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口味和眼光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知识传递的历史过程中,书一直居于中心的地位,故而那些书籍匮乏时代的大师往往很强调书籍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书跟最好的头脑、最有情趣的人展开充满激情的对话。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是书籍过剩,是知识传递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网络化,以前花在读书上的工夫都被那些有意思的网站给吸引走了。所以一到“世界读书日”就有很多人大声吆喝,让大家读书,推介各种各样的读书文章,一些网站、公众号通过广告、优惠码、书单、排行榜等形式发动一波又一波促销和宣传,一些明星作家也纷纷登场上演好戏。然而读书是一种很个人化的事。对有些人来说,读书只是谋生的工具或作秀的道具,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则是一种自我的存在方式,关键是自己的定见如何。
  关于读书,一个常见的论调是要读经典,可是哪些是经典?由谁来规定?常常莫衷一是。我们是遵从胡适所开的书单来读,还是跟着布鲁姆的著作一一读下来?恐怕都不现实。有些大人物的书单,主要是开给有志于学问的人的,对普通读者来说其中多数书完全不必读,我觉得伍尔夫的建议很好,她说一个人读书完全不必听什么指导,只要凭着自己的天性、头脑自己决定就好。因此读什么书,要放出自己的眼光,由着自己的性子与口味来选:自己喜欢的,就多读些,不喜欢的姑且就不必读,如此方能建立起一个人的阅读口味。
  人生是一次无法重复的试验,读书口味的养成也是,一个人一开始读到些什么书,大抵不是我们自身决定的,有幸与不幸之别。有的人一上手就是米兰·昆德拉或莎士比亚,有的人则是金庸,有的是《红楼梦》,有的是海明威,有的是几米漫画,有的是《父与子》,其中并无高下之分,也不决定你能读成什么样子,关键是你是否被打动,觉得有趣味。如果有些书打动了你,以此为契机扩展阅读面,掌握一些技巧,再有意无意地挖掘一番,这个时候就有点口味的底子了。倘能再稍微扩大到两三位喜欢的作家,就已经接近理想状态了。关于口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偏食,要做个杂食动物。一个人不能总是吃饕餮大餐,也要尝尝一些风味小食;不能仅仅停留在湘菜的范围里,还要尝尝川菜、粤菜、西北菜、新疆菜、鲁菜等等,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西餐。从学科的角度上来说,鲁迅先生曾给出至今不过时的建议:学理科的偏偏要看看文学书,学文科的要看看科学书。今天的科学书门槛越来越高,文科生读起来有些吃力,然而普及类的科学书总是要读一些,跟科学有关的哲学书也要翻一翻。这是一个数码物和算法的时代,我们被其宰制了,却浑然不觉,这种生活的常态应该引起我们的警醒。读书要杂,还体现在也要读一些不怎么样的书,因为后者常常是好书的背景,没有这种比照,好书的好便不是很真切。
  除了口味,读书还要有眼光。首先是知道哪些书好,哪些书不好,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前几天浏览畅销书排行榜,上榜的大多是一些“快递员”“导游”类型的书,也就是在作者和读者之间充当骑驿的书。其中有关古典诗歌、哲学方面的书较多,通常只是复述一番内容,加上一点似是而非、言辞浮华的议论而已,像顾随那样将自己的新鲜体验、独门心得融进书本的人,实在少之又少。这种需求表明,一些读者不能直接阅读古诗文,便借助这些“快递员”将古人的苦恼、欣悦转运过来,然而那些如同明星一样的“快递员”常常不合格,甚至是很庸俗的。这正如生产商不为人知,中间商却人尽皆知。除非一个人对这种现状很满意,否则总要想法子摆脱对这些“快递员”的依赖,只有如此,一个人才能开始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即便需要“快递员”,我们也要搞清楚什么样的是好的“快递员”,也要有真正的感受、领悟风景的能力。通常情况下,评量一本书最好的标尺是时间,那些经历时间苛刻检测还依然活着的书,总是值得一读的,但它究竟是一个人的毒药还是丰富的营养,全凭个人的缘分和悟性。
  眼光的另一层含义,是要搞清楚这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书都是不值得读的。许多书都是短命的,不管它今天多么牛,过不了多久就会被丢进垃圾堆,除了那些有考据癖的家伙,再也无人理睬。关于这一点,叔本华说得刻薄,却很在板:“在文艺界中,也有无数坏书,像蓬勃滋生的野草伤害五谷。这些书原是为贪图金钱、企求官职而写作的,却使读者浪费时间、金钱和精力。因此,它们不但无益,而且为害甚大。现在的图书泛滥成灾,十分之九是以骗钱为目的,作者、评论家和出版商同流合污,朋比为奸。”前段时间纷纷登场“献技”的一些网红“哲学家”,不乏这类货色。因此,为了避免成为“僵硬的书橱”,尽量不要让那些很快死掉的书占据我们的时间,不要让它们挡住了真正的智慧之光。否则的话,阅读就不是我们的精神避难所,而是一直伴随着你的坟墓。
  读书可以让我们进入时间,迈越往古,逆接方来,也可以让我们体会什么是最庞大的悲伤和孤独,什么是高贵与卑劣,什么是最猛烈的火和最醇厚的酒,而最好的结果却是可以发挥一个人的天赋能力,是自己获得了生产力,可以创造性地写作和思想。读书就像采矿,通过冶炼丰富自己,进而可以进行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然而残酷的事实是,最好的精神生产者不是依靠阅读来写作的,而是依据生命和生活,因此由读书派生出的生产力似乎永远是次一等的写作。当然,读书也并非总是让人受益,除了让人眼睛近视、精神不振、孤僻寡言,最坏的后果就是读书越多让人变得越愚蠢。其原因不外乎如下几点:一是将自己的頭脑完全让渡给作者,不能独立思考;二是脑筋僵化,狭隘自是,缺少同情心;三是把读书变成了自我驯化。以上任意一条,都可以让人变得愚蠢,如果合在一起,那真是要失掉了基本的判断力和德性。培根说“读书可以明理”,对一些人这话是有效的,对有些人则是无效的,因为有些人读书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而不关心其中的“理”,也不是用它来增进理性思考能力或娱心养性。
  读与不读,看起来是个问题,实际上不是个问题。不读书,可以听书和音乐,可以看电影、看视频、打游戏,可以旅游、行走、看博物馆,获得有效信息和艺术滋养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但读书依然是不可替代的。对于善读书的人来说,书中最好的那些东西常常变成了他们生命的一部分,甚至是最重要的部分。
  责编:马京京
其他文献
1、《归羊》  汪军  安徽文艺出版社当代中国人的近乡情怯大约是,重返故地之时,眼前变换大半,只剩幼时记忆温存。汪军在《归羊》中构想的郁达夫重访A城,既是从文学的意义上,重续文人的体认自我之路,也渗透着作者自身的境遇与情感,是对故地的一次伤感重逢。  2、《烟火》  王松  作家出版社  长篇小说《烟火》,是王松又一部显示其创作实力的重要作品。这种实力首先表现在,你不需要读完,只消翻开作品阅读一两
期刊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释义】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  【哲理】修身而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扬。它突出强调一种人格的美,强调人格的力量。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
期刊
垂髫少年惊四座  少时的晏殊,曾经让家人忧心忡忡,因为他到了五岁,都无法自由地跑动跳跃,完全没有邻家孩子活蹦乱跳的机灵劲儿。  直到有一天,他跟随父亲去海边玩耍。和煦的阳光之下,一只飞鸟扇动翅膀,倏忽间便降落在柔软的沙滩上,并留下一处清晰的爪印。眼见此情此景,晏殊居然挣脱父亲的怀抱,飞快地跑向爪印,并大喊道:“爹爹!快来看,这是字!”  打那以后,左邻右舍都称呼他为神童。  到七岁时,晏殊已经能熟
期刊
我认为,人生短短几十年,尽管你可能相信来世,但是我们此世只有这几十年的时间,怎么活完这几十年?这可能是我们每一个人所要面临的人生难题。  按照我的看法,人最重要的就是快乐、有趣。我们人生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做一个有趣的人。  01有趣是人真正的存在  有趣、好玩,应该算是人真正存在的一种方式。  我认为,有趣和好玩有两种来源:一个是遗传,一个生活在充满幽默感家庭的人,或多或少他都会带有遗传的基
期刊
总觉得唐人在饮食方面偏于简单。这可能是我的错觉,但不能怪我,责任在唐诗。  读过的唐诗里,关于饮食的诗句,最令我难忘的是杜甫《赠卫八处士》中的一句:“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那是描写他到一个老朋友家受到的招待,那顿饭被大诗人写成了千古美餐:是春天,有当令的菜蔬;是雨夜,于是有湿度和气氛;餐桌上有鲜艳悦目的色彩,有朴素而天然的香味。生活气息扑面而来,食欲美、人情美,在温暖的色调中交织氤氲。  还有
期刊
阅读,党和政府的高度关切  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读书、修身、立德,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谈起自己的阅读经历,并强调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014年以来,“倡导全民阅读”连续七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十三五”规划纲要发布,提出“推动全
期刊
谨以此文缅怀2019年去世的美国两位卓越的文学教授和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和大卫·贝文顿。大卫·贝文顿生前是芝加哥大学英语文学和比较文学教授、著名莎学家、前国际莎士比亚协会主席、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同年去世的耶鲁大学文学教授、著名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称贝文顿,是“世界上最博学的莎学家之一。”  贝文顿所著的《最悖人道的谋杀》,书名取自《哈姆雷特》第一幕第五场,是老国王的鬼魂跟哈姆雷特说的一句
期刊
1  纨绔逆袭:天才曾经是不学无术的少年  查尔斯·达尔文(1809-1882)出身名门,家学渊源,祖父是赫赫有名的医生和博物家,父亲继承衣钵也是一名医生,而母亲是科学团体的成员。  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天才,少年时代的达尔文不仅没有展现出学习的天分,反而对学习毫无兴趣。比起拉丁文、希腊文和医学等正统学校教育,他更感兴趣的是打猎、骑马、养狗、捉老鼠、收集鸟蛋和矿物……不学无术,是达尔文少年时期的标签。
期刊
《聊斋》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异类,异在它里面讲述的绝大多数都是鬼狐精怪的故事。据说,它的作者蒲松龄少年时应试文章也是出类拔萃的,初试考中,还被当时的考官们大加赞赏。然而,蒲松龄年轻时便是满脑子的荒诞离奇,写出来的东西不按套路出牌,与常人大相径庭。一鸣惊人之后就屢试不中,最后迷上了写“聊斋”故事,在家门前搭一草棚,供往来行人歇脚喝茶聊天,分文不取,只要每个人给他讲一个奇异的故事,他再以加工。《
期刊
人们常说,使用工具和理性是人优越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其实,鬼故事的产生又何尝不是呢?弗洛伊德甚至曾说,鬼的发明,是人类的第一项成就。  对于古人而言,有很多事情解释不了,看到了一些奇怪的东西,听到了奇怪的声音,虽然看也看得不清楚,听也听得不真切,但总有一种隐隐的威胁的直觉。  恐惧原是动物的本能,但人类的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既对自己无法理解的事物感到不安,又喜欢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创造一个能说服自己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