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中国基础教育发展路向的时代转换

来源 :新华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are2b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开好局、起好步确立了纲领性引领。《建议》针对教育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2016年,联合国《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下简称《议程》)正式启动,呼吁各国为今后15年实现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而努力。其中,目标4和目标8分别为“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中国和世界两个重要文件的主旨交汇,为新时代我国基础
其他文献
在揭示高等教育质量影响产业结构升级传导机理的基础上,运用1999-2018年省级相关数据对影响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全国层面和东部地区,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有效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在中部地区这种影响并不显著,在西部地区则产生了抑制效果.其主要原因在于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的人才流失严重,造成该地区未能有效获得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给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红利效应".因此,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重点是提高中西部地区的人才蓄养能力.
高校教师结构及其变化对高校教师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部分高校的教师结构日趋异常,可能引发"灰犀牛"式危机.运用马尔可夫链对我国几种典型的高校教师结构变化进行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既有的教师结构会影响未来的结构;在未来不长的时间内,部分高校的教师结构可能会不同程度地爆发结构失衡问题.通过对现有83所部属高校的教师结构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印证了这些问题较为普遍地存在于现有高校中.我们需要建立相应的危机预警机制,防范和化解高校教师结构面临的风险.
"行动策略"的生成是主体将教育理论内化为教学理念,根据教学情境筹划行动方案并付诸实施的关键环节,主要存在应变式生成、渐进式生成与溯源式生成三种方式."行动策略"生成机制的运作模型关涉主体的感知洞察力与教学机智、现场学习力与实践知识、转化重建力与行动智慧.教育主体需尝试"行动研究",增强"实践性情境理解",构建整合的"行动网络",联结"异质性行动资源",最终形成个人的"行动哲学",成为"自己的方法论学家".
本文从师范大学的教育取向、师范大学的高水平追求、师范大学的示范要求、师范大学的发展方向等四个方面具有的特征做初步讨论,以期对高水平示范性师范大学的应有取向及特征达成基本的共识.一、师范大学的教育取向师范大学作为大学的一个类型,具有与普通大学既相联又区别的自身定位.
期刊
克拉克大学是美国"最德国化的大学",它在短暂辉煌后即陷入发展困境.主要原因在于,其学科设置局限于纯科学,拒绝实用系科,重视国际化,忽视地方化,追求成为纯粹研究机构,不招收本科生,这导致它无法获得充足持续的办学资源.可见,19世纪德国"强国家、弱市场"的社会生态中形成的"纯粹研究机构"的大学模式,在"弱国家、强市场"的美国社会生态中存在结构性水土不服.同期芝加哥大学的成功,则证明德国模式在美国发挥实际影响的途径,是被有机嫁接入"教育公司"的美国模式之中,而非简单机械照搬.
基金会办学是美国一流私立高校的重要特征.分析"罗伯逊诉普林斯顿大学案"可以发现,基金会是大学的"支持组织",捐赠方无权控制或改变其治理结构;大学是基金会资产的"唯一受益人",依法有权实施资本投资和管理收益;大学有履行捐赠方意愿的责任,但捐赠方无权干预大学就使用捐赠资金作出的学术判断.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已正式进入非营利与营利性分类管理的时代,基金会办学模式在推动民办高校从"准营利"走向"非营利",破解筹融资难的困境,由家族式管理转向现代治理等方面大有可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教育部就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全面开启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强教必先强师.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它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中国人民大学的成立突破了社会阶层和职业构成的藩篱,使广大贫苦下层群众能够走入最高学府接受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创办初期的学校定位、建校过程、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生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思路和举措.它的创办与成立,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老解放区高等学校的正规化和新解放区高等学校的改造方面都起到了关键的示范作用,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历史上,思想家和教育家描绘的"美好生活"皆与教育内在联结,构成一部朝向美好生活的教育寻绎史.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其创立的社会发展理论及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实现对各种朝向美好生活的教育寻绎的理论超越,为教育与美好生活关系构建提供学理依据和思想基础.现阶段,教育与美好生活可谓期盼与制约并在、动力与压力交织,需要从各种朝向美好生活的教育寻绎中获得启示,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其批判超越取得的理论成果中国化和现实化.朝向美好生活的教育发展的时代方位,需要立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所标定的新
提升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是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议题.对3个省份5个区县的123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调研发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所获得的财政补贴有限,教师工资收入偏低,教育质量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财政补贴与教育质量有显著正相关;教师工资是财政补贴影响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中介变量;幼儿园年收费是财政补贴影响教师工资和教育质量的调节变量,对年收费所得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而言,财政补贴对教师工资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效应更为显著.未来,应逐步完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财政补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