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彼此的煤(组诗)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feng20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之黑
  正在美化煤之黑的往事:
  黑箭头、黑风向
  在挑煤的台阶上,草色更新
  轮回成了四季的主笔
  我看见锉墓碑的匠人
  与梅山互视一眼,天空
  就作为一种工具
  竭尽诉说余下的黑暗
  河流到此就止了。岩壁的疑惑
  让乡村陷入落叶之中
  让谎言将这种巨大的荒原淹没
  让想象中的意识,认为阳光
  是黑暗中煤火的祭祀品
  一幅煤画
  简绘梅山的逶迤及青黛
  水墨勾勒的嶙峋
  在枫叶中堆砌煤
  峡谷的资江,喊纤歌的桅杆
  颜色有浅,有深
  好大一幅画啊!在梅山的瑶族
  读一幅煤画
  比种萝卜白菜,甚至擂茶
  更具难度和忐忑不安
  记得从高粱地过渡的女子
  立足煤窑口的夕照
  像山坳雕琢她裸体的丈夫
  我敢说画面逐渐铿锵、美丽
  那堆秋天的煤,如一粒油茶籽
  在山腰爬动、滚圆、鲜艳
  一旦摇曳
  还有远风喧嚣
  煤里的晨曦
  寂静正在倾听晨曦
  煤佯装飞翔的姿势
  长出知了透明的调子
  木栅之外
  刚从窑口探头探脑的矿工
  挽一溪清水
  卸下一脸天空的乌云
  无法在这片黑土上枯死翠绿
  夏天如同誓言一样,大汗淋漓
  眉毛下十米高的瀑布,粗了
  周边的树也画得茂盛、不透风
  清晨,煤上了车,双掌合上
  如一名禅师,虔诚祷告
  或给眼前的人披上慈祥
  朗 诵
  阳光与煤,火焰长一样的
  都燒得诗人不敢朗诵
  怕一朗诵
  煤的火焰熏熟了六月的山雀
  还有那只山梁上张望的麂子
  对乡村更不敢朗诵
  煤垦下的荒芜
  怕欲念的花朵、隆起的山丘
  伤了诗人的眼睛,然后
  龟裂的坊间流传煤的锈色
  从阳光处坠落
  哦,坠落的时候
  爷爷奶奶站在窗口
  将一排藤筐累满岁月
  将粗弯的扁担横在皱褶
  回忆彼此的失败童年
  刘群华:笔名刘阳河,1976年生,湖南娄底人。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星星》《散文百家》《湖南文学》《山东文学》《草原》《鸭绿江》《阳光》《滇池》等报刊,有作品被《散文选刊》《意林》《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转载,并入编多省市模拟高考题。
其他文献
煤 渣  它们被火焰洗过一遍,  现在变得冰凉,疏松的骨质轻盈。  岁月燃烧后,命运不是死灰。  曾沉积寂静幽深的洞穴,  影子是最柔软部分,被埋没的岩石,  做梦,乌黑体积铸着条纹闪电。  为光芒编织,为铁锤的一击醒来,  黑火舞蹈,怀揣鸟嘴里的种子。  坦然的虚无感,长出绿色的枝叶。  途中书  夏天正午弥漫着巨大的孟婆,  她放牧的每一粒咸汗珠在皮膚上哞哞叫。  地铁,明灭中恍若花期的人玻璃
期刊
出了彭城市区,往北走三十公里,就到了凌云别墅区。这个小区刚建成两年,隐没在一大片郁葱的榆树林中,林中有条两车道的公路穿林而过,往南再走七百多米,就是热热闹闹的沙镇,巴士招揽去市区乘客的声音偶尔会飘到这片榆树林中。  张保田快五十了,就在这片别墅区做清洁工。  四月刚过,一辆载满花草的货车开进了看门人老孙所在的一家别墅里。张保田凑了过去,看见工人们正忙着从车上卸那些花花草草。他也搬了一盆四季青,抱着
期刊
阳光被雨点和乌云褪去了多姿的色彩,一些黑暗中的故事便开始发芽了,但风雨过后总有温暖的阳光和绚丽的彩虹……  ——题记一  在海拔两千米高的矿山上,山与山之间挤出一块比较平缓的地方,方圆十余里。太阳从这边山垭口升起,又从那边山垭口落下。在这块坡地上,矗立着几十栋干巴巴的楼房,它们在阳光下无精打采,一动不动。周围稀稀拉拉还有些农转非的“干打垒”房屋,像一个衣衫破烂的汉子,失去了整体的美丽。楼房中间有一
期刊
意大利著名批评家昂贝托·艾科写过一个著名的小册子,叫《诠释与过度诠释》。它的重要价值不仅仅是对“误读”理论的权威阐释,还有反对“误读”的理论支持。它的论述自身精彩纷呈,并不失时机地为文本与本文的“诠释与过度诠释”划定了界线。在方法上,它延续上世纪初艾略特新批评的理论主张,在充分肯定文学“本文”意义的同时,转手赋予了文本批评的巨大空间,我甚至一直窃以为它是文学批评主体的一次“解放”。因为按照其“误读
期刊
采 矿  每天都下到井里  陪伴我们的只是一束灯光  要走很远很远的路  才能到达采掘现场  一凿一钻一铲 掘向深层  眼前的采掘已完  我們便向前延伸  只有这样 才能源源不断  采上地面 我们还要  清洗矿石 一遍一遍  直到乌黑闪亮  才把它放进炉膛  深夜的写作者 你难道不也是如此  要在黑暗中探寻很远 才能  用笔尖一点点挑出微光一遍遍  打磨 每个词语才熠熠闪亮  与一块煤的对视  这
期刊
埃科认为一部好的作品自身所具有的开放属性,让它无法拒绝时间。按照这样的观点,一部作品在任何时间与读者相遇都是它一次可能的再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唤醒一部作品在永恒时间之水中的沉寂,同样也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一部作品在一个奇异时刻神秘醒来。这很吊诡。但也间接给出作品品质之间的一个对比参考。阅读完作家老九的《连环劫》(作家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这本书,我想到了埃科的话。  《连环劫》这个集子由两个
期刊
在“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的攀枝花;在巍巍宝鼎山下,滔滔金沙江畔;在开采光明的宝鼎矿区花山煤矿,有这样一朵洁静如莲、清淡如菊的善良之花。这朵花,虽不娇艳,但却像蒲公英的种子,四处飘散,落土生根,永不凋谢。这朵花,就是被人们广泛传颂的“矿山妈妈”——陆学英。  那一天,笔者慕名来到川煤集团攀煤公司矿建社区,向路人打听“矿山妈妈”陆学英。一位老人随手一指,“再拐一道弯,过两个坡坎,喏——沟沟下面,就
期刊
像一件静止的事物  像一件静止的事物  在夕阳沉降的嘎吱声中  保持独自兀立  不知名的水鸟  将一只脚提起来,蓄势待发  而另一只脚沉陷在短暂的  寂寥中  五月的卧龙湖  被返青的三棱草和蒲苇  擦去浮尘  那只鸟  终于将另一只脚放下  像个哑默的书童,轻缓地  推开水中银亮的门环  铁皮房  无论怎么吹打或敲打  铁皮房都只发出金属声  仿佛无论谁都可以敲打它几下  它只能发出同一种金属声
期刊
知 了  你从门缝悄悄地进来  一个侧身而过的惊恐  眼神环顾四周  来和我一起守夜,还是  一起去和夜莺约会?  你从门缝悄悄地进来  羽翼,载着两枚月牙儿  细若游丝的屏息  朝着灯火飞去  我的疼痛,有了光亮  如 云  面朝大海的那一刻  浪花,神奇而又魅力  绚丽过精彩的瞬间  生命以独特方式再现  谁用匆忙卷裹着谁?  打翻一碗相思酒  千人万人追浪而去  面朝大海那一刻  不惧潮涨潮
期刊
一  最热莫过三伏。刚进入农历六月,伏天就发威了。  早上五点,太阳从东山冲出来,不一会儿,大地就被照得亮堂堂的。户外,被太阳追赶着的人和车们,满世界疯跑,城市一片生机。  正午到来之前,刘浪在“蘑菇小超”里忙碌着,不得停闲。下午一点不到,农贸市场就安静了下来,进入了休眠状态。饭,小儿子已经端到店里。刘浪没有胃口,跟老婆简单交待了几句,就回到楼上的家里,一头栽倒在床上。  “轰隆隆——咔嚓!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