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农牧区学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hu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农牧区工作的教师都了解,农牧区的学生大都出身贫寒,见识狭窄,胆小怕事,学习成绩并不是很突出,但他们为人诚实、勤快。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能拥有一个新型的师生关系对农牧区学生学业的提高,道德品质的培养乃至身心健康的成长都具有极大作用。那么农牧区教师要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
  一、每位教师要正确对待教师威信
  作为教师都普遍具有这样的职业心理:重视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教师的威信分为两种:权力威信,是指教师的行政权力或传统观念所产生的威信;信服威信,是指教师良好的思想品德,不凡的教学能力和严谨的教学态度与作风使得学生自愿接受,内心佩服而树立起来的威信。一些教师喜欢用权威来维护自己的威信,例如:①以“严刑拷打”式获得威信;②以“包公脸”式获得的威信;③以“放任讨好”式获得威信。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只得使教师更加丧失威信,与学生关系更为紧张。我刚参加工作时,分配到我县北部偏远的乡村小学,当时我总是以领导者自居,板着脸,背着手,教育学生。表面上学生敬重我但实际上学生却无拘无束,犯错频频不断,很令我头疼。由此可见,消除教师的权威心理,正确对待教师威信,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环节。既然如此,那就请各位教师收起你那高贵的姿态,“蹲下来和农牧民的孩子一起说话吧!”
  二、教师要热爱、尊重每一位学生
  儿童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小学儿童有着一种共同的心理状态,即对教师怀有特殊的信赖感。他们愿意和教师接近,都愿意听从教师的教导,同教师交朋友,强烈期望教师的爱。尤其是农牧区的孩子,他们想靠近教师却又不敢这样做。只得教师首先向他们敞开双臂,宽容的接纳他们的一切。哪怕是教师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的话语,都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信赖。我校大部分都是寄宿生,学生家庭贫困我经常到学生中间嘘寒问暖,有时买给他们一些巧克力,教他们编头发,有时帮他们整理床铺,一起谈天说地,一起娱乐,以此来教育他们。每逢节假日放假学生总是很关切地说声:“老师,您慢走!”令我很是欣慰。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这种真诚情谊时,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产生奋发向上的力量,并向你敞开他们幼小的心扉。
  爱学生,同时也要尊重学生,不管他们是“优生”还是“差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决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农牧区的学生心灵相当脆弱,自尊性很强,到学校既要承受学习上的压力又要承担家庭生活中的琐事,很不容易。在农牧区教师不妨去当一天“学生”,体验一下学习与生活,再来反思:我受到尊重了吗?
  三、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会对学生采取什么样的的态度和方法,它不仅影响教育效果,也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优秀教师心目中的学生不管什么类型,都是可爱的和可以较好的学生。相反,同学生关系紧张的教师,他们心目中的学生,调皮捣乱的多,笨头笨脑的多。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里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每位教师手里应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要坚信,这些学生多会成为社会中各行各业的人才。为此,教师要树立科学,正确的学习主体学生观,个性的学生观,处在发展中的学生观。这样,才能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无论是医生、警察还是教师都有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教师作为太阳底下最圣神的职业,有着更深、更广、更为特殊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向教师提出的关于自己的言行,职业及对社会,对受教育者所应有的道德要求体系。它是教师的灵魂,是贯穿教育全过程的精神支柱,在师德中据核心地位。有的教师之所以不尊重、不信任学生,缺乏责任感,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修养。
  因此,教师有必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用高尚的是的搞好师生关系,用娴熟的教学艺术来努力搞好本职工作,把自己的心血倾注给一切学生。
  五、改革农牧区学校内部的管理分配制度和运行机制
  农牧区学校大都较为分散、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校内部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存在的弊端。主要是缺乏科学合理的教职工人用管理制度和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和利益导向原则的运动机制,导致教师队伍人才利用率低,分配不均,学校机构繁杂、人浮于事,扼制了教师自身进取的内驱力,积极性不高,不愿多教课,不愿多承担工作,不安心工作,更谈不上什么去搞好师生关系。为此,每所农牧区学校都要因地制宜,切实有效地改革一些制度和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阻碍农牧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老问题。
  总而言之,每一位农牧区教师要搞好农牧区教育事业,搞好师生关系,记得热爱农牧区的一切,热爱农牧区的每一位学生,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也因此变得更加开放、灵活了,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然而,在新课程实施的同时也暴露了不少新的问题。  关键词 :初中生物 新课程改革 引导策略  一、课改实践中的问题  1.课堂驾驭难  新教材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增设了许多活动项目,仅人教版《七年级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是教学多要素、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科学化、艺术化、民主化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又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是实现教学科学的艺术化和教学艺术的科学化的完美融合。  关键词:高中语文 信息技术 整合  一、高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然性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但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而且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涉及范围广,实践性很强,高中语文课程更是强调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
期刊
摘要:教学模式的把握,不仅要知道其结构方式和运行程序,能够“照着做”;而且要掌握其蕴含的教学思想或意向,能充分实现其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能够根据各教学要素变换或创造出更合适的新教学模式。本着这一指导思想,本文拟对我国当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几种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总结和概括,并逐一展开教学示例,以此使人们对现行的历史教学模式有一全面的认识和评价,为建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一定的
期刊
摘要:我们现行的中学英语教学大纲针对课文教学有明确规定:“课文首先应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在整体教学的基础上,再进行分段教学也是必要的。其目的在于掌握各个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更好地掌握整篇课文。”广大教师遵照这一要求,对整体教学已经进行了大量实践,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教师往往在整体教学后,把分段教学变成了逐句讲解、翻译的模式,讲解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点几乎占用了整个课文教学的大
期刊
摘要:用电化教学手段进行语文教学,让学生借助投影机幻灯机、录音机、录象机等电教工具,更好地理解课文,这已成为现在语文教学的一个发展趋势。电化教学的作用何在,效果如何,如何进行电化教学,这些问题,也是近年来语文教学研究的热门话题。本人就此作了一些探索,也多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尝试。  关键词:电化教学 语文教学  一、运用电化教学媒体,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教学英语要做到有效教学,就要很好的利用有效的学习资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寻找和利用有效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创设有效性 学习资源  新课程改革下英语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索和利用学习资源,充分利用有效教学资源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要注重充分调动每一位英语教师的积极性,要使教师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观、人才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发展学生的智
期刊
摘要: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兴趣爱好都各不相同,在新课标中,初中的数学提出了“分层施教,异步达标”的教学模式,以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设计前提,根据实际情况在数学课堂中进行分层教学的实验,按学生自身能力的强弱将其分为不同的层次,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让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学习状态相互适应,为每一个学生营造属于他们自己的个性学习环境,满足所有孩子都能在学习中进步的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上的应用日趋广泛。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但同时其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着种种的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便促进化学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多媒体 高中化学  一、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优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多
期刊
摘要:教学活动就是学生与教师之间以一定的媒体为中介的信息交流与互换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一种新的教学媒体技术—— 多媒体,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中来了,它改变了体育课教学的传统模式,使体育教学面貌一新,其作用亦越来越显著。  关键词: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的兴趣,人们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
期刊
教材分析,是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预案前,要做的一项很重要、又很基础的工作,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基本保证,对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析教材的过程,既是教师科学把握教学内容、加深对教育理论理解、实施创造性备课的重要前提,更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同时也能体现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和备课时的创造性劳动。教师如何做教材分析呢?下面以小学品德学科为例,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