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当前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出现的形式化和绝对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_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在积极参与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形似而神不似的形式化、非此即彼的绝对化,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新问题: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变自主为自流,不能驾驭课堂,过多使用多媒体。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新倾向 新问题
  
  现在学校里最流行的词是新课程,常可听到:“你用新课程讲课了吗?”好像在赶时髦似的。事实上,新课程是当前科技社会、数字社会、教育社会的必然。现在社会最需要的是具有开拓创新思想的人才,而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学生是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改变老师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老师们都在积极地参与、投入到这场教育改革中,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出现了“新倾向”和“新问题”。
  一、课程课堂上的两种明显的新倾向:形式化和绝对化。
  形式化就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教学改革只是形似,还没有达到神似,教学有效性往往受到质疑。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课堂教学毕竟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就是要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必须追问和考虑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而课堂表面的热闹和热烈可能损害教学的内在功能,使学生不作深入的思考,胡猜乱想,甚至固执己见,失之偏颇,从而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却的是教师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的神圣职责。要解决课堂有效性的问题关键在于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引领的作用。
  绝对化是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在课程改革上的具体体现就是提倡新的,彻底否定旧的。以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例,明显地存在把自主、合作、探究绝对化的倾向,不论学科性质、内容特点和学生基础都用这种学习方式,均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应生而教。任何改革都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离不开继承,创新以继承为基础,继承以创新为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摆正新课程与传统课程的关系。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方式变革既有创新又有继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意味着全盘否定接受性学习。接受性学习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以听讲、记忆、模仿、练习等为特征,主要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获得最大的发展。它并不必然导致学习过程的枯燥与机械,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应该是最基本、最基础、最常用的学习方式。
  二、由于新课程课堂中的“形式化”和“绝对化”的倾向,表现出了一系列的“新问题”。
  问题一: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新课程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改变。具体表现是在一些课堂上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学习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与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讨论的时间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要求下就结束了。久而久之,学生参与的、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便受到挫伤。
  问题二:把自主变成自流。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不敢开口讲,很忌讳“讲”,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于是,不少教师把“少讲”或“不讲”奉为教学原则,本来一讲就明的问题,非要跟学生“自主”,玩“捉迷藏”,认为这样就避了“灌输”、“填鸭”之嫌。于是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和具体要求,看得如何没有检查也没有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有的教师还提出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学习伙伴由学生自己挑,想与谁交流就与谁交流,等等。教师应成为小组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习过程作必要的指导,切不可放任自流,要使学生真正自立。
  问题三:部分教师不能驾驭课堂。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导致课堂纪律难于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而且学生一放开提问,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就会感到紧张,甚至无所适从,结果造成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其实,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并不是新课程结构有问题,而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教学策略。有的教师每节课都要有自主探究的环节,分小组活动,只要是新课程倡导的方法都要一一展示,这样的面面俱到,就把有效的教学时间浪费了,怎么能完成教学任务呢?为此,教师应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
  问题四:过多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好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但是,有的教师认为不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是保守,就是观念不先进,就不是新课程。为此,教师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心制作课件,可结果并不理想。有的课件不过是课本搬家,只是起到了代替小黑板的作用;有的教师把界面搞得五彩缤纷,以为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结果适得其反,学生的注意力被鲜艳的色彩所吸引,忘记听老师讲课,忽略应掌握的知识。以上事实说明,计算机辅助教学要用在点子上,只有教师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有机地结合使用,优势互补,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总之,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只有继承与创新,不搞形式化、绝对化,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的“新”;只有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稳健地推动课程改革;只有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课堂教学水平,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其他文献
当前,大直径钻井法在英国不仅用于盲井钻进,而且还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进行巷道掘进,现介绍如下.一、钻井法施工中的几项新技术到目前为止,在钻井法施工中,已经使用了几种洗井
本文通过对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到六年级共十二册教科书选文的内容分析,归纳出影响语文教科书选文的意识形态的主要因素,即选文的思想性、优
犬布鲁氏菌首次由美国学者Carmichael在1966年从200例流产的比格犬中分离得到的,此后日本、德国、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美国、捷克和中国也相继报道了犬布鲁氏菌感染和病原
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然而新教改的推行,使这个过程在慢慢缩短。  兴趣是学生探索和学习的原动力和内驱力,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只有学生的兴趣培养起来了,他们才会主动地去理解、去思考、去用心感受,才会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才会去做课堂的主人。  那么在教学中教师究竟怎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呢?  一、营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敢说、敢想
摘 要: 语文教学导入的目的就是通过鼓励学生,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语文教学导入是重要的教学艺术,能使教学变得有滋有味,促进教学效果提高。本文探讨了语文教学导入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导入 原则 方法    语文教学导入的目的就是通过鼓励学生,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启发和引导他们的思维,让他们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老师精心设计语文教学导入环节,可以起
学习方法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它不仅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而且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通向成功的“桥梁”。学习方法的先决条件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好的教学方法,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是徒劳无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曾明确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小说、诗歌单
摘 要: 本文主要综述了在实施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过程中教师应作的六个方面的转变。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语文教学 转变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浪潮早已滚滚而来,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已经感受到它的震撼和气势,必须有新姿态、新做法。语文教师要想适应新课改,应作多方面的转变。  1.角色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师只是语文知识的传授者。师道尊严把教师刻画成了不苟言笑的呆板形象,使学生敬而远之。这种隔阂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被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而学生互动则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课堂主要是由教师主宰的世界。在教学方法上,老师的讲解分析充斥着语文教坛。即使有的老师开始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诱导,也只不过是打着启发式、讨论式招牌的“问答法”在课堂中无限制地膨胀,在课堂上,一问一答,热热闹闹,一连串毫无启发性的提问,把学生向老师事先设计好的结论上赶。试想这一堂堂课下来,究竟给了学生什么知识和能力
摘 要: 中国的“文革”小说和西方的哥特式小说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但在诸多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契合点和相通之处。这种相似主要表现在:小说中人物的恐惧、压抑等心理,暴力凶杀的极端行为,用死亡解救灵魂,以及审美和崇高的主题升华。  关键词: “文革” 哥特式 小说 契合点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文革”,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与一定的社会心理相联系。以这一时期为背景的小说反映当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教活了。”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主要在于教师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主动积极地探索语文的奥秘。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场景。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有如a下的体会。  一、创设美的教学情境,催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创新是人的情感与智慧交融的结晶,尤其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通过美,可以培养学生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