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歌在塑造大学文化精神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h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的校歌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歌曲,它是对于我们国家文化精华的浓缩,是从具有五千年历史沉淀的经典名著中精选名言警句并将其写入校歌与自己的校园文化揉合在一起;校歌作为学校价值观的表达方式对学生具有导向和凝聚作用。吟唱校歌时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中,受到校歌所蕴含情感的熏陶进而获得思想上的启发等等好处,在一遍遍的吟唱校歌时,学生便会一次次的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中获得正确的价值导向。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歌;校园精神
  (一)校歌对校园文化的传递作用
  1.让学生了解办学理念
  在现在世界上有233个国家和地区,遍布地球的各个大洲,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中国是具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当然每所学校也有自己独特的学校文化及办学理念,校歌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便充当起了学校文化与学生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作用,作为沟通的桥梁校歌可以快速的向师生直接展示了学校的文化、学校的独特之处,一首朗朗上口的校歌之中揉合了学校的历史和文化,是对学校办学理念体现。就用中山大学举例:中山大学的前身是由孙中山先生创建的,校歌由當时的校长邹鲁作词,陈洪作曲完成的,在当时动荡不安的历史条件下,对于激励中山大学广大师生,勤奋学习,奋发图强,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同时为了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倡导的爱国精神并反映新的历史时期的要求与特点。在广泛征求校内外广大师生员工、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对校歌的改变,在原校歌的曲不变的情况下,对它歌词进行了简单修改,将最后两句改为:“振兴中华,永志勿忘”,这两句便传递出中山大学忧国忧民的气质和振兴中华的办学理念,还有例如抗大校歌的最后一句、清华大学的:“水木清华,自强行建”等等。
  2.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
  我国的高校大都具有悠久的历史,经历过战火的洗礼,学校历史是学校发展和变革的历史轨迹,一所学校拥有悠久的历史积淀,便是它不同于其他学校的优势,如何才能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除了有关杂志,文字记载之类的,便是以校歌的形式向学生传达在校歌中加入学校的历史是进行学校宣传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河南大学的校歌。河南大学的校歌创作于1940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在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中,河南大学被迫搬迁,就是在这种民族存亡、民不聊生的时候河南大学的校歌诞生了它是由嵇文甫先生作词,陈梓北先生谱曲的。
  河南大学的校歌是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间编写成的,当时河南大学的校歌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随后根据时代的发展,当初的校歌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所以将原本歌词中的“三民,四允”改为“民主,科学”,歌词中“四郊多垒,国仇难忘”就足够说明中国当时的处境,同时也足以说明中国的大学当时的历史背景,歌词中没有一处不体现在抗战时期河南大学的学子不畏惧日寇的残暴行为,努力学习,为战争的胜利培养人才。在当时校歌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凝聚师生、鼓舞师生的抗战斗志、坚持弘扬传统学术、不畏艰险的坚持办学。这样具有很深教育意义的校歌被一代一代河大学子不断传唱,加之老师的讲解使学生从校歌中了解河南大学那段光辉岁月中的历史。
  还有如:西南联大的校歌
  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先后被日军的炮火轰炸,所以他们被迫迁至长沙,这三所学校暂时合并为长沙临时大学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的校歌就是在这中时代背景下于1939年应时而生,西南脸的校歌分为上阕下阕,上阕便讲的是西南联大被迫转移那段时间的历史,例如第一句讲的就是从1937年七七卢沟桥开始日军便大举进攻中国,西南联大的组成高校被迫迁移的场景,第二句“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别离”这句说的就是在长沙的时候因为一些外在的原因只能短暂的驻扎在长沙,然后又要继续搬迁。第三句,这句讲的是中国惨遭日本的侵略,中国的人民死伤无数的场景为了保全中国未来的栋梁他们被迫迁移。第四句,也表达出西南联大学子的救国心切。下阕讲的是西南脸的师生为祖国贡献自己能力的伟大抱负。西南联大的校歌便是对其学校历史的回顾,唱其校歌便可以领略其光荣的历史。
  (二)大学生本身文化的塑造作用
  1.给予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指的就是我们对于人生的看法。在现在的社会中影响大学生形成人生观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家庭教育、学校、各种传媒、教育体制等。其中对大学生人生观形成影响比较重要的是学校。在当下社会中信息技术飞快发展,大学生接触最多的便是互联网,它在带给人好处的同时也会带给人坏处,例如色情、赌博游戏等等一系列不利于大学生人生观发展的影响因素。大学生的人生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的时候,他们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还不是很强,极其容易错误人生观的影响。这是学校对于学生人生观形成过程中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中国的大学大都具有一个优良的校园文化、校园风气,以上两点会对学生的人生观形成过程中的错误观点起到净化作用。
  音乐本身就具有培养人的气质修养和对与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作用。其中校歌作为音乐的一种形式,因其特有的创作要求,就更能体现出以上的特点,尤其是它所具有的教育作用。对于学生了解校园文化时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说校歌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在学生形成人生观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一些正确的方向。
  2.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我们对于事物所具有的价值的看法。同人生观一致,学校对于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同样不可或缺,这也是学校的职责使然,想要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首先学校必须具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导向,然后让学生向这种正确的价值导向靠拢,学校的正确的价值导向并不是短时间可以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就应该关注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是否正确。当代中国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因此运用一些学生喜欢的教育手段效果更佳。此时校歌的作用在这里又凸显出来了。学校校歌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其音韵优美、节奏感强,更加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模仿的欲望。校歌作为学校价值观的表达方式对学生具有导向和凝聚作用。吟唱校歌时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中,受到校歌所蕴含情感的熏陶进而获得思想上的启发等等好处,在一遍遍的吟唱校歌时,学生便会一次次的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中获得正确的价值导向。   3.给予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我们对于整个世界的看法,与上面所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样,大学生世界观形成的时间也是现在的年龄段,所以学校就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完整的的世界观教育的重要场所,与上面所讲的人生观价值观两点相同,对大学生世界观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环境及优秀的校园文化,同样的校歌的传递作用也不可忽视。
  (三)校歌的凝聚激励作用
  1.凝聚学生的爱国精神
  爱国这一词从中国的大门被列强打开的那天起,便深深的烙进了中国人的血肉之中,我们是拥有五千年光荣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近代自鸦片战争开始,不断的有列强想要在中国的土地上分一杯羹,先有英国,后有英法美,最后甚至于八国联手攻入中国的土地烧杀抢掠,但是我们并没有一直消沉下去,我们没有对列强妥协,我们奋起反抗,自孙中山先生起我们开始了革命救国,自此涌现出一批批爱国救国的爱国人士,所以在日本帝国主义再次踏入中国土地的时候,中国人站了起来顽强反抗,在这一时期建立了几所为了抗日救国培养人才的大学,其中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为人所熟知,抗大的校歌旋律激昂豪迈,振奋人心整首校歌处处体现着抗日救亡的爱国情,将抗大师生的爱国精神凝聚其中。
  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因为校歌之中蕴含着学校的历史,蕴含着学校精神如:抗大精神、南开精神等等。每每当学生吟唱校歌便能体会其中饱含的精神动力,不断的激励着学生努力学习。
  结束语
  总之,大学时期的教育对于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在走向成熟稳定,所以在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对学生而言是受益无穷的,而且校歌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随着学生对于校歌認识的加深,了解校歌所蕴含的道理、思想之后。不断的吟唱校歌便会受到其影响,所以加强对于校歌关注的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李爱丽.大学校歌的现状及其思想教育功能的改革导向[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4):173~174
  [2]刘托平,李林.民国时期校歌及对当今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N].长沙大学学报,2010-1-24(1)
  [3]赵婉荣.高校校园歌曲的德育功能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8
  [4]毛利丹.论我国大学校歌的育人作用[D].河南:河南大学,2010
  作者简介:范康康(1999.9.24-),男,汉族,籍贯:甘肃省庆阳市人,南宁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17级在读本科生,本科学位,专业:音乐学,研究方向:校歌的作用。
  (南宁师范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000)
其他文献
摘要:信息时代,社会思潮呈现多元化,对高职高专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个人思想意识形态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不少学生的理想信念出现了淡化,课程思政作为教学中的育人目标,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以网络可视化教学平台为主体的多种媒体资源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我们应从新媒体视域下进行思考,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创新,优化教学环节,融合课程
期刊
摘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实现高等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为高校资助工作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分析当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在“三全育人”的政策指引下,构建经济资助、教育引导、能力提升等发展性资助管理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才。  关键词:三全育人;发展型资助;资助管理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工作对于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以及提升教育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中职历史教学实践,总结在实施多样化考核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体地位的提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增强核心素养下的多样化考核实效性。  关键词:多样化考核;历史核心素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在新时代下,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还要时刻谨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理想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而课程考核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期刊
摘要:普通高校的音乐教学,其教学的对象是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在进行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时,传统的教学并没有把两者有机地进行整合,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理论,技术层面,教学方式相对枯燥,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热情,限制了对于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而随着高校音乐课程改革的深入,各高校应当对音乐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把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有机的进行交叉和渗透,可以摆脱单门学科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对我国研究生学风研究历程做一梳理和探讨,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学风研究呈现不同特征,即2000年以前关注政治目标方向问题,2000——2010年:关注扩招背景下功利性问题,2000——2010年:关注扩招背景下功利性问题。  关键词:研究生;学风;研究历程  2020年7月29日,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
期刊
摘要:随着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体系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不断优化。以“学习者自主”为代表的教学模式侧重强调综合锻炼学生的客观评判性反思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决策能力,对大学生英语学习自觉性、自主性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是提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一项有效举措。基于此,本文将在简要介绍“学习者自主”的含义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侧重分析当前阶段大学与教学中“学习者自主”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解决策略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理念,对中职学校的思政课教师的成长发展路径进行了一些思考探索,旨在推动学校思政课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培养更多的思政学科骨干教师。  关键词:诊改理念;发展路径;内生动力;外部干预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已进入提升教学质量、推进内涵发展的阶段,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中职提质培优的重要一环。那么,承担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
期刊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启迪智慧的目的,这是教学中一种很重要的艺术。  兴趣是人们对一定事物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表现为一个人有接触、研究和认识某种事物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使学生对某些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并具有向往的心情。学习兴趣表现出学生的内心倾向,是个性倾向
期刊
摘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工程教育的“新工科”建设上面临的新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新工科”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基础上,从时代背景、专业建设角度出发,阐述“新工科”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新兴产业需要的人才,以及“新工科”建设的“新”的内涵、路径,做好提升新建本科院“新工科”建设要求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新工科;内涵;评价体系  一、前言  2017年2月教育部召开研讨会形成了十项“复旦共识”,初步形成什么是
期刊
红色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通过加强革命历史、传统文化、英雄主义精神等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红色文化正是语文学习的拓展和补充。  建党100周年,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