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月

来源 :党员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2114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长莺飞、花红柳绿的三月,深情款款地向我走来。我忽然感到有些受宠若惊。从冬天的第一片雪花飘落的时候,我就翘首期盼着和煦的三月,尽管有些漫长,我始终坚信:“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脱掉厚重的棉袄,舒活一番筋骨,感受一下久违的阳光,到河滩的草坪上,躺下,打几个滚儿或者闭上眼睛休息,惬意得不知道如何形容。清风拂过面庞,轻轻的、柔柔的、痒痒的。晒干的牛粪和着新泥的芳香钻入鼻孔,每一个毛孔似乎都感受到一种熨帖,人间有了这样妙不可言的享受,何须再羡慕天上的神仙。野鸭扑棱棱地用翅膀拍击这水面,惊得悠然自得的大白鹅奋力地拨波动红掌,水面上涟漪阵阵。
  三月的桃花,开得汪洋恣肆,招蜂引蝶。三月的野山兰,不因无人而不芳。三月的藤萝,开成了辉煌灿烂的紫色瀑布。三月的野杜鹃,映红了山坡。啄木鸟“笃、笃、笃”、小麻雀叽叽喳喳、春燕喃喃细语……百花为我怒放,百鸟为我歌唱。我的三月五彩缤纷,花香袭人;我的三月莺声燕语,曼妙多情。
  我的三月,明前茶上市,手持香茗,悠游自在。在茶香氤氲中,读几页闲书,心旷神怡。呷一口茶,先觉微涩,继而回甘,亦如人生,甘苦相随。欣赏着杯中的茶舞,上下翻飞,令人陶醉,浮想翩翩。我双手捧着的既是一杯佳茗,也是满园的春色,“眼前有景道不得”。我仿佛感受到了,嫩嫩的茶芽正以生命的绿色向大地深情地致意。
  我的三月,书声琅琅。教书二十七载,我最喜欢聆听的,还是朗朗书声。从风华正茂到年近半百,我大半辈子的粉笔生涯,没有大的建树,唯一感到欣慰的是我一直以饱满的热情引领学生读书。每年的阳春三月,我都要和学生一起,把书本带进大自然朗读,没有压力、没有纷扰,有的只有清新的空气,朗读的愉悦,还有师生之间的亲密。我教过的学生,大多和我一样爱书如命,他们身上或多或少的都有一种书卷气。我一介山野村夫,能够陪伴孩子们成长,于无声之处聆听花开的声音,實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我的三月,一段美妙的时光,值得拥有,值得珍惜,值得我细细品味。
其他文献
在他们看来,长辈围着“我”转,处处以“我”为中心,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无形之中,削弱了孩子与外界正常交往的能力,扭曲了健康成长的心理,久而久之,他们愈发自闭、自我、自傲,缺乏宽容与理解,缺少与外界沟通的正能量。  当前,随着手机、电脑、微信、微博等通讯工具越来越普及,人们对其依赖的程度也越来越深。对于青少年来说,无论是90后一代,还是00后新生代,他们生来就被这些便捷的通讯工具包裹,无形之中,便成
夏天来了,夏天是小姐姐,她温柔地问我:想变点什么?  我想变一朵白云,在蓝天里飘来飘去。我想变一只青蛙,在荷叶上唱歌。我想变一只蜜蜂,在花朵上睡觉。我想变一匹骏马,在草原上尽情驰骋。我想变一只兔子,在地里吃着美味的胡萝卜。我想变一条青龙,在天空中自由穿梭。我想变一只蜻蜓,在荷叶下安全产卵。  最后,我看见粗粗的木头,真想变成一头大象,帮助工人把木头运到厂里,变成白纸,给弟弟妹妹们画画,让哥哥姐姐们
面对着一座大山,面对着耸入云霄的高峰,谁能不震撼呢?面对着真正的崇高、庄严、雄奇、瑰丽,谁能没有崇仰的感情呢?  然而,山,却不管这些。不管人们如何对待它:以惊诧,以震骇;以嘲弄,以轻蔑;以赞美,以崇拜;或者以彩色缤纷的言语……山什么都不管。山,以万古不变的沉默,屹立在大地之上。  ——山就是山。  虽然远离了尘俗,山不寂寞,山不孤独。那缭绕在峰头的白云,岂非在絮语着动人的爱情?那愉快地生长着的林
在江西景德镇,有一位名叫余二妹的老人,在本该颐养天年的八十岁的年龄,她却硬要花5年时间、6000多万元,凭一己之力造一座瓷宫。为什么偏要倾尽所有在景德镇造一座瓷宫?答案只有老人自己知道。  余二妹从12岁开始,便在舅舅的陶瓷作坊里学艺,由于肯学肯干,吃苦耐劳,从淘泥到画坯等陶瓷工艺,余二妹很快都掌握了。学成后,余二妹去了景德镇艺术瓷厂,与众多陶瓷艺人切磋学习,积累了丰富的陶瓷知识。改革开放后,余二
一  我刚嘬口黄酒,筷子才碰着牛肉。青青,有人喊我。我一愣。这声音熟到烂,隔一百年,也记得。是她,谭仙芝。该死的蛮女人。我索性不抬头,视线只升到收银台的高度,再不往上。骗子,又来哄钱。她沾我,无非为了这,还能有别的?  我把筷子蛮横地搅几搅,汤水晃荡两下,一团碱黄的面条在红汤里浮头。黄酒加牛肉面,大襄阳的招牌早餐。我店里每天要卖出上百碗,生意不错。现在,我在她面前尽情地享用这碗面,一筷子一筷子慢慢
亲爱的深圳:  你好吗?  一日复一日,花开又花落,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不知不觉,你已走过四十年。  晨起,最美的朝霞是我们的闹铃,轻柔地唤醒我们。睁开眼,打开窗,新的一天开始了!  穿过繁华的街道,看尽一幢幢高耸入云的大厦,而我最爱的是步入你的林荫。  落花、落叶,铺满地面,走近,一阵芬芳扑面而来,这种香,不浓郁,不呛人,淡雅的花香中混杂着新鲜的泥土味。夏日的阳光如此迅猛,让嫩绿的新叶闪闪发光,
江少宾,70年代生人,供职媒体,著有《爱着你的苦难》《味蕾上的乡愁》《大地上的灯盏》等多部散文集。现居安徽合肥。  蚕老枇杷黄  五月江南碧苍苍,蚕老枇杷黄。当蚕豆从牌楼人家的餐桌上黯然退场时,二爷家的两棵枇杷树,已经坠满了黄澄澄的枇杷。坠着坠着就落了。落了也就落了。房前屋后,到处都是桃树、梨树、枣树和杏树,怎么吃得过来呢?倒便宜了那些馋嘴的鸟,它们成群结队地飞来,呼朋引伴,你啄一口,我啄一口,满
教师:把身体还给身体  当今天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时候,我们却要重复日本当年的悲剧。作者武韦欣如是说。(见《学位》双月刊)“过劳死”是源自日本的一种现代病,产生于上世纪“二战”结束后日本国内就业压力极大的时期。当时,许多日本人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精疲力竭,甚至引起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继而早逝。其实,发生在今日中国的许多社会现象,与日本上世纪60年代的情
台湾一位双目失明的老汉天天外出,但20多年来从不拿拐杖,都是搭着老伴的肩行走,过马路、乘坐公交车都行动自如。对双目失明的张舞山来说,老妻阿英就是他的拐杖,天天陪在身边。他幸福地笑说:“阿英就是我的眼睛!”  70多岁的张舞山说,眼睛是年轻服役时被炮弹伤到的,视力逐漸退化,20年前还看到一点点影像,后来就完全看不到了。  “我看不到,自己走路常会跌倒,幸好有阿英的肩膀让我靠。”张舞山幸福地说。阿英不
【2019年中考作文备考试题】  有的人,无论远近,仿佛总在身边;有些事,不管大小,始终浮现眼前;有份情,真挚浓烈,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有种理,意味深长,常常萦绕我们的脑畔……他们(它们)从未走远。  请以“从未走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名师题解】  面对导语式的命题作文题型,我们首先要学会解读导语,这样才能把握命题者的出题意图,才不会写偏离题,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