的是这个理。


  这就是收藏者灵魂深处无法隐忍的悸动。一个收藏者无欲望,无所求,是低处有道,他才用心、用第三只眼去审度世界,用灵魂体悟生活生命中的温度。虽然不能救人出水火,也不是诺亚方舟,却在为人类做着一个功德无量的事业。我千里迢迢而来,走近亿昌,就是穿越时空隧道,在岁月河里行走。也许,郝英杰先生把每一件藏品掂在手上时,没有去想那么多,更没有功利之心。正因为如此,他才把这一件事做成了。这块土地记着他,每一个来这里的人记着他,不息的岁月河、不息的吟唱,那浪花、那音符就是亿昌、亿昌!
其他文献
历史的穿梭  每到一个新的城市,都会去当地各种历史博物馆走上一趟,而在鄂尔多斯,有幸参观了亿昌博物馆。静下心来,仔细品味这里的每一件文物,就能感受到在这看似平凡的每一件文物里,都包含着极其深厚的历史内涵,它们会向你讲述着一个个遥远、动听的历史故事。走进了亿昌博物馆,就如同走进了鄂尔多斯,走进了东胜的历史深处……  虽然去过了那么多的博物馆,但是亿昌还是很令我震憾。亿昌博物馆虽然不算大,却是内有千秋
期刊
亿昌是一家私人博物馆的名字,馆名是名满天下的老顽童黄永玉题写的,字如其人,一撇一捺都淘气,古灵精怪,任性风流,令人顿生欢喜。亿昌博物馆是鄂尔多斯市首家集老东胜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钱币文化、木器文化、奇石文化于一身的宏伟宝藏。“百载烟云聚古巷,一城风雨话沧桑”,走进亿昌博物馆,就瞬间走进了如烟的过往,往昔的岁月迎面扑来。在博物馆行走,一路抱山抱水抱岁月的风,忽然就看见了你,梅郎,你正在一张老照片上闲
期刊
层峦叠嶂的太行山呆久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不禁令人神往。  七月是草长水美、牛肥马壮羊上膘的季节。天空格外的蓝,云格外的白,一望无际的草原映衬在蓝天白云下,格外的神清气爽!鄂尔多斯亿昌博物馆之旅让我揭开了草原神秘而美丽的面纱,同时也是一次奇妙而厚重的心灵之旅。  鄂尔多斯,在蒙语里是“众多宫殿”的意思,它位于内蒙古西南部,地处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交錯带,中国古代最长的“高速公路
期刊
在鄂尔多斯亿昌博物馆。五彩斑斓的祥云,在日光的照耀下,格外地鲜红、紫蓝、清翠、洁白;在微风的吹拂中,特别地奔放、飘逸。《周易》曰:“云从龙,风从虎”此时的云,似龙虎旋天,如烈马腾空,像绵羊飞绒,若跃鱼展鳞,形象生动逼真,映衬得亿昌博物馆越发有了一种超尘脱俗的气息。  鄂尔多斯在蒙语里是“众多宫殿”的意思。在众多宫殿之地,现在竟矗立起一座名叫亿昌的博物馆,一座出类拔萃,独树一帜,引人入胜的博物馆。珍
期刊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流传至今,能够彰显文化灿烂、述说历史沧桑的“国宝”丰厚无比。走进亿昌博物馆里,展示着的国宝,炫耀它们的风采,讲述它们的故事,大饱人们的眼福、耳福。这些国宝中,古钱币也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以它的神奇和精妙,承担着今人与古人沟通心灵的媒介和桥梁作用。  说起古钱币,年过半百的人大概都见过。我不仅见过,而且那是小时候主打玩具之一,利用它外圆内方的造型,载上华丽
期刊
木的香味、木的形态、木的质地、木纹的本真;圆雕、根雕、浮雕;印度小叶紫檀、红酸枝珠宝盒、孔雀红豆杉木雕……我徜徉在亿昌博物馆木雕艺术的长廊。  一寸紫檀一寸金  “一寸紫檀一寸金”,此话彰显了紫檀在名贵木材中的地位。  亿昌博物馆木雕艺术展区几段印度小叶紫檀,束着红绸,静静地立在座架上,无声地述说着经过历史洗礼的佳木本真的价值。“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诗经·伐檀》是古代文学作品中最早出现的
期刊
一  晒谷坪里有序地摆了二十多担装满稻谷的箩筐,是昨夜父亲过秤后亲手装好的,并且每担箩筐上都放了一根竹扁担。我的父亲承包了村里几户人家的稻田,专门种粮食。送到粮管站的粮食,父亲每年都请人送。我虽然只有十五岁,也加入了送粮的队伍。  父亲请来帮自家送谷子的人中,有个叫罗务本的人,嘴巴特别多,还尖酸刻薄,人们都叫他“青斑鸠”。“青斑鸠”看到十四岁多的我只挑半担谷子,就取笑说:“哎,你一根‘绿豆芽’样,
期刊
雄伟恢弘的亿昌博物馆就坐落在鄂尔多斯东胜这座风景优美的城市。  在亿昌博物馆的四层,陈列着上千件的陶器,这些展出的藏品中不仅有汉代的牛马羊小陶俑,陶壶、陶罐、陶盒等,还陈列着观赏和实用相结合的各类日用名瓷。以辽代胜杰、蒙元文化为题材的藏品,内容丰富,灿烂鲜活;画面设计有主有从,有远有近,有显有隐,有动有静,充满诗情画意。唐代的“黄釉粮仓”,底足稳健、腹部隆圆,除造型别致外,器型规整、素雅端庄。除了
期刊
夏日的鄂尔多斯,正用万丈光芒展示着它的孤傲辽阔,深邃高远,而我用高过蓝天的翅膀迎着漠北的风沙飞翔,跨过千里云海,掠过贺兰山阙,驻足在北中国的高远腹地——位于东胜的亿昌博物馆门前……  一  之前,我对于鄂尔多斯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历史课本中。这个马背民族突然崛起,成吉思汗的铁骑粗犷剽悍横扫欧亚大陆,帝国领域辽阔无边建立元朝,一统天下。尽管是马背民族,但是很快与汉族融合,第一次把北京定为全国的首都,确
期刊
亿昌,亿万年昌盛之征兆;博物馆珍藏精深之史迹!  亿昌,这座造型独特,想象空间被插上翅膀,极具审美艺术品味——鄂尔多斯人匠心独运的建筑经典,为世人所瞩目!  五千年河套历史的心跳;五千年人类激奋昂扬的碰撞火花,亿昌将散落它乡,甚至深埋泥沙之下的史迹,一件件收集整理,包括生产、生活工具,包括战争遗迹,包括玉器,自然杰作,乃至祭祀神器等等,悉数请进亿昌博物馆藏,让它们有了安身之所,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