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校园暴力出现了若干的新特点,比如中小学生中女生受到暴力影响的案件数目不断增加。这些行为不仅给受害者带来严重的伤害,与此同时还会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为了解决这一现象,就必须要加强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实现现阶段问题的解决。一般情况下包括目的、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本文主要对我国现阶段德育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女生校园暴力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在对我国和国外各个国家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措施,希望为之后的实践提供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德育视角;中小学女生;校园暴力;问题与研究对策
一、 前言
校园暴力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若干的新特点,需要注意的是,中小学女生越来越成为这一现象的主要受害者。相关调查显示,2015年许多新闻报道都对中小学女生受到校园暴力威胁的事件进行了报道,这一现象实际上体现了我国现阶段德育教育过程当中的缺失,这也是下一阶段我国须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对此进行了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二、 中小学女生校园暴力现象的现状和特点
(一) 施暴者呈现出组团化的基本倾向
在对若干中学生女生校园暴力的案件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多对一”是该行为存在的主要特点之一,这也是和男生之间冲突相区分的重要特点之一。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现象的出现,会对受害者产生更为严重的影响,不仅包括身体,心灵也会受到伤害。
(二) 时间分散化,地点具有偏僻性的特点
女生之间产生冲突的原因具有多种多样的特点,但是通常情况下都是由于生活中的小事而引起的。很多暴力行为都是产生在课余时间,呈现出分散化的基本特點,在课堂上出现正面冲突的情况很少见,这也是由于学校管理时间决定的。放学时期学校对学生疏于管教,而家长也没有对此进行重视,导致了案件的发生。在对案件发生的地点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发现很多具有偏僻性的地点是校园暴力发生最为频繁的地区,比如学校附近的小巷子等等。这些地点具有隐蔽性,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三) 施暴手段呈现出多样化和虐待性的基本特点
男生之间进行冲突的方法一般都是肢体接触,体现出较强的攻击性,但是女生之间进行校园暴力,通常情况是通过精神和心灵打击的方式来进行,体现出一定的虐待性,施暴手段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不仅仅包括言语辱骂,还有拍裸照等等。这些行为都给受害者的身体和心灵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也会严重危害到社会的长治久安。
(四) 施暴时间较长
男生之间进行冲突的解决通常具有快速性的特点,但是女生校园暴力一般情况下持续的时间比较长,通过长时间的凌辱,来取得心灵上的快感,甚至拍视频上传到网络,在转发的过程当中进行炫耀,属于错误的心理。
三、 中小学女生出现校园暴力现象的德育原因
(一) 目的不够准确
需要注意的是,德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德育的最终目标并不是培养出完美的人,因而不能用严格和苛刻的标准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要遵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个体的生命价值,提高生命质量,并最终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儿童在心智方面还具有不成熟的特点,因而对于道德楷模缺乏一定的认识,实际上,儿童的生活与高大上的道德楷模之间有着较远的距离,因而难以进行基本的理解,要想实现儿童正确的世界观的树立,就必须要加强对互联网的应用,通过感人的事例也来树立起积极的正面形象,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达到最终的德育目标。
除此之外,中学现阶段把应试和考试作为教育的唯一目标,也成为对学生和老师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实际上缺乏全面性和客观性。思想品德教育并不属于考试中计算成绩的科目,因而与升学率之间没有过大的联系,这导致学校对此没有加强重视,呈现出功利主义的基本特点。与此同时,虽然很多学校具备了思想课程,但是呈现出很强的利己主义。为了实现这一现象的改变,就必须要对现阶段中学教育加强改革。重视德育的教化功能,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和科学的手段帮助学生形成德育观念,促进自身的发展和成长。
(二) 德育内容呈现出落后的基本特点
德育教育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呈现出多样性的基本特点,不仅仅包括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培育,还必须要对其心理健康进行基本的辅导,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个人欲望的合理控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备基本的礼仪,懂得关爱与体谅他人。与此同时,在社会生活中生存的基本法则也要进行一定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立德修身,帮助完善人的品性,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现阶段,我国很多中小学德育老师都简单地将德育的内容归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呈现出较强的系统性,对中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特点没有形成基本的重视,是导致学生理解能力的下降,对人生过程的丰富性没有形成合理的理解,也会对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三) 德育手段呈现出单一化的基本特点
教育手段对德育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德育并不是可以通过传授的方法简单实现的,一定要在生活过程当中营造出一定的氛围,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感染学生。但是现阶段,我国很多德育老师都将其作为课程的一种,通过说教的方法进行教育,呈现出枯燥性的特点,甚至通过惩罚的方法,对品行不良的学生进行处罚,导致德育教育目的难以实现。实际上,德育过程的形成属于自律的范畴,只有学生形成基本的认识,并对诚信观念进行内化,才有可能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必备的保障。这也就说明了现阶段,我国德育教育的说教形式并不能满足实践发展的需求,也难以契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导致教学效果低下,也难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中小学女生校园暴力的应对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中小学女生出现暴力案件的频率不断增加,这主要是由很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采取相应的对策,具体如下。
(一) 道德法制相结合,加强整体教育
法律和道德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道德虽然一定程度上对人有着基本的约束作用,但是难以实现法治的完全替代。需要注意的是,法律是建立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之下的,是社会各方面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道德和法制之间相互依存,彼此相辅相成,相互区别又有着紧密的联系。都可以为人的基本利益提供保障,与此同时,还可以促進社会和谐。社会某一问题的产生既可能属于道德层面,也可能在法律约束的范围之内,为了加强学生对此的理解,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比如通过模拟法庭,来加强学生对相关法律事项的了解程度,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基本的判断能力,并从中领会德育的重要力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最终效果。
(二) 坚持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充分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德育教育起源于生活,在社会的基础之上的德育才能有价值,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德育也面临着新的改变,不仅仅体现在内容上,形式上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迁,为了应对这一现象,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就一定要突破传统方面的限制,真正实现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树立,除此之外,对于教育的重要性要重新进行认识,德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科学的三观,还可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政治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不能替代全部的教学,因而现阶段很多学校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难以实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
儒家文化是德育教育的重点内容,不仅仅强调个人修养的提高,还对个人对社会所拥有的价值进行了说明,与此同时,还对道德教育的阶段性和循序渐进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说明,在此基础之上,就要求老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身心特点,并根据时代发展的潮流,将时代精神融入到课程的教学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出先进性的基本特点,满足我国发展的需求,也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思想保障。
(三) 推动德育管理方法的创新和进步
“外烁性”是德育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也就是将理论灌输和习惯练习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学生个体进行素质方面的基本教育,实际上体现出强迫性的基本特点。需要注意的是,中小学生心智还具有不成熟的特点,因而其认知处于最基本的初级阶段,没有形成基本的道德判断能力,要想实现道德知识的传输,就必须要对情境进行一定的创设,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坚持具体问题具体析的方法。
实际上,道德品质呈现出多样化的基本特点,要想实现该素质的建立,就必须养成自律和自我学习的习惯,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主动学习和接受,这也对实践过程当中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必须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一定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精神世界进行主动的追求,实现真理和价值的追求。传统的粗放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教条化的管理也带来了很多的缺陷,老师尤其要注意潜移默化氛围的营造,加强对自身素质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榜样的作用。除此之外,活动的开办也会对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比如个别谈话法等等,都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五、 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转型时期,中小学女生校园暴力情况也出现了新的特点,为了解决这一现象就必须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学校需要对传统的道德教学方法进行改进,要坚持将教学目的、方法和内容进行紧密的联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最终的德育目标,推动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李琳.校园女生暴力的成因及预防[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6(2):15-16.
[2]张雪梅.预防与远离校园暴力家长要有所作为[N].中国妇女报,2016-06-30(B02).
[3]佟丽华.解决校园欺凌需要完善三项制度[N].中国教育报,2016-05-19(9).
[4]姜显华.高校校园暴力及其思想政治工作对策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5]李本同.中小学德育实效较低的成因分析及消解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7(28):12.
[6]李本同.中小学德育实效较低的成因分析及消解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7(28):13.
作者简介:
王新梅,周岳峰,海南省海口市,琼台师范学院;
周岳岗,海南省定安县,海南省定安县黄竹中心小学。
关键词:德育视角;中小学女生;校园暴力;问题与研究对策
一、 前言
校园暴力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若干的新特点,需要注意的是,中小学女生越来越成为这一现象的主要受害者。相关调查显示,2015年许多新闻报道都对中小学女生受到校园暴力威胁的事件进行了报道,这一现象实际上体现了我国现阶段德育教育过程当中的缺失,这也是下一阶段我国须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对此进行了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二、 中小学女生校园暴力现象的现状和特点
(一) 施暴者呈现出组团化的基本倾向
在对若干中学生女生校园暴力的案件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多对一”是该行为存在的主要特点之一,这也是和男生之间冲突相区分的重要特点之一。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现象的出现,会对受害者产生更为严重的影响,不仅包括身体,心灵也会受到伤害。
(二) 时间分散化,地点具有偏僻性的特点
女生之间产生冲突的原因具有多种多样的特点,但是通常情况下都是由于生活中的小事而引起的。很多暴力行为都是产生在课余时间,呈现出分散化的基本特點,在课堂上出现正面冲突的情况很少见,这也是由于学校管理时间决定的。放学时期学校对学生疏于管教,而家长也没有对此进行重视,导致了案件的发生。在对案件发生的地点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发现很多具有偏僻性的地点是校园暴力发生最为频繁的地区,比如学校附近的小巷子等等。这些地点具有隐蔽性,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三) 施暴手段呈现出多样化和虐待性的基本特点
男生之间进行冲突的方法一般都是肢体接触,体现出较强的攻击性,但是女生之间进行校园暴力,通常情况是通过精神和心灵打击的方式来进行,体现出一定的虐待性,施暴手段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不仅仅包括言语辱骂,还有拍裸照等等。这些行为都给受害者的身体和心灵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也会严重危害到社会的长治久安。
(四) 施暴时间较长
男生之间进行冲突的解决通常具有快速性的特点,但是女生校园暴力一般情况下持续的时间比较长,通过长时间的凌辱,来取得心灵上的快感,甚至拍视频上传到网络,在转发的过程当中进行炫耀,属于错误的心理。
三、 中小学女生出现校园暴力现象的德育原因
(一) 目的不够准确
需要注意的是,德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德育的最终目标并不是培养出完美的人,因而不能用严格和苛刻的标准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要遵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个体的生命价值,提高生命质量,并最终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儿童在心智方面还具有不成熟的特点,因而对于道德楷模缺乏一定的认识,实际上,儿童的生活与高大上的道德楷模之间有着较远的距离,因而难以进行基本的理解,要想实现儿童正确的世界观的树立,就必须要加强对互联网的应用,通过感人的事例也来树立起积极的正面形象,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达到最终的德育目标。
除此之外,中学现阶段把应试和考试作为教育的唯一目标,也成为对学生和老师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实际上缺乏全面性和客观性。思想品德教育并不属于考试中计算成绩的科目,因而与升学率之间没有过大的联系,这导致学校对此没有加强重视,呈现出功利主义的基本特点。与此同时,虽然很多学校具备了思想课程,但是呈现出很强的利己主义。为了实现这一现象的改变,就必须要对现阶段中学教育加强改革。重视德育的教化功能,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和科学的手段帮助学生形成德育观念,促进自身的发展和成长。
(二) 德育内容呈现出落后的基本特点
德育教育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呈现出多样性的基本特点,不仅仅包括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培育,还必须要对其心理健康进行基本的辅导,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个人欲望的合理控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备基本的礼仪,懂得关爱与体谅他人。与此同时,在社会生活中生存的基本法则也要进行一定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立德修身,帮助完善人的品性,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现阶段,我国很多中小学德育老师都简单地将德育的内容归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呈现出较强的系统性,对中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特点没有形成基本的重视,是导致学生理解能力的下降,对人生过程的丰富性没有形成合理的理解,也会对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三) 德育手段呈现出单一化的基本特点
教育手段对德育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德育并不是可以通过传授的方法简单实现的,一定要在生活过程当中营造出一定的氛围,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感染学生。但是现阶段,我国很多德育老师都将其作为课程的一种,通过说教的方法进行教育,呈现出枯燥性的特点,甚至通过惩罚的方法,对品行不良的学生进行处罚,导致德育教育目的难以实现。实际上,德育过程的形成属于自律的范畴,只有学生形成基本的认识,并对诚信观念进行内化,才有可能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必备的保障。这也就说明了现阶段,我国德育教育的说教形式并不能满足实践发展的需求,也难以契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导致教学效果低下,也难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中小学女生校园暴力的应对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中小学女生出现暴力案件的频率不断增加,这主要是由很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采取相应的对策,具体如下。
(一) 道德法制相结合,加强整体教育
法律和道德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道德虽然一定程度上对人有着基本的约束作用,但是难以实现法治的完全替代。需要注意的是,法律是建立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之下的,是社会各方面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道德和法制之间相互依存,彼此相辅相成,相互区别又有着紧密的联系。都可以为人的基本利益提供保障,与此同时,还可以促進社会和谐。社会某一问题的产生既可能属于道德层面,也可能在法律约束的范围之内,为了加强学生对此的理解,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比如通过模拟法庭,来加强学生对相关法律事项的了解程度,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基本的判断能力,并从中领会德育的重要力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最终效果。
(二) 坚持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充分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德育教育起源于生活,在社会的基础之上的德育才能有价值,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德育也面临着新的改变,不仅仅体现在内容上,形式上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迁,为了应对这一现象,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就一定要突破传统方面的限制,真正实现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树立,除此之外,对于教育的重要性要重新进行认识,德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科学的三观,还可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政治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不能替代全部的教学,因而现阶段很多学校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难以实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
儒家文化是德育教育的重点内容,不仅仅强调个人修养的提高,还对个人对社会所拥有的价值进行了说明,与此同时,还对道德教育的阶段性和循序渐进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说明,在此基础之上,就要求老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身心特点,并根据时代发展的潮流,将时代精神融入到课程的教学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出先进性的基本特点,满足我国发展的需求,也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思想保障。
(三) 推动德育管理方法的创新和进步
“外烁性”是德育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也就是将理论灌输和习惯练习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学生个体进行素质方面的基本教育,实际上体现出强迫性的基本特点。需要注意的是,中小学生心智还具有不成熟的特点,因而其认知处于最基本的初级阶段,没有形成基本的道德判断能力,要想实现道德知识的传输,就必须要对情境进行一定的创设,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坚持具体问题具体析的方法。
实际上,道德品质呈现出多样化的基本特点,要想实现该素质的建立,就必须养成自律和自我学习的习惯,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主动学习和接受,这也对实践过程当中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必须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一定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精神世界进行主动的追求,实现真理和价值的追求。传统的粗放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教条化的管理也带来了很多的缺陷,老师尤其要注意潜移默化氛围的营造,加强对自身素质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榜样的作用。除此之外,活动的开办也会对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比如个别谈话法等等,都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五、 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转型时期,中小学女生校园暴力情况也出现了新的特点,为了解决这一现象就必须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学校需要对传统的道德教学方法进行改进,要坚持将教学目的、方法和内容进行紧密的联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最终的德育目标,推动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李琳.校园女生暴力的成因及预防[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6(2):15-16.
[2]张雪梅.预防与远离校园暴力家长要有所作为[N].中国妇女报,2016-06-30(B02).
[3]佟丽华.解决校园欺凌需要完善三项制度[N].中国教育报,2016-05-19(9).
[4]姜显华.高校校园暴力及其思想政治工作对策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5]李本同.中小学德育实效较低的成因分析及消解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7(28):12.
[6]李本同.中小学德育实效较低的成因分析及消解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7(28):13.
作者简介:
王新梅,周岳峰,海南省海口市,琼台师范学院;
周岳岗,海南省定安县,海南省定安县黄竹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