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移民的中国之根戏中人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ing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兴起历史上第三次移民潮,数以万计的国人因工作、婚姻等种种原因移民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等国家。但足行千里,其根,总在生他养他的地方,于是,乡愁,一直萦绕在这些海外华人的心头,挥之不去,斩之不断。特别是中华文化古远悠久、博大精深,更是海外游子深入骨髓的东西,哪怕身处西方,那份中国“灵魂”始终在内心深处,直至老去,甚至影响他们的儿孙。
   小说《张爱琴的梦想》中的主人公张爱琴便是如此。虽然她已移民三十多年,却无法融入西方的主流文化,反之,让她眷恋不忘的却是中国古老的诗词歌赋。哪怕她父母均已不在人世,中国再无任何亲人,但那份对中国的眷恋之情,仍相伴于血肉之中。她甚至让出生在加拿大的儿子也取了一个中国名字——程宣。“咱们是中国人,一定要一个中国名字。”她说。
   这就是根的魅力。
   宋代僧人作家释道原在《景德传灯录》一书卷五有云:“叶落归根,来时无口。”喻指树叶从树根生发出来,凋落后最终还是回到树根。
   作为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国,“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奠定了神传文化的初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入文化的血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设馆授徒,把以“仁义礼智信”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传与社会。公元一世纪,“慈悲普度”的释教佛法东传,中华文化变得更为博大精深。除此之外,让张爱琴深爱的诗词歌赋正是中华文明之“根”的一个分支体。
   深爱中国之根的张爱琴是有原型的。她是一位重庆籍华裔女士,如今侨居加拿大渥太华。她曾是我的一位学生,上世纪九十年代嫁与一位加拿大男士。她爱好唐诗宋词,以前,我们曾有多次书信往来。在信中,她将抄录的古代诗词作品与我共研讨。现在通讯发达,QQ、微信等方便快捷,我们交流的次数更多了。每次交流,她都表达出她浓浓的思乡之情。如《乡思》(宋·李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如《長安春望》(唐·卢纶):“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等思乡诗词常被她引用。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小说中的程宣总算来到中国,圆了母亲张爱琴的思乡梦。如今人类命运同一体,交通高速发达,生活中的“张爱琴”的思乡圆梦之旅更是易如反掌了。
   责任编辑/文媛
其他文献
陈亮外出打工,在省城开了家炒菜馆,因为用料新鲜、价格实惠、诚信经营,饭店的生意一直很红火。短短几年时间,陈亮就攒了三十多万积蓄,他决定回老家盖一宅新院子。   盖房是大事,家中的老父母听说后,极力劝陈亮请个风水先生,一定要选处“风水宝地”。   “看风水?”陈亮笑道:“那不是迷信么!”   “谁说的?村西头的二愣子你认识吧,以前出了名的倒霉蛋,连媳妇都跟人跑了,前年村里发大水,把他家的破房冲垮了,
近日,女人之间流传着一个秘密,它就像《声名狼藉》中的那个网站“告诉你一个秘密”一样,将这个秘密花粉似的洒落在某个特定的区域内,这个区域就是桃花庄,而这个秘密,是关于梅金的。桃花庄是梅金的娘家,她从这个庄子里嫁出去有快二十年了。   因为分享着共同的秘密,女人们不动声色地开心并空前团结,只要一有空,她们就聚在一起说悄悄话,连吵架一年多还没有和好的竹月和王香都借着这个共同的秘密,有一搭没一搭地说上话
(一)   那是我们所有人第一次离开家,住进一间由教室改造而成的寝室里。墙壁脏兮兮,床铺吱嘎响,窗玻璃是破损的。深夜的风从破损的地方进入,吹到我们露出被窝外的脚尖上,有一种露宿荒野的感觉。   那是1993年初秋,我们带着饭盒、大米、课外书、换洗衣物、零钱等,成为珠溪中学的一名寄宿生。几乎所有人都携带一只大箱子上学,那种木制的箱子是祖母或母亲的嫁妆,油漆剥落、死气沉沉,又因过于庞大、装物太少而
摘 要: 将“互联网 ”与文旅小镇建设相结合,是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尝试。本文以福清沙浦江北小镇为例,从江北当地源远流长的传统毛氏文化及江北旅游资源出发在考察互联网大背景下江北文旅发展的可能性的同时,分析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3D虚拟旅游网站等互联网新媒体平台推介宣传乡村振兴,助力文旅小镇腾飞的可行性。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互联网 ” 江北毛氏 文旅小镇  自2014年“特色小镇
七十多岁的姑姑,早已头发灰白,脸面皱纹,可腿脚灵便,思维敏捷,谈笑之间,仍能看出昔日的美丽。是啊,姑姑曾是村里最漂亮的姑娘,这一点,她的同辈几乎从没有人否认过。   同辈们说,姑姑十三四岁的时候,虽然日子捉襟见肘,但粗衣旧裳遮掩不住天生丽质了。生产队的坏小伙,开始向姑姑献殷勤,明里暗里夹杂进攻性言行。个别老男人也拿暧昧眼神偷看姑姑。   这让爷爷和奶奶心里非常不安。   我家那只叫黄旺的狗,
作者简介:  宋林峰,山西高平人,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评论及小说散见《文艺报》《山东文学》《西湖》《作品》《陕西文学》等。  1  沈浪的父亲住在棚户区,公车两个小时,还得穿越大片的农田才能到达。棚户区的建设并不比市区差,只是位置偏些。沈浪的母亲去世有十几年了,老头子这些年一直独居,性格也越来越怪。比方说吧,沈垂在观看别人下棋的时候总忍不住嘟嘟囔囔插句嘴,他控制不住自己,下
摘 要: 本文以沈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20级新生为例进行研究,分析了大一新生口语能力的现状及原因,并提出教师要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创设全英文环境,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课前、课后活动增加语言输出实践,全面提高英语口语能力,为高阶口语学习做好准备。  关键词: 英语专业 口语能力 现状 解决策略  《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口语是英语专业技能课的必修课,英语专业
摘 要: 本文取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视角,探究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英文翻译。十九大报告传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展现了中国的国家形象,是对中国现状和未来的政治性总结和展望,准确合理的英文翻译对世界有重要意义。笔者以十九大报告中“坚持”一词的翻译为审视对象,探讨如何将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用于实践,将中国声音忠实得体地传达给世界。  关键词: 十九大报告 英语翻译 政治术语
分水岭,一整个村子,最出名的就是那道岭了。岭子不大,就高高地横亙在那里,把村子一分为二,前村和后村。岭上草木和竹林茂盛,像人头上顶着的一路头发。岭子中分,两边庄稼和流水,都是一坡的好田好地。   岭上最显眼的就是那棵大树。那棵树,像一把巨大的伞撑着,远远好几里地都能看见。树是常年青枝绿叶,盘根错节,风吹不倒,水冲不跑,焦阳晒不枯,稳稳地扎根在那道岭。树是有些年龄了。最大的枝要一个大汉才能合抱。露出
老吕,四川人,解放初落户本村,跟一个寡妇攒家〔中年或老年才在一起过日子的半路夫妻〕。  跟老吕攒家的这个寡妇,跟我家是“伙内”而不是“亲房”,关系比较远。论起来,她是我的同辈,但因为她的女儿嫁给了本村我的一个“亲房”,她的女婿都跟我爷爷是同辈,我就不叫她什么了,没办法叫。她的女儿,小名俊女子——到现在,她都老了,是当奶奶的人了,人们还叫她俊女子。但是,我这样的小辈不能叫,我得叫四婆,也就是四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