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如此奔流不息(组诗)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en_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 了
  你从门缝悄悄地进来
  一个侧身而过的惊恐
  眼神环顾四周
  来和我一起守夜,还是
  一起去和夜莺约会?
  你从门缝悄悄地进来
  羽翼,载着两枚月牙儿
  细若游丝的屏息
  朝着灯火飞去
  我的疼痛,有了光亮
  如 云
  面朝大海的那一刻
  浪花,神奇而又魅力
  绚丽过精彩的瞬间
  生命以独特方式再现
  谁用匆忙卷裹着谁?
  打翻一碗相思酒
  千人万人追浪而去
  面朝大海那一刻
  不惧潮涨潮落
  把时光轻轻掩藏
  咸涩亦是味道
  落魄,也是远方
  抖擞在礁石上的浪
  傲娇如一株野花
  方圆千百里,苍茫一色
  在辗转中,永生
  辗 转
  一条路到另一条路
  大地到天空
  从未放下过辛酸,悲悯,灾荒
  一只活下去的蚂蚁
  一只失声的夏蝉
  都在表达生活的渴望
  苔痕阶绿的石阶上
  修行者,缓缓前行
  野樱桃,山楂树,剥了老皮的
  梨树,默默行着注目礼
  小草那么庄严
  夜
  疗伤的夜,如此动人
  遗忘代替了门缝里的清凉
  世界给你的,不全是真实的
  模样,比如暗夜的依偎
  比如遥远的放飞
  空气比棉被还厚重
  扑面而来的窒息,推开柴扉
  逃离那黑暗的夜色
  比白天的距离要深远
  心思从来没有彼岸
  清醒就是一份孤單
  那些无谓的缠绵——
  或远,或近
  生命如此奔流不息
  或向左,或向右
  或于中间萎靡。稍纵即逝的
  时光,你碰疼了我——
  我的过去,现在,未来。
  蒿草长了一截又截
  我挥刀斩断,逝水流年
  指尖轻点泪水,咸涩冷暖自知
  从容丢在不经意里
  只看背影。不去回顾
  华年,泪无痕
  一季,又一季……
  所有的叹息远去
  活着,如此奔流不息
  我慢慢活,慢慢珍惜
  闫桂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八期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理事,大同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同煤集团作家协会副主席。
其他文献
一  伏天的太阳把大地烤焦了,光着头皮能听到啪啪地炸痱子,卷成卷的庄稼叶子让人看着心疼,担心会枯死,知了藏在树叶下,拼命地叫热啊热啊——  和平家院子里,金黄色的麦子摊在水泥地上,满院子蒸腾着浓浓的麦香。和平穿着大裤衩,戴着草帽,黑黝黝的脊梁上披着一条湿毛巾,赤着脚,蹚着滚烫的麦粒,将木锨翻过脸儿,双手虚握着,一推一抽,轻轻一抖,一绺麦粒儿翻卷起来,像鲤鱼打挺,一浪接一浪,呼哧呼哧有节奏地翻滚着。
期刊
煤  煤,和成泥浆,进入火炉  也冷暖相知,问寒于人间  它是贫穷者的一颗定心丸  是千里路上游子的一颗父母心  没有谁背着煤上路  但煤却无处不在  它被人们装在心里  适当的时候,都要拿出来  拨一拨炭火  黑夜的黑和煤的黑  在黑夜里  我们是否能分清  黑夜的黑和煤的黑  两种黑是同一个黑的两种形式  一个是虚无的黑,而另一个是实质的黑  但两种黑又都是孤独的黑  都是在黑色里煎熬的黑  
期刊
煤 渣  它们被火焰洗过一遍,  现在变得冰凉,疏松的骨质轻盈。  岁月燃烧后,命运不是死灰。  曾沉积寂静幽深的洞穴,  影子是最柔软部分,被埋没的岩石,  做梦,乌黑体积铸着条纹闪电。  为光芒编织,为铁锤的一击醒来,  黑火舞蹈,怀揣鸟嘴里的种子。  坦然的虚无感,长出绿色的枝叶。  途中书  夏天正午弥漫着巨大的孟婆,  她放牧的每一粒咸汗珠在皮膚上哞哞叫。  地铁,明灭中恍若花期的人玻璃
期刊
出了彭城市区,往北走三十公里,就到了凌云别墅区。这个小区刚建成两年,隐没在一大片郁葱的榆树林中,林中有条两车道的公路穿林而过,往南再走七百多米,就是热热闹闹的沙镇,巴士招揽去市区乘客的声音偶尔会飘到这片榆树林中。  张保田快五十了,就在这片别墅区做清洁工。  四月刚过,一辆载满花草的货车开进了看门人老孙所在的一家别墅里。张保田凑了过去,看见工人们正忙着从车上卸那些花花草草。他也搬了一盆四季青,抱着
期刊
阳光被雨点和乌云褪去了多姿的色彩,一些黑暗中的故事便开始发芽了,但风雨过后总有温暖的阳光和绚丽的彩虹……  ——题记一  在海拔两千米高的矿山上,山与山之间挤出一块比较平缓的地方,方圆十余里。太阳从这边山垭口升起,又从那边山垭口落下。在这块坡地上,矗立着几十栋干巴巴的楼房,它们在阳光下无精打采,一动不动。周围稀稀拉拉还有些农转非的“干打垒”房屋,像一个衣衫破烂的汉子,失去了整体的美丽。楼房中间有一
期刊
意大利著名批评家昂贝托·艾科写过一个著名的小册子,叫《诠释与过度诠释》。它的重要价值不仅仅是对“误读”理论的权威阐释,还有反对“误读”的理论支持。它的论述自身精彩纷呈,并不失时机地为文本与本文的“诠释与过度诠释”划定了界线。在方法上,它延续上世纪初艾略特新批评的理论主张,在充分肯定文学“本文”意义的同时,转手赋予了文本批评的巨大空间,我甚至一直窃以为它是文学批评主体的一次“解放”。因为按照其“误读
期刊
采 矿  每天都下到井里  陪伴我们的只是一束灯光  要走很远很远的路  才能到达采掘现场  一凿一钻一铲 掘向深层  眼前的采掘已完  我們便向前延伸  只有这样 才能源源不断  采上地面 我们还要  清洗矿石 一遍一遍  直到乌黑闪亮  才把它放进炉膛  深夜的写作者 你难道不也是如此  要在黑暗中探寻很远 才能  用笔尖一点点挑出微光一遍遍  打磨 每个词语才熠熠闪亮  与一块煤的对视  这
期刊
埃科认为一部好的作品自身所具有的开放属性,让它无法拒绝时间。按照这样的观点,一部作品在任何时间与读者相遇都是它一次可能的再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唤醒一部作品在永恒时间之水中的沉寂,同样也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一部作品在一个奇异时刻神秘醒来。这很吊诡。但也间接给出作品品质之间的一个对比参考。阅读完作家老九的《连环劫》(作家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这本书,我想到了埃科的话。  《连环劫》这个集子由两个
期刊
在“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的攀枝花;在巍巍宝鼎山下,滔滔金沙江畔;在开采光明的宝鼎矿区花山煤矿,有这样一朵洁静如莲、清淡如菊的善良之花。这朵花,虽不娇艳,但却像蒲公英的种子,四处飘散,落土生根,永不凋谢。这朵花,就是被人们广泛传颂的“矿山妈妈”——陆学英。  那一天,笔者慕名来到川煤集团攀煤公司矿建社区,向路人打听“矿山妈妈”陆学英。一位老人随手一指,“再拐一道弯,过两个坡坎,喏——沟沟下面,就
期刊
像一件静止的事物  像一件静止的事物  在夕阳沉降的嘎吱声中  保持独自兀立  不知名的水鸟  将一只脚提起来,蓄势待发  而另一只脚沉陷在短暂的  寂寥中  五月的卧龙湖  被返青的三棱草和蒲苇  擦去浮尘  那只鸟  终于将另一只脚放下  像个哑默的书童,轻缓地  推开水中银亮的门环  铁皮房  无论怎么吹打或敲打  铁皮房都只发出金属声  仿佛无论谁都可以敲打它几下  它只能发出同一种金属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