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拯救商业

来源 :新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ut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欧商业评论》 普罗大众在日新月异的科技革新面前变得越来越适应,然而总有一小群创意人—可能是发明家、设计师、开发者、艺术家—不安分起来。他们努力思考当下的不足,展望更多的可能,酝酿下一场风暴。创意人习惯了“常识”被不断超越,习惯了“没有不可能”。当技术发展变得如此之快时,我们终于意识到要发现的不仅是“问题”,而更多的是“需求”。
  从手机外延的无限延伸这一点来看,仿佛一切需求,无论是多年来的愿望,还是灵光乍现的奇思怪想,在当下技术不断突破边界的时候,都可以实现创意上的“被定制”和“被创造”。设计师和创意人以他们对时代精神的把握不断开创先河,他们的身份已然转变—不再是问题的解决者,而是需求的制造者。
  但在数字时代,创意人和设计师似乎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可被利用的新媒介和新技术如此之多,让人欢呼雀跃;另一方面,他们必须寻找通过创意和科技手段帮助人们回归自我、帮助世界回归本源的路径。
  悖论凸现了设计师拯救商业的一种可能性—对流行趋势的把握能力,使他们成为潮流的风向标。而创意成为一种特权,也使得设计师成为一群手中握有改变世界的秘密武器的特权族群。但是在他们拯救商业世界的过程中必须伴随着道德义务。消费主义的持续膨胀,地球环境的不断恶化,依然严重的地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都要求设计师承担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责任。既要顾及商业利益,又要背负道德责任,这历来就是设计师的困境,当然也是挑战。
  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竞赛。面对未来,我们清楚地知道,创意可以使生活更美好。但我们也必须牢记自己原本是谁,往何处去,并且不断调整前行的方向。(张宜平)
其他文献
在中国,跨国零售企业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遭遇了水土不服。我们对中国零售市场近距离观察和研究,总结出跨国零售企业赢得中国市场要把握好的五项关键因素。  理解中国复杂的市场。2010年美国前十名零售企业占有的市场份额是30%,中国前十名的市场份额总和只有7.1%,而排在60名之后、市场份额小到无法统计的小型零售商的市场份额总和却高达87.6%。地区间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多态需求,以及不同区域交通设施、
期刊
企业要不断大刀阔斧地创新才能吸引消费者?新的研究表明答案是“未必”。  INSEAD营销学助理教授 Myungwoo Nam 与爱荷华大学的专家Jing Wang、西北大学的Angela Lee合作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企业并不总是要把注意力放在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上,对于某些产品,消费者可能只需要一些提升的功能。比如数码相机中的傻瓜相机类别,消费者一般是新手,他们往往只有基本的摄影知识,选购时考虑的
期刊
糟糕的客户服务质量不仅为消费者带来困扰,也让公司高层烦恼不已。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企业在服务设计和交付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更加细致地考虑客户服务的人性化因素,在降低10%成本的同时,提高了30%的客户满意度。  研究发现,将众所周知的心理学和行为学应用于服务设计,并多花心思了解什么因素鼓励或恼怒客户,企业能够迅速以较低的成本提升客户体验。  一家有线电视提供商通过行为科学,帮助其改善了糟糕的服
期刊
近些年星巴克(Starbucks)面临的挑战异常艰巨。它不得不对抗当初恰恰是其自己掀起的潮流,重新评估、定向。从某种意义上讲,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所做的就是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及其他伟大创新者所做的—没有需求,创造需求。但星巴克致力的事业相比其他人要大得多,而且从根本上有所不同,因为它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空间,而非一种产品。  星巴克对这一角色的扮演是如此成
期刊
当越来越多的Made in China出现在世界各个角落,却鲜少有中国品牌能被外国消费者津津乐道。在“定位之父”杰克·特劳特先生看来,西方很多企业都是大而精,品牌竞争力强,掌握着市场话语权,如苹果、微软、宝洁、谷歌等;而中国现在大多数企业却多是小而全,利润“像刀片一样薄”,品牌虚弱,极少能与国际巨头相抗衡。中国缺少世界级品牌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中国正处于至关重要的十字路口,制造廉价产品已使中
期刊
传统的销售模式,卖家要找到潜在客户,并培育、教育和审核这些客户。  现在一种新的销售模式正在诞生。它由四部分组成,第一是Push(推),第二则是Pull(拉)。Push的方式,主要是传统的互联网营销,比如邮件营销。Pull则是利用社会化媒体。Push和Pull是吸引潜在客户,而作为第三步的互动型企业网站,则是培育客户,客户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你能替他做什么。三个部分完成后,就是第四个部分的营销自动化
期刊
和两个师弟师妹聊天,突然一个师弟问我,采访过的企业家和经理人中最佩服的是谁。我一下子愣住了。财经记者做了五年多,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就在这一刻,那些个身影、头像突然没了阵势。想起刚做记者时,总是容易被一些新鲜的商业模式、冷静的商业头脑打动。  而此刻,从业五年多后,一个“别人记忆中的人”浮现了出来。那是采访吴晓波讲过的一个人。记得是个叫做“廖厂长”的人。  那时候吴晓波还在复旦新闻系读书,系里的一
期刊
电子商务环境不断成熟,消费者消费习惯逐渐养成,使得便利、快捷、透明的电子商务成为消费者日常生活的重要一环。然而,仔细观察,看似无所不包的电子商务,却在衣食住行的“住”上留下了一个很大的缺口。  中国人传统的观念讲求“住有所居”,住房被认为是最能给中国人以安全感、归属感的物质承载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人对于住房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迫切。易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乐居互联网集
期刊
“爱心衣橱”基金的发起非常偶然。2011年5月9日,王凯在家里发了一条微博,当时是这么写的:“每个主持人都有一大堆淘汰下来的出镜装,也有很多朋友问我能不能买到一模一样的,我突然有一个想法开一个网店,每件衣服配一个原主持人的出镜照,然后把钱捐给民间公益组织,希望大家转发。”  那时王凯正在搬家,他太太也是主持人,两个人搬家时发现太多的衣服没什么用,扔了可惜,当时只是想开个淘宝网店,把这些衣服卖了捐出
期刊
一些品牌就是比别的品牌酷!你很难确切解释为什么,但唯一能确定的是,那些更具有反叛性的品牌会赢得人们更多的关注。譬如20世纪50年代美国帆布鞋品牌匡威(Converse)—它代表永恒不灭的创造力,20世纪90年代英国时尚服装零售商French Connection旗下的FCUK品牌—推出风格简约、充满青春气息的都市便服,还有致力于生产高品质产品的品牌Superdry。  然而,随着时间流逝,以及这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