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测试内容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wang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科测试是检查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常用的一种手段,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把它作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查缺补漏的重要措施。许多教师和学生都非常看重测试的结果,也非常重视试卷的讲评,但对命题缺少足够的重视。其实,命题的范围、题型、题量等对语文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铺天盖地的教辅读物和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为教师命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少命题教师喜欢从手头现成的试题集中信手拈来,或直接从网上下载,对试题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否能较好地检查教学效果缺乏充分的思考。这几年来,高考语文试卷无论是结构还是题型都有了一些变化,显得新颖,得到了语文专家的好评,也赢得了语文教师的青睐,因此,不少教师对它情有独钟,凡是命题一律把它作为范本。语文高考试题着重对基础、能力(特别是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对高中语文教学能起到纲领性的指导作用,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如果用它作为高一高二年级的测试题,则未必是明智之举,弄不好,还有可能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绊脚石。
  当前,我区中小学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不可否认,这一改革给沉寂了多年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活力,为开放性的语文教学,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土壤。但高考作为我国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仍为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所认可和接受,因此,在日常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都自觉按照考纲要求传授知识,测试命题自觉向高考靠拢。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出现相互冲突的两种现象:一方面“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成为一些学校教与学的出发点,一方面语文测试内容与课堂教学严重脱节,学生感到对教材的学习在考试中得不到“实惠”,渐渐地对课堂教学失去世了信任和信心,甚至产生了厌倦情绪,学生这一情绪大大制约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具体地说,造成这一后果,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教学理念盲目赶时髦,过早地强调语文测试内容与高考接轨。一些学校教师从高一新生入学的那一天起,就不厌其烦地念“高考经”,曲解了“高考从高一抓起”的科学论断。由此语文教师每讲授一篇课文,都刻意地去挖掘与高考相关的信息,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有经验,有水平。而一些学校领导教师所谓“能结合高考进行分析”的“评课标准”更助长了这一风气的流行。最为常见的是,一些学校教师从高一起多数测试(包括期中期末考试)都喜欢用高考题或高考仿真题,认为这样能检测出学生实际成绩,了解学生水平与高考的差距。这一做法似乎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高考套题中,除了语音、字形涉及教材内容外,其余大部分题目完全出自课外,这些题目对高一、高二的学生来说,自然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学生的成绩往往不够理想。以我校为例,这几年期中、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都是采用高考模拟题,结果各班的平均分一般在80-90分之间,徘徊不前的成绩,使不少的学生产生了“语文恐惧症”。让高一、高二学生过多的做高考模拟题,这一做法,就如让身材矮小的运动员练习扣篮一样,弄不好,学生会衍生出“高考高不可攀”的退缩心理。另外,试卷中对教材涉及过少,也会使学生产生“所学非所考”的错觉,认为教材内容不重要,久而久之,就会对语文课失去激情,失去耐心,形成“成绩不理想—没了兴趣—成绩更差—更没兴趣”的恶性循环。
  二、学生急功近利。语文这一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语文科的学习是“细工慢活”,语文基础知识是逐渐积累起来的,语文能力是逐步养成的,根本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但现阶段,许多学生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他们希望通过对每周5节语文课的吸收,能在测试中取得好成绩;他们期盼能从教师对教材的讲解分析中得到考试的“参考答案”,但有了几次“所考非所学”这样的“尴尬”经历之后,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就会冷却,学习语文的动力就会削减。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容易催生“浮躁心理”,这对于需要耐心细致的品格来完成的语文学习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学校、教师教学理念盲目赶时髦,过早地强调语文测试与高考接轨,学生急功近利的思想,都直接影响语文的教学质量。由于语文测试对语文教学具有不可低估的导向作用,因此要让语文教学步上正轨,就必须解决好语文测试内容与语文教学内容之间所存在的矛盾,重要的是,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课堂教学内容与测试内容之间的关系。一份好的试题(特别是高考试题)应该具有指导教师教学、引领学生学习的双重作用,其导向作用的十分明显的。高一、高二的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相对较为薄弱,语文能力也相对较差,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应根据教材特点,单元的重点、难点,课文的提示来设计教案,把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思维能力,完善知识积累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语文检测(包括期中期末考试)的命题应注意密切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尽可能使教材知识体系在试卷中得到充分体现。通过对教材知识教学内容的考核,让学生体验付出辛勤的劳动后获取成功的喜悦(成就感不断地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适当穿插一些课外内容,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等到高中第四学期,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增加了,能力也有所提高了,再考虑用高考模拟试题。只有这样,才能把高一、高二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与高考考点复习之间的关系。高考考点的复习是安排在第五、第六个学期,还是穿插在第一至第四学期中?对这一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一般的学习规律上看,把语文的20个考点即语音、字形、标点符号、虚词、实词、熟语、病句、句子的扩展压缩、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修辞方法、名句名篇、诗歌鉴赏、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翻译、分析综合、客观题的阅读、主观题的阅读、写作等分解到各个学期中去讲解、复习,这样有利于学生消化理解,效果更好一些。在实际操作中,有一个问题困扰着语文老师,每周4、5节的语文课,能讲授那么多的内容吗?这需要每位教师切实订好自己的教学计划,精讲教材,灵活地运用课堂时间,通过检测的形式,对高考考点进行复习和演练。
  三、要处理好基础知识与能力迁移之间的关系。哲学认为,量变引起质变,用在学习上就是说,有了坚实的基础作依靠,语文能力才能得到迁移、拓展。因此,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路,一步一步地走,饭,一口一口地吃,对教材要求掌握的各个知识点,要千方百计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归纳、整理,在夯实学生基础的前提下进行能力迁移训练,不可在教学理念上盲目赶时髦。
  另外,还要处理好课内与课外之间的关系。“生活即语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内延是等同的,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大语文的理念,实行开放性的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不仅要涉及教材内容,也要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流行歌曲的歌词,街头铺面的招牌、告示,老百姓家门前的春联、婚联,五花八门的电视广告,社交场合的谦词敬辞,曲艺杂坛中精彩无比的戏剧唱词、令人捧腹的相声小品,电视电影的经典对白等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讲内容。总之,教师要调动各种积极因素,让语文学习成为一种快乐活动,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地丰富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适应越来越注重基础、能力考查的高考。
  语文测试的内容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是深远的,教师只有客观地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处理好上述几种关系,课堂教学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韦淑红)
其他文献
我国必须主动争取CRO业务,现在“甘当配角”,是为将来更快地“当主角”打基础,是一种务实的选择。
政治开卷考试的特点,一是试题的开放性,考试内容源于教材,贴近学生生活,要求学生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解答现实疑问、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是试题的多样性,题量比闭卷考试有所减少,但增加了思维过程的考查,题型灵活多样:有紧贴时事的选择,有反映现实生活的漫画分析,有材料的阅读分析等。三是答案的灵活性,破除答案唯一性,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要求学生解放思想,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综合多年来开卷考试的特点,
一、中学作文评改的现状作文的评改,传统的做法是教师评,教师改。教师费时费力地全批全改、精心评改,而学生拿到评改后的作文,却只是扫描一下作文的分数和评语,随即就把作文搁置在
新课程教学理念不仅要求教师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让他们终身受益。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有利条件,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高他们自主、自治、自控能力,及勇于创新的学习品质。下面,结合教学经验谈一点粗浅认识。一、注重指导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所谓自主学习是学生依靠自己自觉、主动、积极地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
假如你突然之间成为地球上唯一的人类,其它人都莫名其妙地蒸发了——人没了,但环境一点没变,你将拥有世界上所有的资源——这时的你,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近两年,高考命题者似乎在追求命制一道创新型的语言表达题。如果说压缩语段题体现了一个“稳”字,那么这种情景写作题(也可叫综合创新题)则体现了一个“变”字,几乎是“岁岁年年题
课堂教学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目前上级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不得用节假日补课.以往“用时间谋质量”的做法已经行不通.怎样优化课堂教学是每位教学工作者一直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用通俗的语言“动”与“静”来描述课堂的教学组织问题.先定义:学生动手操作(如剪一剪、拼一拼)、回答问题或提问、分组探究、讨论,呈现动的态势,称之为动;而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如“想一想、试一试”)等,呈现静的态势,
病人报告的临床结局(Patient Reported Outcome,PRO),纯粹是从患者自身角度进行的自我评估,反映患者自身健康状态的改善与否,是患者健康状态的具体反映。这种自评形式没有医生和第
陈文,1973年出生,男,汉族,河南信阳人。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云南师范大学物理化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93年毕业于洛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从事中学教育13年。
一、游戏教学法的含义  游戏教学法,顾名思义,是一种以游戏为形式的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主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气氛、欢乐愉快的活动、激烈的竞赛,让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学到教材中的内容,并掌握课外的知识。游戏教学法不仅可以摆脱以往枯燥的教育形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练习的习惯,还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体育的乐趣,使体能和智力都得到发展。  二、游戏教学法的运用原则  1.启发性原则  游戏的开展不仅要注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