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工作中渗透的路径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50677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就必须要把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特殊作用,提高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为此,我们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将其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加以实践与运用。
  关键词:心理健康;德育;发展
  G441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德育”工作处于教育工作的首要地位。《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心理健康(心理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关注的一个重点,也是德育建设中的必要环节。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教基一[2012]15号的通知中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加强心理素质健康的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着力点和突破口。
  此外,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的诸多因素也导致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障碍。首先表现在父母外出打工后,子女的内心有失落感、孤独感,家长往往容易重情感、轻理智,长期处于这种教育环境下的子女,很容易形成依赖、自私、任性、孤僻等等不良性格,继而产生厌学情绪,最终导致心理障碍。其次是学校教育及环境是留守学生产生心理障碍不可忽视的因素,这一方面主要表现在学校集体生活条件不如家庭生活宽松、舒适,。另一方面教育评价制度落后,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学生由此产生心理障碍。此外社会上网吧等娱乐场所的影响,诱导致使部分学生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而逃课、旷课。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加之初中生社会经验不足,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心理品质不稳定,可塑性大,自控能力差,不能自律。学生自控力极差,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主要表现在不遵守纪律、自由散漫、学习不刻苦,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导致心理障碍等。
  由此可见,学生的心理健康关乎学校的发展,关乎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工作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学校工作的各环节中,其路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润物无声争做心理健康教育能手(在课堂上渗透)
  初中阶段由于学科科目增加,课业负担相比较而言还是挺繁重的;此外学校班级较多,专业化的心理教师紧缺,单独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既费时费力又很不切合我校实际;加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的要求。于是我们在开学初先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教学基础培训,然后要求每位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全体教师都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切实发挥了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了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认真聆听学生的心声,通过言传身教,将心理健康教育和知识教育融合在一起,达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实现了“润物”于无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二、立德树人为学生的一生奠定基础(在班级中渗透)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实施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路标 。班主任最重要的工作应该是立“德”,制定适合班级的班规,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先立“德碑”,再达到“树人”的目的,要让学生懂得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合格的人,最根本是提高每位学生的思想素质。为此,我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好班会课,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学校以“班级自主管理”为契机,要求各班组织召开富有特色的主题班会,发挥班干部的“基层”优势,通过组织召开讨论会、总结会、反思会、批评会、谈心会等,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想法。并充分发挥共青团的表率作用,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建言献策。班主任充当心理调节师对学生“对症下药”,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
  三、评选德育标兵激励学生心理教育(在评价中渗透)
  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仅仅通过口头宣传是不够的,久而久之,学生便对这种“老生常谈”产生了“抗体”。因此,需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激励机制来调动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学校每学期初发出倡议,组织推选一批思想道德标兵,通过班委会推选、班主任考核、年级组审批、政教处评比的方式确定出“感动校园十大道德标兵”,学校在学期末给予表彰奖励。用这种方式激励和引导所有学生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提升道德素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通过一学期的组织落实,发现这些标兵无论是言谈还是举止都显得愈来愈有分寸,不卑不亢,自信干练,思想道德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就像乔万尼奥里所说的:“人类的心理统统就是这样,而且,似乎永远是这样;愈是得不到手的东西,就愈是想得到它,而且在实现这一愿望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愈大,奋斗的意志就愈是坚强。”这种目标激励使得其他同学也努力向这些标兵靠拢,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牵引作用,学生违规违纪的行为明显减少了很多,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初见成效。   四、活动激励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课堂外渗透)
  初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学科化的倾向,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最大程度地预防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才是关键。
  为此,学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活动。结合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一是节约了大量时间,二是显得格外庄重,三是能让学生觉得印象深刻。此外,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还是应该以活动为主,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等,号召各个班级适时适地组织开展,并将活动成果汇报至心理发展办,将其作为学校社团活动的考核依据。此外,运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
  五、家校互动关注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在学校外渗透)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很重要。宋庆龄就说:“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因此学校应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亲子沟通,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同时,学校要为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助他们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
  为此,我们学校专门抽调一部分家长组成了“家长委员会”,定期组织召开会议,和学校一起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家长会的确给学校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学校将每学期的第五周和第十五周的星期三确定为“家长访校日”,在这一天,有时间的家长可以到学校来视察工作,推门听课、观摩交流、咨询洽谈等,学校指派专门人员进行组织引导,活动结束后召集家长召开座谈会,听家长汇报视察结果并对学校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为孩子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
  六、心理辅导让健康教育渗透入心田(在德育中渗透)
  建立心理辅导室是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心理辅导室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排解心理困扰的专门场所,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地。
  从建校初我们就将德育建设放在了各项工作的首要地位,提出了“润德启智”的办学理念,学校尤其非常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指导,通过自筹经费的方式,耗资十五万元配备了一所标准化的心理咨询室,为了防止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抵抗情绪,通过多方征集的方式将其命名为“心晴桥”,并配备了专业教师两人、抽调了助理若干名成立了学校“心理健康发展教育办公室”,负责心理咨询室的开展运行。教师和学生通过提前预约、信箱倾诉、电话约谈等方式,和心理发展办公室取得联系。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沙盘演练、面对面谈心、放松理疗和宣泄释放等形式,缓解心理压力,调节自我情绪,保持心理的健康發展。
  通过以上的这些努力,我们力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和运用到我校的德育工作中。然而不论进行怎样的尝试,其终极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维护他们心理健康,从而促进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为了这一目的,我们探索改革、实践创新,为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断开拓。
  参考文献
  [1]周如东,卢会志.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融合[J].2013年10月,第13卷第5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57页.
  [2]孙建军.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差异和一致性[J].2009年9,第11期.教育教学研究,第126页.
其他文献
很少有人不知道“南孚”这个品牌,但在占据国内市场半壁江山后,南孚人又被如何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与战略实施能力这一问题困惑着。作为一家拥有超过五十年历史的传统制造
G623.5  “几何直观”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被单独提出, 是新增加的核心概念之一, 而且专门进行了阐释: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这些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几何直观是利用图形洞察问题本质的一种方式,既
“材料微观分析”课程是材料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主要学习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对材料的表面形貌、微观组织、晶体结构及缺陷等表
摘要:低年级语文新课程的内容多、知识面广,但低年级又是打基础和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候,而学生刚刚入学,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对大量枯燥的练习不感兴趣,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再加上家庭及学生智力的差异,如果教学中把握不好,有可能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显得很零碎,不扎实。因此,如何使我们的低年级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现代化是一个含义深刻、层次广泛的概念 ,对于什么是现代化及其实质、层次等问题 ,目前史学界仍分歧大于共识。但是 ,以现代化为视角研究中国近代史已被一些史学工作者所接受
摘要:化学基本概念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是化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认识掌握化学的前提。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基本概念,才能使学生取得探索和掌握化学知识的主动权,并以此作为基础,扩大和加深化学知识。因此,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策略很重要。创新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策略,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本文基于对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多年的教学
近年来,江滨农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把制度建设和执行作为落实好“两个责任”的有力抓手,有针对性地从教育、管理、监督、检查、问
摘要:21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科技信息同步发展使得多媒体技术不断提升,尤其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肯定,学生学习起来也十分感兴趣,从而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实现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就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一问题进行了总结,以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中学
目前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我国市场经济也在不断深入改革,这对我国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推动了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促进事业单位做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从兴盛走向衰败,文学也随之进入了变革时期。刚从噩梦中醒来的大历十才子在全面恶化的社会环境和变幻莫测的政治局势中又跌入了空虚的现实里,心灵忧伤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