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SSCI期刊的国内传统村落研究热点与态势分析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ai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CSSCI)期刊文献为数据来源,利用可视化软件对传统村落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研究发现:现阶段传统村落的研究关注度呈现递增的发展态势,且以湖南省研究输出最多。在发文习惯上,已形成由11种期刊构成的核心期刊群。研究热点集中于现状困境及发展模式、景观建筑保护传承、空间形态布局等方面。研究方法以空间视角为热点,以地理信息技术和空间句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发展态势上,越来越关注“人文”视角,呈现出由早期对传统村落栖息价值的关注转变为对人文主义精神的归属价值的关注。
  关键词:传统村落;CSSCI期刊;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苏村落记忆文创IP设计与推广”(202112679010Y)。

引言


  我国自2012年正式启动全面调查传统村落项目,截至目前被列入国家名录的传统村落共计6 819个[1]。相较于其他村落,传统村落的文化、历史、艺术、科学、经济和社会价值更为凸显,但是当前国内传统村落存在景观同质化、文化传承乏力等问题。为更好发挥传统村落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标杆性作用,本文借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梳理归纳传统村落的相关研究,明晰传统村落研究历程、热点,把脉未来研究趋向,为探索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一)平台与数据来源
  本文于2021年3月10日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来源平台,通过高级检索页面,以“传统村落”为主题,匹配模式为“精确”进行检索,获取11 649条信息。在来源类别中选取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CSSCI),共获取761篇文献,将获取的文献以Refworks和NoteExpress两种格式导出以备用。
  (二)数据预处理
  本文在使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时,涉及文章的“作者”“机构”“题目”和“关键词”4个方面。在机构方面,由于作者写作习惯及用语的不同,存在相同的机构不同用词的情况,为提高分词分析的准确性,针对“机构”主要进行不同机构用语的统一。同时,在关键词和题目分词过程中,对于第一次洗出的数据做数据预处理。

二、传统村落研究现状


  (一)发文时序及基金来源
  国内以传统村落为主题的文章最早出现于1991年,之后冯骥才发表《传统村落的困境与出路——兼谈传统村落是另一类文化遗产》一文,揭开了传统村落研究的新篇章。近十年传统村落发文时序由2011年的19篇发展到2020年的121篇,呈现出递增的发展态势。
  基金方面,CSSCI期刊中有关传统村落研究文献涉及国家级和省级基金项目共计39项,基金项目发文量排名前10的基金项目主要为国家级基金,尤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6.25%)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78%)为重,共计占比60.03%;而在排名前10的基金项目中,湖南省省级基金出现3项,共计占比7.64%。
  (二)发文机构数量及空间分布情况
  有关传统村落的761篇文章共来自225家机构,且发文机构主要为高校和科研院所,并辅以少量的政府机构和企业。发文量大于等于10次的机构依次为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28篇)、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20篇)、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14篇)、湖南大学建筑学院(10篇)、三亚学院(10篇)和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10篇)。从发文机构所在地区来看,发文量排名前10的省市依次为湖南、北京、贵州、江苏、广东、湖北、四川、上海、云南和陕西。这10个省市整体上除了自身具有特色的传统村落外,雄厚的学术科研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优势之一。整体而言,现阶段传统村落发文机构主要集中在北上广以及长江以南地区,而长江以北地区高校及科研机构关于传统村落的研究发文量较少。
  (三)来源期刊分析
  有关传统村落的761篇文章共发表在208种期刊上,载文量排名前五的期刊依次为《城市发展研究》《经济地理》《现代城市研究》《贵州民族研究》和《城市规划》。发文量在13~43篇的11种期刊共发文253篇,累计文献占总文献数量的33.25%,剩余的197种期刊共发文508篇,累计文献占总文献数量的66.75%,这一特定与文献计量学布拉德福定律描述的特定主题的论文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数的期刊刊物上这一特定规律相符。现阶段,传统村落研究文献具有局部集中、整体分散的特点。
  另外,布拉德福定律指出,将期刊刊载论文的数量以递减顺序排列,可将期刊分为核心区、相关区和非相关区,此时3个区的文章数量相等,且期刊数量呈现出1∶N∶N2的比例关系。在此,借助布拉德福定律进一步论证“传统村落”发文期刊的核心区、相关区和非相关区。绘制出有关传统村落研究的208种期刊的离散情况(见表1),并将其分成3个区:核心区(发文量大于等于13篇的期刊)、相关区(发文量在5~12篇的期刊)和非相关区(发文量在1~4篇的期刊)。这3个区的期刊种类之比接近于1∶4∶16(即1∶4∶42),且3个区的平均载文密度依次为23、6.79和1.57,由此可以得出传统村落研究文献的发文期刊存在显著的核心效应。《城市发展研究》《经济地理》《现代城市研究》《贵州民族研究》《城市规划》《建筑学报》《装饰》《旅游学刊》《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档案学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近十年CSSCI期刊有关传统村落的核心期刊群。
  (四)发文作者分析
  在分析某一学科核心作者方面,主要以洛特卡定律和普赖斯定律为重要依据。梳理传统村落在CSSCI期刊中有关作者发文量,发文数量为1篇的作者占1 106位,为总人数的87.29%,与洛特卡定律规定的60.79%相距較大,由此可得出CSSCI期刊中传统村落作者分布不符合洛特卡定律,未形成核心作者群。

  其中,Nmax为最高产作者发文数,M为杰出科学家中最低产作者发表论文数。国内传统村落研究最高产作者的文献数为24,即Nmax=24,得到M=3.67,即发表4篇及4篇以上的作者为高产作者。由此可知,在CSSCI期刊中发表传统村落文章的高产作者共计23人,发文章量为86篇,占全部文献数的11.30%,不满足普赖斯定律规定值,由此可得出在CSSCI期刊来源中有关传统村落作者分布不符合普赖斯定律。
  结合洛特卡定律和普赖斯定律的分析结果,得出CSSCI期刊有关传统村落的发文作者未形成高产作者群。

三、传统村落研究热点及趋势


  (一)研究热点
  高频次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某一主题的研究热点,题目是文章的核心精华体现,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是作者精心构思以体现文章主旨的所在[2]。同时题目用语用词也会影响读者的阅读选择,因此对文章题目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表1 CSSCI期刊有关传统村落研究文献离散情况统计表


  频次大于等于20的题目高频词主要有动词和名词组成。借助名词“文化”“空间”“特征”“视角”“民族”“景观”“社区”“遗产”等高频词可以看出现阶段对传统村落具体对象的关注主要集中景观规划和空间分布两个方面;从动词中的“分析”“保护传承”“实践”“调查”“考察”“思考”等,可以看出对传统村落的研究仍处于初期的摸索探讨阶段。综合题目高词频的名词和动词,可以看出,现阶段针对传统村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空间景观规划建设两方面,且研究深度不足,仍处于前期的理论模型探讨阶段。
  (二)研究类型
  关键词是文章内容进行高度概括的提炼,笔者对传统村落研究的关键词进行梳理,有利于挖掘该领域内的研究主题和研究热点。对关键词进行词频分析,结合高频词内容可以看出传统村落现阶段是在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两个主要背景下展开,主要围绕村落景观的保护传承和村落文化振兴两个视角。为进一步理清现阶段传统村落研究热点类别,笔者对关键词共现图谱进行聚类分析,通过Citespce软件K阶使用LLR算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8类有关传统村落的研究前沿(Silhouette均大于0.7):#0传统村落、#1建设部、#2传统建筑、#3景观基因、#4保护、#5文化传承、#6旅游开发、#7空间分布。
  第一类“#0传统村落”研究集中在规划建设和体系标准的构建方面,如对湖南省首批中国传统村落的评价指标体系与利用度研究[3];在第二类聚类类型中,以关注政府相关文件和指导精神为主;在“#2传统建筑”聚类中,以城镇化下传统建筑、民居的空间转型为研究要点;在“#3景观基因”聚类下,相关研究主要呈现出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村落景观基因文化的传承与振兴,如在景观基因信息链视角下探讨传统村落风貌特征[4];在“#4保护”聚类下,研究主要集中于乡村环境文化、民族村落景观等形成机制及保护方面以及传统村落的活化[5]。在保护方面,多数学者提出文化建档式保护模型[6];在“#5文化传承”聚类下,主要探讨我国农耕文化的特征、乡村文化振兴和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在“#6旅游开发”方面,主要集中于旅游对乡村发展转型升级的价值,践行“使乡村旅游成为农村新兴支柱产业”的模式;在“#7空间分布”方面,集中于村落空间形态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上,使用方法多为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以及空间句法等量化工具[7-9]。借助时间轴来看,传统村落研究由前期对政策文件和政府精神指示的关注,转变到对传统村落物质景观的关注,近几年关注点集中在文化振兴传承方面,这一研究热点与趋势特征与前文对研究现状的分析结论基本一致。
  (三)研究趋势
  突现词的出现通常与研究人员关注的潜在话题紧密相关,因此对突现词进行分析,利于探究传统村落的出现的历史热点及持续时长,利于回顾传统村落研究的过往和未来趋势。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关键词进行突现分析,从关键词突现词内容与时间段来看,传统村落大致经历了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的景观保护期(2010—2016年)到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人文振兴期(2016年至今)。在第一阶段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的景观保护期(2010—2016年),学者们主要集中于探讨传统村落概念及其对旅游业和旅游目的地的价值。在第二阶段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人文振兴期(2016年至今),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使乡村旅游成农村新兴支柱产业”。随后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留住乡愁记忆”“重现原生田园风光和原本乡情乡愁”,学术界对传统村落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文”角度。
  两个趋势转折在于对传统村落未来发展理念的转变,传递出学者从原来对栖居空间与设施的关注转变为对心灵归属的关注,学术研究已经意识到村落的发展建设不单单是物质主义的经济事件,同时还要兼顾人本主义精神,既要完成环境的转变又要实现心灵的归属[10]。

四、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1.研究现状
  现阶段传统村落的研究呈现出递增的发展态势,对其关注度最高的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另外政府和企业同时致力于传统村落发展的探讨之中。从基金来源以及发文机构省份分布情况来看,现阶段湖南省对传统村落的研究最多,其次是北京和贵州的相关机构。传统村落研究在发文习惯上,已经形成由11种期刊构成的核心期刊群,主要分布在建筑科学、考古学、社会学、统计学、旅游学、农业经济和民族学等学科体系中。而在作者方面,并未形成高产作者群,研究者间的合作整体分散。   2.研究热点及趋势
  传统村落热点集中于现状困境、发展模式、景观空间保护传承及空间形态布局等方面,研究方法主要为GIS和空间句法。整体而言,传统村落研究在空间形态的基础上,越来越关注“人文”视角,呈现出由早期对传统村落栖息物质空间价值的关注转变为对人文主义精神归属价值的关注,研究态势呈现出“理论探讨期-景观保护期-空间分布期-人文关怀期”四阶段发展特征。
  (二)展望
  首先,在数据来源上,主要是借助知网或某一特定的期刊(如CSSCI)针对某一特定主题的研究论文展开研究,而针对某一特定主题的核心期刊群的研究较少。后续可在梳理期刊离散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其核心期刊群展开深入研究,或者对3类期刊群展开对比研究,以便更加聚焦和深入地梳理某一研究主题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
  其次,在研究方法上,现阶段对文献可视化研究在旅游方面的文章主要借助Citespace和Ucinet可视化软件,后续可以尝试使用其他的可视化软件,如VOSviewer软件等。
  最后,在研究对象上,现阶段针对传统村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景观和空降形态布局两大方面,在人群研究中主要集中于传统村落中原始居民,而对新型居民和游客的关注度较低,后面可延展对这两个群体的分析,并进行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


  [1] 新京报.6819个传统村落被列入国家名录,专家:古村落“空心化”待解[EB/OL].(2021-02-17)[2021-05-16].https:// baijiahao.baidu.com/s id=1691941722572767728&wfr=spi der&for=pc.
  [2] 户文月.国内全域旅游研究文献知识图谱研究:以CSSCI期刊为例[J].武汉商学院学报,2020(6):12-18.
  [3] 杨立国,刘小兰,陈伟杨.传统村落利用度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湖南省首批中國传统村落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4):561-567.
  [4] 李伯华,刘敏,刘沛林,等.景观基因信息链视角的传统村落风貌特征研究:以上甘棠村为例[J].人文地理,2020(4):40-47.
  [5] 吴必虎.基于乡村旅游的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J].社会科学家,2016(2):7-9.
  [6] 任越,刘思嘉.基于GIS的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式保护模型构建[J].档案学研究,2020(4):69-74.
  [7] 郭文.传统村落神圣空间形态、当代价值及其研究范式再认识[J].人文地理,2020(6):1-8.
  [8] 康璟瑶,章锦河,胡欢,等.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6(7):839-850.
  [9] 张楠,姜秀娟,黄金川,等.基于句法分析的传统村落空间旅游规划研究:以河南省林州市西乡坪村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9(6):111-115.
  [10] 姚朋,李雄.本土的场所与乡愁:城镇化中的风景园林现象学设计策略探讨[J].中国园林,2014(12):36-39.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我国旅游业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201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根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基于此,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运用文献分析和实地考察的方法,对四川阿坝神座村的传统文化遗产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探讨四川阿坝神座
“传红色基因,守初心使命”湿地红色印记展是中国湿地博物馆2021年精心策划的主题展览.主题展览立足湿地,梳理并展示了建党百年来发生在湿地里的红色故事,使公众对革命经典事例产生新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梳理策展思路,剖析了展览定位、展览主题、内容设计以及布展设计等方面的经验,为自然类博物馆创新策展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在中国绿色发展以及扩大开放的战略背景下,探讨入境旅游是否助推了中国城市绿色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首先融合遥感影像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基于埃普西隆测量-全局曼奎斯特卢恩伯格模型测度2005—2016年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目的地经济异质性构建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实证考察入境旅游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平滑转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入境旅游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始终具有促进作用,可以作为推动城市绿色发展的有效工具;(2)入境旅游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两者间存在显著非线性关系,随
目的地品牌至爱是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品牌强烈的情感依恋,是目的地品牌化研究的新视角,对目的地品牌管理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名人代言是目的地经常使用的营销工具,可以影响游客对目的地品牌的态度及行为,但其能否以及如何影响目的地品牌至爱这种深层次情感关系还有待实证研究.该研究综合信源可靠性和匹配性假设,实证检验名人代言人的可信度、专业性、代言人-目的地品牌匹配、代言人-自我匹配对目的地品牌至爱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得到1044个有效样本,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假设检验.研究发现,内化中介了代言人可信度和代言人
摘 要:人工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正影响和改变着酒店行业和酒店相关职业。因此,高职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转型升级,以更新酒店教育理念为切入点,调整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动态性地整合课程内容,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依托人工智能平台,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同时,要优化教师能力结构,创建“复合型”的双师教学团队和加强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切实保障酒店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以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型酒店人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挥科技创新对文化和旅游发展的赋能作用,提升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科技支撑水平。在科技创新不断推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在生态旅游的资源功能、游客行为、环境承载力、空间管控、价值认知这5个方面有如下的工作需要开展。  一、生态系统旅游和休闲服务功能监测  推进定点监测新技术
小微湿地作为水乡的生命脉络,列为常熟市湿地保护工作的重点。常熟市小微湿地主要分布于乡村,通过介绍常熟小微湿地的概况,探讨乡村小微湿地面临的水体环境不良、法律规范空白、管理机制不佳、管护资金缺乏等问题,并提出管护利用措施,如减少湿地污染源、提高湿地自净能力、加强科研监测巡护、建立管护制度规范、建立协调管理机制和加大多元资金投入等,以期达到乡村小微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其他地区小微湿地管护提供参考。
针对工作-家庭冲突的理论分歧与不一致研究发现,本研究运用基于荟萃分析的结构方程模型,整合了不同情境与不同样本来源的实证研究结果,分析了旅游业一线员工工作-家庭冲突的前因后果.研究发现:(1)工作域与家庭域之间的积极与消极关系既在概念上存在明显区别,又在现实中具有高度联系;(2)工作域与家庭域溢出效应具有非对称的边界渗透性;(3)一线员工工作-家庭冲突受到组织支持和消极情绪的影响,会引发情绪枯竭、离职意愿和工作压力,降低生活满意度、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情感承诺;(4)工作-家庭冲突的两个维度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不同
随着关系网络环境下组织间网络合作与学习趋势不断加强,企业服务创新的成功越来越与企业对内外资源的统筹和网络组织的学习合作紧密相连.文章基于资源基础观、动态能力、资源依赖与渠道学习等理论,探究在线旅游企业资源配置、关系学习、服务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我国7家典型在线旅游企业事业部高层管理者的247份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信息分享、共同理解和特定关系记忆不仅直接正向影响服务创新绩效,还通过中介作用影响服务创新绩效的提升.其中,特定关系记忆在资源获取与服务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大于信息分享和共同理解,但在
摘 要:芒砀山景区是豫东平原上唯一的山群,历史悠久,以汉代文化而闻名,还被誉为汉文化博物馆。芒砀山景区在2017年被评为5A级旅游景区之后,知名度逐渐上升,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发现景区在服务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营销手段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探讨了该景区的现存优势以及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芒砀山景区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旅游景区;汉文化;智慧旅游;芒砀山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