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应用型卓越人力资源管理师的培养标准和知识能力的具体要求,采用“工程任务课程化”为载体构建了卓越人力资源管理师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出发点、课程体系、企业顶岗实习培养计划等具体内容进行了阐述,以期通过实施本工作方案可以为各行业培养大量卓越人力资源管理师人才。
关键词:工程任务课程化;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02
工程任务课程化是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中将真实的工程任务引入到教学中,涉及到第一、二、三产业的工程任务(农业工程、工业工程、服务工程),并包含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的任务。将这些任务分解细化到各门课程中,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实际工作完成情况即是对学生的考核结果。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由教育部发起,旨在为未来各行各业培养各种类型的、优秀的工程师后备军。它要求高校转变办学理念、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2009年底,教育部计划在部分高校试点“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工程师类性要分为应用型、设计型和研究型3种。应用型工程师建议主要在本科阶段培养,设计型工程师建议主要在硕士阶段培养,研究型工程师建议主要在博士阶段培养。本文主要针对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介绍了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以工程任务课程化载体,专科层次卓越人力资源管理师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情况。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
(一)专业培养目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职业型的创业者。学生应具有扎实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具备较快适应人事助理、行政文员、基层经理、客户服务助理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人才使用规格。学生毕业后主要去企业生产第一线,从事人事助理、行政文员、基层经理、客户服务助理工作,具体业务范围是进行人力资源预测与规划、工作分析与设计、人员的甄选与录用、合理配置和使用、员工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福利、文件管理、会议管理、考勤管理、经费管理、制度管理、客户信息管理、客户满意度管理、客户投诉的处理、客户沟通等方面的工作。
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出发点
(一)专业能力培养与工程任务课程化。根据实施“卓越工程师”的总体方案,结合卓越人力资源管理师培养的上述专业标准,打破传统的“基础课—专业课—工程实习”三段分割的教学模式,以如图1所示的“专业能力进阶”培养方式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科学合理安排,全过程采用“工程任务课程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多维度、交错融合、螺旋式提升学生的综合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工程任务的差异来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能力培养。
(二)理论教学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
(三)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分为理论课程中实训环节、第三学期实习、毕业实习。这三项实习均以工程任务课程化为载体,以学生完成实际工程任务的情况作为考核学生的标准。
(四)人文与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学生的人文与职业素养培养贯穿了整个大学三年,主要通过人文素质选修课、职业生涯发展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等来培养学生的人文与职业素养,使学生由“校园人”变为“职业人”。
三、课程体系
基于“专业能力进阶”的培养方式,全过程采用“工程任务课程化”教学方法,现将专业学习领域和拓展学习领域的课程进行介绍:
专业学习领域主要包括以下课程:《管理理论与实务》、《人力资源管理》、《劳动法》、《人事心理学》、《人员招聘与测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专业英语》、《薪酬管理》、《社会保障学》、《管理沟通》、《人力软件操作实训》、《领导学》、《客户服务实务》岗位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这写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必须掌握,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采取“工程任务课程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完成实际工程任务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学做合一”。
拓展学习领域包括:《经济法》、《统计学》、《基础会计》、《西方经济学》、《企业文化》、《财务管理》、《商务谈判》、《管理咨询》、《创业管理》。通过这些课程拓展学生的学习面,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广,为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学分要求
对于参加卓越人力资源管理师培养计划的学生,在3年学习期满毕业时,至少修满154学分,具体要求如下:
(一)公共学习领域(含必修和选修):33.5学分
(二)专业学习领域(含必修和选修):57.5学分
(三)拓展学习领域(包括校内跨学科和系内跨专业两种选修课):至少21学分
(四)企业培养(包括第三学期实习、毕业实习):28学分
(五)毕业设计:14学分
五、企业培养计划
(一)企业实习内容。由教师和企业共同设计企业培养计划,大一、大二主要实习项目有理论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如:《人员招聘与测评》课程中设有招聘工作实践环节,学生需要完成企业的实际招聘任务;第三学期实习,学生在每年的6月中旬到8月中旬到企业实习,以员工的身份工作两个月,完成企业的实际工程任务。
大三2月中旬到4月中旬为顶岗实习,也就是利用8周时间,完成企业(岗位)的顶岗实习。大三11中旬到次年的6月底主要是毕业设计,也就是在企业或学校完成与企业生产现场实际紧密结合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由企业、学校和学生共同拟定。
(二)企业实习考核要求。企业实习环节是卓越人力资源管理师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关系到整个计划的成败。主要学习内容包括:档案管理岗位实践操作、人事助理岗位实践操作、客户服务助理岗位实践操作、基层经理岗位实践操作。
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的考核以实践总结报告为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要写实习周记、撰写实习总结、完成教师布置的项目作业,总结实习中的心得及遇到的问题,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实习周记、总结、项目作业交给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评阅。
六、结束语
以上介绍了卓越人力资源管理师人才培养方案,本方案的制定以“工作任务课程化”教学方法为载体,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都以完成实际工程任务为基础,本方案在后续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完善。最终目标是为我国各行业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希.着力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N].人民日报,2010-07-09.
[2]王天宝.基于CDIO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
[3]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30-32.
[4]“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会议手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C].2010.
[5]叶树林,吴彪,李丹.论“卓越计划”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110-112.
关键词:工程任务课程化;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02
工程任务课程化是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中将真实的工程任务引入到教学中,涉及到第一、二、三产业的工程任务(农业工程、工业工程、服务工程),并包含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的任务。将这些任务分解细化到各门课程中,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实际工作完成情况即是对学生的考核结果。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由教育部发起,旨在为未来各行各业培养各种类型的、优秀的工程师后备军。它要求高校转变办学理念、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2009年底,教育部计划在部分高校试点“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工程师类性要分为应用型、设计型和研究型3种。应用型工程师建议主要在本科阶段培养,设计型工程师建议主要在硕士阶段培养,研究型工程师建议主要在博士阶段培养。本文主要针对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介绍了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以工程任务课程化载体,专科层次卓越人力资源管理师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情况。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
(一)专业培养目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职业型的创业者。学生应具有扎实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具备较快适应人事助理、行政文员、基层经理、客户服务助理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人才使用规格。学生毕业后主要去企业生产第一线,从事人事助理、行政文员、基层经理、客户服务助理工作,具体业务范围是进行人力资源预测与规划、工作分析与设计、人员的甄选与录用、合理配置和使用、员工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福利、文件管理、会议管理、考勤管理、经费管理、制度管理、客户信息管理、客户满意度管理、客户投诉的处理、客户沟通等方面的工作。
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出发点
(一)专业能力培养与工程任务课程化。根据实施“卓越工程师”的总体方案,结合卓越人力资源管理师培养的上述专业标准,打破传统的“基础课—专业课—工程实习”三段分割的教学模式,以如图1所示的“专业能力进阶”培养方式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科学合理安排,全过程采用“工程任务课程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多维度、交错融合、螺旋式提升学生的综合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工程任务的差异来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能力培养。
(二)理论教学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
(三)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分为理论课程中实训环节、第三学期实习、毕业实习。这三项实习均以工程任务课程化为载体,以学生完成实际工程任务的情况作为考核学生的标准。
(四)人文与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学生的人文与职业素养培养贯穿了整个大学三年,主要通过人文素质选修课、职业生涯发展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等来培养学生的人文与职业素养,使学生由“校园人”变为“职业人”。
三、课程体系
基于“专业能力进阶”的培养方式,全过程采用“工程任务课程化”教学方法,现将专业学习领域和拓展学习领域的课程进行介绍:
专业学习领域主要包括以下课程:《管理理论与实务》、《人力资源管理》、《劳动法》、《人事心理学》、《人员招聘与测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专业英语》、《薪酬管理》、《社会保障学》、《管理沟通》、《人力软件操作实训》、《领导学》、《客户服务实务》岗位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这写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必须掌握,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采取“工程任务课程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完成实际工程任务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学做合一”。
拓展学习领域包括:《经济法》、《统计学》、《基础会计》、《西方经济学》、《企业文化》、《财务管理》、《商务谈判》、《管理咨询》、《创业管理》。通过这些课程拓展学生的学习面,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广,为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学分要求
对于参加卓越人力资源管理师培养计划的学生,在3年学习期满毕业时,至少修满154学分,具体要求如下:
(一)公共学习领域(含必修和选修):33.5学分
(二)专业学习领域(含必修和选修):57.5学分
(三)拓展学习领域(包括校内跨学科和系内跨专业两种选修课):至少21学分
(四)企业培养(包括第三学期实习、毕业实习):28学分
(五)毕业设计:14学分
五、企业培养计划
(一)企业实习内容。由教师和企业共同设计企业培养计划,大一、大二主要实习项目有理论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如:《人员招聘与测评》课程中设有招聘工作实践环节,学生需要完成企业的实际招聘任务;第三学期实习,学生在每年的6月中旬到8月中旬到企业实习,以员工的身份工作两个月,完成企业的实际工程任务。
大三2月中旬到4月中旬为顶岗实习,也就是利用8周时间,完成企业(岗位)的顶岗实习。大三11中旬到次年的6月底主要是毕业设计,也就是在企业或学校完成与企业生产现场实际紧密结合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由企业、学校和学生共同拟定。
(二)企业实习考核要求。企业实习环节是卓越人力资源管理师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关系到整个计划的成败。主要学习内容包括:档案管理岗位实践操作、人事助理岗位实践操作、客户服务助理岗位实践操作、基层经理岗位实践操作。
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的考核以实践总结报告为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要写实习周记、撰写实习总结、完成教师布置的项目作业,总结实习中的心得及遇到的问题,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实习周记、总结、项目作业交给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评阅。
六、结束语
以上介绍了卓越人力资源管理师人才培养方案,本方案的制定以“工作任务课程化”教学方法为载体,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都以完成实际工程任务为基础,本方案在后续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完善。最终目标是为我国各行业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希.着力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N].人民日报,2010-07-09.
[2]王天宝.基于CDIO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
[3]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30-32.
[4]“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会议手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C].2010.
[5]叶树林,吴彪,李丹.论“卓越计划”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