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教学案例分析

来源 :湖北教育·科学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25408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搜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的基本组成,知道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知道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能描述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
  2.尝试建立太阳系模型,在建模过程中发展空间思维。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希沃白板、3D打印的太阳系模型,直径为1米的红色瑜伽气球(太阳模型)。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将搜集来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绘制思维导图。)
  1.环节一:初步认识太阳系
  (1)教师组织学生充分交流搜集资料的情况。
  谈话:课前我们分成了9个学习小组去了解关于太阳系的知识。你搜集到了哪些资料?通过什么途径搜集的?面对大量的资料大家是如何进行信息整合的?思维导图起到了什么作用?
  (2)总结、概括太阳系的构成。
  提问:你能说说太阳系是怎么构成的吗?
  (教师提前准备好“八大行星都有哪些”和“八大行星之最”的匹配小游戏。)
  总结:太阳以及围绕太阳转动的八大行星,行星的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构成了太阳系。
  2.环节二:构建太阳系模型
  (1)运用实物和信息技术在头脑中建构清晰的太阳系模型。
  提问:(展示四张图片,图片中八大行星的相对位置和大小看起来各不相同)你从这些图片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这些是太阳系的照片,还是按比例缩小的模型图,或者是简单的结构示意图?需要哪些相关数据才能知道答案?
  谈话:我们来尝试建一个模型,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也是最大的星球。我们把太阳看作单位1。大家觉得太阳的直径是做成1厘米的、1分米的还是1米的合适呢?
  (学生分析后,教师展示直径1米的瑜伽气球。师生运用Excel表格计算后,画出八大行星的等比例模型图,再依次展示3D打印的实体模型,学生非常惊讶。)
  提问:如果要对八大行星与太阳距离的数据进行处理,该怎么办?(教师强调要与此前做大小模型时的比例一致。)
  谈话:按之前的比例,太阳与地球相距107米,只能到百米跑道上去摆放了。
  (播放微课:展示日地距离按比例缩小后,在百米跑道上摆放的模型。)
  谈话:其他“星球”应该摆放在什么位置呢?一个一个去摆放“星球”未免太麻烦,我们可以借助“百度地图”软件的测距工具模拟在现实中建立太阳系模型。
  (师生一起用“百度地图”软件进行测距并摆放太阳系模型,“天王星”需要摆放在距离学校2062米的市政府,“海王星”需要摆放到距离学校3236米的王府井商場。)
  (2)交流与思考。
  谈话:缩小了近14亿倍之后,教师还用了1.5分钟才从“太阳”走到“地球”的位置,而实际情况是:我们乘坐飞机去太阳的话,得花上18年的时间,目前最快的星际探测器也需要82天,光也需要8.3分钟。
  思考:依据我们建立的模型判断搜集到的太阳系图片的科学性。
  3.环节三:总结
  谈话:在刚才对数据处理再检验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体会或发现吗?
  (学生可能认识到:八大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太阳系各星球间其实是非常遥远的,八大行星的大小差异很大,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要想科学准确地按照比例画一个“太阳系”或者做一个太阳系模型是很困难的。学生也可能认识到:要学会对看到的信息进行辨别,不能看到什么就是什么,要有自己的思考。)
  谈话:通过这一节课,一个科学准确的太阳系已经建立在大家的脑海中了。
  案例分析
  1.从思维发展的视角来看,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
  本案例较好地体现了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
  《太阳系》这一内容的教学目标是:知道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知道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描述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建立模型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学生课前搜集了不少数据,如太阳和各大行星的直径大小的数据、距离的数据,如何将其模型化并建构为学生头脑中的太阳系结构是一个难点,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一个重点。
  教师普遍的做法是只要求学生建构太阳系模型的一部分,比如不包括太阳,或者不包括距离模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由此受限。而本课尝试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建立一个包括太阳、八大行星及其与太阳距离范围内的更为完整的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
  (1)从形象到想象,帮助学生实现思维进阶。
  建构等比例大小模型时,教师采用了直径为1米的瑜伽气球、3D打印的塑料球、学生自己画的模型图来实现等比例缩小。在此基础上,建构难度更大的等比例距离模型,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百米跑道开始,在实地建立模型时出现困难后,自然而然地引入“百度地图”,运用其测距工具模拟实地建模。“百度地图”可以实现“实景”呈现,教师选择学生熟悉的地方“摆放”星球模型,比如市政府大楼、王府井商业大楼,让他们充分想象这些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2)从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实现思维建构。
  教师借用一些学生已有的经验(飞机的速度、光的速度),通过相应的计算(飞到某个天体要多少时间),帮助学生体会太阳系的空间之大。打比方、列数据是传统教学中常用的做法,教师要合理运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
  学生通过建立模型,认识到课本、科普书、网络上的八大行星的图片不是拍摄下来的,也不是严格按照科学准确的比例画下来的,这个过程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
  这里有一个建议:本课教学中对逻辑思维的训练还可以更深入。比如在建立实物模型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图片上的“太阳”比按比例缩小的瑜伽气球小,而“水星”比按等比例缩小的水星模型要大,从而得出图片上的“星球”不是严格按照大小比例画出来的,各行星之间的相对距离也不是严格按照距离比例画出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这些“阶梯”一定要搭建好,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
  发展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努力为他们创设高质量的平台。
  2.从学习主体的视角来看,较好地实现了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来进行教学
  一般情况下,教师会要求学生搜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但普遍都是在已经明确了太阳系结构之后,才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旨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借用搜集资料的方法,使学生对太阳系的认识得以拓展、提升。
  本案例反其道而行之,搜集太阳系资料在建立概念之前进行,这种做法是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来设计的。六年级学生已经拥有以各种方式获取信息并整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完全可以让他们在课前获得关于太阳系的信息,让这些信息成为探究式学习的基础,让他们获得更加充分的发展。教学中,学生从交流和整理信息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这些信息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模型发展了空间思维,认识到不能看到什么就是什么,要有自己的思考。同时他们学会了运用思维导图整理信息,学会了运用Excel表进行数据处理,学会了运用“百度地图”软件实现建模。
  基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大程度取决于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如何让学生从小学会学习,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是每个教师需要重视的问题。本案例中,教师通过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来进行教学,帮助他们获得了更高层次的发展。
其他文献
如果近期你去过附近的儿科医生候诊室,你可能会注意到一些变化。以前有许多小块和无数的公共玩具的低技术游戏区,已经转变成一个数字游乐场——平板屏幕、高清电视运行的卡通,以及最新的游戏系统都在等待着孩子们去尝试。如果这些高科技设备无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那么家长就会拿出他们的便携式平板电脑。我们在这里不是描述这个环境,而是说明技术是如何丰富学生在课堂之外的体验。在教室内也可以提供一个具有高度吸引力和有意义
曾经某电视台播出了一则“关怀老人”的公益广告,描述的是一位爸爸患痴呆症,忘记很多事情,当然也认不出自己的儿子, 当儿子带着他出去吃饭时,盘子里剩下两只饺子,爸爸直接用手抓起来放进口袋,他说:“我儿子最爱吃这个了”。这则广告让不少观众忍不住流下眼泪……而根据此剧的创作团队表示,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人生一路走来,转瞬间已接近不惑之年,青春岁月成过往云烟。  蓦然回首,才惊觉身边亲爱的父母早已过了壮
世界各国早已进入老龄化的社会,许多国家有着健全的养老体系。而且有些国家的老年人财政自由,不需要子女照顾,怡然自得。而我国正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相关媒体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3亿人,占总人口的16.7%。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占总人口的10.8%。  这些数据显示我们迫切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老年社会。这些老年人,他们用一辈子的辛苦劳作,撑起了中国的今天,给我们一个美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读史使人明智”,历史从来就是一座充满智慧的宝库,在默默等待有心人的挖掘。人间的悲剧很多源自拒绝沟通或者低劣的沟通技术,“刀子嘴豆腐心”,总是无法得到多数人的谅解。提升语言水平,进行有效的沟通,是我们美好生活的必备技能,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所谓:“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滑稽者以其高超的智慧将纷纷扰扰的人间难题化解在风轻云淡之中,期间的智慧值得我们不断探索。  一、敢于亮剑,东郭先生指点大将军
在大多数人心中,癌症往往与“绝症”是同义词,癌症的可怕源自人们对不治之症的恐惧。  癌症又名為恶性肿瘤,指的是细胞不正常增生,且这些增生的细胞可能侵犯身体的其他部分;不是所有的肿瘤都会癌化,有些细胞增生不会侵犯身体其他部分,称为良性肿瘤。癌症常见的征象与症状包括新发生的肿块、异常的出血、慢性咳嗽、无法解释的体重减轻、以及肠胃蠕动的改变等等,但其他疾病也可能会出现这些症状,因此发现这些症状并不一定表
出生于1936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广州市科协主席钟南山如今已步入高龄,但身手依然矫健,且声如洪钟,身板笔挺,看上去犹如年轻的小伙一般。更让人惊讶的是:他还能一连做10个引体向上。钟南山曾在一个健康座谈会上说:“在影响健康的决定性因素中,遗传、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因素都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唯有生活方式,我们可以自己选择。因此,我们应该记住:最好的医生是你自己。
课程资源开发的起点在哪儿?是教材的内容,还是学生的需要?这是科学教师常常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课程开发背景  通常,教材中涉及“时间的测量”内容时会选择日晷、沙漏或钟摆等素材,有没有别的素材也能够体现时间测量的本质呢?  开发课程资源时,教师不妨跨越到教材之外,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注祖国灿烂的古代科技文明,适时地将这些素材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日常的科学课上体会到传统科学技术的魅力,并通
一直以来,就希望可以采访到倪家骧教授,这次终于如愿。这次专访倪家骧教授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倪教授太忙了。第一次见到倪教授是在他的诊室里,近十平方的诊室里挤满了倪教授的学生,倪教授一边为患者进行诊疗,一边向学生传授医学知识……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一个接一个地向倪教授寻医问诊,一上午的时间丝毫没有间断。  疼痛医学领军者  疼痛伴随着人类进化一直存在,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就有麻醉科医生开设疼痛门
【摘要】为了加强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的针对性、精准性、有效性,通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学习领读接力赛、开展党建知识和业务知识糅合的知识竞赛、党员人人讲“微党课”、构建党建和业务工作双融合模式、分组开展党建课题研究、建立党员教育成效考评体系,加强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党员教育比学赶帮超,形成体系化的党员教育方式,解决党员教育形式单一、定制化服务不足、评价效果不完善的弊病,全力推动党员教育达到应有的效果
教学案例  1.导入新课  师:(出示蓝色袋子)同学们,请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百宝袋,你们说这里面有东西吗?  生:有。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发现袋子很鼓,里面肯定有东西。  师:(板书课题:袋子里面有什么)袋子里面有什么呢?大家先猜猜吧。  生:有玩具,比如小球、小汽车。  生:有食物,比如苹果、香蕉、桃子。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猜想了这么多物品,如果继续让你们猜想,估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