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高校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的探讨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zh06014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对审美教育的含义和加强高校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审美教育的方法:首先是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寓美于教学中;其次是学校把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贯穿于高校教育过程的始终。
  [关键词]高校 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作者简介]张书坤(1965- ),女,河北南宫人,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赵秀英(1966- ),女,河北任县人,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语文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河北 邢台 054000)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4-0126-01
  
  一、审美教育的涵义
  
  审美作为一种具有形式化、动情化的教育特性,其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感性能力,包括感受力、鉴赏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培养健全高尚的人格,塑造完美理想人性,以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自身感性和理性和谐的终极追求。审美教育的过程就是审美体验的过程。基于此,对于高校语文课堂教学来说,审美教育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强高校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原因
  
  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当今的大学校园里,大学生审美教育缺失。这个问题的出现并非偶然,因为现实的就业压力太大,加上社会对科学知识的价值力量的重视,使大学生不得不把所有的精力和热情都放在专业知识和各种能为就业带来优势的“考级”和“考证”的学习上,这就导致其他方面教育的滞后。一直以来,中国的教育比较重视灌输式教育,“创新意识”“审美意识”“想象意识”教育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大学生正处于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的年龄,却没有一种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许多大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校园中浓厚的读书氛围也不再弥漫,大学生的所为、所想、审美意境与其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水平不相匹配。这些都强烈地折射出大学生审美教育的严重缺失。众所周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等教育的育人目标,而审美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审美教育,如何让大学生接受审美教育,如何在吸收外国文化养分、抵御外来不良思潮侵蚀的前提下,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加强高校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措施
  
  (一)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寓美于教学中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基础课。“语文是一个以语言为核心的包括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汉语文独有的文言文等及其文化的多元体系。”语文教育质量的高低与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进而也关系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语文运用水平。
  语文是一门加强学生语文素质教育的公共基础课。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获得言语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传递着不同的个性色彩和人格力量。以文学作品为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固然有些夸张,但是却道出了文学作品的主观性特征。对文学作品的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整体艺术感受,注重张扬鉴赏个性,注重情感体验和语言品味。
  现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说:“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可见仅有美还不行,还要懂得如何审美。在语文教学中,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我们要依据上述语文学科的特点,寓美于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美、把握美,提高大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1.挖掘和利用蕴藏在文章中的美育资源。文章中的美可谓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我的空中楼阁》就是一篇奇颖、秀逸、神采飞扬、韵致风流的写景美文。描绘的是淡雅清丽、美妙多姿的风景图:眉黛似的远山、苍翠欲滴的山林、虚无缥缈的小屋。令人领悟到复归自然的快乐、幸福的美。《都江堰》淋漓尽致地描述了都江堰水的魅力,它们“精神焕发”“力量飞奔”“踊跃喧嚣”,体现出一种生命的美、驯顺的美、震撼的美,让人心魄俱夺。教材中这些赏心悦目的自然美具有丰富的生活哲理,具有陶冶情操、振奋精神等审美教育意义。
  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教学情境和氛围,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且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文章,引导学生目视、耳听、口诵、想象,创设“身临其境”的境界,使学生体会其中的美妙,在审美的愉悦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自然美的熏陶,从而启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进而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2.体味教材中的语言美。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蕴藏着丰富的语言美,需要在学习中去挖掘。《荷塘月色》用“泄”“浮”“洗”“笼”等动词,逼真、准确地描绘了月色如梦似幻的美景,语言准确、凝练。《再别康桥》中“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像一首肖邦的小夜曲,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指导学生欣赏美、感受美,让他们体味词句,仔细揣摩、理解语句的内涵美和形式美,不断提高欣赏语句美的能力。
  3.鉴赏文章中的人格美。人格美是指文学作品中描写或塑造的各类人物所表现出的摄人心魄的道德感召力和革命情操。海涅说:“在世间一切创造物中间没有比人的心灵更美、更好的东西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被公认为“美文”,其章法美、音韵美、意境美、语言美早已人所共知,而朱自清内化于整个“荷塘月色”中的人格美,正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感化的绝好素材。
  (二)学校应把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贯穿于高校教育过程的始终
  学校应当重视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美学学科的开设,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道德修养、审美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净化心灵和健全人格,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素养。这是提高当代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为此,学校只有把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贯穿到教学中,才能使学校审美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1.开设文学作品欣赏选修课,珍视文本阅读。书是我们须臾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可以指定书目引导学生阅读,如外国名著《哈姆雷特》《战争与和平》《复活》,中国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围城》《家》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文学修养,提升审美境界。同时借助多媒体技术设备,开设古今中外名著的选修课,进行古诗词鉴赏、名篇名著影视作品欣赏,这是提高大学生鉴赏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在审美教育过程中,帮助大学生提高辨别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的能力,把欣赏品位提高到一定层次。
  2.培养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开展大学生审美教育。学校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应积极探索和完善审美教育体系,更新观念,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应从管理到教学,形成高雅、健康、浓厚的校园文化新环境,积极开展第二课堂,让学生感悟文化、沐浴文化、享受文化。比如,开展“文学沙龙活动”,举办“诗歌朗诵会”“辩论会”“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开展“读书征稿”活动,创建校园网站,开一个阅读专栏;邀请有关专家和学者举办文学讲座。同时发展各类社团组织,学校通过搭建各种平台,以多种社团为载体,将不同专业、不同经历但有共同兴趣的学生聚集起来,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优势,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成材成长愿望。
  3.以艺术教育为主要途径和内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源于生活。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美育更是渗透其中,如音乐、美术、舞蹈等都具有美育的作用。在《二泉映月》中,盲人音乐家阿炳用“清泉”打通生命所有孔窍,使我们仿佛听到了涌动的泉水,深深体味到阿炳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唯有去创造审美的条件,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才能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综上所述,加强高校的审美教育,就要使语文教学呈现形象化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重光.语文(上、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张子泉.探析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29).
  [3]曹明海,马先义.语文教育学[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
  [4]刘艳晓.试论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26).
  [5]魏饴,许连军.谈大学语文课的文艺审美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4(24).
  [6]张新伟.文学作品阅读与审美人生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4(20).
  [7]严玲红.论大学审美教育的功能及实施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6(27).
其他文献
期刊
1引言术语“糊精”其广义是覆盖由淀粉生产的所有降解产品。但是也有例外,如不包括单糖和低聚糖。所有糊精都属于大小不同的D-葡萄糖聚合物基团,为纯粹线性结构,通过高度分枝环形
[摘要]和谐文化主要是指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的文化,这种文化是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目标。理由是: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这是人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需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坚持方向,努力创新。  [关键词]和谐文化 和谐社会 校园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杨经录(1971- ),男,吉林通化人,广东警官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执行校长制度,普通老师轮流以校长的身份治理学校,将学校管理的主体多元化,即“权力分散”。激发教师站在学校的全局进行换位思考理解性思考,并且调动自身的学术积累和专业影响进
模拟电子线路是高等学校电子工程、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学科基础课,由于本课程具有内容多、知识面广、知识更新快、理论抽象,同时兼具较强工程性的特点,所以
本文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得出,现在高校开办高水平训练队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竞赛,提高学校知名度。与向国家队输送高水平运动员。承担奥运争光计划等目标相背离。为解决以上问
[摘要]本研究围绕当前构建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根据现代高等外语教育理论与实践原则,从提高外语专业学生专业素质、人文科技素质、创业能力三方面进行探索,旨在培养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双素质创业型”的外语人才。  [关键词]双素质 创业 外语人才   [作者简介]李翔一(1964- ),女,江西丰城人,江西宜春学院英语系教授,宜春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江西师范大学英语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
本实例对一水结晶葡萄糖比旋度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由溶解样品、测量仪器和测量的重复性、测量样品水分含量等不确定度组成。在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量
在研制葡萄糖酸钠粉剂和水剂产品项目的基础上,结合已成熟应用于生产的催化氧化技术,采用舍有一定糖分的古龙酸废母液为原料,制备出混凝土高效缓凝剂葡萄糖酸钠的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