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

来源 :延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ove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金莲这辈子最大的功劳是给老李家生了两个儿子。提起这事,还得从20世纪的80年代说起。
  当时,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但是,由于关中西部的大部分农村山大沟深、地广人稀,所以,政府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原则,在执行中适当放宽了一些尺度,允许第一胎是女孩的农村家庭可以再生一胎。但无论什么原因都不能生第三胎。马金莲就是在那时候出名的,她结婚后第一胎生了个女子,第二胎生了一对双胞胎男娃。这样,既没有违反政策,又让老李家得了双子,全家人喜出望外,乐不可支。
  在过去,女人生娃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她们从小长到大,从娘家嫁到婆家,原来都叫“姑娘”“丫头”,结婚后立马就变成了“媳妇”“婆姨”,如果说洋气点叫“妻子”。她们来到人世间的任务是什么?就是给老祖先传宗接代,给丈夫生儿育女。命好点的结婚后第一胎就生个男娃,欢欢喜喜,安然自得。命苦一点的女人生了一炕娃娃也找不出个“带鸡鸡”的,灰头灰脑,垂头丧气。还有些女人命更惨,儿子女子都生不出。这下,遭人戳脊梁不说,一辈子在人前抬不起头。
  其实,令马金莲自豪和骄傲的还远不止这些。她的丈夫李三魁在家里的男性中排行老三,他大哥在一个国有企业当工人,结婚后媳婦生了一个女子就不敢再生了,原因是他吃的是公家饭,如果媳妇再生一个孩子,“饭碗”就保不住了。他二哥虽是农民,不牵扯户口问题,但媳妇本事不行,生了两个都是女子,原本想等个机会再生一个,没想到第二个女子生完后,从医院还没回来,就被计划生育工作组半路给逮住了,当即拉到乡上的卫生院给结扎了。这样,老李家延续香火的重任就落在了三媳妇马金莲身上。马金莲真行,她没有让老李家失望,更没让全村的人看老李家的笑话,在第一胎是女娃的不利情况下,顶住了巨大的压力,第二胎一胞双生,生了两个男孩。
  孩子满月那天,老李家可体面了,他们把全村子的人叫到家里来喝酒。到场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无不羡慕李三魁福大命大造化大,有两个儿子在后边长着,将来就剩下享清福了。马金莲更是风光得不得了,她顶着一块红围巾,胳膊夹着两个儿,不停地在人群里来回显摆。有人注意到,她走路的姿势变了,说话的口气也变了,话头话尾都是儿子来儿子去的,好像她能得不得了,给蚂蚁把眼镜也能戴上。
  也就是那天晚上,马金莲给两个儿子都取了名字,一个叫安安,一个叫乐乐,安安乐乐,大富大贵。
  俩儿子上学后,李三魁从老宅分出来,申请了一院新宅地,盖起了一座两层小楼房,楼房外边全部用瓷砖贴面,里边用高级涂料粉刷一新。当时,在整个村子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谁看了都眼红。
  有人说,小楼房盖起后,李三魁身上脱了三层皮,掉了几斤肉,眼仁子都变成了两盏灯笼。马金莲也没睡几个安稳觉,她做饭,烧水,搬砖,供水泥,一双葱白的手变得和树皮一样,手背上也裂开了几道口子。但大家知道,尽管这两口子吃尽了力,流尽了汗,但他们的心里是甜的。因为,他们有两个儿子,享福的日子在后边哩。
  


  转眼间,二十多年就过去了。马金莲从一个花枝招展的少妇变成了一个叶瘦花残的半老徐娘。而她的两个儿子却像门前的白杨树,每天都在生长,高大魁梧,威武雄壮。
  因为书念得不咋样,安安读完初中就去了一所民办职业学校,混了两年啥用没顶,只得跟着李三魁去城里打工。乐乐虽然多读了几年书,最后还是被大学的校门无情地拒在了外边,依然没有逃脱当农民的命运。小伙子回来后也没事做,听说广州、深圳那边挣钱多,就想跑过去揽点回来,没想到一圈还没转完,撞了个鼻青脸窝肿,没捞到钱不说,反而赔了一河滩。没办法,只能灰溜溜地跑回来了。好在马金莲心眼多、点子稠,打发乐乐学了个开大货车的手艺,跟着亲戚到新疆的吐鲁番给人家当司机去了。
  乐乐一年回家一次,安安却一直住在家里。渐渐地,两个都长大了,成了名副其实的青冈木小伙。马金莲和李三魁商定,先给安安张罗一个媳妇,等把安安的婚事安顿好再给乐乐办。
  一天晚上,李三魁和安安打工回来,马金莲把饭端在桌子上,三个人一边吃一边说事。
  马金莲说:“安安,你也老大不小了,该成个家了,在外边有相中的女子没有?”
  安安不好意思地回答:“我成天在砖头缝里钻着,和钢筋水泥打交道,连个女娃的面都见不着,怎么可能呢?”
  马金莲说:“妈知道了,明儿个我就托人给你介绍一个,你说,你要啥样的?”
  安安羞羞答答地说:“当然要漂亮的。”
  马金莲笑了,拍了一把自己的胸脯说:“没问题,就凭我儿子这模样,咱家里的这条件,看上谁咱就娶谁。”
  安安乐了,高兴得连饭都刨不到嘴里。
  第二天,马金莲把自己收拾利索,就去找村上的刘媒婆。刘媒婆五十多岁,说媒是她的半个职业,凭借七寸不烂之舌成就了不少姻缘,也捞了不少好处。有人说,她的嘴和别人的嘴不一样,把黑的能说成白的,把扁的能说成圆的,有时候还能把骡子和马驹配成一对。她这人有个特点,腿勤、嘴快、信息广,吃够喝饱后专爱往人堆里钻,谁家的小伙子没娶上媳妇,谁家的闺女没找到婆家,她打听得一清二楚。为了使自己更具专业化,她特意买了一个笔记本,把方圆几个村子里年轻人的姓名、年龄、属相全都记录了下来,有相配的就往一起撮合。前些年,刘媒婆红得和灯笼一样,家门前和唱戏一样,出出进进的人几乎能把她家的门槛踩断。这些年,年轻人都是自己谈对象,根本不用人来介绍,找她说媒的人家也就少了。所以,她跑也是白跑,不如过去那么欢了,有人求她,她就给操个心,没人求她了也就待在家里歇下了。
  马金莲为了表达对刘媒婆的尊重,特意买了一箱奶和一把香蕉,并把好心情搬出来搁在脸上,这才跨进了刘媒婆家的大门。刘媒婆的家门是敞开的,不养狗,也不养鸡,出出进进都很畅通。没等马金莲开口,刘媒婆便风摆杨柳般地迎了出来,她拉住马金莲的手笑盈盈地说:“我说今儿喜鹊老叫个不停,原来有贵人到了,金莲,你可是个大忙人,怎么到我家来了?”   马金莲笑呵呵地说:“这不是想你了么!”
  刘媒婆知道马金莲的儿子还没娶上媳妇,估计是为这事来的,所以,就把她领进屋子,一边找杯子倒水一边说:“是想当婆婆了吧?”
  马金莲更高兴了,神气地说:“谁说不是呢?儿子都大了,还得劳烦你不是!”
  刘媒婆说:“你那两个儿子一个比一个俊,一个比一个端正,他们后边的姑娘肯定都排队哩,还能轮着我去操这份闲心?”
  马金莲咧嘴笑着说:“有倒是有,可没有排队,但是,他们领来的我一个都看不上,所以嘛,还得请你出马,给说个心疼的,俊俏的,事成后我马金莲绝不会亏待你。”
  刘媒婆说:“人家现在都自谈哩,根本不用人去说媒,我早把手辞了。”
  马金莲说:“自谈的都靠不住,还是媒人介绍的稳当,我知道你是老江湖,只要出马,绝对没有问题。”
  刘媒婆说:“既然你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我就给你操个心,等有合适的我给你打电话。”说完,两人相互把手机号码留了下来。
  果然,不到一个月,刘媒婆就给安安介绍了三个姑娘。第一个姑娘是邻村的,听说安安没有啥挣钱的手艺,也没有多少文化,见了一面就拜拜了。第二个姑娘在西安的一个饭店打工,没时间回来,她和安安加了个微信,两人聊天时,对方第一次发一个笑脸,第二次就直奔主题,问安安在城里有房子没?安安回复暂时没有。人家连第三句都懒得去聊,立马把安安从她通讯录中拉黑了。第三个姑娘相对要好一点,她本人在城里一家商场当营业员,为了和安安见面还专门请了一天假。第一次见面,安安按照刘媒婆叮咛的请姑娘吃了一顿饭。当时,双方都比较满意,聊得也很投机,姑娘没有提出任何条件。第二次见面,姑娘叫来了几个朋友给自己做参谋,安安自然得掏钱请客,吃完饭,大家四散而去。第三次,姑娘主动邀请安安去歌厅唱歌,跳舞,安安还拉了人家的手,搂了人家的腰。一月后,双方的父母正式见面。
  马金莲觉得这事十有八九没有问题,特意选了一个吉利的日子把家里打扫干净,并买了水果、瓜子等摆在茶几上,还提前在镇上的食堂里订了一桌饭。谁知,姑娘的母亲一进门张口就问:“不知道孩子将来在哪里结婚呀?”马金莲赶忙赔着笑脸说:“你看,家里两层哩,这么多房子让孩子随便挑,他们看上哪个就住哪个。”刘媒婆也帮着插话说:“就是,这么多房子哩,还能没有孩子住的地方?想住哪个就住哪个。”姑娘的母亲却不屑一顾,她抿了抿嘴说:“家里有十层也没用,我是说城里的房子在哪一块地方?”马金莲嘴里乱支吾,半天回答不出。还是刘媒婆机灵,她接过话茬说:“你看,家里这么多房子都闲着,先让孩子把事办了,至于在城里买房的事情家里也在考虑,以后肯定会买的。”姑娘母亲的脸色立马变了,屁股一扭转身就走,临走时还撂下一句话:“等啥时候在城里把房买下了,再说这事。”
  马金莲气得嘴都吊起来了。刘媒婆一走,她就拉开被子躺下了,连午饭都没吃。
  李三魁也很生气,但他毕竟是个男人,肚量相对要大一些,他撅着屁股把饭做熟,又端到炕边对马金莲说:“不愿意就不愿意呗,有啥大不了的,我就不信咱安安还娶不下个媳妇,来,把饭吃了再说。”
  马金莲从被窝里爬起来,苦着脸说:“我生气的不是女子她娘,我是不明白现在怎么成这个样子了,给个女子非得在城里有房子才嫁,她们是跟人过日子还是跟房子过日子?难道住在城里不吃就能饱吗?”
  李三魁劝解说:“现在就这世道,没办法。”
  马金莲说:“这世道变得也太快了,简直跟脱裤子一样。”
  李三魁不是没本事的人,他年轻时就学了一个瓦工手艺,垒砖头砌墙是他的本行。他和村子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成天在外邊打工。为了多挣几个钱,他经常早出晚归,有时候还住在工地上不回家。也难怪,自从三个孩子出世后,五口人的家庭几乎是他一个人支撑,能不辛苦吗?特别是家里盖了一座二层小楼后,他几乎一天也没有在家里待过,天天到城里找活干,就是雨雪天也不错过。尽管如此,日子还是紧巴巴的。五年前,他的女儿考上了一个大学,他一年挣的钱一半都供了女儿,现在,女儿虽然毕业了,不用自己再去供养,但没有一个像样的工作,去省城打工,钱没有挣多少,人忙得焦头烂额。李三魁知道女儿不容易,也不指望她能给家里添补几个,能养活自己就行了,家里事情还得依靠自己。所以,到现在他也没有攒下多少钱,更没办法在城里给儿子买房。当然,村里有和他家境差不多的人在城里买了房,给儿子成了家,但人家只有一个儿子,拆墙卖砖、砸锅卖铁狠下心只是一次,迈过这个坎儿就没事了。而他与别人不同,膝下有两个儿子,要买都得买,一买就得两套,如果这样,就是把他和老婆油榨干、骨头卸成件变成钱,也不可能做到。好在李三魁的两个哥哥负担轻,常年照管着自己的父母,给自己省了不少事情,要不然,他现在恐怕提着裤子都找不着腰。
  


  时间不声不响又过去了半年。这天,马金莲去镇上赶集,恰巧碰见了自己小时候的一个同学,两人见面都很亲热,不由得拉起了家常。同学问她家里情况,马金莲叹了口气后,就把安安找对象遇到的那些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同学听完后很是同情,认真地告诉她说:“现在姑娘谈对象都是这样,非得在城里有房不可,有些不仅要房,还要有车,时代变了,和过去不一样了,我想你应该知道吧。”马金莲说:“我家有那么多房子都闲着,不想在城里买房。”同学劝导说:“不买不行啊,这是硬杠杠,现在农村打光棍的小伙子多的是,不信,你回去打听打听,越往后越不好办。”
  马金莲当然知道自己村上有好几个小伙子三十多岁了还没有媳妇,不是他们长得差,而是家里穷,没有钱。这些小伙子没有媳妇,心里就不痛快,一天到晚在棋牌室打麻将,在饭馆里胡吃胡喝,啥事也不愿意干。莫非自己的儿子将来也会成为这样?想到这里,她不由得后怕起来,回家里早早做好晚饭,就等丈夫和安安回来。
  暮色里,李三魁和儿子安安拖着疲倦的身子进了家门。碗还没端在手里,马金莲就发话了,她开门见山直奔正题:“我看安安婚事不能再拖了,越往后越不好办。”   “就是,你去给亲戚朋友说说,多给操个心,有合适的咱就办。”李三魁说。
  “这不是操心不操心的事情,关键是人家现在的女孩子都要求城里有房才肯嫁人,我想过了,既然人家都在城里买房,咱也买上一套。”
  “城里一套房好几十万哩,就咱那点家底恐怕连个厨房都买不起。”李三魁说。
  “这个我知道,但不买不行啊!不买人家女子就不进门,你难道想让安安打光棍不成?安安都快三十岁了。”马金莲说。
  “我也想买,钱从哪里来?”李三魁说。
  “这个我想过了,买房子不是能在银行按揭吗?先把咱家的钱拿出来交个首付,剩下的咱一边挣一边再还,实在不行就在大哥和二哥那里借点,总之,这房子不买不得成。”马金莲很是坚定。
  李三魁不言声了,低着头只管往嘴里刨饭。
  马金莲又把头转过去,对安安说:“安安,你这几天没事了打听打听,看城里哪里的房便宜一点,咱过去看看。”
  安安点了点头说:“成!”
  对于在城里买房子这件事,安安是全力支持的,这是给自己办好事,自然比谁都积极。以前,他自己没钱,不好给父母开口,既然现在家里把这事提到了议事日程,下决心要买,他当然很高兴了。所以,从第二天起,他一边在城里打工,一边打听房子的信息。当他得知城里的新福路一带房子比较便宜时,特意领着爸妈看了一趟。
  这是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安安领着爸妈来到城里,好不容易找到了两家售楼部,进去后却发现里边的没几个人。起初,他们以为是房子卖完了,最后才知道这两年的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房子卖不动。
  本来,马金莲打算看个合适的定下来算了,可被李三魁拦住了,李三魁说:“房子没人买,是因为房价太高,咱现在买就等于挨了个大价钱,咱要不等一等,等房价掉了再买也不迟。”
  马金莲将信将疑地问:“房子能掉价吗?”
  李三魁果断地回答:“能,肯定能!”
  李三魁常年在外打工,他知道房地产开发商都是靠银行贷款支撑的,银行的贷款长着腿,时间越长利息就会越多,许多房产商倒闭了,就是被银行利息“压死”的,所以,楼房一旦建成就得尽快出手,尽快把资金回收回来,还银行的贷款和利息。
  马金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她虽然掌控着一个家庭,但更多的时候都是围着锅台绕圈圈,很少出门,见的世面也不多,对社会上的事情不懂,也不去打听,丈夫说什么她就听什么,丈夫讲什么他就信什么,所以,根本没法去做认真地分析和研究,加之考虑到丈夫和儿子一天到晚很辛苦,挣点钱不容易,所以,就听了丈夫的话,把买房的事情暂缓了下来。
  仅仅过了一个春节,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风云突变。房价像火箭发射一下子蹿了上去,有些地段好的房子一天涨一个价,隔夜就变样。马金莲肠子都悔青了,她把李三魁骂了个狗血喷头。李三魁自知理亏也不和她计较,任凭她怎样去骂也不还口。但是骂归骂,房子终归还得要买,儿子的媳妇还得要娶。马金莲这下很是坚决,她誰的话也不听,谁的话也不信,选了个日子和安安进了城,当天就定下了一套两室两厅的现房。房子一共是六十八万元。马金莲把箱子底的存折翻了出来,加上女儿打过来的总共凑了二十万元先交了个首付,剩下的都办成了按揭。售楼小姐给他们计算了一下,按照二十年房贷来算,每月需给银行还款两千多元。
  回到家里,马金莲的心里五味杂陈,她见了李三魁第一句就说:“这回咱把钱都折腾光了,看以后的日子咋过呀?”
  李三魁反倒想通了,他笑着说:“咱给儿子买了房,办了正事,又不是扔到河里打了水漂,怕啥?”
  马金莲说:“一个月要给银行还两千多块钱哩,你说这钱从哪里来呀?”
  李三魁说:“我和安安不是还挣着哩么,你不愁。”
  马金莲叹了一口气说:“光安安一个儿子咋都好说,可是,咱还有乐乐哩,我能不愁吗?”
  李三魁说:“车到山前必有路,你放心,到时候咱会有办法的。”
  自从给安安在城里买了房后,马金莲家的生活一下子就变了,用关中人的话说,细得和绳子一样了。她一年到头不给自己买一件新衣服,不给家里割一斤肉,从不多花多一分钱。粮食是自己地里种的,菜是自家地里长的,街市的东西她一概不买。过去,马金莲是村子有名的串门客,村东村西到处都有她的身影,拉堆堆、扯闲话也数她去得早,可如今,连影子也不见了。知情的人知道她到山坡上挖地去了,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她住在城里当了“市民”。而李三魁更是可怜,五十多岁了,每天比鸡还起得早,摸黑就往城里跑。别人揽活时先要看活路重不重,脏不脏。他顾不了这些,只要有钱挣,再苦再脏都去干,他白天干,晚上干,连中午也不歇息。工友给他说,这挣钱没有错,吃苦也没有错,但得把肚子填饱。李三魁不是这样,他早晚在家里吃,中午在城里只吃一碗扯面,吃够是一碗,吃不够也是一碗,实在不行就要点面汤,泡点从家里带的馍凑合一下。过去,他抽的烟一直是十元一包的“好猫珍品”,后来换成了五元一包的“美猴王”,现在,他连“美猴王”都不抽了,干脆让老婆在镇上买点旱烟叶子用纸卷着抽。
  而安安不管那些,他该吃照样吃,该喝照样喝,动不动还叫几个狐朋狗友去城里唱个歌,看个电影。这姑娘家们也都是势利眼,以前,安安城里没买房子时,认识安安的姑娘都装不认识,不认识的连个面也不愿意照。现在,听说安安在城里买了房,一个个就往安安的身边凑,有的还主动请安安吃饭,甚至有姑娘为了把安安追到手,还愿意和他一起过夜。
  没有多久,有一个叫兰兰的姑娘就送上门了,马金莲搭眼一看,俊,满心欢喜,不等兰兰坐稳,就把红包递到了她的手里。兰兰也不推辞,接到红包后就甜甜地叫了一声“妈”。马金莲的心里像灌了蜜,屁股一下子就抡圆了。
  按照关中农村的风俗,小伙子和姑娘谈对象,如果都看上人,就要谈彩礼。这是一件重要的事,马金莲原本想和兰兰谈谈就算了,可李三魁却很认真,他认为“娶媳妇嫁闺女是一件大事,马虎不得,所以,咱必须把人家父母请过来,锣对锣、鼓对鼓说一说才对”。   马金莲觉得李三魁说得有道理,毕竟,人家把女子养育了一场,不容易。怎么着也得尊重人家。
  “不知道人家那边的礼钱是多少,太高了咱可担不起。”马金莲说。
  “这好办,如果人家要得太高,咱只能给安安再另找了。”李三魁回答。
  “就是,现在咱城里有房哩,不怕没姑娘进门。”马金莲神气地说。
  三天后,安安给马金莲报喜:“兰兰她的父母没有意见,她们那边也没有啥要求,一切都按咱这边的风俗办,至于彩礼,让咱有个意思就行了。”
  马金莲的心终于放进肚子里了,她庆幸儿子找了个好媳妇,也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个好亲家。安安结婚那天,马金莲在城里的大酒店摆了三十桌酒席,风风光光、热热闹闹。


  安安结婚后,乐乐的婚姻问题立马提到了议事日程。因此,马金莲依然闲不下来,她白天忙着干活,晚上却像烙饼子一样翻来覆去睡不着。
  乐乐生性内向,不如安安活泛,平日里除了给人开车,很少和他人交往。他唯一的爱好就是抽烟,几年下来,烟抽了多少别人不知,但他的两个指头都变成黄颜色了。新疆比陕西冷,到了三月才能干活,国庆节过了一个月就干不成了。因此,一年最多也就挣九个月钱,虽然只有九个多月,但乐乐攒下的钱比安安多。只是他的钱他不做主,全部被马金莲要去给安安装房子结婚了。如今,他连买烟的钱都没有了。
  李三魁也在安安结婚后的第二天就出去揽活了,他知道自己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一天也不敢休息。马金莲很心疼自己的丈夫,安安住在城里,乐乐去了新疆,她一闲也跟着丈夫进城里打工去。起初,李三魁不让马金莲去,后来,她软磨硬泡非去不可,他也就同意了。从此,家门被一把大锁看管,连麻雀燕子也很少进去。
  马金莲一边出去干活,一边给乐乐张罗媳妇。半年后,娘家的一个邻居给乐乐介绍了一门亲事,但女方要求城里有房。马金莲早就预料到了,所以,她和丈夫商量起来。
  李三魁说:“咱再贷点钱,先给乐乐把房子买下。”
  马金莲说:“安安的房贷还背着哩,再贷拿啥给人家还呢?”
  李三魁说:“不贷又有啥办法呢?”
  马金莲说:“咱还是在亲戚那里借点,借的钱没利息!”
  李三魁说:“没利息对着哩,但欠下的人情债更不好还!”
  马金莲说:“哪咋办?总不能不给乐乐娶媳妇吧。”
  李三魁说:“我也没办法!”
  马金莲说:“都怪咱命苦,养了两个儿子,辛辛苦苦挣点钱都给儿子买了房。你看人家老大和老二家养的都是女儿,日子过得多自在?今天吃这,明天喝那,三天两头还出去旅游。老大的婆娘前年逛了一回北京,去年逛了一回海南,今年还准备去日本呢,我一辈子了连西安都没去过,天天是个忙,啥时候才是个头啊!”说着,眼角里渗出了泪花。
  李三魁不吭声了,他知道马金莲这些不容易,跟自己东奔西跑、早出晚归四处干活,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没有办法。他也很苦,也很难受!但无论多么苦多么难受还得想办法把乐乐的媳妇给娶回来,不然,他这一辈子的任务没有完成,给祖先也没法交代。
  马金莲和李三魁继续打工,他们白天干活,晚上找亲戚朋友借钱。半个月过去了,他们只借了不到十万元。
  李三魁沮丧地说:“过去,谁家砌个墙、垒个锅灶都来叫我,我随叫随到,连工钱都不要。现在,咱想借点钱,渡个难关,人家宁肯把钱放在柜子发霉,也不给咱借,太没良心了。”
  马金莲说:“不要说别人了,亲兄弟都这样,你大哥当了一辈子工人,女儿还是个公务员,咱给人家下了一场话,才给咱借了一万块钱,你二哥虽然是个农民,比你老大厚道得多,一次就给咱借了三万。”
  李三魁说:“别说了,都怪咱没本事,咱要是有本事,也不用求人家。”
  马金莲说:“不是咱没本事,是人家运气好,生的是女子,不买房也不娶媳妇,要是把他们换成咱,说不定还不如咱呢!”
  李三魁说:“我下辈子再不要儿子了。”
  马金莲扑哧一声笑了,她瞪了李三魁一眼说:“你不要儿子心痒得很。”
  李三魁狠狠地挖了她一眼。


  安安结婚住在城里,很少和兰兰回农村家里。马金莲和李三魁打工忙,也不太到安安那里去,这样,一个家就自然地变成了两个家。
  一天,李三魁出门打工去了,马金莲没了活干,就带了點玉米给安安送去。她进了安安家门,见安安躺在沙发上玩手机,兰兰在厨房做臊子肉,一下子高兴了起来。她一年多没割肉了,一闻到肉香的味道就流口水,于是,赶忙放下手中玉米糁子,挽起袖子准备给兰兰帮忙,不料,被兰兰用肚皮挡住,不让进厨房,兰兰说她的手成天挖抓脏东西,不干净,还是少进厨房的好。她一生气转身就走,安安和兰兰也没有留她。
  又过了半年,兰兰生了一个大胖小子。马金莲高兴坏了,跑过去专门照料了多半个月。对此,兰兰还是不高兴,兰兰认为马金莲照料她的时间太少,经常找借口和安安闹矛盾,弄得小家庭很不愉快。马金莲知道他们闹矛盾的原因,也没工夫去管,继续挣自己的钱。说句心里话,她已经顾不上安安了,她对安安的义务已经尽到了,她现在最重要的要赶紧挣钱,给乐乐买房,娶媳妇,乐乐一天不结婚,她就一晚上睡不着觉。
  马金莲跟着李三魁又去城里给房子装涂料,临走前,她到自家地里剜了一袋子菠菜,准备中午给安安送去,一方面看看自己孙子,另外想歇歇腿,蹭一顿饭。谁知,当他们兴高采烈进了安安家门,却碰了一鼻子的灰。
  那天中午,安安没在家。兰兰见他们进门,脸色“唰”地一下就阴了起来,开口说:“有事吗?”
  马金莲举着笑脸说:“这不是想孙子了吗,就过来看看!”说完,就把菠菜放在厨房,洗了洗手,准备去抱孙子。
  兰兰横着眉毛说:“我儿子生下来就没有爷爷和奶奶,你还是不要碰的好,省得弄哭了我哄不下!”   马金莲的头像被棍子猛击了一下,当即一阵眩晕,过了一会儿她才清醒过来。她抖着嘴,颤着声音说:“我没想到,你竟然是这么一个不讲理的媳妇,别忘了,这房子是我掏钱买的,这个家也是我的家!”
  兰兰可不吃这一套,嘴茬比马金莲更厉害,她不屑地回答:“我当然知道这房子是你买的,既然是你买的,你就留着住么,为啥要给我住哩?”
  “我!我!”马金莲气得打战,半会儿说不出话来。
  李三魁终于开口了,他指着兰兰说:“你太过分了。”说完,就拉着马金莲走了出门。
  兰兰得意,头一扭说:“哄娃哩,不送!”
  李三魁把马金莲领到一个面馆坐下,买来了两碗扯面。马金莲哽着喉咙,不停流泪。李三魁劝解说:“吃饭,下午还要干活呢!”马金莲更伤心了,她抹着眼泪说:“要知道安安的媳妇是这个德行,我就不要她。”李三魁说:“咱权当没有她这个儿媳妇。”马金莲说:“我想孙子很!”李三魁说:“你先吃饭,过两天给安安打个电话,让他把娃送回家来,你好好抱上两天。”
  马金莲终于止住了眼泪,她用筷子在碗里剜了几下,结果还是吃不下去。李三魁没办法,只好让她提前回家去了。
  马金莲装了一肚子气回到家里,一进门拉开被子就躺了下来。她越想气越多,越想越想不通,正准备把中午发生的事情打电话告诉安安,不料,门外传来刘媒婆的声音。马金莲赶忙从被窝爬起来,把刘媒婆迎进屋子,拿着杯子准备倒水,却发现水壶是空的,她有点不好意思,要去厨房烧水,被刘媒婆拦住了。
  刘媒婆说:“上次给你安安没把媳妇说成,我心里一直过不去,总想找个机会把人情给你还上。”
  马金莲苦笑了一下说:“看你说的,这有啥么,是人家姑娘家看不上咱家里,又不是你不愿意,有啥过不去的!”
  刘媒婆说:“你不是还有个儿子叫乐乐吗?这次,我给你盯实了一个,保管没问题。”
  马金莲说:“现在的女孩子都要城里有房才嫁人,咱不急,等我在城里把房子买下了再说。”
  刘媒婆往马金莲身边挪了挪说:“这次我给你说的这个女子条件低,城里没房也能成。”
  马金莲有点惊讶:“还有这么好说话的?”
  刘媒婆说:“就是,不过这女子结过婚,但没有孩子。”
  “我说怎么好说话哩,原来是个二茬子?”马金莲脸上的笑容立马消失了,她说:“我乐乐还是青岡木小伙哩,要说你就给说个姑娘家,二茬子我们不要!”
  刘媒婆拍了拍马金莲的肩膀说:“现在这社会,头婚和二婚有啥区别哩?有几个姑娘结婚时还是处女吗?你何必那么认真哩?”
  马金莲说:“不管怎么说我都不要二婚。”
  刘媒婆说:“就你家现在这情况,想给儿子找个初婚,一个字:难,两个字:很难,你不是不知道,现在的姑娘找对象看的不是人,而是房子、车子和票子,城里有住房是最起码的条件,如果条件再高一点还得有个小车。我知道给安安的买了一套房已经把你两口子的油榨干了,我不信你还能再买一套?以我看你就放实地点吧,只要找个女的不瘸不拐,能生会养管她头婚二婚呢!”
  听到这里,马金莲不高兴地说:“谢谢你,我儿子就是打光棍也不找二茬货,这事情你就不要操心了!”
  刘媒婆站起身,眼睛翻了几番,抬腿就往外走,她一边走一边在嘴里边说:“你就等着吧,这辈子你儿子能找个姑娘我跟你转……叫花花还嫌米汁稠。”
  刘媒婆走后,马金莲把自己和刘媒婆的所说的话回顾了一遍,虽然感觉很气,但也有点后悔。她后悔自己一时冲动把刘媒婆得罪了,又后悔自己把话说得太绝,没有留下余地。是啊,乐乐都三十多了,到现在没有一个人给他说媳妇,就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姑姑姨姨也很少说起过。刘媒婆是为数不多给乐乐提亲的人,即便说的是二婚,也算是给自己操了心,自己怎么能这样对待人家呢?以后,万一用得着了怎么进人家门哩?
  马金莲再次陷入无边的烦恼之中。


  一连好几天李三魁都没有活干。为了给乐乐买房,李三魁一天两头见不到太阳,他恨不得八只手去挖钱。但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却没活干了。说来也怪,最近劳务市场一直不太景气,像下了一场雪冷清清的,不是李三魁一个人没有活干,大部分“卖天天”的农民工都没活干了。对此,一部分人很焦虑,不停在徘徊,等待。还有一部分人却表现得非常淡定,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既然没活干,索性好好玩,这样,挖坑、打牌的场合就红火了起来。
  李三魁明显属于前一部分。他整天在劳务市场的大门口等候着,见个人就跑过来就问人家要不要干活。他没玩,不是他不会玩,是他根本就不敢玩。他年轻的时候也是村上有名的玩家,挖坑、打麻将、下象棋,一样也挡不住,晚上还经常玩通宵,有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可是,他现在不玩了,他是个把一分钱掰开当两分钱花的人,他赢得起却输不起,万一玩输了怎么办?他甚至连牌场看都不看一眼,他知道这玩意诱惑力强,看一看就会心动,就会手痒,若再有人在旁边鼓捣,说不定就会掺和进去了,所以,不仅不玩,而且不看,他在内心深处暗暗告诫自己。
  这天,李三魁正在发愁,同村的一个工友走过来告诉他,郊外的一个厂子要建仓库,需要五六个匠人干一个多月,因为给的工价低,没人接手。李三魁当即骑着摩托去厂子和老板谈判,经过讨价还价,最终达成协议。
  李三魁是这样想的,尽管这个活工价很低,没有多少利润,但好歹比在劳务市场闲坐着强,所以,他和几个工友商量了一下就把活接了下来。施工的前一阶段一切都很顺利,但在即将完工的一天下午,李三魁不慎从仓库顶上掉了下来,虽然被及时送到了医院,终因伤势过重而死亡。
  事后,厂家给李三魁的家里一次性补偿了七十多万元。半年后,马金莲用这笔钱给乐乐在城里买了一套房子。
  又过了一年,乐乐娶了媳妇成了家。至此,马金莲的两个儿子都安然地住进了城里,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日子。而马金莲依旧住在村子那个二层小楼房里。因多年劳累,她的身子已经走形,积下了许多病痛。她再也跑不动了,白天,除了给自己做点饭吃,剩下的时间就点燃艾草,熏疚疼痛的关节和肩背。到了晚上,她一个人躺在空旷的屋子里,没人和她说话,就连吃药时给她倒一口热水的人都没有。
  又一个清明节到了,马金莲一大早起来把屋子收拾干净,然后,包了一案板饺子。可是,她等了整整一上午也没等回一个影子。于是,她分别给安安和乐乐打电话,问他们怎么还没回来。安安说他们一家人在外地旅游去了,回不来。乐乐说他开车给人家送货,没有时间。马金莲的眼泪噼里啪啦就下来了,她坐在院子里哭了很久,最后,挣扎着站起来,带上冥币、香和蜡烛,慢慢地朝李三魁的坟茔走去……
  
  责任编辑:丁小龙
其他文献
谁的长河落日圆  谁在旷野中呼喊先灵的讯息  谁在颀长的风中找寻悉存之安慰  谁又在雕花门槛外洒下桑椹籽一串  染红了遥远天边的长河落日圆  你在葡萄架的阴凉里安心休憩  你在大丽花的嫣嫣笑靥里  你在南疆金色的光线之外  塑造一轮孤独的长河落日圆  我在工业风小镇中看到电影的质感  我在空旷的烈阳里抚摸泥土的柔软  我在漫天飞舞的棉花絮雨中感受  在疾驰的公路里找寻到  这一片心中的长河落日圆南
列车上  如果真有一双  至高无上的眼睛  一定看到了,此时  这颗不太圆满的星球上  许多修炼成钢筋铁骨的爬虫  沿各个方向爬动  我只是寄生于此的一分子  要随它从早晨爬到晚上  在每个站点  一些人上来了  一些人无奈地下去  我只能让目光和想象越轨  一条道走到黑  随时就可能有声音传来  你到站了在深秋的庄稼地里穿行     秋已深下来了  回家的路上  我深入一大片庄稼地  这父老乡
万物将自化  夜间的水干涸在洞穴里  散发出某种腐败的气味  被叫着丈夫的人探出头颅  沉默在阴雨中已哭过一万次  在河南,人们看见黄淮海的阴郁天  一只鸟停在电杆上  他怀念昨夜的亡妻  路人拥挤,口中念念有词  有人不想写诗,不想与人打招呼  有人在擦拭皮鞋  有人关闭房门又打开  心中波谲云诡  每个人都试图探测更开阔的地带  但整条街道褶皱已起  书本和手机在洪水中散落一地  一位妇人不停
2016年仲夏,我从电力系统管理岗位上退休了,终于可以过颐养天年的休闲生活了。退休后的生活计划我也早有安排,最大的梦想就是到国外旅游,欣赏一下异国风光,体验一下生活,为我正在编纂的诗集《光吟集》增添一些不同国度的文化气息。不久接到上级领导的通知让我做好撰写《中国工业史·电力工业卷》的准备工作。  《中国工业史》编纂工作的发起是在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由我国工业界二十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出的,提
这“蜕去疼痛的鳞”,出自伟大的诗人保罗·策兰(Paul Celan)。在读到孙担担的“我看着自己/一如灰烬回望火焰”我就想到了这句诗。   孙担担的诗在此前我一点都没有接触过,而她早在1998年即出版过诗集《舞者》。由此,我不得不正视,任何一个人的诗歌阅读都是充满局限和死角、盲区的,尤其是在当下海量的诗歌生产以及诗人批量生成的境遇下更是如此。   事实证明,孙担担的诗回到了原点,即诗歌是为什么
月照敦煌  月照敦煌,照着  党河上那如弓的人间桥梁  月牙泉边,我咳嗽了几声,望了望天空  如同那人用斧头砍掉了几枝近似相思的   疾病  坐在鸣沙山梁  我想了想古代的党项,还想了想月氏和羌  一丝风声,来自内心  怨什么怨  月照敦煌,也照玉门关外  刚刚给我发来一声驼铃的新疆窟窿峡:与一头牦牛对峙  一片黄马莲滩上究竟有多大的秘密  两只蝴蝶像一对新婚的夫妇  打开了一扇扇凝望的窗户  夜
访千年古树群  九月的天总是高一些  深山在云的下面  一只自寻短见的青蛙  在水涧的石头下安排好自己的子女  跑到乡道上来,蹲着  挡住我的去路  耽误了几分钟  不知这只青蛙有何冤屈  千年古树群,像一群隐贤的乡绅  看我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我是一个浮躁的人  刚才上山的路上遇见一位僧人  驮着一大包衣钵  我停下车,打开车窗,想搭他上山  他摆摆手,算是谢绝  刚刚经过一个叫学堂的地方  对
喂,别把我丢掉  搬家的时候,院子里唯一搬不走的树成了心事。走的时候,养的鸡鸭可以装进石棉袋,到了新地方把它们一放了事,如果新地方不允许养鸡,也可以宰了犒劳自己。猫狗也是,到了新家比人熟悉还快,几天下来都找不到它们。  到了搬家的最后一天,能移动的都搬走了,再回头看自己认为最熟悉的地方,会发觉很陌生,它和我一点关系也没有了。连门窗也被卸下抬上了车,我与它还有什么瓜葛?家一旦被掏空,就是一坨水泥、一
小叢又看到了那女人。  她有着清秀的脸庞,这么多年了,她却一点没有变老,看上去还是二十五六岁的样子,头发在脑后松松地绾一个髻,两绺鬓发从脸颊两侧垂下来。她是那么清瘦,白色衬衫、白色长裙穿在她身上显得有些宽大。最重要的是,她几乎是透明的,仿佛是周遭空气的一部分。她看着小丛,神色悲悯而哀伤。她不说话,可是她的姿态、眼神却分明在说:“孩子,跟我来吧,我领你到没有痛苦的地方去。”  她叫小丛“孩子”,可是
东洲岛,四面环水,位于湖南省湘江流域。2005年,一个名叫吴梦的女孩踏足东洲,在荒废已久的沙滩前,看到了海。1  “你们在现实世界里翻云覆雨,我们在网络世界一往情深。”这是吴梦离家出走后,跑到地下黑网吧里刚刚更新的个人说明。今天上午,父亲趁母亲回娘家的半天时间里都忍不住找李阿姨来家里喝茶,特别不巧,吴梦补课提前结束,回家时正好撞见了两人身影重叠的一幕。她想到父母之间名存实亡的婚姻,她摔门离去,辗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