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家骧:疼痛医学的领军者

来源 :健康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pyc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就希望可以采访到倪家骧教授,这次终于如愿。这次专访倪家骧教授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倪教授太忙了。第一次见到倪教授是在他的诊室里,近十平方的诊室里挤满了倪教授的学生,倪教授一边为患者进行诊疗,一边向学生传授医学知识……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一个接一个地向倪教授寻医问诊,一上午的时间丝毫没有间断。
  疼痛医学领军者
  疼痛伴随着人类进化一直存在,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就有麻醉科医生开设疼痛门诊。50年代开始,国外许多医院又相继开设了疼痛科室,建立疼痛研究治疗中心。随着1976年国际疼痛学会的成立,标志着热衷于疼痛医学的医务人员可以自主地研究和开展。
  在倪家骧教授的努力下,一手建立了河北省第一个疼痛科病房,后又建立了北京宣武医院的疼痛科,做为我国疼痛医学的领军人物,他见证了我国疼痛医学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整个过程。
  在与倪家骧教授交流过程中,他语调平和、朴实和低调,让我们很难将某个学科领域的重量级人物和眼前这位年长者联系在一起,与倪家骧教授交流没有感觉到一种高高在上的仰视和畏惧,却多了份亲近。
  在倪家骧教授从医之前,曾是一名工厂的普通工人,由于父母是医生的原因,他从小耳濡目染,年青的倪家骧对医生这个职业并不感到陌生,能成为医生像父母一样为患者解除病痛,一直以来是他崇尚已久的愿望。
  皇天不负有心人,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这一喜讯令年青的倪家骧心中燃起了一团希望之火,迫不及待地走进考场,并在志愿书填上了他梦魅以求的医学专业,最终年青的倪家骧得偿所愿,光荣地走进了河北承德医学院。
  毕业后的倪家骧在神经内科做了一段时间的医生,之后便考入河北医科大学跟随导师张立生教授攻读麻醉学硕士研究生。1988年导师张立生教授在河北承德举办了全国首届疼痛学术会议,这也是让倪家骧第一次接触到疼痛医学,从而揭开了疼痛医学神秘的面纱,正因为这次与“疼痛”的机缘巧合,却让他倾尽毕生精力,开启了他“一生只做一件事——与疼痛博斗”的人生信条,在这条路上,倪家骧教授已兢兢业业工作了三十余年。
  倪家骧教授2006年开始担任世界疼痛医师协会(WSPC)执委会委员,2008~2010年担任世界疼痛医师协会继任主席,2010~2012年被选举担任第十四届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主席,荣获众多荣誉,其中2017获得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印象最为深刻。倪家骧表示,长期慢性疼痛患者若不经过有效治疗,可导致精神抑郁、焦虑,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危害生命。对于慢性疼痛应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所以,疼了、痛了,第一时间到疼痛科就诊。
  疼痛科的建立
  众所周知,疼痛在定义上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实质上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它是一种主观感受。
  倪家骧教授表示,疼痛医学在我国既新鲜又古老。医学的出现,最早是从治疗疼痛开始的,我们的祖先们最早因狩猎导致肌肉拉伤,产生了疼痛。当时的按揉止痛方法,就是早期的止痛治疗。针灸与手法治疗是在药物治疗出现之前出现的。根据文献记载,疼痛的治疗手法在中医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所以说,它是一个最古老的学科。后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各种疾病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对疼痛的治疗反而被忽视。西方医学诞生后,现代化的手术、麻醉术都相继的出现,各种学科蓬勃发展,疼痛治疗一直融在各个科室当中。
  倪家骧教授表示,疼痛医学是神经科学的新分支,世界上第一个疼痛科,是1963年在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建立的,然后疼痛科陆续在欧洲出现。八十年代初期,我们国家有个别麻醉科医生在业余从事一些疼痛的治疗。
  一个学科的出现,一般是以医院成立了正式挂牌的科室为标志的,但是这一点很难确定。还有一种说法是,第一次召开的全国性学术会议标志着这个学科被广泛的认可。按照第二种说法,我国疼痛学科出现在1988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麻醉科主任张立生教授发起的中国第一届疼痛治疗学术会议,即标志着中国疼痛医学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随后,1989年卫生部的第12号文件,将麻醉学科确立为临床学科,麻醉科的业务范围也从临床麻醉发展到疼痛治疗和重症医学。这是从政府文件上对疼痛治疗学科的认可。
  疼痛医学在发展
  西方医学诞生后,现代化的手术、麻醉术都相继出现,各种学科蓬勃发展,疼痛治疗一直融在各个科室当中。而疼痛医学是神经科学的新分支,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门只有50年历史的新兴学科,在初期并不为大众所熟知。1961年美国疼痛治疗的先驱者、著名麻醉学教授Bonica于华盛顿州立大学医学中心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临床疼痛门诊”,由此拉开现代疼痛治疗的序幕。日本把欧美的信息迅速地学习复制并进行了一些改进,1969年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了日本第一家疼痛科室,在一些临床实践上可以说某种程度上超越了美国。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倪家骧教授因为和一位日本教授在医学学术上有著频繁的来往,于是在1990年受邀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日本进行疼痛医学的学习。他在日本的导师留美归来,是日本广岛大学医学院的院长,兼任广岛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并建立了麻醉体系和疼痛治疗体系。在这里倪家骧教授接触到了世界前沿的疼痛医疗研究与治疗,正式开启了他与疼痛一生的不解情缘。
  在日本学习的倪家骧深深意识到:“我应该做疼痛,我喜欢这门学科。”这是他的选择,也是他的执着。或许正是因为这个执念,在日本学习两年后,倪家骧回国,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工作的时间开始研究疼痛方面的治疗与学习。正是因为倪家骧的执着与不放弃,全身心地投入到疼痛医学的研究与治疗,从采用微创的神经毁损技术治疗癌症开始,又逐渐掌握了治疗颈肩腰腿痛的技术,在河北省和国内渐有名气。2002年倪家骧来到北京宣武医院工作,于2003年正式建立疼痛科,倪家骧教授表示,在过去,大部分人出现了病痛不知道该去医院哪个科室就诊,导致很多疼痛性疾病成了疑难杂症。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疼痛的认知越来越清晰,来疼痛科就诊的患者数量呈井喷式增长。现在北京市有疼痛病房的医院发展迅速,全国已有许多医院开设疼痛科或疼痛门诊。   自从北京宣武医院疼痛科的建立至今已,倪家骧教授对顽固性疼痛的诊断和微创介入治疗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在他的带领下,学习并借鉴国外技术的过程中,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做出了大胆的改进和创新,很多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以先进的微创介入镇痛技术治疗颈肩腰腿痛、神经痛、内脏性疼痛、软组织疼痛、头痛、癌性痛及良性肿瘤引起的疼痛等,已经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临床疼痛药物试验基地、疼痛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科室常规开展的影像引导下微创介入技术、低温等离子椎间盘靶点消融术、电磁波椎间盘消融术、三叉神经半月结射频热凝、术脊髓电刺激器植入术、连续硬膜外腔靶控微量输注技术和系列康复技术等,都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治疗技术。
  倪家骧表示,三叉神经痛的微创治疗在国外一般采用透视来定位,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很多疑难老年病患用透视看不清楚,于是创新性采用更清晰的CT定位穿刺引导技术,我们以CT定位治疗三叉神经痛这个技术目前在国际上处于顶尖水平,已经治愈了近5000例患者,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病例组。我们最先在临床中发现椎间盘不仅向后突出压迫神经,也会向前突出影响内脏导致慢性胸痛和腹痛,世界上第一篇关于“椎间盘源性内脏痛”的论文就是我们科室发表在疼痛行业最高杂志《PainMedicine》上的。
  在倪家骧教授的努力下,北京宣武医院率先研发了低温等离子神经消融术替代了传统的射频热凝术治疗多种神经痛,更加完整地保留了人体脊柱的功能和结构的完整性,在世界上首先在SCI收录杂志发表了3篇英文论文,使中国人第一次在疼痛微创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这些工作引导了神经痛的治疗方向,也提升了中国疼痛诊疗水平的国际影响力。
  倪家骧也因此被各国同行们认可,于2008年被选为第十四届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会长,并于2010年在北京主办了第十届世界疼痛医师大会。
  致力于疼痛医学
  疼痛是人类最原始、最普遍存在的一种痛苦,直接影响生活质量。从当今世界范围来看,疼痛已经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疼痛不仅为患者带来生理上的不适,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疼痛还会导致焦虑和抑郁症,进而出现睡眠障碍、精神崩溃等。因此,倪家骧强调:“疼痛是个信号,疼痛要治不要忍,找出致痛的病因,解除根源。”
  倪家骧教授指出:近年来,腰腿痛、头痛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饱受疼痛困扰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遇到腰腿痛、头痛的患者,先到疼痛科就诊,请疼痛科医生从专业角度诊断疼痛病因,制定合理的疼痛治疗方案。目前,腰腿痛的治疗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微创手术治疗和开放性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法按摩等;微创手术治疗主要包括低温等离子椎间盘气化消融术、体温电磁波椎间盘气化消融术等;开放性手术主要包括腰椎椎板切除减压术、腰椎融合术等。其中,微创手术治疗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患者的依从性最好、满意度也很高。頭痛的治疗是目前很多科室最头痛的问题。目前,我们采用了颈椎硬膜外腔神经松解置管术,低温等离子颈神经后支气化消融术、低温等离子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气化消融术等,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在与患者相处过程中,倪家骧反复强调,抱诚守真,致力患者为先,做到脚勤(总出现在患者周围)。掌握医患关系技巧、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中主要技能。与患者的沟通十分重要,避免医疗纠纷需要经常思考。对患者要不分贵贱,不别亲疏,对病人要有感情、热情、同情。我们鼓励视病人如朋友,取得病人配合。诊疗工作中要耐心问清病史,治疗要精心,对疾病有关因素考虑周全,使患者多理解,少误解。同时,重视对患者的科普工作,做到“讲到位”!老百姓的医学常识增加了,不仅能把正确的疼痛知识推广开来,帮助患者康复,患者在医生的耐心讲解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医生的真诚与关爱,其实很多医患关系也就迎刃而解。
  无痛中国
  我国疼痛科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各地疼痛医学水平不均衡,基层医院疼痛科发展滞后,我国疼痛学科的发展仍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疼痛患者的需求。为了整合国内外医疗和非医疗资源,建立产业上下游、产学研信息、知识产权等资源共享机制,加力培养疼痛诊疗人才,倪教授心系中国疼痛事业的发展,立志建设“无痛中国”!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支持下于2014年组织成立了中国疼痛康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被选为联盟理事长。他联合国内350多位知名疼痛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在全国开展一系列新技术推广和下基层帮扶活动。通过帮助基层医院建立高水平规范化的疼痛康复科,培养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团结协作,创新发展,扎实提高我国疼痛康复水平。
  同时,也联合了数十家疼痛产品的公司和企业,协力开发了多种国产的疼痛诊疗装备,申报了大量的专利技术,有的产品还出口到国外,很好的了促进疼痛学科在不同地域的均衡发展和共同进步。因此,2017年中国产学研促进会颁发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是对倪教授为建设“无痛中国”事业最好的肯定。
  倪家骧认为,医院的发展离不开优质的医护队伍。他指导联盟开展“中国疼痛康复科建设项目”,帮助基层医院培养疼痛科医生队伍,推动基层医院疼痛科发展。当培养医院的医生队伍慢慢成长起来,再拓展成为联盟专家去帮扶其他医院,以促进疼痛学科在不同地域的均衡发展和共同进步。
  “无痛中国”,倪家骧教授和他诸多的同仁与学生表示,他们热爱疼痛医学,相信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一定可以完成这一梦想,这就需要更多像倪家骧教授一样的专家、学者加入到疼痛医学的队伍中来,共同努力,到那时,让我们一起为“无痛中国”而干杯!
其他文献
教材的思想文化内涵  自然科学在培养健全人格、爱国情怀、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大有可为。小学科学教材要体现新时代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具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包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也具有重要意义。新编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下文简称“新编教材”)在“地球与宇宙空间领域”内容编写上,就为学生提供观察和认识的独特视角:  综合地看待地球:揭示地球
1.学习进阶的提出  2005年,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的报告《建立州科学评价体系》中提出学习进阶可能是更好地解决评价、课程以及教学连贯性的工具,首次提出:学习进阶是理论研究者、考试命题者、课程编制者、教育决策者对话的重要渠道,是沟通学习研究和学校课堂实践的桥梁,是联结课程标准、教学与评价促进一致性的最具潜力的工具。  2007年,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在报告《让科学走进学校:K-8年级的科学教与学》中,
叶彩红老师站在人群中,一眼就能看出是一名老师,一名清丽脱俗的奇女子。她身上散发出“好老师”的四大特质:一是“兴趣”,对教育工作真正感兴趣而且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热爱之情;二是“智慧”,对科学学科有着自己的见解与教学主张;三是“热心”,能够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和同行;四是“榜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成为同行的榜样。  她从幼儿教师到小学自然教师,再到小学科学教师,直至成為厦门市科学教研
如果近期你去过附近的儿科医生候诊室,你可能会注意到一些变化。以前有许多小块和无数的公共玩具的低技术游戏区,已经转变成一个数字游乐场——平板屏幕、高清电视运行的卡通,以及最新的游戏系统都在等待着孩子们去尝试。如果这些高科技设备无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那么家长就会拿出他们的便携式平板电脑。我们在这里不是描述这个环境,而是说明技术是如何丰富学生在课堂之外的体验。在教室内也可以提供一个具有高度吸引力和有意义
曾经某电视台播出了一则“关怀老人”的公益广告,描述的是一位爸爸患痴呆症,忘记很多事情,当然也认不出自己的儿子, 当儿子带着他出去吃饭时,盘子里剩下两只饺子,爸爸直接用手抓起来放进口袋,他说:“我儿子最爱吃这个了”。这则广告让不少观众忍不住流下眼泪……而根据此剧的创作团队表示,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人生一路走来,转瞬间已接近不惑之年,青春岁月成过往云烟。  蓦然回首,才惊觉身边亲爱的父母早已过了壮
世界各国早已进入老龄化的社会,许多国家有着健全的养老体系。而且有些国家的老年人财政自由,不需要子女照顾,怡然自得。而我国正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相关媒体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3亿人,占总人口的16.7%。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占总人口的10.8%。  这些数据显示我们迫切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老年社会。这些老年人,他们用一辈子的辛苦劳作,撑起了中国的今天,给我们一个美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读史使人明智”,历史从来就是一座充满智慧的宝库,在默默等待有心人的挖掘。人间的悲剧很多源自拒绝沟通或者低劣的沟通技术,“刀子嘴豆腐心”,总是无法得到多数人的谅解。提升语言水平,进行有效的沟通,是我们美好生活的必备技能,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所谓:“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滑稽者以其高超的智慧将纷纷扰扰的人间难题化解在风轻云淡之中,期间的智慧值得我们不断探索。  一、敢于亮剑,东郭先生指点大将军
在大多数人心中,癌症往往与“绝症”是同义词,癌症的可怕源自人们对不治之症的恐惧。  癌症又名為恶性肿瘤,指的是细胞不正常增生,且这些增生的细胞可能侵犯身体的其他部分;不是所有的肿瘤都会癌化,有些细胞增生不会侵犯身体其他部分,称为良性肿瘤。癌症常见的征象与症状包括新发生的肿块、异常的出血、慢性咳嗽、无法解释的体重减轻、以及肠胃蠕动的改变等等,但其他疾病也可能会出现这些症状,因此发现这些症状并不一定表
出生于1936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广州市科协主席钟南山如今已步入高龄,但身手依然矫健,且声如洪钟,身板笔挺,看上去犹如年轻的小伙一般。更让人惊讶的是:他还能一连做10个引体向上。钟南山曾在一个健康座谈会上说:“在影响健康的决定性因素中,遗传、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因素都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唯有生活方式,我们可以自己选择。因此,我们应该记住:最好的医生是你自己。
课程资源开发的起点在哪儿?是教材的内容,还是学生的需要?这是科学教师常常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课程开发背景  通常,教材中涉及“时间的测量”内容时会选择日晷、沙漏或钟摆等素材,有没有别的素材也能够体现时间测量的本质呢?  开发课程资源时,教师不妨跨越到教材之外,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注祖国灿烂的古代科技文明,适时地将这些素材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日常的科学课上体会到传统科学技术的魅力,并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