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专业认证背景下大学生心理辅导措施

来源 :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sss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社会和学校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大学生成长为社会需要人才的重要一环.校院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体系,健全了学生心理干预机制,完善了心理咨询教师档案.针对大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了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普查及心理危机干预、个体心理咨询、教师参与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等措施,近几年来,一级心理问题学生经过心理干预、咨询得到良好改善,专业学生没有因为心理问题而发生休学、退学等情况,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其他文献
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传媒类专业积极建设以能力产出为导向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学科交叉融合背景、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传媒人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以其对实验教学内容的拓展、实验教学时空的延伸、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而被广泛关注.“大型节目转播流程”从实验选题、实验要素、教学方法、考核体系、推广应用方面进行重点设计,线上线下联动、课内课外衔接,建设虚拟仿真金课.
随着青年成长需求的日益多样化、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等问题的出现,新时代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也面临着挑战.“青年大学习”理念要求和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高度契合,高校共青团要不断提升团干部综合素质、发挥“互联网+思政”育人功效、创新基层团建、搭建有效工作平台,从而更好地引领、凝聚和服务青年,增强思想引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目的:探索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高中生对医学专业的认知情况以及公共卫生事件对其高考志愿选择的影响,为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及医学教育改革提供可参考信息.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使用自行设计网络问卷在2020年3-7月对高三学生进行了2次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报考医学专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对医学专业的态度及认知情况等.结果:共260位高三学生参与网络调查,有效问卷216份,有效回收率83.1%.个人兴趣是影响高中生报考医学专业的主要因素,高中生对医学的认知在公共卫生事件后期显著提高,其中媒体宣传是高中生了解医
在高职扩招的大背景下,学校生源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呈现出复杂和多元的特点,对于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而言是新的挑战.思政课程作为高职学校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明确了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意义,分析了目前扩招背景下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新挑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优化思政课教学,满足扩招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践行现代学徒制,将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毕业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对接终身学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提高了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深化了现代学徒制的合作成果.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正在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以及价值取向.互联网给大学生提供多种便利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各种新型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网络安全教育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创新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策略、明确教育目标、强化教育效果,努力提升学生网络安全素养,研究当前高校安全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成为必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立德树人”工作应注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并进行课程改革创新,思政教育具体到外语专业教学则需要将价值引领和语言能力培养相结合.外语专业学习内容涵盖不同文化意识形态的对立与融合,会对外语专业学生产生冲击导致母语文化剥离现象.因此外语学习者需要正确的价值引导,外语从教者应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思政能力,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到外语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综合竞争力.
伴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我国各个行业都在积极引进应用大数据技术,对于高校教育来说也是如此.利用大数据技术进一步地将促进高校教育信息化,下文将对大数据进行简要的概述,同时并对其在高校教育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分析,针对高校教育信息化当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在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农村电商人才却出现了供需不平衡的状况,尤其是对于电商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来说,更为明显,并且如今电商人才的培养缺乏针对性,因此无法适应农村地区的发展,而这才很大程度上不仅降低了地区产品以及各类销售量,还制约了地区的各项发展.因此本文主要是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且基于这种分析情况下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及建议.
为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根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针对职称评审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弊端,破立并举,对职称评审进行改革.综合评价参评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学术成果.对师德师风实行“一票否决制”,修订完善职称分类评价标准,着重高质量成果评价.破“量”立“质”,重点关注学术论文、科研成果的质量、成果转化应用,淡化数量要求.根据不同层级、不同类型教师评价重点有所侧重.破“唯”立“维”,采用多元的评价标准,综合判断申报教师的学术成果与实际贡献.破除“一评定终身”的弊病,建立职称“能上能下”的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