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1
夹金山,邛崃山系西部支脉,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第一座大雪山,国宝大熊猫世代生息之地。
当年的夹金山属穆坪土司地盘,居住着嘉绒藏族和汉族,藏族同胞讲嘉绒语,以农耕为生。由于紧邻内地,深受中原文化影响,当地人多说汉语,使用汉文。
夹金山群山簇拥,有海拔5000米以上极高峰13座,4000米以上高峰42座,一年里多数时间白雪皑皑。最高峰狮子山,因山形似狮子而得名,海拔超过5300米。
穆坪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体呈剧烈抬升,河流强烈下切,形成山高、坡陡、谷狭的地形地貌。这里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但立体地形所致,从峡谷最低处的海拔几百米,可以扶摇直上,过渡到四千米以上的高原。换个说法,一个人只需徒步几小时,就可以从亚热带经过温带,踏入高寒地带。
清同治八年(1869年)初春,穆坪土司领地雪花纷飞,山林河谷白茫茫一片。
两个行人步履蹒跚,一步步艰难挪动。其中一位中年人身材高大魁伟,蓝蓝的眼睛,高高的鼻梁,浓浓的络腮胡子。他就是法国人戴维,即将到邓池沟天主教堂上任的第四任神父。
黄昏时分,前面半山腰,一排房舍若隐若现,高耸的十字架告诉戴维,这就是此行目的地一一邓池沟天主教堂。
教堂地处红山顶二道坪,海拔1700多米,称得上白云作伴,鸟兽为邻。
19世纪初,最先进入穆坪的传教士相中此地,直到1839年,经土司老爷发话,建起邓池沟教堂,隶属成都教区,为川西一带天主教大本营。
教堂坐东向西,占地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从远处眺望,整座建筑气势宏伟。近处观看,你会认为这是某一大户人家的房舍,典型的四川西部山区穿斗式木结构中式四合院,蜀地常見。东、北、西三面为一楼一底,有席房50多间,供神父和学生居住;南面为礼拜堂,可容纳两百信众同时做弥撒。整座建筑未用一钉一铆,梁、柱、椽、枋、榫清一色木料,相连之处,巧施竹签扣牢。
教堂内的礼拜堂却又是法式风格,堂内直立10根大圆柱,支撑10朵花瓣式椎棋顶蓬;两厢饰长形雕刻牖窗,四季阳光充裕;中央塑耶稣像和圣母像,竖有高大沉重的十字架。
教堂除教友举行宗教活动外,又办起灵宝传教学校,以后改名川西神学院。
教堂周围居住汉族人,再往前就进入藏族聚居区,生活方式、语言习俗和服饰迥然不同。
生活条件艰苦,生存环境恶劣,但这里的藏族、汉族原住民,质朴善良又勤劳勇敢。
经过7天跋涉,戴维从成都来到邓池沟,受到神父杜格里特的热烈欢迎。
1869年2月28日,戴维在日记中写到:“下午两点,我们已经安全到达了穆坪的神学院,上帝保佑!在这里我很高兴见到一位法国神父杜格里特,他在几个本地神父的帮助下,指导着50名汉族学生。”
02
阿尔芒·戴维,法国少数民族巴斯克人,动植物学家,法国社会科学院院士。1826年9月7日,戴维出生在法国比利牛斯山区一个叫埃斯布莱特的小镇。
少年时期的戴维聪慧好学,活泼好动,沉醉于家乡的自然山水。受当医生的父亲影响,戴维非常喜爱动植物,在这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天赋。他经常随父亲到大自然中去,带上猎枪追捕野兽,捕捉蝴蝶等各种昆虫,攀登悬崖采集各类植物,再精心制作出标本。
青年时期,他立志要做一名科学家,到世界各地去旅游、探险,考察动植物状况,采集标本。同时,戴维也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
1846年,20岁的戴维离开故乡,来到巴黎遗使会学习。2年后,他被派往意大利协助教会工作,算是实习阶段。
1850年,24岁的戴维当上神父,1862年派往北京遣使会工作。为方便同中国人打交道,他取了个中文名字:谭卫德。
戴维此行,还担任法国科学院、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英国皇家动物学会通讯员。
在中国的12年间,戴维3次深入中国内陆,其中在穆坪地区的活动达9个多月。
中国之大,戴维何以独独选中穆坪?
原来,1868年夏天,戴维来到上海,考察长江中下游地区。逗留期间遇到一位青年教友,来自四川穆坪川西神学院。两人交谈中,得知穆坪一带地理环境复杂,山高林密,拥有众多奇奇怪怪的动植物。出于职业的敏感,戴维庚即要求前往穆坪。
北京的教会方面最终做出决定,派遣戴维到穆坪土司辖地的邓池沟天主教堂,担任第四任神父,负责教会工作。
得到批准后,戴维携带博物学装备,从上海出发,沿长江坐船经南京、九江、武昌到重庆,弃船登岸改走陆路,1869年元月8日,戴维到达四川省的首府成都,入住一洞桥天主堂。
四川西北宗座代牧区平雄主教此时也住在这里。他入川多年,曾在邓池沟教堂待过几年,熟悉情况。交代完注意事项,戴维问起穆坪的动植物,雄平主教说出一句话:“川西有神物,毛色黑白世所罕见。”
在成都期间,雄平主教给戴维推荐了一位姓黄的商人,此人常年来往于成都、穆坪之间,专做药材、皮货和布匹生意,与穆坪土司坚参生朗多吉有生意往来,关系密切。
1869年2月22日,戴维带上仆人,在黄先生和传教士库帕陪同下,匆匆走出成都南门,踏上前往邛州的官道。由于实验室和制作标本需要,携带的笨重仪器不少,装了好几个大木箱,戴维为此雇请挑夫7人。 一路行来,丘陵、小山渐入眼帘。大地绿意盎然,草棚木屋掩映于竹林树丛。道路两旁,胡豆已经开花。田地肥沃,群群白鹭沿河搜寻小鱼小虾,野鸭们在芦苇丛中钻进钻出……一切都显示着川西平原的富庶。
行人不绝于道,装束打扮奇特。头上缠着白色或蓝色的头巾;裤子短而肥大,可以轻松地摆动;小腿和脚踝以上捆绑长长的棉布,防止风湿侵袭;脚穿麻鞋,鞋由生麻编就,轻便耐用。入乡随俗,戴维脚上也穿这样的鞋子,轻松行进在土路上。
戴维最感兴趣的是来来往往的挑夫们,这些被他称做“世界上最机敏的搬运工”的挑夫,用一根小小的竹木扁担,两端挑着沉甸甸的货物。扁担闪悠悠,脚下步如飞。一边肩膀挑累时,挑夫肩部微倾,扁担顺势滑向另一边肩膀,一点不耽搁路程。
两天后阴雨绵绵,入住邛州一宿,晨起掉头往右,来到与芦山县交界的油榨沱。离开油榨沱,进入芦山三汇场,虽然前路山高水险,但一路走来,戴维收获不小:25日,买到一只新鲜的、完整的大灵猫皮张,这种动物他此前从未见过;26日,陡峭的山顶上,他看见3株非常漂亮的大树,表现出“神一样的气质”;27日,山中的猎人告诉他,这里生活着3种不同的猴子。
28日,经过一天跋涉后,戴维终于在天黑之前安抵邓池沟天主教堂。
仪器等物品,由于道路艰险,3天后才到达,好在没有破损。
在这样偏远的地方传教,与土司老爷交好,仍然必不可少。稍事修整,戴维邀黄先生一起,前去拜访土司坚参生朗多吉。
穆坪土司衙门,位于今天的宝兴县城一处山脊平台上,百姓称作“衙门岗”。正门面对青衣江,右侧是冷木沟,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土司坚参生朗多吉听说洋人来访,亲自到大门迎接,请上二楼就座,互致问候。戴维的中国话土司老爷似懂非懂,但看到奉上的精巧礼品,脸上露出笑容。
感情融洽了,事情就好办,坚参生朗多吉拍胸口打包票,说在穆坪一切大可放心。
03
接下来的考察,戴维足迹遍及夹金山,这里野生动植物资源果然丰富,不虚此行。
置身林海,珙桐、銀杏、红豆、连香等名贵树种遮天蔽日,华南虎、金钱豹、白唇鹿、金丝猴、扭角羚、雪豹等珍禽异兽不时出没其间。
野外探险辛劳不说,随时还要经受生死考验,诡秘恐怖的山林中,潜伏着种种危险。第一次的红山顶之行险象环生,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3月17日,晴朗的好天气,今天我进行了一次艰难的红山顶之行。
早上7点,我和我的助手带着枪和博物学装备离开了教堂,朝着这个著名山区的一个荒野的山谷进发。快到11点的时候,我们来到一个泡沫四溅的瀑布脚下,小道突然断了……我们试图攀登峡谷两边的陡坡,寻找越过瀑布的路,但白费力气。我们被严重擦伤,处于生死攸关之际。到了3点,连太阳也最后消失在浓雾之中,我们很快就迷路了……黑夜已经降临,而我们离住所还有将近两英里的路程。天开始下起了雨……最后我们不能再往前走了,水一直浸到腰,但是我们却什么都看不见……
就在这时我们听到人的声音。上天保佑!”
戴维急迫的呼救声,惊动了一位猎人。熟悉地形的猎人,提一盏马灯,缓慢滑下陡峭的河谷,将他们引出险境。
即使在与死神擦肩而过的这一天,戴维仍有不小的收获。在那片充满恐惧和差点迷失方向的可怕山谷里,生活着大量动物。他亲手捕捉到两个新种:1只灰松鼠和1只星鸦。他还看到众多四季常青的植物,有高大挺拔和木质坚硬的针叶类植物,还有小型的松树和奇异的圆叶杜鹃……
初夏时节,一位姓岳的先生采药归来,带给戴维一株珍贵的贝母。这贝母花大色黄,花朵带方形斑点,药用价值高于其他贝母。听说这株珍贵的贝母来自红山顶,戴维决定再次前往。
7月28日,晴空万里,戴维带上几个助手,由一位姓李的年轻猎人当向导,开始红山顶历险。经过三天的艰苦行程,他们在7月31日傍晚时分才登上了红山顶。由于空气稀薄,他和助手们出现头痛症状。眼前是辽阔平缓的牧场,没有高大的树木,却长满茂盛的草本植物。
戴维看到新种的开着黄花的鹿耳草类植物,新种的白色藜芦,品种优良的蓝色乌头,大蓝色花的龙胆属植物,淡紫色花的罂粟科植物……他还惊奇地发现两株浅黄白花的杜鹃,花枝招展,长势良好,丝毫不受恶劣环境影响。按照常理,这样高海拔的地方,是不适合杜鹃生长的,这无疑是一个奇迹。
第二天清晨,绿尾虹雉深沉而不成曲调的叫声唤醒戴维。
放眼望去,脚下白云蒸腾犹如翻滚的海洋,高耸的山尖就像露出海面的座座岛屿。更远的地方,雪峰连绵,一如飘渺仙境。一路看来,数百公里开外,二郎山、夹金山、巴郎山、霸王山、四姑娘山……邛崃山系这几座雪峰一字排开,由远而近,由近及远。戴维身处4000多米的山巅,但好几座雪峰仍高出这里许多。这些雪峰的名称连李姓猎人也叫不出名字,只能告诉戴维,当地人将它们都称做“大雪山”。朝南眺望,有许多壮丽的高山直插云端,不见积雪,但见祥云缭绕。
8月3日,戴维一行踏上归程。辛劳一周,收获不小,戴维看到红山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得到了绿尾虹雉、麝和许多动植物。尤其是在山顶上发现的3种高山杜鹃,使戴维在穆坪发现的杜鹃新种达到15种。
探险之外,戴维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动植物采集后的研究上。为加快进程,他还雇请当地经验丰富的人,四处捕捉各类奇异的动物,采摘各种珍奇的植物:从小小的两栖甲虫,到大型的短耳黑野猪;从天上飞翔的鹰,到水里游动的鱼;从开黄花的杜鹃,到芬芳四溢的百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戴维发现了“中国艺术中的神”一一川金丝猴。他在5月4日的日记中记下了这一重大发现:
“我的猎手们在穆坪东部地带等候了两个星期。今天回来时,为我带来了6只仰鼻猴。这种猴子的毛色金黄可爱,身材健壮,四肢肌肉特别发达。它们的面部特别奇异,鼻孔朝天,几乎位于前额之上,像1只绿松石色的蝴蝶停立在面部中央。它们的尾巴长而壮,背上披着金黄色的长发,长期栖息在最高雪山的树林中。” 戴维得到的6只金丝猴,属于四川特有,成年猴双肩和背上,披有金色的长毛,亮丽华贵。戴维赞叹川金丝猴为“中国艺术中的神,是令人推崇的理想的产物。”
后来,戴维将川金丝猴解剖,制作成模式标本。
何谓模式标本?指动植物新种(新亚种、新变种)的原始记载和定名所依据的标本。通俗讲,就是新发现的一种动植物的第一个标本及相关资料,可见其珍贵。
短短两个月,戴维多次向巴黎运送标本。仅5月26日,就有几十箱标本运往巴黎,这里边包括十种哺乳动物、60种爬行动物和鱼、30种鸟、634种昆虫和194种植物。
04
发现大熊猫,纯属偶然。
1869年3月11日,一个绝妙的晴天。
春风刚刚吹进被冰雪覆盖半年之久的夹金山,暖暖的阳光带给大地无限生机。戴维由川西神学院学生陪同,一大早从教堂出发,翻越几座大山,进入深山采集植物标本。
残阳如血,染红白雪覆盖的群峰。整整一天的辛劳奔波,戴维采集到几种植物标本,收获不小。他一边欣赏着如诗如画的美景,一边沿着邓池沟奔腾的溪流,踏上归程。
前边突然峰回路转,溪流变得平缓,出现一片开阔的山地。翠竹深处有人家,房顶冒出阵阵炊烟,淡淡的腊肉香味,随山风扑鼻而来。
学生提议该歇歇脚了,并告诉戴维这户人家姓李,是自己朋友的父亲,家境殷实,为一方富户。
李姓主人熱情招待了戴维。交谈中得知戴维是生物学家,喜好打猎的主人转身从内屋取出一张奇特的动物毛皮,请求指教。
动物毛皮搁上八仙桌,戴维两眼闪闪发光,几步走到桌前,仔细观察,反复琢磨。作为博物学家,戴维从未见过这种动物,也没有读到任何一本动物学专著中有这种动物的记载。他面露难色,无法回答主人这是什么动物。
难倒了见多识广的戴维,主人十分得意。主人告诉他,这种动物常年躲藏高山密林,生性温顺胆子小,常为猛兽所伤。盖因通身黑白二色,当地人叫花熊。由于以竹子和竹笋为食,也有竹熊的说法。
根据毛皮颜色,戴维呼其为黑白熊,表示希望得到这种野兽,在场的猎人满口答应。
这段奇遇,戴维兴奋地记入当天日记:
“我看到一张从未见过的黑白兽皮,个体相当大,是一种非常奇怪的动物,它将会成为科学界一个有趣的新种属。”
夹金山与世隔绝,大熊猫隐身茫茫林海,觅食竹林,嬉戏溪流浅滩,平静地渡过了上万年。直至戴维的到来,大熊猫宁静的日子,终于被打破,在人类世界激起层层波澜。
大约十天后,猎人们为戴维抬来1只黑白熊幼仔。
见到大熊猫,戴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反而痛心疾首,他在日记中写道:
“遗憾的是他们为了便于携带,就把它弄死了。他们以十分高昂的索价,把这只黑白熊幼体卖给我。它的毛皮和我在李家看到的那只成体相同,除四肢、耳朵和眼圈是黑色以外,其余部分都呈白色。奇特之处不仅在于它的毛色,还有那长满毛的脚掌以及其他一些特征。因此,这一定是熊类中的一个新种。”
十来天后,猎人们又弄来一只已死的黑白熊幼崽。
直到4月1日一一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日子。
几经周折,猎人们终于又捕捉到1只黑白熊。这一次,他们不敢再杀掉猎物,而是将其装进竹笼,几个人兴冲冲抬进教堂。终于看到活蹦乱跳的黑白熊,戴维如获至宝,指挥工匠做了一个牢固的大木笼,将其关入笼中,观察一举一动,详细记载体貌特征、饮食习惯等。
这只成年雌性黑白熊,虽些许毛色带黄,但依旧黑白分明,圆脸大眼,美丽灵动,令人惊叹,招人喜爱。
无拘无束、邀游山林的黑白熊,难以适应笼中生活,再加饲养不当,不久就离世。戴维将其解剖,骨骼制成标本,编号登记分别装箱,并附上自己的一封信,一并寄往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
信中,他阐明自己的观点:这种动物体态庞大,耳短,尾甚短,体毛较短;四足掌底多毛;色泽为白色,耳、眼周、尾端和四肢褐黑,前腿的黑色呈条带经体背相连。它无疑是我所知道的最漂亮可人的动物品种,很有可能还是科学上的新种!
条件所限,无法查阅相关资料,仅凭体毛、脚底有毛及其他一些特征,戴维判断这是熊的一个新种,为它定了学名,拉丁文叫“Ursusmelanoleucusa.d”,中文即“黑白熊”。
与其说这是一封信,倒不如说是大熊猫的第一份学术报告。这份珍贵资料,包括戴维手绘的大熊猫标本草图,刊登在当年的《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之新文档》第五卷。
收到标本和信件,开启木箱,爱德华兹馆长第一眼见到黑白熊时,也是满脸惊讶。这是一种从未见过的动物,体态比熊小,皮毛十分漂亮,毛密而富有光泽。毛色黑白相间,耳朵、四肢、肩部和眼睛周围为黑毛,其余部分是白色。
经验告诉爱德华兹,这将是生物学界的一个重大发现!
经巴黎自然历史博物学者分析研究,确认这是生物界的一个奇迹,正式定名为大熊猫或猫熊。至于定名人,博物馆方面郑重地将戴维填上,使他成为从自然科学角度发现大熊猫的第一人。 发现珍稀物种,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自然要向世人炫耀一番。
展出期间,人们潮水般涌进动物标本陈列厅。展厅中央,一件黑白相间、漂亮非凡的动物标本吸引众多参观者,并引来诸多争议
有人断言:这是假的,不过是又一场闹剧。世界上根本就不可能存在这样的动物!
有人认为:这的确是一件真实的动物标本,是一种奇特的、变异的熊!
有人反驳:这是一种新发现的动物,只不过我们还不认识它而已!
谁是谁非?人们请来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生物学家米勒·爱德华兹,这个让大家争论不休的问题终于有了令人信服的答案。
这是一件来自神秘的东方古国一一中国西部夹金山的珍稀动物标本。
大熊猫被发现的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遍并轰动欧美国家。野生动物世界中绝无仅有、美丽动人的大熊猫,令西方世界为之惊叹。
05
在发现大熊猫之后,周边猎人又陆续给戴维送来许多珍贵的动物:斑纹的野猫幼仔、盘角的岩羊、褐色的毛冠鹿……戴维也经常去森林里转悠,总想亲手捕获一只活体大熊猫。只是,大山的精灵同神父玩起了“躲猫猫”,除又从猎人手中买到几张大熊猫毛皮外,再无收获。
来到穆坪不久,戴维就感觉身体不适,后来情况不断恶化。眼见穆坪寒冷潮湿的冬季即将来临,无奈之下,戴维收拾行装,于11月28日离开穆坪。
回到欧洲的戴维,除继续从事一些宗教事务外,主要精力都用于整理在中国收集的动植物标本。同时他还担任了好几所学院的教授,只要讲起在中国的惊险历程,学生们总是惊慕不已。
1877年,戴维完成《中国之鸟类》一书的写作,书中记载了他在中国发现的772种鸟类,其中60种是前人从未涉及的。1888年,戴维出版了《戴维植物志》,介绍了上千种植物。
从哺乳动物到昆虫,戴维带回法国的动物标本数以万计。经戴维亲自鉴定的哺乳动物共有200余种,其中63种是新的种类。在穆坪期间,戴维共发现动植物模式标本80余种,大熊猫之外,另有川金丝猴、毛冠鹿、扭角羚、矮尾猴、红腹锦鸡、血雉等。
为表彰戴维的杰出贡献,法国政府授予他荣誉军团十字勋章,法国地理学会、巴黎索邦大学学者联合会分别授予金质勋章和大师的荣誉称号。
时光过去150年,戴维留下的大量珍贵资料,至今被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和巴黎天主教遣使会珍藏。
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图书馆,可以查到戴维动植物方面的工作笔记、同学者们交流探讨的书信、各种模式标本最初的资料等。巴黎天主教遣使会至今仍在原址,这里收藏有戴维个人档案、日记,1869年穆坪之行的日记保存完好,尤为珍贵。
戴维一生写有大量日记,事无巨细,一一如实笔录。笔记中描述的动物、植物、气象、民俗等,无不真实反映当时中国的方方面面,具有很高学术价值。20世纪中叶,法国方面将戴维日记加以整理,逐一修订后,出版了《戴维日记》。以后多次再版,现有英、法两种文字的版本。
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学会主编的《动物杂志》是一本颇有影响的野生动物学术研究期刊,杂志编辑玛乔里·贝茨·肖对戴维颇感兴趣,专程奔赴法国,在博物馆图书管理人员帮助下,查阅大量档案,收集相关资料,写出《揭开中国之瑰宝》一文。
1985年10月,一组有关中国珍稀野生动物的文章在《动物杂志》刊出,其中,《揭开中国之瑰宝》格外引人注目。文章通过戴维日记,披露了他在穆坪的惊险历程,并附有神父1872年在北京所拍的身着清朝服饰的照片。
20世纪末,法国一位叫巴斯克的作家走访戴维故里,查阅大量资料,写出《戴维神父传》,真实再现戴维传奇般的人生。戴维在穆坪的内容成为其中最耀眼的亮点和看点。
1900年11月10日,巴黎路易·米歇尔教堂,戴维神父安详地合上了双眼,终年74岁。观其一生,最令人瞩目的成就,当数在穆坪地区发现稀世珍宝大熊猫,并将标本送到巴黎,引起世界轰动。
大熊猫因戴维而为天下知,戴维因大熊猫而名垂青史。
戴维发现并亲手制作的全世界第一只大熊猫模式标本,至今仍然完好无损,珍藏在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
时隔140年后,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柯高浩、柯文结伴前往巴黎自然历史博物,在堆积如山的资料里面,翻出戴维的信件以及博物馆的相关研究文章,这两份尘封已久的珍贵资料。
2009年2月27日,雪花纷飞,柯高浩、柯文冒着严寒奔赴邓池沟。在法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工作人员见证下,柯高浩博士代表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将两份资料的复印件,转赠邓池沟天主教堂陈列。
(文中部分資料图片由雅安市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