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幼仪,世间最尊贵的女子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cm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婚后徐志摩写信给她:“自由离婚,始兆幸福,皆在此矣。”
  人人以为张幼仪不过是徐志摩的弃妇,其实她比他们都尊贵。不是所有的奇女子,都需要靠喧嚣的响动来引得世间的钦敬。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梁实秋称赞她“极有风度”,风流倜傥的才子罗隆基甚至对她一见倾心。她的才貌,也是出众的,只不过不是徐志摩追求的那种灵动浪漫型的女子。谁误了谁,很难说。
  一篇文章成就悲欢姻缘
  张幼仪,字嘉玢,1900年出生于江苏省宝山县张宅。兄弟姐妹十二人,幼仪行八、姐妹中行二。张家原先十分富有,到张幼仪父亲、名医张祖泽这一辈不复当年风光,但仍有些实力。张幼仪先后就读于苏州师范学校、德国裴斯塔洛齐学院。
  15岁那年,她嫁给了18岁的徐志摩,缘分源自一篇文章。1913年春夏间,幼仪四哥张公权到杭州府视察时,对一个中学生的文章《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印象十分深刻,文字洗练、书法不凡。张公权打听后得知这名学生是在杭州府中学读书的徐志摩,其父为硖石商会会长徐申如。张公权十分爱才,当晚署本名张嘉璈写信给徐申如,期望徐志摩与他妹妹嘉玢成亲。徐申如欣然回复:“我徐申如有幸以张嘉璈之妹为媳。”当年两人订婚,张幼仪时年13岁,在苏州第二师范学校读书;徐志摩16岁,在杭州府中学读书。1914年,徐志摩考上北京大学预科;1915年,两个懵懂的年轻人由家人操办,在硖石举行了气派的婚礼。在张君谷写的《徐志摩的盛大婚礼》中,张幼仪貌美如花、气质娴雅。
  张幼仪与徐志摩待在一起的时间很短。婚后,张幼仪辍学在硖石徐家侍奉公婆,徐志摩返京继续上学。1918年,张幼仪在硖石生下长子,同年徐志摩前往美国求学,1919他又转往英国伦敦。一年后的秋天,徐志摩遇到了“一生的忧伤”林徽因,林徽因当时正随父游学英国。当年冬天,张幼仪来到伦敦与徐志摩团聚。
  徐志摩此时眼里心里已经完全没有了张幼仪,她在晚年回忆时说道:“我没法子让徐志摩了解我是谁,他根本不和我说话。我和我的兄弟可以无话不谈,他们也和徐志摩一样博学多闻,可是我和自己的丈夫在一起的时候,情况总是‘你懂什么?’‘你能说什么?’”张幼仪还评价徐志摩说:“徐志摩一向是那么快活又随和,他是个文人兼梦想家,而我却完全相反。”徐志摩对不远万里前来伦敦的妻子甚至连顺理成章的谎言都懒得说。譬如,住在沙士顿的他每天早上匆匆出去,说习惯了每天理发,其实是与林徽因通信,当时他用家附近理发店对面的杂货铺当通讯地址,基本上每天都有信件往返。
  转眼就到了1921年夏天,此时徐志摩正式要求与张幼仪离婚。不幸的是,幼仪怀孕了。她当时语言不通,只能完全倚靠徐志摩,便没有贸然答应离婚。谁知不久后徐志摩不见了,借住在此处的徐的一个朋友见情状奇怪便也慌慌张张拖着行李离开了。悲愤已极的张幼仪与德国的一个哥哥取得联系,临产前终于到了德国。1922年2月张幼仪于德国柏林产下次子,并与赶到柏林逼求离婚的徐志摩正式离婚。
  自始至终,她没有议论长短,也没有说徐志摩一个不字。虽然他弃她如敝履,虽然她满腹伤悲。
  好朋友好媳妇好母亲
  在德国,她获得了新生。恰如她自己所言,只要给她机会学习,她也可以成为才能出众的新女性。1922年2月,张幼仪在德国生下次子德生。当年张幼仪入读德国裴斯塔洛齐学院学习幼师教育专业,后顺利获得学位。张的次子德生于1925年3月夭折。1926年张收到徐志摩父亲徐申如的信件,催促她回国,缘由为徐志摩要求与陆小曼结婚,徐申如一定要张幼仪当面表态是否愿意与徐志摩离婚,否则他不允许徐志摩再婚。张幼仪如期回国,当着徐申如的面说自己同意离婚,当时徐志摩也在场。徐申如当即表示收张幼仪为义女,日后还将张家财政大权交予她掌管。
  张幼仪还将德生骨灰带回硖石,葬在徐家老宅西山白水泉山坡,碑上用中德两种文字镌刻其姓名与生卒年月日,中文为梁启超所书。
  张幼仪尽管后来没有从事在德国学习的幼教专业,其气魄眼界,却已与从前那个低眉顺眼的传统女子大不相同。1927年,张幼仪在东吴大学教授德文,1928年担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另外她还负责二哥创立的国家社会党会计事务。她行事低调,却也掩不住事业上的节节攀升。
  在人品上,张幼仪的大气仁厚,非常人能及。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婚后渐渐成了亲人一般的朋友。徐志摩1926年5月与陆小曼结婚后,因徐家父母不满小曼的作派,来上海后只住在幼仪处,徐志摩欲见父母孩子只能来幼仪家。徐志摩与张幼仪也开始有说有笑,不再将她当空气。而徐志摩为维持小曼奢华生活而奔波潦倒,常着旧衣。张幼仪经营服装公司,还曾专门为他订制考究一些的衣装。幼仪创办云裳公司时,志摩似兄弟一般热心劝人投资。
  张幼仪在一切场合,待徐志摩的妻子陆小曼也是和善友好的。徐志摩遭空难后,悲痛已极、不愿相信事实的陆小曼拒领遗体,也是张幼仪派人带长子赶去处理善后,其后事也由她办理,连寿衣都是她在仓促中置办;在丧礼上,当别人不允许陆小曼进灵堂祭拜徐志摩时,也是她出面引领安慰小曼。甚至在徐志摩身故后,张幼仪还代徐家每个月寄生活费给陆小曼,直到1949年她离开上海去香港为止。更不用说,徐志摩的母亲1931年去世时,是张幼仪以义女之名送终;1946年徐申如先生在上海辞世,他的灵柩也由张幼仪携子扶棺送返硖石。
  这样一个才貌、品行高洁的女子,本应得到幸福人生。她的缘分,在年逾五旬时来到。1949年3月,张幼仪随兄弟家人举家迁往香港,她在这里遇见了邻居苏季子医生,两人相悦。1953年,张幼仪与苏季子成婚。
  “说不定我最爱他”
  1974年,苏医生离世,幼仪从香港飞往美国与长子徐积锴一家同住。此时她决定让更多的人了解英年早逝的徐志摩,专门请当年徐志摩编《新月》的同事、身在台湾的梁实秋将志摩的全部著作编成文集。徐积锴不怕繁难,从美国图书馆找出一篇篇徐志摩文章复印后寄往台湾;张幼仪也将自己保留的徐志摩信件交给儿子寄过去。台湾版里最早的一套《徐志摩全集》,就这样以不可思议的方式诞生。
  1988年1月21日,张幼仪因心脏病突发病逝于纽约的曼哈顿寓所,享年88岁。当时,《纽约时报》刊发了题为《徐志摩原配张幼仪女士在纽约病逝》的专题报道。
  徐志摩曾与许多优秀女子传出恋情,其中最有名的当数陆小曼、林徽因、凌叔华、韩湘眉等。她们都曾与他探讨艺术和文学,相互引为知己。却不曾有一个人,似张幼仪那样,一切以徐志摩的得失为得失,一切以徐志摩的慰藉为慰藉。这样老式的感情,如何归结?这便也带出一个问题,如此“舍我”的张幼仪,她到底爱徐志摩吗?她在晚年接受侄女张邦梅的访问时自述:
  “你总是问我,我爱不爱徐志摩。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谁说不是呢?15岁嫁给他,他去上大学预科,同样聪慧的她放弃学业在老家帮他照顾父母;18岁为他生下长子徐积锴,22岁为他生下次子德生,同年为了他迫切需要的“自由”,她无条件与他离婚;他与新妇成婚,她友善待新妇,同时视他的父母为自己的父母,一个人养育孩子;他在新的婚姻里困惑,她给他安慰和新衣;他因飞机失事辞世,她为他妥善处理后事;晚年到美国,看到有关徐志摩和陆小曼婚后生活的真实记述,她痛哭失声;当大家快要忘记那个年代的时候,她出资出力,请人编辑《徐志摩全集》,让他的文字得以重新面世。
  如此贯穿一生的温情,不比那些写在纸上的爱情篇章,更有力量吗?
其他文献
我们简直不能想象世界上还有哪一类人能够像政客一样会来事。出于一些见不得人的利益关系,他们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当然有些时候他们也可以没事找事。这个行当就跟娱乐圈差不多,出镜率和话题性都相当重要。为了名气,有人卖萌耍宝秀下限,也有人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只为做一番大事业,只要把镁光灯对准他们,他们就知道接下来该怎么表演了。大智若愚的政客左右逢源混得风生水起名利双收,小聪明者偶尔投机倒把小赚一笔。而剩下更多
二战已经过去69年了,然而直到今天,在当年的战败国日本,对于那段历史反思依然存在巨大的分歧,对于历史的认知依然存在诸多谬误。因此,重温那段二战史,对于今天的人们依然有重大的意义。而回看历史有诸多的角度和方式,其中影像回顾,便是很独特的一种视角。和二战影像相关的内容中,最为突出的便是不同国家所拍摄的战争题材电影。电影是电影人的主动创作,因此它更能反映这个国家对于当年那段历史是如何认知的。在二战题材电
“美国爸妈一直想要个女孩子,管住三个男孩子,经几轮筛选,我就被选中了。”说起被美国父母收养的经历,越平平仍然觉得像做梦一样。  越平平是信孚教育集团信力建董事长众多助养小孩中的一个,今年16岁,在信孚黄石小学、黄石中学免费接受教育,初二就被美国家庭看中并收养,至今在美国已经两年多了。这户美国华盛顿家庭显然非常喜欢越平平,美国妈妈叫Jagi,是一名科幻小说作家,在美国还挺有名气。提起收养越平平的过程
似乎几年以前就在街边的小书店里瞥见过这个短头发小个子女生的卡通形象,但直到去年被中考体育折磨得头晕目眩时开始读一本叫《一个人去跑步·马拉松1年级生》的绘本,才开始知道高木直子这个名字。  从小身为运动特困生的我,原本对这种运动白痴逆袭成功,实现跑马拉松目标的励志小故事完全没兴趣,心想漫画书里一向再屌丝的作者都没有那么惨的实际经历。翻开书的第一页,作者简单回顾了一下自己的运动经历,打球很烂、跑步多半
英国国家统计局一组研究人员分析2011年人口普查结果,将英国社会从事19大种行业的人的生日按月份归类,结果发现不同月份出生的人成年后可能会最终从事哪些职业居然有一些规律。貌似英国人很喜欢做这种不靠谱但是有趣的研究:  1月出生的名人有美国摇滚乐鼻祖猫王和英国著名电视女厨奈杰拉·劳森。   2月出生的人中多有艺术家和交通疏导员,不过2月出生的人中患有发作性嗜睡病的人也较多。   3月出生的人较多出现
纽约曼哈顿有条“桑树街”(Mulberry Street),从这里往格兰特街走就会抵达“小意大利”区。这个已经非常小,而且仍然在不断地被旁边的唐人街一点点地蚕食掉的社区却因其意大利特色而十分著名。这里的老房子五颜六色,街两旁满是古色古香的意大利餐馆、咖啡馆和商店。它们天天在出售自制的面条、香肠、面包和蛋糕。这几年小意大利区里的意大利人数越来越少,但是那些仍然坚守在这儿的意大利人则继续努力保持着意大
“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这是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會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的话。近几年来,三公消费的问题一直是舆论聚焦的热点。  数额巨大的三公消费在引起舆论关注的同时,也在损害着政府的形象。李克强总理在两会答记者问时,提到改革已经到了深水区,改变现有的利益格局需要智慧、勇气和韧性。如何处理好三公消费这一难题,将是李克强总理面临的主要考验。  3月24日,由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
在韩国的街上会感受到:很难找出胖人。不光胖人稀缺,反倒是街上更多瘦子,不少行色匆匆的男士,皱纹和白发已经证明着他们已入中年,却依然保持着清瘦身姿,穿起西装的样子格外干练。这归功于韩国特有的饮食习性。韩国人在饮食上有着超强的自律性。每餐的食品,通常能做到少而精,除了泡菜之外,还有各种拌制的新鲜蔬菜、野菜、菌类、豆制品和肉类。在韩国吃饭,不太可能会吃到十分饱,每个人点的一份餐永远都只是解决“饥饿”问题
时代果然变了。老牌演员刘晓庆在外貌上依然扮着嫩,而她的那句“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名女人难上加难”早已流传了几十年,让不同年代的名女人们反复引用。不过现在这句话的“女”字似乎要改成“男”字了。  好吧,说说性别歧视。中国女性做为男性附庸的历史,确实有数千年之久,其间还有许多残忍而血腥的事例。譬如说众所周知的战国时的“英雄”荆轲,他之所以愿意舍身刺杀秦王,也因策划人燕国太子丹送给了他两条美人手臂——
迈出国门  题上引言的这段看似简单的对话中隐含深意。英国《卫报》注意到,在这次对话中,奥巴马把缅甸称为Myanmar,而不是Burma。Myanmar源于梵文,意为坚强和勇敢。1278年,缅甸被中国元朝政府纳为行省时就用它作为官方称呼。而19世纪中叶,英国人占领缅甸后,强迫当地人使用带有殖民主义色彩的Burma作为国名。1989年,缅甸正式向联合国申请使用Myanmar作为国名,并在2008年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