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指导之下,2020年的生物高考试题以稳为主,注重基础,落实能力,充分凸显了学科特征。
一、重视基础,回归主干知识考查
今年的生物试题,对教材中基础、重要、主干概念进行了较全面的考查。
【例1】(2020年全国I卷第2题)种子贮藏中需要控制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若作物种子呼吸作用所利用的物质是淀粉分解产生的葡萄糖,下列关于种子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产生的CO2与乙醇的分子数相等,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B.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与释放CO2的相等
C.若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无O2吸收也无CO2释放
D.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比释放CO2的多
【答案】D
【点评】本题考查了必修一的细胞呼吸一节中的相关内容,细胞呼吸在高中教材中属于核心主干的概念。本题需要考生熟练掌握细胞呼吸的三种方式,并能在仔细审题“作物种子呼吸作用所利用的物质是淀粉分解产生的葡萄糖”的前提下,才能对此题做出正确解答。
除此之外,全国Ⅰ卷选择题第3题,Ⅱ卷选择题的第1、2、4、6题,Ⅲ卷选择题的1、4、6题,分别涉及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跨膜方式、病毒的增殖、免疫、染色体组、群落演替、基因表达、物质循环等重要概念的考查;Ⅰ卷的非选择题第29题考查了真核生物膜结构的相关功能,Ⅱ卷的第29题考查了基因表达的相关内容,Ⅲ卷的第29题考查了真核生物ATP合成的相关内容,以上均是教材中主干的核心概念。
【备考建议】对于课本中基础核心概念,考生在复习时要多注重与其他章节的联系,并及时做出整理,以一个核心概念为中心,构建一个微小专题,这样才能全方位、多角度、透彻地理解一个概念。例如考生在复习“真核生物(细胞)与原核生物(细胞)”时,可以建构这样一个微小专题:
二、深化思维,突出关键能力考查
“关键能力”是近几年来考查的热点,2020年生物高考试卷对于能力的考查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均有出现。例如全国Ⅲ卷第2、3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新情境下文本及图片信息的获取与分析能力、结合教材知识归纳推理的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对关键能力的考查,在非选择题中的形式更多,比例更大。
【例2】(2020年全国Ⅰ卷第30题)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栽培措施可以影响作物的生理活动,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达到增加产量等目的。回答下列问题:
(1)中耕是指作物生长期中,在植株之间去除杂草并进行松土的一项栽培措施,该栽培措施对作物的作用有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农田施肥的同时,往往需要适当浇水,此时浇水的原因是_______(答出1点即可)。
(3)农业生产常采用间作(同一生长期内,在同一块农田上间隔种植两种作物)的方法提高农田的光能利用率。现有4种作物,在正常条件下生长能达到的株高和光饱和点(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所需的光照强度)见下表。从提高光能利用率的角度考虑,最适合进行间作的两种作物是_______,选择这两种作物的理由是_______。
【答案】(1)减少杂草对水分、矿质元素和光的竞争;增加土壤氧气含量,促进根系的呼吸作用 (2)肥料中的矿质元素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 (3)A和C 作物A光饱和点高且长得高,可以利用上层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作物C光饱和点低且长得矮,与作物A间作后,能利用下层的弱光进行光合作用
【点评】除此之外,全国Ⅰ卷的第31、32、37、38题,全国Ⅱ卷的第30、37、38题,全国Ⅲ卷的第31、32、37、38题,均含有此类问题的小问。这类问题在高考试卷中占比高,题空少,分值大,是考生们最害怕也最容易丢分的部分。关于“关键能力”考查较明显的问题类型如下:“……,合理的解釋是 ”“……,判断的依据为 ”“……,其原因是 ”“……,得出的结论是 ”“……,给我们的启示是 ”“……,写出相关实验思路”“从……角度出发,……”。
【备考建议】这类问题所涉及的材料一般比较新颖,很多时候还会涉及连环推理,考试过程中考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审清题意,理清思路,找到本质,组织语言,规范书写。
在备考中考生也可以整理出一些问法的格式,例如对于写判断依据类,考生需要回顾自己是从哪里判断出结果(是从教材中,还是题干文字,还是图表中),找到依据后,规范地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即可完成回答。对于解释现象、分析原因类的问题,可以运用“架桥”的思路,即“从题干找到相关外因→事物本质(教材中相关原理)→结果”。需要注意,“桥”的两端需要连接“两岸”。
对于写实验思路的问题,考生需要分析清楚实验思路包括哪些内容,一般包括实验对照、单一变量的设置、因变量的检测,再规范组织语言进行答题;写结论、启示,或者从某个角度出发回答相关问题,则一定注意仔细审题,找出“从……中”再完成作答。
三、聚焦热点,承担学科社会责任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为高考的各个科目提供了试题素材。对于生物学科,题目与素材的关系更是十分紧密。
【例3】(2020年全国I卷第1题)新冠肺炎疫情警示人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戴口罩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B.病毒能够在餐具上增殖,用食盐溶液浸泡餐具可以阻止病毒增殖
C.高温可破坏病原体蛋白质空间结构,煮沸处理餐具可杀死病原体
D.生活中接触的物体表面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勤洗手可降低感染风险 【答案】B
【点评】2020年全国卷的三套试题中都出现了以新冠肺炎为题材的试题。这些试题对于新冠病毒的考查不仅涉及了课本上的相关知识,如病毒的增殖、病毒的组成、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方式、遗传物质、免疫反应,还涉及每个人在防控过程中都参与过的一些操作,比如戴口罩、勤洗手、核酸检测、体温检测初步排查、酒精消毒等。这些防疫过程中常规的操作以试题的形式进入高考考卷,不仅让考生们思索其中相关的生物学原理,还能进一步加强人们对于新冠肺炎及其相关防控手段的认知,坚定人们战胜病毒的信心和决心。
除了对于新冠肺炎这个热点的考查,非选择题对于社会热点的考查占比也较大。全国Ⅰ卷的第31题从动物生理实验的角度考查了血糖及水盐平衡的调节,Ⅱ卷的第31题第2小问设置了运动前后这个具体情境来考查血糖平衡的调节,这与近些年来人群中“三高”问题发生比例增大、发病年龄前移这个社会问题有着紧密联系。全国Ⅱ卷第38题用生态系统相关原理实现“无废弃物农业”“污水净化”,则积极响应近年来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环保理念。
【备考建议】对于社会热点问题,在平时生活中考生需要加以关注。不仅因为它有可能成为高考的素材,还因为社会热点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这个部分的备考,一是需要考生关注近年的热点,比如垃圾分类、新冠肺炎、非洲猪瘟、洪涝灾害、非洲蝗灾等;二是以某一个热点为核心,分析它可能会与教材哪些章节有联系,例如全国卷的三套试卷都从不同角度对今年的新冠肺炎进行了考查。但同学们也无须太过分紧张,毕竟无论怎么考,素材也只是一个载体,所考查的内容还是课本中的相关内容。因此,注重回归教材,注重理解和整理仍是备考的重要一环。
四、联系实际,指导生产生活应用
生物学的发展与生产生活应用相互关联,相互促进。2020年生物高考试题注重用生物学相关知识指导生产生活应用。
【例4】(2020年全国I卷第32题第2小问)遗传学理论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回答下列问题:在诱变育种过程中,通过诱变获得的新性状一般不能稳定遗传,原因是_______,若要使诱变获得的性状能够稳定遗传,需要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答案】控制新性状的基因是杂合的 通过自交筛选性状能稳定遗传的子代
【例5】(2020年全国Ⅲ卷第32题第3小问)现有甲、乙两个普通小麦品种(纯合体),甲的表现型是抗病易倒伏,乙的表现型是易感病抗倒伏。若要以甲、乙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获得抗病抗倒伏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答案】甲、乙两个品种杂交获得F1,F1自交,选取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且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
【点评】上述实例中用遗传变异原理解决农业生产中的育种问题。除此之外,全国Ⅰ卷第30题中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提高农业生产中的作物产量;全国Ⅰ卷第37题中利用微生物培养的相关知识筛选高效降解物质的细菌,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全国Ⅱ卷第38题中用生态系统相关原理实现“无废弃物农业”“污水凈化”;全国Ⅲ卷第30题中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解释奶牛泌乳反射的过程;全国Ⅲ卷第38题中用现代生物科技,用膀胱生物反应器制备蛋白质,解决医药生产的问题;全国Ⅰ卷第1题、全国Ⅲ卷第5题中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所采用的多项措施如戴口罩、煮沸餐具、勤洗手等,相关原理如核酸检测、体温排查、饮酒不可预防新冠肺炎等也能用生物学相关知识进行解释。
【备考建议】将知识点置于实际情境中,让考生学以致用,能更大限度地调动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这部分的备考,同学们可将高中生物知识指导的生产生活部分进行总结。例如渗透原理与作物栽培,食物防腐、酶的特性与食物保存、加酶洗衣粉的应用,血糖平衡的调节与糖尿病,光合、呼吸、蒸腾作用与农作物生产,生长素及三倍体植株与无籽果实、生长素的两重性与除草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与畜牧业发展及害虫防治,水体富营养化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动物生理实验与药物研究、变异与育种……做好整理,才能无惧考查。
综上所述,相对于2018、2019年高考试题,2020年的生物试题平稳,整体难度有所降低。高考作为优秀人才的选拔机制,引导着广大教师和考生今后学习的方向,教师和考生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课本基本概念和主干知识的掌握。同时,考生也要不断提升自己仔细审题、获取信息、独立思考、逻辑推理等关键能力,更要重视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的联系,关注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热点,不断提高自己的生物学科素养。
一、重视基础,回归主干知识考查
今年的生物试题,对教材中基础、重要、主干概念进行了较全面的考查。
【例1】(2020年全国I卷第2题)种子贮藏中需要控制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若作物种子呼吸作用所利用的物质是淀粉分解产生的葡萄糖,下列关于种子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产生的CO2与乙醇的分子数相等,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B.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与释放CO2的相等
C.若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无O2吸收也无CO2释放
D.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比释放CO2的多
【答案】D
【点评】本题考查了必修一的细胞呼吸一节中的相关内容,细胞呼吸在高中教材中属于核心主干的概念。本题需要考生熟练掌握细胞呼吸的三种方式,并能在仔细审题“作物种子呼吸作用所利用的物质是淀粉分解产生的葡萄糖”的前提下,才能对此题做出正确解答。
除此之外,全国Ⅰ卷选择题第3题,Ⅱ卷选择题的第1、2、4、6题,Ⅲ卷选择题的1、4、6题,分别涉及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跨膜方式、病毒的增殖、免疫、染色体组、群落演替、基因表达、物质循环等重要概念的考查;Ⅰ卷的非选择题第29题考查了真核生物膜结构的相关功能,Ⅱ卷的第29题考查了基因表达的相关内容,Ⅲ卷的第29题考查了真核生物ATP合成的相关内容,以上均是教材中主干的核心概念。
【备考建议】对于课本中基础核心概念,考生在复习时要多注重与其他章节的联系,并及时做出整理,以一个核心概念为中心,构建一个微小专题,这样才能全方位、多角度、透彻地理解一个概念。例如考生在复习“真核生物(细胞)与原核生物(细胞)”时,可以建构这样一个微小专题:
二、深化思维,突出关键能力考查
“关键能力”是近几年来考查的热点,2020年生物高考试卷对于能力的考查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均有出现。例如全国Ⅲ卷第2、3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新情境下文本及图片信息的获取与分析能力、结合教材知识归纳推理的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对关键能力的考查,在非选择题中的形式更多,比例更大。
【例2】(2020年全国Ⅰ卷第30题)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栽培措施可以影响作物的生理活动,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达到增加产量等目的。回答下列问题:
(1)中耕是指作物生长期中,在植株之间去除杂草并进行松土的一项栽培措施,该栽培措施对作物的作用有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农田施肥的同时,往往需要适当浇水,此时浇水的原因是_______(答出1点即可)。
(3)农业生产常采用间作(同一生长期内,在同一块农田上间隔种植两种作物)的方法提高农田的光能利用率。现有4种作物,在正常条件下生长能达到的株高和光饱和点(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所需的光照强度)见下表。从提高光能利用率的角度考虑,最适合进行间作的两种作物是_______,选择这两种作物的理由是_______。
【答案】(1)减少杂草对水分、矿质元素和光的竞争;增加土壤氧气含量,促进根系的呼吸作用 (2)肥料中的矿质元素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 (3)A和C 作物A光饱和点高且长得高,可以利用上层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作物C光饱和点低且长得矮,与作物A间作后,能利用下层的弱光进行光合作用
【点评】除此之外,全国Ⅰ卷的第31、32、37、38题,全国Ⅱ卷的第30、37、38题,全国Ⅲ卷的第31、32、37、38题,均含有此类问题的小问。这类问题在高考试卷中占比高,题空少,分值大,是考生们最害怕也最容易丢分的部分。关于“关键能力”考查较明显的问题类型如下:“……,合理的解釋是 ”“……,判断的依据为 ”“……,其原因是 ”“……,得出的结论是 ”“……,给我们的启示是 ”“……,写出相关实验思路”“从……角度出发,……”。
【备考建议】这类问题所涉及的材料一般比较新颖,很多时候还会涉及连环推理,考试过程中考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审清题意,理清思路,找到本质,组织语言,规范书写。
在备考中考生也可以整理出一些问法的格式,例如对于写判断依据类,考生需要回顾自己是从哪里判断出结果(是从教材中,还是题干文字,还是图表中),找到依据后,规范地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即可完成回答。对于解释现象、分析原因类的问题,可以运用“架桥”的思路,即“从题干找到相关外因→事物本质(教材中相关原理)→结果”。需要注意,“桥”的两端需要连接“两岸”。
对于写实验思路的问题,考生需要分析清楚实验思路包括哪些内容,一般包括实验对照、单一变量的设置、因变量的检测,再规范组织语言进行答题;写结论、启示,或者从某个角度出发回答相关问题,则一定注意仔细审题,找出“从……中”再完成作答。
三、聚焦热点,承担学科社会责任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为高考的各个科目提供了试题素材。对于生物学科,题目与素材的关系更是十分紧密。
【例3】(2020年全国I卷第1题)新冠肺炎疫情警示人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戴口罩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B.病毒能够在餐具上增殖,用食盐溶液浸泡餐具可以阻止病毒增殖
C.高温可破坏病原体蛋白质空间结构,煮沸处理餐具可杀死病原体
D.生活中接触的物体表面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勤洗手可降低感染风险 【答案】B
【点评】2020年全国卷的三套试题中都出现了以新冠肺炎为题材的试题。这些试题对于新冠病毒的考查不仅涉及了课本上的相关知识,如病毒的增殖、病毒的组成、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方式、遗传物质、免疫反应,还涉及每个人在防控过程中都参与过的一些操作,比如戴口罩、勤洗手、核酸检测、体温检测初步排查、酒精消毒等。这些防疫过程中常规的操作以试题的形式进入高考考卷,不仅让考生们思索其中相关的生物学原理,还能进一步加强人们对于新冠肺炎及其相关防控手段的认知,坚定人们战胜病毒的信心和决心。
除了对于新冠肺炎这个热点的考查,非选择题对于社会热点的考查占比也较大。全国Ⅰ卷的第31题从动物生理实验的角度考查了血糖及水盐平衡的调节,Ⅱ卷的第31题第2小问设置了运动前后这个具体情境来考查血糖平衡的调节,这与近些年来人群中“三高”问题发生比例增大、发病年龄前移这个社会问题有着紧密联系。全国Ⅱ卷第38题用生态系统相关原理实现“无废弃物农业”“污水净化”,则积极响应近年来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环保理念。
【备考建议】对于社会热点问题,在平时生活中考生需要加以关注。不仅因为它有可能成为高考的素材,还因为社会热点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这个部分的备考,一是需要考生关注近年的热点,比如垃圾分类、新冠肺炎、非洲猪瘟、洪涝灾害、非洲蝗灾等;二是以某一个热点为核心,分析它可能会与教材哪些章节有联系,例如全国卷的三套试卷都从不同角度对今年的新冠肺炎进行了考查。但同学们也无须太过分紧张,毕竟无论怎么考,素材也只是一个载体,所考查的内容还是课本中的相关内容。因此,注重回归教材,注重理解和整理仍是备考的重要一环。
四、联系实际,指导生产生活应用
生物学的发展与生产生活应用相互关联,相互促进。2020年生物高考试题注重用生物学相关知识指导生产生活应用。
【例4】(2020年全国I卷第32题第2小问)遗传学理论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回答下列问题:在诱变育种过程中,通过诱变获得的新性状一般不能稳定遗传,原因是_______,若要使诱变获得的性状能够稳定遗传,需要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答案】控制新性状的基因是杂合的 通过自交筛选性状能稳定遗传的子代
【例5】(2020年全国Ⅲ卷第32题第3小问)现有甲、乙两个普通小麦品种(纯合体),甲的表现型是抗病易倒伏,乙的表现型是易感病抗倒伏。若要以甲、乙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获得抗病抗倒伏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答案】甲、乙两个品种杂交获得F1,F1自交,选取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且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
【点评】上述实例中用遗传变异原理解决农业生产中的育种问题。除此之外,全国Ⅰ卷第30题中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提高农业生产中的作物产量;全国Ⅰ卷第37题中利用微生物培养的相关知识筛选高效降解物质的细菌,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全国Ⅱ卷第38题中用生态系统相关原理实现“无废弃物农业”“污水凈化”;全国Ⅲ卷第30题中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解释奶牛泌乳反射的过程;全国Ⅲ卷第38题中用现代生物科技,用膀胱生物反应器制备蛋白质,解决医药生产的问题;全国Ⅰ卷第1题、全国Ⅲ卷第5题中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所采用的多项措施如戴口罩、煮沸餐具、勤洗手等,相关原理如核酸检测、体温排查、饮酒不可预防新冠肺炎等也能用生物学相关知识进行解释。
【备考建议】将知识点置于实际情境中,让考生学以致用,能更大限度地调动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这部分的备考,同学们可将高中生物知识指导的生产生活部分进行总结。例如渗透原理与作物栽培,食物防腐、酶的特性与食物保存、加酶洗衣粉的应用,血糖平衡的调节与糖尿病,光合、呼吸、蒸腾作用与农作物生产,生长素及三倍体植株与无籽果实、生长素的两重性与除草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与畜牧业发展及害虫防治,水体富营养化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动物生理实验与药物研究、变异与育种……做好整理,才能无惧考查。
综上所述,相对于2018、2019年高考试题,2020年的生物试题平稳,整体难度有所降低。高考作为优秀人才的选拔机制,引导着广大教师和考生今后学习的方向,教师和考生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课本基本概念和主干知识的掌握。同时,考生也要不断提升自己仔细审题、获取信息、独立思考、逻辑推理等关键能力,更要重视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的联系,关注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热点,不断提高自己的生物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