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的本体地位得不到确立,直接导致阅读教学效率低下。要改变这一状况,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改变阅读教学重传道、轻传情的现状。二是抓住语言这个根本,重视语文实践活动。三是阅读教学不仅要完成文本阅读,更要注重生活阅读、心灵阅读。四是阅读本质上是一种再创造,一种生存方式,阅读教学当循此理而行。五是要做到“阅”与“读”并举,二者不可偏废。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教学现状 改变方法
阅读教学占据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的本体地位并没有得到重视,阅读教学始终从属于写作教学,导致阅读教学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改变阅读教学重传道、轻传情的现状。
多少年来,受“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思想的影响,阅读教学一直奉行“传道”论,走“传道、授业、解惑”的路子。应该承认,这种“传道、授业、解惑”式的拆解,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方面确实起到一定作用,但对阅读主体也起到消解的副作用。“传道”论,重训诫,在操作层面就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吸收,它培养的是学生对文章的受知能力,而非感知能力和悟知能力。传情论则以情导读,以情解读,重视学生对语言的揣摩、体验。因为传情,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动情,因为动情学生就会从中获得语感能力与阅读能力,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改变阅读教学重传道、轻传情的现状,势在必行。
二、阅读教学语言是根本,语文实践活动是载体。
“语言”永远都是阅读教学的“根本”。“语言”之于阅读教学就好比线条之于画画,音符之于音乐。阅读教学“语言”是根本,离开“语言”一切都是浮云。只有那种透过“语言”,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的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不能没有实践,没有语文实践活动的阅读教学就好比沙滩上的雕塑,当海水涨潮时一切都将化为乌有。语文既是学得的,更是习得的,但这种学得也好,习得也罢,都必须依托于“语言”这个载体,离开了“语言”这个阅读教学本质的所谓的语文实践活动都可能是海市蜃楼或空中楼阁。
三、阅读教学不啻为文本阅读,更应注重生活阅读、心灵阅读。
当下,阅读教学基本上还停留于文本阅读的层面即按照文本的内在逻辑阅读。这种阅读虽然也能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体验,但这种感悟和体验是表层的、被动的、单向的,还不能让学生真正从生活实际出发,发自内心地感悟和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教学在实践文本阅读的同时,更应该重视生活阅读和心灵阅读。所谓生活阅读,指的是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或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的阅读。这种阅读是双向的、主动的、内在的,也是深刻的、长久的和有效的。其次,那种按照心灵和个性的内在逻辑展开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心灵阅读。其核心是用心阅读、用心体验。因为用心,所以深刻而真实。因为深刻而真实,所以永久而有效。
四、阅读本质上是一种再创造,一种生存方式,阅读教学当循此理而行。
接受美学认为,文本只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一种睡眠状态的、潜在的艺术世界,其意义的实现必须靠读者通过阅读对它具体化,是读者使文本变成了作品。伊瑟尔说:“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阅读,即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情感对作品进行重塑和再创造的活动。同时,阅读也是一种生存方式。德国的语文教学认为当使学生把阅读作为一种乐趣;英国的语文教学认为当让学生认识到阅读是个人生活的需要;美国的语文教学则认为应当让学生认识到阅读既是获取知识的手段,又是生活中的一种娱乐活动。阅读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生命需求。基于此,阅读教学当循此理而行。
五、“阅”与“读”并举,方显阅读本色。
现如今,阅读教学中“阅”与“读”的成分都已经大打折扣,严格来讲已经不能叫做阅读教学。既无“阅”又不“读”,岂能称之为阅读教学。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既不能静下心来阅览文本,又无太多的时间朗读文本,那么这样的阅读教学便失去了阅读的“本意”,姑且称之为没有声形的阅读教学。“阅”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只有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阅读教学才可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读”是揣摩、体会,是一种领悟,一种深化。“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能读千赋,则能为之”,“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不一而足,无不说明诵读之于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诵读能使人的大脑皮层产生多次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能使语言的诸多要素在人脑中留下深刻印象。阅读教学岂能少了诵读这一环节?现行的阅读教学已丧失了“读书”的本义,我们应该还阅读教学一个以“读”为本的面目。只有“阅”与“读”并举,才能显阅读教学之本色。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教学现状 改变方法
阅读教学占据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的本体地位并没有得到重视,阅读教学始终从属于写作教学,导致阅读教学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改变阅读教学重传道、轻传情的现状。
多少年来,受“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思想的影响,阅读教学一直奉行“传道”论,走“传道、授业、解惑”的路子。应该承认,这种“传道、授业、解惑”式的拆解,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方面确实起到一定作用,但对阅读主体也起到消解的副作用。“传道”论,重训诫,在操作层面就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吸收,它培养的是学生对文章的受知能力,而非感知能力和悟知能力。传情论则以情导读,以情解读,重视学生对语言的揣摩、体验。因为传情,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动情,因为动情学生就会从中获得语感能力与阅读能力,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改变阅读教学重传道、轻传情的现状,势在必行。
二、阅读教学语言是根本,语文实践活动是载体。
“语言”永远都是阅读教学的“根本”。“语言”之于阅读教学就好比线条之于画画,音符之于音乐。阅读教学“语言”是根本,离开“语言”一切都是浮云。只有那种透过“语言”,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的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不能没有实践,没有语文实践活动的阅读教学就好比沙滩上的雕塑,当海水涨潮时一切都将化为乌有。语文既是学得的,更是习得的,但这种学得也好,习得也罢,都必须依托于“语言”这个载体,离开了“语言”这个阅读教学本质的所谓的语文实践活动都可能是海市蜃楼或空中楼阁。
三、阅读教学不啻为文本阅读,更应注重生活阅读、心灵阅读。
当下,阅读教学基本上还停留于文本阅读的层面即按照文本的内在逻辑阅读。这种阅读虽然也能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体验,但这种感悟和体验是表层的、被动的、单向的,还不能让学生真正从生活实际出发,发自内心地感悟和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教学在实践文本阅读的同时,更应该重视生活阅读和心灵阅读。所谓生活阅读,指的是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或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的阅读。这种阅读是双向的、主动的、内在的,也是深刻的、长久的和有效的。其次,那种按照心灵和个性的内在逻辑展开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心灵阅读。其核心是用心阅读、用心体验。因为用心,所以深刻而真实。因为深刻而真实,所以永久而有效。
四、阅读本质上是一种再创造,一种生存方式,阅读教学当循此理而行。
接受美学认为,文本只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一种睡眠状态的、潜在的艺术世界,其意义的实现必须靠读者通过阅读对它具体化,是读者使文本变成了作品。伊瑟尔说:“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阅读,即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情感对作品进行重塑和再创造的活动。同时,阅读也是一种生存方式。德国的语文教学认为当使学生把阅读作为一种乐趣;英国的语文教学认为当让学生认识到阅读是个人生活的需要;美国的语文教学则认为应当让学生认识到阅读既是获取知识的手段,又是生活中的一种娱乐活动。阅读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生命需求。基于此,阅读教学当循此理而行。
五、“阅”与“读”并举,方显阅读本色。
现如今,阅读教学中“阅”与“读”的成分都已经大打折扣,严格来讲已经不能叫做阅读教学。既无“阅”又不“读”,岂能称之为阅读教学。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既不能静下心来阅览文本,又无太多的时间朗读文本,那么这样的阅读教学便失去了阅读的“本意”,姑且称之为没有声形的阅读教学。“阅”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只有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阅读教学才可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读”是揣摩、体会,是一种领悟,一种深化。“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能读千赋,则能为之”,“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不一而足,无不说明诵读之于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诵读能使人的大脑皮层产生多次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能使语言的诸多要素在人脑中留下深刻印象。阅读教学岂能少了诵读这一环节?现行的阅读教学已丧失了“读书”的本义,我们应该还阅读教学一个以“读”为本的面目。只有“阅”与“读”并举,才能显阅读教学之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