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鼓楼脚下的回族文化》是一档文化专题片。从形式上来讲,本节目由配音以及出镜解说两部分组成。由主持人从中串联、衔接来进行相应的解说。节目制作过程中,积极灵活运用老师在课上讲述的理论知识和实习期间掌握的节目制作规律,以此为指导进行实践创作。在制作本节目的具体实践中,主持人以亲切、简单、真实、庄重的话语样态进行出镜及配音展现。文化专题片结合主持人的出镜采访可以系统全面的介绍地域文化,让观众在观看的同时对片中的地域文化有深刻的印象。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制作文化专题片《鼓楼脚下的回民街》,片中对著名的清真寺和回民街上的小吃进行了介绍。本文主要对《鼓楼脚下的回民街》进行说明,第一部分是作品进行初步的介绍,第二部分阐述了主要的工作内容,第三部分总结此次作品中的不足之处以及改进的方法,最后进行全文的总结。
【关键词】文化专题片;回民街;清真文化;出镜主持人;制作过程
一、作品介绍
(一)内容概述
《鼓楼脚下的回族文化》是一档文化专题片,本片通过笔者的视角来讲述回民街的文化和饮食。
笔者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准备毕业作品的过程中选择了西安回民街,一是为了满足自己对回族宗教文化的求知欲,二来是因为自己比较喜欢回族的美食。随着对回族文化的更深入了解,更是被回族文化深深吸引。《鼓楼脚下的回族文化》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叙事,真实而生动,易于引起观众的共鸣。
(二)创作目的
外景主持人与演播室内的主播播报不同,一般是对室外的自然风光进行主持,与出镜记者也有很大区别,外景主持人的形象需要和节目的定位更贴近,语言水平更加专业化。旅游节目外景主持人的职责融合了主持人和记者双重的身份,需要把旅游景点的信息精确高效的传达给观众,要让观众足不出户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但是旅游节目外景主持人也不能一味的介绍景点,会给观众一种像“导游”的错觉。因此,旅游节目的外景主持人不仅要有好的形象、敏捷的思维,在记忆力和表现力方面都要有过人之处。并且旅游节目要求主持人对景区的历史背景有深刻的了解,现场感要强,这些都要求外景主持人在语言方面有一定的突破。
《鼓楼脚下的回族文化》这部文化旅游专题片作品就结合了主持人的解说,让整部作品在具有浓厚的历史氛围的同时,也能够个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在制作专题片的过程中,对自己的专业知识也有所提高。
(三)设计过程
专题片《鼓楼脚下的回族文化》一直试图采用这样一种理念来指导:努力通过客观、真实的视角来发现回族人民独有的宗教文化和饮食文化特色。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介绍了清真寺的历史由来以及内部的一些著名景观,另外,还介绍西安的特色小吃。影片再现了回族人民的生活状态。《鼓楼脚下的回族文化》尽力追求的正是这种效果——最大限度的给予镜头下人物的自由讲述空间,打破人物的拘束感,通过笔者的恰当引导,还原回族人民的宗教文化和饮食文化。
作品的前半部分介绍了清真寺的由来以及寺内的各种景观,跟随主持人的脚步走入清真寺,了解回族人民的宗教文化。
后半部分介绍回民街的特色小吃,随着各类饮食节目的播出,回民街的特色小吃开始逐渐被大家熟知,在本次的作品中,跟随镜头对回民街小吃进行深入的解析。
二、工作阐述
(一)准备工作
1、在前期过程中,我观看了很多文化类专题片,并且通过阅读文献书籍以及浏览网页等方式对回族的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对自己的拍摄内容进行思路串联。
2、选题:
通过对回族文化以及回民街的深入了解,结合笔者的能力和实际情况,分析回族文化中哪些内容比较有意义?受众身边事儿有哪些?对哪些事情又比较感兴趣?人们对回族文化的关注点在哪里?然后对选题进行筛选。这就要求拍摄人具有很强的观察力和不断思考地能力,看有哪些内容是大众关心的,从中挖掘内容,就可以进一步了解情况。最后,笔者将选题定在回族宗教文化和饮食文化上,因为这些是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特色的文化类型。
3、作品结构计划:
为使整个节目串联自然,计划用2个板块。通过板块来丰富节目多样性。同时在节目中融入了图片與配音音效等多种元素,使节目更为流畅。
(二)板块内容以及主要设计思想
1、第一个板块是清真寺的介绍。主要描述清真寺的历史以及历朝历代对清真寺的修建,其中穿插了回族人民的宗教信仰。
2、第二板块是对回民街小吃的介绍,著名的白家肉夹馍、贾三灌汤包,还有羊肉泡馍,这些都是回民街的特色小吃代表。
(三)节目制作
1、片头设计
片头拍摄是在鼓楼脚下拍摄,主要是主持人对回民街的一个大概介绍,引入后续的拍摄内容,介绍回民街的由来,影片拍摄由此展开……
2、片尾设计
在慢镜头下,再一次拍摄了回民街的一部分,人来人往,见证了回民街的繁华和喧嚣,结尾主持人又对整个拍摄进行总结,再一次扣住主题,表达出回民街是西安最能吸引人的地方。
三、专题片创作反思
(一)镜头单一
本次制作的专题片中镜头比较单一,衔接上做的也不够好,对清真寺的拍摄是通过每个建筑或者是一些细微之处结合主持人的介绍来进行的,虽然内容比较丰富,但是单一的镜头容易给人枯燥的感觉,不能达到吸引人的效果。这也是在以后的学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对特色美食的拍摄也是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单纯的拍摄小吃的制作过程。
在清真寺的拍摄过程中,主要讲述的是清真寺的历史由来和回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能够表明回族人民祭拜和民族节日的画面,对于介绍历史由来的部分,可以通过适当的动画制作或者找一些为其他影视作品中的视频资料加入专题片当中,这样就不只是枯燥的镜头加上主持人的解说。在特色美食的拍摄中,可以国加入一些食客排队购买或者是在餐桌品尝美食的镜头,这样更能表现出回族小吃对人们的吸引。
(二)影片中存在的不足
本片在很多地方都做出了大胆的尝试,把相关领域的理论学习与具体的实践结合起来,在笔者的第一视角的有效指引下,努力将回民街的特色充分地展现在广大受众群体的面前。通过对各种音效的实际运用、人物与背景画面的有效剪辑与处理,使整个影片的节奏按预先设定的计划不断的向前推进。但是,在此应该指出的是,在影片制作与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问题,由于空间的有限性和灯光条件的不足,在笔者出镜过程中努力塑造的唯美气氛不够理想,加之受到拍摄季节的影响,画面呈现出单调乏味的感觉,同时,在内容处理上个别影片段落节奏略显冗长,这便是该作品有待提高与完善之所在。
【参考文献】
[1]段晓明著.影视编辑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傅正义著.电影电视剪辑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3]高鑫著.电视专题片创作[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
[4]高鑫著.电视纪实作品创作.北京:学院出版社.2002.
[5]高鑫著.高鑫文存第七卷电视纪实作品创作[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
【关键词】文化专题片;回民街;清真文化;出镜主持人;制作过程
一、作品介绍
(一)内容概述
《鼓楼脚下的回族文化》是一档文化专题片,本片通过笔者的视角来讲述回民街的文化和饮食。
笔者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准备毕业作品的过程中选择了西安回民街,一是为了满足自己对回族宗教文化的求知欲,二来是因为自己比较喜欢回族的美食。随着对回族文化的更深入了解,更是被回族文化深深吸引。《鼓楼脚下的回族文化》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叙事,真实而生动,易于引起观众的共鸣。
(二)创作目的
外景主持人与演播室内的主播播报不同,一般是对室外的自然风光进行主持,与出镜记者也有很大区别,外景主持人的形象需要和节目的定位更贴近,语言水平更加专业化。旅游节目外景主持人的职责融合了主持人和记者双重的身份,需要把旅游景点的信息精确高效的传达给观众,要让观众足不出户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但是旅游节目外景主持人也不能一味的介绍景点,会给观众一种像“导游”的错觉。因此,旅游节目的外景主持人不仅要有好的形象、敏捷的思维,在记忆力和表现力方面都要有过人之处。并且旅游节目要求主持人对景区的历史背景有深刻的了解,现场感要强,这些都要求外景主持人在语言方面有一定的突破。
《鼓楼脚下的回族文化》这部文化旅游专题片作品就结合了主持人的解说,让整部作品在具有浓厚的历史氛围的同时,也能够个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在制作专题片的过程中,对自己的专业知识也有所提高。
(三)设计过程
专题片《鼓楼脚下的回族文化》一直试图采用这样一种理念来指导:努力通过客观、真实的视角来发现回族人民独有的宗教文化和饮食文化特色。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介绍了清真寺的历史由来以及内部的一些著名景观,另外,还介绍西安的特色小吃。影片再现了回族人民的生活状态。《鼓楼脚下的回族文化》尽力追求的正是这种效果——最大限度的给予镜头下人物的自由讲述空间,打破人物的拘束感,通过笔者的恰当引导,还原回族人民的宗教文化和饮食文化。
作品的前半部分介绍了清真寺的由来以及寺内的各种景观,跟随主持人的脚步走入清真寺,了解回族人民的宗教文化。
后半部分介绍回民街的特色小吃,随着各类饮食节目的播出,回民街的特色小吃开始逐渐被大家熟知,在本次的作品中,跟随镜头对回民街小吃进行深入的解析。
二、工作阐述
(一)准备工作
1、在前期过程中,我观看了很多文化类专题片,并且通过阅读文献书籍以及浏览网页等方式对回族的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对自己的拍摄内容进行思路串联。
2、选题:
通过对回族文化以及回民街的深入了解,结合笔者的能力和实际情况,分析回族文化中哪些内容比较有意义?受众身边事儿有哪些?对哪些事情又比较感兴趣?人们对回族文化的关注点在哪里?然后对选题进行筛选。这就要求拍摄人具有很强的观察力和不断思考地能力,看有哪些内容是大众关心的,从中挖掘内容,就可以进一步了解情况。最后,笔者将选题定在回族宗教文化和饮食文化上,因为这些是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特色的文化类型。
3、作品结构计划:
为使整个节目串联自然,计划用2个板块。通过板块来丰富节目多样性。同时在节目中融入了图片與配音音效等多种元素,使节目更为流畅。
(二)板块内容以及主要设计思想
1、第一个板块是清真寺的介绍。主要描述清真寺的历史以及历朝历代对清真寺的修建,其中穿插了回族人民的宗教信仰。
2、第二板块是对回民街小吃的介绍,著名的白家肉夹馍、贾三灌汤包,还有羊肉泡馍,这些都是回民街的特色小吃代表。
(三)节目制作
1、片头设计
片头拍摄是在鼓楼脚下拍摄,主要是主持人对回民街的一个大概介绍,引入后续的拍摄内容,介绍回民街的由来,影片拍摄由此展开……
2、片尾设计
在慢镜头下,再一次拍摄了回民街的一部分,人来人往,见证了回民街的繁华和喧嚣,结尾主持人又对整个拍摄进行总结,再一次扣住主题,表达出回民街是西安最能吸引人的地方。
三、专题片创作反思
(一)镜头单一
本次制作的专题片中镜头比较单一,衔接上做的也不够好,对清真寺的拍摄是通过每个建筑或者是一些细微之处结合主持人的介绍来进行的,虽然内容比较丰富,但是单一的镜头容易给人枯燥的感觉,不能达到吸引人的效果。这也是在以后的学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对特色美食的拍摄也是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单纯的拍摄小吃的制作过程。
在清真寺的拍摄过程中,主要讲述的是清真寺的历史由来和回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能够表明回族人民祭拜和民族节日的画面,对于介绍历史由来的部分,可以通过适当的动画制作或者找一些为其他影视作品中的视频资料加入专题片当中,这样就不只是枯燥的镜头加上主持人的解说。在特色美食的拍摄中,可以国加入一些食客排队购买或者是在餐桌品尝美食的镜头,这样更能表现出回族小吃对人们的吸引。
(二)影片中存在的不足
本片在很多地方都做出了大胆的尝试,把相关领域的理论学习与具体的实践结合起来,在笔者的第一视角的有效指引下,努力将回民街的特色充分地展现在广大受众群体的面前。通过对各种音效的实际运用、人物与背景画面的有效剪辑与处理,使整个影片的节奏按预先设定的计划不断的向前推进。但是,在此应该指出的是,在影片制作与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问题,由于空间的有限性和灯光条件的不足,在笔者出镜过程中努力塑造的唯美气氛不够理想,加之受到拍摄季节的影响,画面呈现出单调乏味的感觉,同时,在内容处理上个别影片段落节奏略显冗长,这便是该作品有待提高与完善之所在。
【参考文献】
[1]段晓明著.影视编辑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傅正义著.电影电视剪辑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3]高鑫著.电视专题片创作[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
[4]高鑫著.电视纪实作品创作.北京:学院出版社.2002.
[5]高鑫著.高鑫文存第七卷电视纪实作品创作[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