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磨课活动,我选择了《土地的誓言》一课。当我的同事听说我选择了这一课,都不约而同地说“你怎么选择这一课呢?这篇文章不好讲,更何况是复习课呢”。是什么原因呢?这首先源于《土地的誓言》是我喜欢的文章,我被作者热爱故土的浓烈情感所震撼,被作者横溢的才华所折服,被关东原野的美丽、富饶、神秘所吸引。
【关键词】《土地的誓言》;奔放抒情;复习教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谁怜爱国千行泪,一寸山河一寸金
这篇文章是作者借回忆自己的故乡的景物,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抒发要收复故土的愿望。文章彰显的爱国精神深深打动了读者。所以,上课伊始,让同学们倾听歌曲《多情的土地》,由此感染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复习。把学生们朴素的情感充分调动起来后,就能顺利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聆听作者的心声。我想我最初设计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二、奔放的抒情,粗犷的语言
文章以我对土地的“挚痛的热爱”为情感主线,不管是直接抒发胸臆,还是绘景传情,无不真诚激切,奔放雄壮。课上我和学生一起找出文中借景抒情和直接抒情的语句,一起深情朗读。在读中品味关键语句,继而总结了题目的含义,体会作者蕴含于文中的情感。遗憾的是在这一环节中多数同学朗读时语调平平,缺乏感情,需要重读的地方也没读出重音来。
三、链接阅读,土地情节
离乡别井的人们,都习惯在远行之前,从井里取出一撮(cuō)泥土,珍重地包藏在身边。他们把这撮泥土叫做“乡井土”。直到现在,海外华侨的床头箱里,还有人藏着这样的乡井土! 在一撮撮看似平凡的泥土里,寄托了人们多少丰富深厚的感情!乡土情结是如此深刻,不能轻易化解,所以,一旦离开了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逐着他们 。
在此环节设计了课外阅读训练《乡村的泥土》。尤其是第三题“当我用镰刀把一棵棵成熟的庄稼揽在怀里,它们好安静啊!我知道又该送走一茬了”。品析“揽”字,借鉴《土地的誓言》中“泛滥”一词的品析方法。通过这篇文章,学生们进一步感悟到人与土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四、这片土地,这片记忆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切的认识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最后设计了写作片段训练:描绘一下你印象中的故乡,表达你对它的情感。可惜时间有些仓促,部分同学还没有写完。但从已经写完的同学的朗读展示中。我想片段训练还是成功的!
五、探索乡土,延续情结
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祖先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以为一切有生之伦,都有返本归元的倾向。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会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消失。“九一八”已经过去近八十年,但是九一八真的成为历史了吗? 我们的孩子如何对待那段难忘的历史?为此设计了以下两个作业:
1.柯灵的《乡土情结》(高中语文)
2.“九一八真的成为历史了吗?”以此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可以网上检索有关资料)
总之,这堂课下来,没有了一般公开课上的热闹,但是我们的孩子多了几份思考,多了几份深情。我想这也是一堂有遗憾但有更多收获的复习课吧!
附:谁怜爱国千行泪,一寸山河一寸金
——《土地的誓言》复习课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领会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复习过程:
一、导入:谁怜爱国千行泪,一寸山河一寸金
二、复习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土地的誓言》写于( )十周年,体裁是
( )。作者是( ),原名( ),现代作家。
2.注音:炽( )痛;谰( )语;亘( )古;默契( )
3.根据拼音写汉字:怪dàn( );污huì( );斑lán( );lán( )语
(强调怎么区分“澜”“斓”“谰”三个字,从词语意思入手。)
三、复习本文内容
1.什么是抒情?
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直接抒情是直白的表达自己的感情。间接抒情是用事件/物体/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2.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物产?(朗读景物描写段,体会作者写作方法。)
3.请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并结合语境,品析词语:
例如:品析“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泛滥”这个词。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联系具体语境,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
4.倾听坚定誓言
5.题目含义:
课文的标题是“土地的誓言”,是不是土地在发出誓言?如果不是,那标题的意思该如何理解?
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是作者“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四、链接阅读,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乡村的泥土》
五、仿写训练
你的家乡留给你怎样的印象?仿写《土地的誓言》中你最喜欢的一段话或第一段中描写丰饶美丽的东北大地的句子来描绘一下你印象中的故乡,表达你对它的情感。 (学着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六、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柯灵的《乡土情结》(高中语文)
2.“九一八真的成为历史了吗?”以此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可以网上检索有关资料)
(编辑:马梦杰)
【关键词】《土地的誓言》;奔放抒情;复习教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谁怜爱国千行泪,一寸山河一寸金
这篇文章是作者借回忆自己的故乡的景物,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抒发要收复故土的愿望。文章彰显的爱国精神深深打动了读者。所以,上课伊始,让同学们倾听歌曲《多情的土地》,由此感染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复习。把学生们朴素的情感充分调动起来后,就能顺利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聆听作者的心声。我想我最初设计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二、奔放的抒情,粗犷的语言
文章以我对土地的“挚痛的热爱”为情感主线,不管是直接抒发胸臆,还是绘景传情,无不真诚激切,奔放雄壮。课上我和学生一起找出文中借景抒情和直接抒情的语句,一起深情朗读。在读中品味关键语句,继而总结了题目的含义,体会作者蕴含于文中的情感。遗憾的是在这一环节中多数同学朗读时语调平平,缺乏感情,需要重读的地方也没读出重音来。
三、链接阅读,土地情节
离乡别井的人们,都习惯在远行之前,从井里取出一撮(cuō)泥土,珍重地包藏在身边。他们把这撮泥土叫做“乡井土”。直到现在,海外华侨的床头箱里,还有人藏着这样的乡井土! 在一撮撮看似平凡的泥土里,寄托了人们多少丰富深厚的感情!乡土情结是如此深刻,不能轻易化解,所以,一旦离开了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逐着他们 。
在此环节设计了课外阅读训练《乡村的泥土》。尤其是第三题“当我用镰刀把一棵棵成熟的庄稼揽在怀里,它们好安静啊!我知道又该送走一茬了”。品析“揽”字,借鉴《土地的誓言》中“泛滥”一词的品析方法。通过这篇文章,学生们进一步感悟到人与土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四、这片土地,这片记忆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切的认识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最后设计了写作片段训练:描绘一下你印象中的故乡,表达你对它的情感。可惜时间有些仓促,部分同学还没有写完。但从已经写完的同学的朗读展示中。我想片段训练还是成功的!
五、探索乡土,延续情结
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祖先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以为一切有生之伦,都有返本归元的倾向。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会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消失。“九一八”已经过去近八十年,但是九一八真的成为历史了吗? 我们的孩子如何对待那段难忘的历史?为此设计了以下两个作业:
1.柯灵的《乡土情结》(高中语文)
2.“九一八真的成为历史了吗?”以此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可以网上检索有关资料)
总之,这堂课下来,没有了一般公开课上的热闹,但是我们的孩子多了几份思考,多了几份深情。我想这也是一堂有遗憾但有更多收获的复习课吧!
附:谁怜爱国千行泪,一寸山河一寸金
——《土地的誓言》复习课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领会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复习过程:
一、导入:谁怜爱国千行泪,一寸山河一寸金
二、复习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土地的誓言》写于( )十周年,体裁是
( )。作者是( ),原名( ),现代作家。
2.注音:炽( )痛;谰( )语;亘( )古;默契( )
3.根据拼音写汉字:怪dàn( );污huì( );斑lán( );lán( )语
(强调怎么区分“澜”“斓”“谰”三个字,从词语意思入手。)
三、复习本文内容
1.什么是抒情?
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直接抒情是直白的表达自己的感情。间接抒情是用事件/物体/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2.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物产?(朗读景物描写段,体会作者写作方法。)
3.请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并结合语境,品析词语:
例如:品析“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泛滥”这个词。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联系具体语境,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
4.倾听坚定誓言
5.题目含义:
课文的标题是“土地的誓言”,是不是土地在发出誓言?如果不是,那标题的意思该如何理解?
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是作者“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四、链接阅读,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乡村的泥土》
五、仿写训练
你的家乡留给你怎样的印象?仿写《土地的誓言》中你最喜欢的一段话或第一段中描写丰饶美丽的东北大地的句子来描绘一下你印象中的故乡,表达你对它的情感。 (学着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六、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柯灵的《乡土情结》(高中语文)
2.“九一八真的成为历史了吗?”以此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可以网上检索有关资料)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