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框架构建与评价工具开发

来源 :高考·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enthers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以中学物理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框架构建与评价工具开发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中学物理学业质量评价框架构建基础模式,其次从时刻注重活动表现,促使学生学习能力可以提升、引进多样化评价模式,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融合及时和延时,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中学物理教学评价框架的具体应用,最后阐述中学物理教学有效思考,继而强化中学物理学业质量评价活动的运作效率,提高物理教学综合水平,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中学物理;学生学业质量;框架构建;工具开发
  新课改条件下,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需把甄别与选拔当作主要目的加以评价体系建设,强调过程性评价以及结果性评价充分结合,赋予评价体系一定的多样性与发展性,保证学生素质和水平可以不断提升。可以说学业评价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获取对应信息,而是在相关结果中分析教学存在的优点和不足,思考课程教学是否可达成理想目标。要想实现中学物理质量评价框架构建,每一位教师都应全方位分析学生学习内容,以此为前提建设完整的评价框架,体现教学质量评估的有效性。
  一、中学物理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框架构建基础模式
  (一)体现学生学习特点
  中学学生学习的过程可以理解为素质水平全方位提升的基础,重点内容是知识技能发展,本质上也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功能。所以在评价框架构建上,教师应细致研究学生学业质量,在关注学生知识技能评价的同时强调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做好学生学习评价准备工作。
  (二)保障教学目标以及评价目标具备一致性
  教学目标不只是给教学活动提供方向,还是评价学生有效性学习的依据。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进行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心中若尚未制定评价目标是不可取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评价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教育目标应发展为教育教学评价的关键点,那么学生学业评价中也应思考教育目标的纳入可行性。总体而言,教育教学目标相关联着评价目标,评价目标也反映着教育目标的实现效果,所以偏离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案是难以真正体现学生学习效果的,要想实现教育评价的目标,应确保评价目标以及教育目标具备一致性。关于教育目标的类别理论,给予教育评价提供目的性指导方向,存在着促进教育评价的作用。与此同时,学生学业评价目标应围绕课程目标展开,加快教学目标实效性实现,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切合实际的凸显课程目标,描绘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应保障学生学习评价目标存有可测性,充分的满足新课改条件要求。另外是站在评价的视角下,现有的中学物理教学目标直接作用在评价上,应明确具体的行为目标与可测的学习内容。
  (三)引进物理教学的生活性与社会性
  物理学分析的是自然界领域内最为基础性的一种运动规律,自然界饱含的物理现象是存有无穷奥秘的,观察主体进行物理现象探索需充满欢乐,两个层面的客观因素发展为中学阶段物理课程学业评价的关键点,还是物理课程教学设计的起始点。所以围绕这一个意义,物理学科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从经常见到的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学会把物理知识和生活实践进行关联,由此确保学生全方位分析物理知识的重要意义。基于此,中学阶段的物理学生学业质量评价应更多的倾向于学生生活情况观察与阐述,考察学生是否可以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在实处。
  其一,明确物理学业质量评价的三个维度。中学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学业质量评价维度包含内容层面、认知层面和科学探究层面。情境在学习评价框架中的含义便是平时生活中和学生相关的情境,学业质量评价框架成为对学业质量试卷进行编制的一种依据,三个维度之间互相依存和辅助,立足于现有的情境进行具体开展。
  其二,学生学业质量二级主题的明确。首先是内容层面,对学生必备的物理知识进行描述,围绕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加以分类,即物质、运动以及相互作用、能量,对应的主题包含着二级主题,即:物质(物质的形态与变化、新材料与应用、物质的属性);运动以及相互作用(多样化的运动表现形式、声和光、电和磁);能量(机械能、电磁能、能量守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其次是认知层面,也就是学生应该达到的物理知识掌握水平,依托新课改标准进行学生学习行为动词运用,具体涉及了解、理解与应用。第一个是了解,对学生进行物理事实记忆判断,挑选简便实例说明物理知识概念,在学生拥有大量知识点之后进行繁琐的学习活动,处理物理学习具体问题,其本质上为一种低层次的认知过程;第二个是理解,学生系统化的掌握知识点内在关联和知识发展规律,直接应用物理知识,在此期间应密切关联直观现象和现有知识。第三点是应用,处于繁琐的问题场景中,学生可联想的物理概念以及规律,以此为前提进行具体问题处理。归纳与總结生活中的现象,初步开展问题逻辑性研究,学会通过科学方法阐述生活现象。最后是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问题猜想、制定实验、实验信息收集、研究论证、学习评估与合作沟通。在拟定相关评价流程之后,具体化的补充物理课堂学业质量评价结构。
  其三,中学物理评价目标设置。中学阶段的物理学业质量评价,应围绕课标标准制定对应框架,即便学生学业质量的评价是水平化评价模式,然而内容标准的一些内容不可被完全叙述出来,比如:“学生之间对资源利用提出的建议”以及“用水节约的意识”等,教师可适当的删减这些内容。另外确保学业质量评价目标的设定具备可操作性,立足于物理课堂的核心内容选择考察的范围,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现有的问题,形成完整的物理知识结构体系。
  二、中学物理教学评价框架的具体应用
  (一)时刻注重活动表现,促使学生学习能力可以提升。所谓的表现评价,即教师结合学生具体表现进行系统评价,在教学期间,教师应时刻了解学生表现现象,必要情况下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简要评价,科学的完成评价目标。一般而言,教师要围绕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效果和进行实验过程的表现进行评价,还应思考学生是否可以自主的回答问题、是否可以进行小组沟通,是否可全方位的对物理知识理解与应用,做好学生学业质量评价准备。   比如:进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过程,小实验比较多,往往需求学生自主操作,尤其是拨动橡皮筋观察其变化、说话时感受自己喉头部位的变化、演示玻璃罩中放置正在响铃的闹钟等,逐步抽出里面的空气,对声音的具体变化进行研究。在上述相关活动期间,教师应关注学生言行举止,判断学生是否可以认真操作,获取正确结果,还应分析学生是否在小组合作中全身心融入,得到物理知识技能。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在实验过程中,你们发现物体的声音有怎样变化吗?我们经常不需要贴着发声物体便可以听到声音信息,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由此依托问题活跃学生思维,学生和教师一同对现有的问题进行处理,便于教师树立学生学习信心,确保学生思维可以有效地发展。
  (二)引进多样化评价模式,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学生作为学业质量评价的主体,学生还是全部活动的落脚点。在中学阶段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引进多元化评价模式,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主评价和学生小组互相评价,及时帮助学生改善学习的不足,不断给学生有效性学习提供条件支持。比如:在“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学习评价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若干个小组组建,给学生提供灯泡、电流表以及电源等一系列材料,每一个小组的成员都应进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鼓励学生自主沟通,集思广益分享电路形成结构,在多次研究中分析实验设计的可行性,学生可更为全面的分析物理知识,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互评,讲述谁的贡献是比较大的,哪一个小组成员的方案最为准确,依托交流展示帮助学生群体一同进步。
  (三)融合及时和延时,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并不是相对死板的过程,却是存在显著的生成性特征,要求师生一同推进。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在某种情况下会提出具备趣味性的问题,教师不可随意打断学生的思路,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而是关注生成性资源的运用,动态对学生进行肯定,强化学生创新意识,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物理课堂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教师不应该对学生的意见进行一味赞扬,淡化学生提出意见的可行性,不然可能会造成课堂秩序失去平衡。教师应巧妙地融合延时与及时评价,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诸多的研究实践,挖掘学生思维潜能,全方位调动学生创造灵感。比如:“汽化与液化”教学实践,教师给学生举例子:地面上的水在夏季可短时间内消失不见,湿衣服晾晒在太阳之下晒干的时间短于缺少太阳照射的现象,一位学生可能会提出问题:我们之前已经知道在冰块吸热之后可以熔化成水,且水吸收热量转变为水蒸气,那么冰块是否可吸热转变水蒸气呢?这一个问题存在一定的深度和新意。即便和升华以及凝华的内容存在关联,然而教师也应该巧妙地渗透,并不是告诉学生这节课程不涉及这些知识。而是可对学生的想法表示夸赞,接下来简便的说明这个问题,冬季在外面晾晒的湿衣服会出现结冰的情况,可是衣服会缓慢变干,这便是冰转变为水蒸气的原理,我们在后续的课堂学习中可进一步探索。这样科学的处理课堂评价中的生成性资源,提高中学物理课堂评价的质量。
  三、中学物理教学有效思考
  其一,内化基础概念与规律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强调基础概念教学和规律教学,思考学生认知能力,强调教学活动的层次性以及逻辑性。并且思考物理概念是否抽象,把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具体化,密切和具体生活进行关联,学生深层次的分析物理概念内涵,转变被动的学习状态,打好中学物理学习基础,促使学生更为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其二,注重学生研究能力培养。中学物理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探究机会,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在培养学生能力与素养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简便的模仿与提出问题、深层次钻研和创新问题等,这样全方位触动学生思维,循序渐进的提高中学学生物理学习成绩。
  结束语
  不管是哪一门科目教学实践,教师都需充分关注学生学业质量评价,关联学生学习情况和课程的内容,对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框架进行充分建设。针对中学阶段的物理教学,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设计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保障教学评价体系可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有效推动物理教学进展。
  参考文献
  [1]周金建.初中物理学习质量评价框架构建与评价工具开发初步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
  [2]郑艳婷.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物理学业成就测试框架的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3]崔允漷,夏雪梅.试论基于课程標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07(01):13-18.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数学对于学生来讲是十分抽象的,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那么如何让学生的这种消极情绪降到最低、使教师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这是教师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将情感教育渗透其中,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法,本篇文章就是针对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如何将情感教育渗透其中,使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情感教育;高中数学;渗透;学生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迅速到来,必然要求高中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活动时,应该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高中政治教学策略,通过构建高效的政治课堂,培养学生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推动高中政治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同时,教师在运用信息化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时,要以新课程教学目标为基础,充分尊重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在生本课堂理念的指导下,深度挖掘学生的认知潜能,为学生创
期刊
摘 要:新形势下的教育思想对培养人才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已根植于教育工作者理念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教育目标、教育方式的革命性的转变,体现在学生主体方面就是对学习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探究能力是学习能力一个分支。高中阶段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本文结合笔者从事化学教学的实践经验,先分析了高中化学学生探究能力的现状,提出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阐述通
期刊
摘 要:本文以高中生物教学为研究对象,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围绕生命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展开探究。首先,对生命观的内涵进行了简单概述;其次,结合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对生命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现状以及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详细介绍了生命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希望为继续深化高中生物教学改革,推动生物教学素质化育人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生命观;
期刊
摘 要: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融合构成极具系统性且连贯的中学地理知识,如果不能将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教学衔接在一起,那么就会拉低整体地理教学的成效。在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以及形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教学标准方面,其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做好高中地理教学与初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工作,分析当前我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并结合其问题制定出合理化的教学衔接对策,遵守因材施教的原则,深度的
期刊
摘 要:在高中时期,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认知能力都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当思考,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来帮助学生行稳致远的发展。化学作为高中阶段一门知识点繁杂的学科,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需要让学生将知识点融会贯通。找到化学解题的共通,让学生能够深度挖掘化学知识的内涵。基于此,本文将从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方式出发,着重探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具体方法。为教师开展创新意识教学提供
期刊
摘 要:作业在高中数学中是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来精心设计的,作业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对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延伸课堂上教师所教学的数学内容,能够提高学生对复杂的数学知识理解程度,让学生可以在数学学习中更加简单,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进步。教师在进行课堂备课时,需要对作业的设计进行研究,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情况进行作业的设计,用作业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因此,本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逐渐在高中化学的具体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运用于高中化学的具体教学当中,不仅有助于传统化教学问题的解决,而且还能使化学课堂上教学的形象性、针对性、直观性得到有效提高,从而使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信息技术运用于化学教育中的优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确保高中化学的教学效果提升。  关键词:高中化学;信息技术;
期刊
摘 要:在当今的教学中,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重点。而作为现代地理教学中必须要培养的能力之一,如何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成为了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本文立足于高中地理“人地協调观”培养策略,结合教师实践经验,从激发学生动力,促进主动学习;情境代入体验,渗透情感教育;构建新型模式,优化学习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人地协调观”;学习动力;情感教育;学习方法  随着时代
期刊
摘 要: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之中,多组织开展一些地理社团活动,其不仅能够加快地理学科的变革步伐,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水准,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参与地理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实现自身地理学科素养的培育。鉴于此,教师在开展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工作当中,需要对社团活动的开展予以关注和重视。既要加快社团的构建步伐,借助社团的成立来帮助学生养成一定的综合性思维。又要拓展社团活动的内容,在鼓励和引导学生踊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