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论语》虽然历史悠久,但是依然是现代教育领域的重要瑰宝,特别是其中包含的诚信思想,对社会文明的引导和启发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以《论语》中诚信思想及其现代意义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论语》中的诚信语录进行多层次、多内容、多维度的论述和分析,结合笔者多年从事《论语》领域的科研经验,提出一系列具有诚信思想与现代意义的核心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诚信思想;论语;道德规范;儒家思想
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诚信成为道德最为重要的评价标准之一。一方面,诚信思想不仅关乎做人、做事的根本,也影响到个人的基本信誉,是社会公信力评价体系的重要影响要素。另一方面,诚信思想不仅是《论语》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影响现代社会公共交际领域的主要内容,是我国亘古不变的社会纲常,也是现代社会道德领域中的公序良俗。
一、《论语》中的诚信思想
据当前已知《论语》史料内容记载,《论语》中包含诚信思想的内容高达38处,不仅涉及内容极为丰富,同时对应的道理、思想,以及观点,对现代社会的道德文明建设,同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警醒作用。一方面,《论语》中包含了大量诚信思想相关的内容,进一步说明孔子对于诚信文化的重视和了解,同时也说明在古代时期,诚信思想是一种社会通行的文化标志,也是社会公信力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借助《论语》中大量诚信思想的描述和表达,说明儒家文化中,对于诚信思想高度的重视意识。“进德修业之本”以及“立人立政之本”等,都进一步说明,儒家文化中对于诚信思想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诚信思想不仅能够提醒后人进一步强化自身品德的建设,同时还能够在人生历程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够进一步激发自身的潜力和动力,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以诚信思想为核心,助力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的有序建设,彰显社会主义国家独有的国民素质与国民文化。
二、《论语》中诚信思想的具体论述
诚信思想在论语中的大量显现,说明诚信文化是古代社会重要的精准评价标准。诚信二字,无论是组合成词还是独立分析,都是社会公信体系的重要内容。“诚”,是指对人真诚,凭借赤子之心的真诚换取社会大众的信任,不会对任何人进行欺骗和隐瞒,“诚”是为人之根本,做事之基础。在《大学》《中庸》等内容中对于“诚”的论述极为丰富,不仅详细讲解“诚意”的基本概念,还将“诚”背后隐藏的含义进一步揭示。“诚”在《大学》中,被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核心要素;而在《中庸》中的“诚之者,人之道也”,进一步说明诚信是为人的根本和基础,是社会法律的底线,也是社会文明持续发展的基础。《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也将“诚实”理念进一步升级,以哲学思想进一步将“诚”的理念进一步升级。“诚”是“诚实”的重要基础,也是诚信思想得以发扬的基石。缺失“诚”,则丧失了“诚实”的价值和意义。由此可见,“诚”在古代先贤中的重要地位。而“信”与“诚”的组合,是将信守承诺的理念进行充分地融合,“信”是由“人”与“言”组合,说明“信”是“人言为信”,一个人的言语代表一个人的诚信,“信”是整个道德文化体系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人格价值的重要内容。儒家文化中曾经论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进一步说明,社会交际中“诚信”的重要性。借助《论语》对“诚信”内容的表述,孔子认为,“信”是作为人与人情感联络的基础和根本,也是公序良俗的重要内容。特别是与朋友的交往,需要借助“信”来恪守自身的诺言,利用“信”来不断提升朋友之间的情谊。
讲诚信、守信用,是为人做事的根本和前提,也是社会公共道德的重要根本。朋友之间如果没有信守承诺,不仅会错失朋友之间的情感,还会失去往昔搭建和付出的所有努力,甚至还会影响到与其他朋友之间的情谊。现代社会中,对于诚信的概念进一步提升和强化,特别是信守承诺的理念,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例如,不少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合同来进行约束,从而实现双方利益的有效保障,而当其中一个企业没有信守承诺,必然面临一系列的利益纠纷,从而影响到企业之间的正常来往,同时还会在社会中进行公布,降低企业的社会信誉度,影响企业在银行、社会、广大群众之间的信誉形象,从而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诚信思想,从宏观角度,是个体或者组织的综合评定,对于个体或者组织的影响,是随着诚信问题的严重性而逐步增加。而从微观角度分析,诚信思想问题的产生,即由于个体行为引发的利益冲突以及矛盾冲突,导致个体影响了整个体系的利益平衡,对其他个体造成不平等的待遇,影响了其他人对个体的判断。因此,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都正如孔子强调的“言必信,行必果”重要思想,在诚信社会体系的发展进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于成长的个体来说,诚信是发展的基石,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
儒家文化中,以《论语》为例,对于诚信的论述达38处,进一步说明孔子对于诚信文化的重视,同时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以“诚信”为模板,不断向弟子以及后人传达重要的诚信理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以人的信用为前提,缺乏信任、不讲诚信的人,未来也一定不会有所收获。孔子将“诚信”视为做人之根本,从反面论述,充分说明不讲诚信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危害。诚信虽然只是一种社会道德文化,但是其折射出的个人品质、社会文化,以及社会环境,却无一不说明社会的基本形态。例如,古代的“烽火戏诸侯”,近代“尼克松水门事件”,都无一不说明诚信文化的重要性。在我国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中,诚信文化一直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策略。《论语》“子贡问政”中,充分表明诚信对于国家治理和发展重要性,同时也表明民众对国家的信任,是助力国家持续性发展的基石。社会大众与国家之间的充分信任,是国家不断强大和进步的保障,也是持续性推动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社会大众对国家的信任,远高于对粮食、军备等其他内容的重要性,因此,国家的统治阶层,都着重强调民生的基础发展,以人民为核心,助力人民与国家之间关系和谐,降低民众的矛盾冲突,提升民众的信任意识。人民对国家的信任,是国家持续稳定的基础,也是国家繁荣富强的保障。《論语》中的言论,也间接说明社会大众对统治阶层的重要性。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将民众的力量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和强化。纵观我国历史发展进程,民众对统治者的不信任引发的改朝换代多有发生,并且统治阶层对民众的态度,也决定了统治阶层未来发展。不仅如此,我国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大多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统治理念,全方位提升了对于民众的重视,并且将百姓的包容和信任,作为国家统治的重要理论。“宽则得重”,进一步说明得到百姓爱戴和拥护,对统治阶层的重要性。诚信思想,成为国家统治的核心利器,也是助力国家不断改革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历朝历代都视诚信为国家统治的重要价值理论,在言传身教过程中不断传播和发扬[1]。
三、《论语》中诚信文化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论语》大量文章和观点的引述,借助《论语》丰富多彩的文化理论以及富含深意的哲学思想,为现代社会的道德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和指引[2]。
诚信思想的现实意义,从个人层面,体现出多重含义。首先,现代社会对于个人的诚信意识极为重视。个人的成长经历以及个人发展变化,无处不充斥着诚信标准。当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触犯了法律法规,那么他的个人诚信记录会被社会公共体系所记录,对于违背诚信文化的个人问题,会直接或者间接受到社会大众的排斥和抵触。例如,某人骗取银行贷款,然后挥霍一空,其个人的信用记录必然受到影响,同时未来不能够再次获得银行的帮助,还要归还银行的诸多款项,同时还要受到社会大众的舆论影响。特别是对政府机关以及事业单位等方面的诉求,很难获得对等的机会,甚至还会影响未来一生的发展。诚信思想,不仅仅是对于个人的影响,违背诚信理念,还会波及子女、家庭等,对周边人群都会产生不可控制的负面效应,加重失信人的社会代价[3]。
其次,《论语》中“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是诚信思想与现代交际领域的深入融合,教育后人要不断警醒自身的行为和语言,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从而能够安享晚年,不会因为过多的诚信问题,导致自己惶恐不安。诚信思想,作为现代文明社会中的重要内容,不断影响个人的发展,因此,借助《论语》中“出则弟,谨而信”,现代社会个人的发展,需要具备博大的胸怀,以海纳百川的理念,去包容社会中不平衡的人和事情。具備诚信思想的人,才能在当今社会中树立个人的威望和价值,才能够保障个人持续化发展。另外,个人在社会领域的诚信文化,需要个人不断去经营和修缮,尤其是与社会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需要用心去守候、去维系。例如,现代民生领域中,对于个人的诚信问题,时间观念是最为寻常的诚信内容,反映了个人对于诚信的基本理解。不少人由于缺乏时间观念,导致错失重要的宝贵契机,守时、准时是个人对于其他个人或者组织的基本承诺,也是个人诚信行为的代表,缺乏基本的守时理念,必然会影响到个人的未来发展。而作为个体,不仅需要自身具备诚信的基本理念,还要对他人的失信问题,给予一定的包容,从而进一步彰显个人守时的重要性和关键性。作为社会中的个人,要通过自身的改变,以严于律己的理念以及尽忠职守的信念,不断提升个人的诚信文化意识,从而实现以自我为中心的诚信文化氛围的有效创建。通过个体的持续性改善和强化,诚信理念在周边区域会进一步发酵和影响,最终形成一定影响力,实现个体价值的提升和强化[4]。
再次,《论语》中对个体的诚信文化,进行深层次的论述。希望个体能够像论述中38处诚信内容所描述,可以持续不断提升个人的道德文化修养,以自身的行为来驱使社会形态的改变,当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诚信文化的推动者,那么整个国家、整个社会都会得到良好的反馈,整个国家的文化力量与社会氛围得到提升和改善。我国有着两千多年诚信文化的积淀和延伸影响,在任何朝代都将诚信视为无比珍贵的品质和力量。个体诚信文化的提升,不仅需要持续不断地经营和维护,还要借助《论语》等一系列重要的精神财富去汲取养分,提升个人的文化意识与道德修养,从而实现“博学之,审问之”的发展状态,以诚信为根本,塑造现代文明体系中的核心驱动力。总而言之,诚信文化需要代代守护和传承,同时在历代的传承过程中,不断提升诚信文化的核心思想,以个人的行为和准则,去实现诚信思想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5]。
诚信思想的现实意义,在集体组织层面,无论是国家形态的统治者,还是实施市场经营的从业者,都需要借助诚信思想的精髓推动组织的壮大和成长。以市场经营为例,企业是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参与者,诚信思想是市场关系的重要评价标准,也是社会形态的基本保障。例如,银行在开展存款业务时,知名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大多能够得到社会大众的信赖,其中的诚信思想的意义就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国有商业银行之所以能够得到社会大众的信赖,不仅是因为自身经营稳定,同时助力银行体系诚信文化的建立,在社会大众层面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诚信度。区别于国有企业,私有企业在进行诚信文化创建时,需要借助大量的实践,才能保障企业诚信文化的持续化提升,特别是一些小微企业,需要在经营过程中不断提高组织的诚信意识,才能够在区域范围内得到基本的认可。随着企业的发展,与之对应的诚信文化实践难度会与日俱增。现代社会中,部分初创企业会邀请大型企业为其背书,其核心目的是借助大型企业的雄厚实力,提升社会大众对初创企业的信任度。例如,以社区团购为例,“多多买菜”是“拼多多”旗下的重要产品,“饿了么”是“阿里巴巴”的重要子公司。类似的公司创建,都会有部分大型企业给予帮助和支持,利用大型企业多年的经营模式以及经营基础,提升初创企业的社会信誉度,从而实现二者的双赢[6]。
提升企业的社会信誉,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借助大型企业的支持,能够降低初创公司经营诚信文化的成本,从而改善企业的经营状态。企业与个体不同,对应的诚信文化环境存在更多的差异。现代社会对于企业的诚信理念应高度重视,以免稍有不慎便引发舆论风波,从而导致企业管理体系出现不可控制的问题和矛盾,对企业的发展产生负面效应,同时使企业丧失公众的信任,同时引发企业员工与企业间的信任危机。正如《论语》中对管理者的基本要求,管理者需要不断提升对于诚信的基本认识,同时在各个管理内容中,深化诚信思想的管理精髓,维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良好关系。而在此案例中,企业对于员工的管理缺乏基本的信任和承诺,必然引发二者的矛盾,发生极端事件,引发的社会反响巨大,不仅会导致企业多重问题的发生,还会引发企业在社会层面的发展危机。 企业在发展进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诚信意识的管理作用,不断深化企业的诚信管理理念,扫除与企业员工之间的障碍,同时减少可能存在关联矛盾,提升企业员工的幸福感和责任感。现代社会中,不少企业的领导者具备儒商气质,其主要是诚信文化带来的影响和改变。诚信,不仅是企业在行业树立口碑和文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助力企业管理阶层与基层人员有效融合的重要举措。借助诚信文化,能够提升企业员工的责任意识和拼搏意识,使员工能够全身心投入企业的发展进程,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推动企业在行业发展进程中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强化。正如《论语》中“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进一步引导当代企业或者个人,在持续发展进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辨别能力、学习能力,从而实现持续性的改善和强化。
四、结论
综上所述,現代《论语》学术领域已经充分将诚信内容的核心文化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更加直观的理论和思想警醒世人。借助《论语》中的核心论点,无论是社会的个体、组织,还是管理层,都需要认识到诚信背后的价值和意义,充分考虑诚信对于社会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千百年来,诚信文化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和哲理,也是助力现代社会不断前进的动力和基石。诚信思想的发展以及产生的现代意义,已经超过其字面的基本含义,为社会和世界带来更加多样化的发展理念以及发展模式,同时减少和控制社会矛盾问题的产生,降低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干扰,提升社会和国家的和谐程度。
参考文献:
〔1〕赵扬.《论语》中诚信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2):35-36.
〔2〕孙士现,顾永安.《论语》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育人基因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9(05):103-107.
〔3〕王天民,史宏月.论《论语》诚信精神及其当代实践[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7(02):31-35,67.
〔4〕卢莹莹.《论语》中孔子诚信思想探析[J].语文建设,2018(26):78-80.
〔5〕孔令柱.《论语》诚信理念及其对高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与启示[J].人文天下,2017(17):13-17.
〔6〕杨士钦.《论语》中的诚信思想探微[J].管子学刊,2017(01):57-61.
关键词:诚信思想;论语;道德规范;儒家思想
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诚信成为道德最为重要的评价标准之一。一方面,诚信思想不仅关乎做人、做事的根本,也影响到个人的基本信誉,是社会公信力评价体系的重要影响要素。另一方面,诚信思想不仅是《论语》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影响现代社会公共交际领域的主要内容,是我国亘古不变的社会纲常,也是现代社会道德领域中的公序良俗。
一、《论语》中的诚信思想
据当前已知《论语》史料内容记载,《论语》中包含诚信思想的内容高达38处,不仅涉及内容极为丰富,同时对应的道理、思想,以及观点,对现代社会的道德文明建设,同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警醒作用。一方面,《论语》中包含了大量诚信思想相关的内容,进一步说明孔子对于诚信文化的重视和了解,同时也说明在古代时期,诚信思想是一种社会通行的文化标志,也是社会公信力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借助《论语》中大量诚信思想的描述和表达,说明儒家文化中,对于诚信思想高度的重视意识。“进德修业之本”以及“立人立政之本”等,都进一步说明,儒家文化中对于诚信思想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诚信思想不仅能够提醒后人进一步强化自身品德的建设,同时还能够在人生历程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够进一步激发自身的潜力和动力,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以诚信思想为核心,助力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的有序建设,彰显社会主义国家独有的国民素质与国民文化。
二、《论语》中诚信思想的具体论述
诚信思想在论语中的大量显现,说明诚信文化是古代社会重要的精准评价标准。诚信二字,无论是组合成词还是独立分析,都是社会公信体系的重要内容。“诚”,是指对人真诚,凭借赤子之心的真诚换取社会大众的信任,不会对任何人进行欺骗和隐瞒,“诚”是为人之根本,做事之基础。在《大学》《中庸》等内容中对于“诚”的论述极为丰富,不仅详细讲解“诚意”的基本概念,还将“诚”背后隐藏的含义进一步揭示。“诚”在《大学》中,被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核心要素;而在《中庸》中的“诚之者,人之道也”,进一步说明诚信是为人的根本和基础,是社会法律的底线,也是社会文明持续发展的基础。《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也将“诚实”理念进一步升级,以哲学思想进一步将“诚”的理念进一步升级。“诚”是“诚实”的重要基础,也是诚信思想得以发扬的基石。缺失“诚”,则丧失了“诚实”的价值和意义。由此可见,“诚”在古代先贤中的重要地位。而“信”与“诚”的组合,是将信守承诺的理念进行充分地融合,“信”是由“人”与“言”组合,说明“信”是“人言为信”,一个人的言语代表一个人的诚信,“信”是整个道德文化体系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人格价值的重要内容。儒家文化中曾经论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进一步说明,社会交际中“诚信”的重要性。借助《论语》对“诚信”内容的表述,孔子认为,“信”是作为人与人情感联络的基础和根本,也是公序良俗的重要内容。特别是与朋友的交往,需要借助“信”来恪守自身的诺言,利用“信”来不断提升朋友之间的情谊。
讲诚信、守信用,是为人做事的根本和前提,也是社会公共道德的重要根本。朋友之间如果没有信守承诺,不仅会错失朋友之间的情感,还会失去往昔搭建和付出的所有努力,甚至还会影响到与其他朋友之间的情谊。现代社会中,对于诚信的概念进一步提升和强化,特别是信守承诺的理念,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例如,不少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合同来进行约束,从而实现双方利益的有效保障,而当其中一个企业没有信守承诺,必然面临一系列的利益纠纷,从而影响到企业之间的正常来往,同时还会在社会中进行公布,降低企业的社会信誉度,影响企业在银行、社会、广大群众之间的信誉形象,从而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诚信思想,从宏观角度,是个体或者组织的综合评定,对于个体或者组织的影响,是随着诚信问题的严重性而逐步增加。而从微观角度分析,诚信思想问题的产生,即由于个体行为引发的利益冲突以及矛盾冲突,导致个体影响了整个体系的利益平衡,对其他个体造成不平等的待遇,影响了其他人对个体的判断。因此,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都正如孔子强调的“言必信,行必果”重要思想,在诚信社会体系的发展进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于成长的个体来说,诚信是发展的基石,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
儒家文化中,以《论语》为例,对于诚信的论述达38处,进一步说明孔子对于诚信文化的重视,同时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以“诚信”为模板,不断向弟子以及后人传达重要的诚信理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以人的信用为前提,缺乏信任、不讲诚信的人,未来也一定不会有所收获。孔子将“诚信”视为做人之根本,从反面论述,充分说明不讲诚信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危害。诚信虽然只是一种社会道德文化,但是其折射出的个人品质、社会文化,以及社会环境,却无一不说明社会的基本形态。例如,古代的“烽火戏诸侯”,近代“尼克松水门事件”,都无一不说明诚信文化的重要性。在我国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中,诚信文化一直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策略。《论语》“子贡问政”中,充分表明诚信对于国家治理和发展重要性,同时也表明民众对国家的信任,是助力国家持续性发展的基石。社会大众与国家之间的充分信任,是国家不断强大和进步的保障,也是持续性推动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社会大众对国家的信任,远高于对粮食、军备等其他内容的重要性,因此,国家的统治阶层,都着重强调民生的基础发展,以人民为核心,助力人民与国家之间关系和谐,降低民众的矛盾冲突,提升民众的信任意识。人民对国家的信任,是国家持续稳定的基础,也是国家繁荣富强的保障。《論语》中的言论,也间接说明社会大众对统治阶层的重要性。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将民众的力量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和强化。纵观我国历史发展进程,民众对统治者的不信任引发的改朝换代多有发生,并且统治阶层对民众的态度,也决定了统治阶层未来发展。不仅如此,我国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大多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统治理念,全方位提升了对于民众的重视,并且将百姓的包容和信任,作为国家统治的重要理论。“宽则得重”,进一步说明得到百姓爱戴和拥护,对统治阶层的重要性。诚信思想,成为国家统治的核心利器,也是助力国家不断改革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历朝历代都视诚信为国家统治的重要价值理论,在言传身教过程中不断传播和发扬[1]。
三、《论语》中诚信文化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论语》大量文章和观点的引述,借助《论语》丰富多彩的文化理论以及富含深意的哲学思想,为现代社会的道德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和指引[2]。
诚信思想的现实意义,从个人层面,体现出多重含义。首先,现代社会对于个人的诚信意识极为重视。个人的成长经历以及个人发展变化,无处不充斥着诚信标准。当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触犯了法律法规,那么他的个人诚信记录会被社会公共体系所记录,对于违背诚信文化的个人问题,会直接或者间接受到社会大众的排斥和抵触。例如,某人骗取银行贷款,然后挥霍一空,其个人的信用记录必然受到影响,同时未来不能够再次获得银行的帮助,还要归还银行的诸多款项,同时还要受到社会大众的舆论影响。特别是对政府机关以及事业单位等方面的诉求,很难获得对等的机会,甚至还会影响未来一生的发展。诚信思想,不仅仅是对于个人的影响,违背诚信理念,还会波及子女、家庭等,对周边人群都会产生不可控制的负面效应,加重失信人的社会代价[3]。
其次,《论语》中“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是诚信思想与现代交际领域的深入融合,教育后人要不断警醒自身的行为和语言,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从而能够安享晚年,不会因为过多的诚信问题,导致自己惶恐不安。诚信思想,作为现代文明社会中的重要内容,不断影响个人的发展,因此,借助《论语》中“出则弟,谨而信”,现代社会个人的发展,需要具备博大的胸怀,以海纳百川的理念,去包容社会中不平衡的人和事情。具備诚信思想的人,才能在当今社会中树立个人的威望和价值,才能够保障个人持续化发展。另外,个人在社会领域的诚信文化,需要个人不断去经营和修缮,尤其是与社会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需要用心去守候、去维系。例如,现代民生领域中,对于个人的诚信问题,时间观念是最为寻常的诚信内容,反映了个人对于诚信的基本理解。不少人由于缺乏时间观念,导致错失重要的宝贵契机,守时、准时是个人对于其他个人或者组织的基本承诺,也是个人诚信行为的代表,缺乏基本的守时理念,必然会影响到个人的未来发展。而作为个体,不仅需要自身具备诚信的基本理念,还要对他人的失信问题,给予一定的包容,从而进一步彰显个人守时的重要性和关键性。作为社会中的个人,要通过自身的改变,以严于律己的理念以及尽忠职守的信念,不断提升个人的诚信文化意识,从而实现以自我为中心的诚信文化氛围的有效创建。通过个体的持续性改善和强化,诚信理念在周边区域会进一步发酵和影响,最终形成一定影响力,实现个体价值的提升和强化[4]。
再次,《论语》中对个体的诚信文化,进行深层次的论述。希望个体能够像论述中38处诚信内容所描述,可以持续不断提升个人的道德文化修养,以自身的行为来驱使社会形态的改变,当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诚信文化的推动者,那么整个国家、整个社会都会得到良好的反馈,整个国家的文化力量与社会氛围得到提升和改善。我国有着两千多年诚信文化的积淀和延伸影响,在任何朝代都将诚信视为无比珍贵的品质和力量。个体诚信文化的提升,不仅需要持续不断地经营和维护,还要借助《论语》等一系列重要的精神财富去汲取养分,提升个人的文化意识与道德修养,从而实现“博学之,审问之”的发展状态,以诚信为根本,塑造现代文明体系中的核心驱动力。总而言之,诚信文化需要代代守护和传承,同时在历代的传承过程中,不断提升诚信文化的核心思想,以个人的行为和准则,去实现诚信思想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5]。
诚信思想的现实意义,在集体组织层面,无论是国家形态的统治者,还是实施市场经营的从业者,都需要借助诚信思想的精髓推动组织的壮大和成长。以市场经营为例,企业是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参与者,诚信思想是市场关系的重要评价标准,也是社会形态的基本保障。例如,银行在开展存款业务时,知名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大多能够得到社会大众的信赖,其中的诚信思想的意义就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国有商业银行之所以能够得到社会大众的信赖,不仅是因为自身经营稳定,同时助力银行体系诚信文化的建立,在社会大众层面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诚信度。区别于国有企业,私有企业在进行诚信文化创建时,需要借助大量的实践,才能保障企业诚信文化的持续化提升,特别是一些小微企业,需要在经营过程中不断提高组织的诚信意识,才能够在区域范围内得到基本的认可。随着企业的发展,与之对应的诚信文化实践难度会与日俱增。现代社会中,部分初创企业会邀请大型企业为其背书,其核心目的是借助大型企业的雄厚实力,提升社会大众对初创企业的信任度。例如,以社区团购为例,“多多买菜”是“拼多多”旗下的重要产品,“饿了么”是“阿里巴巴”的重要子公司。类似的公司创建,都会有部分大型企业给予帮助和支持,利用大型企业多年的经营模式以及经营基础,提升初创企业的社会信誉度,从而实现二者的双赢[6]。
提升企业的社会信誉,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借助大型企业的支持,能够降低初创公司经营诚信文化的成本,从而改善企业的经营状态。企业与个体不同,对应的诚信文化环境存在更多的差异。现代社会对于企业的诚信理念应高度重视,以免稍有不慎便引发舆论风波,从而导致企业管理体系出现不可控制的问题和矛盾,对企业的发展产生负面效应,同时使企业丧失公众的信任,同时引发企业员工与企业间的信任危机。正如《论语》中对管理者的基本要求,管理者需要不断提升对于诚信的基本认识,同时在各个管理内容中,深化诚信思想的管理精髓,维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良好关系。而在此案例中,企业对于员工的管理缺乏基本的信任和承诺,必然引发二者的矛盾,发生极端事件,引发的社会反响巨大,不仅会导致企业多重问题的发生,还会引发企业在社会层面的发展危机。 企业在发展进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诚信意识的管理作用,不断深化企业的诚信管理理念,扫除与企业员工之间的障碍,同时减少可能存在关联矛盾,提升企业员工的幸福感和责任感。现代社会中,不少企业的领导者具备儒商气质,其主要是诚信文化带来的影响和改变。诚信,不仅是企业在行业树立口碑和文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助力企业管理阶层与基层人员有效融合的重要举措。借助诚信文化,能够提升企业员工的责任意识和拼搏意识,使员工能够全身心投入企业的发展进程,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推动企业在行业发展进程中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强化。正如《论语》中“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进一步引导当代企业或者个人,在持续发展进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辨别能力、学习能力,从而实现持续性的改善和强化。
四、结论
综上所述,現代《论语》学术领域已经充分将诚信内容的核心文化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更加直观的理论和思想警醒世人。借助《论语》中的核心论点,无论是社会的个体、组织,还是管理层,都需要认识到诚信背后的价值和意义,充分考虑诚信对于社会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千百年来,诚信文化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和哲理,也是助力现代社会不断前进的动力和基石。诚信思想的发展以及产生的现代意义,已经超过其字面的基本含义,为社会和世界带来更加多样化的发展理念以及发展模式,同时减少和控制社会矛盾问题的产生,降低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干扰,提升社会和国家的和谐程度。
参考文献:
〔1〕赵扬.《论语》中诚信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2):35-36.
〔2〕孙士现,顾永安.《论语》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育人基因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9(05):103-107.
〔3〕王天民,史宏月.论《论语》诚信精神及其当代实践[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7(02):31-35,67.
〔4〕卢莹莹.《论语》中孔子诚信思想探析[J].语文建设,2018(26):78-80.
〔5〕孔令柱.《论语》诚信理念及其对高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与启示[J].人文天下,2017(17):13-17.
〔6〕杨士钦.《论语》中的诚信思想探微[J].管子学刊,2017(01):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