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创设问题情境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ml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情境教学是运用具体活动的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以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而问题情境是在教学中设置一种具有一定吸引性、挑战性,需要学生通过努力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问题场。这样的问题场应以问题为载体,设计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结构紧密相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明显的问题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产生学习的动力。有效的问题情境,能把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嵌入真实的情境中,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互相讨论,分析问题,增进理解,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郾创设生活性问题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进而生成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例如,在教学“超市购物”时,可在教室里设置一个模拟超市,让学生扮演售货员、顾客,进行买卖。通过模拟购物活动,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让学生在数学生活化的情境中真实体验“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
  2?郾创设直观性问题情境。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恰当创设直观性问题情境,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类比、猜测、归纳、推理、交流等活动,从而体验到数学概念的产生与形成过程,提高他们对数学的认识水平,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变“学会”数学为“会学”数学。例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时,教师出示方块积木、魔方、罐头、陀螺、跳棋等,先让学生辨别哪些物体是已学过的形体,接着指出像陀螺、跳棋这种形状的物体叫圆锥体,再让学生用物摸一摸,用心想一想:圆锥体有什么特征,圆锥体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图形。通过演示、观察,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3?郾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寻找兴奋点,在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嵌入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给学生讲一个“猴妈妈分饼”的故事:小猴子都爱吃猴妈妈做的饼。一天,猴妈妈做了3个同样大小的饼,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了猴甲1块。猴乙看了后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妈妈把第二个饼平均分成8块,给了他2块。猴丙更贪心,说:“我要3块。”猴妈妈又把第三个饼平均分成12块,给他3块。当老师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吃得多吗?”的问题时,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同样多。”教师追问:“聪明的猴妈妈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在充满童趣的故事中,学生的认识产生冲突和碰撞,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郾创设挑战性问题情境。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和自由发挥的机会,促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如:“一个旅游团有23人去到某景点,儿童和成人门票一律每张50元,景区规定团体25人以上可打八折,导游付给售票员1100元,够吗?”让学生懂得怎样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践问题,提高学生探索与解决问题的思维水平。
  5?郾创设建构知识性问题情境。情境中的问题设置要选择最佳切入点,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要临界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例如,在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教师请座号数是4的倍数的同学举起左手,请座号数是6的倍数的同学举起右手。这时,教师设疑:怎么有4个同学的两只手起举起来了?此情此景,学生想说但说不清楚,在这“愤悱”之时,教师适时引导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质疑——释疑——解惑”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只要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步步推进,层层深入,让学生形成积极的探究动机,一定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四川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责任编辑:曹文◇
其他文献
这样的人生值得我活下去吗?每个人,不管开心不开心,总能在漏洞百出的人生里找出几个值得活下去的理由:你的父母、爱人、孩子,或者哪怕是一点小小的盼头。那么,有没有人觉得自己值得他活下去?生活的意义在于发现自己是有价值的,没有人能在这个世界轻飘飘地活下去。人是不能自成一国的,你存在的意义,要从别人对你的需要那里得到肯定,这就是被需要。反之,即使你是金刚铁骨之身,油盐不进,但我相信你仍然有一样东西需要满足
期刊
教材简介:  《伯牙绝弦》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的专题是“艺术的魅力”,各篇课文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本文是一篇文言文,通过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心心相印的千古佳话,表达了朋友之间知己相惜的思想境界。  设计理念:  文言文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文学的结晶,也是学生接受经典文化熏陶、浸染的载体。六年
期刊
“一个数除以分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计算法则,是分数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尤其是对“算理”的理解。对这一难点,能不能让学生进行探究,又如何引导学生探究,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不妨先看一看下面的教学案例。  学生根据题意列出例题的算式18÷后。  师:有了这道算式,你们知道下面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吗?  生:是学习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方法。  师:同学们已学过一个数除以整数
期刊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是在学生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计算法则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教学之后应适时组织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建构,有效提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复习谈几点建议。    一、掌握学情,制订计划    1.明确复习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知教学以后,遗忘就会开始。为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新知,对新知进行及时合理的复习,有利于提高新知储存的效果
期刊
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79~81页。  教学目标:1?郾通过参与学习活动,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学会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  2?郾在学习活动中提高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观察、操作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3?郾通过参加活动,获得对可能性大小和游戏规则公平性认识的成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片段一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个性化阅读呢?  一、自主性阅读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自主性阅读。自主性阅读是一种主观的、积极的、能动的阅读行为,也是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期刊
教材分析  《矛和盾的集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该组教材按“怎样看问题”选编了4篇课文,本课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的道理这一顺序叙述。用事实简洁清楚地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通过对事实的观察和思考,从中获得理性认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设计理念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目标:“
期刊
教材简析:  《称赞》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友好相处,团结合作”。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互鼓励,相互称赞,它们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在日常交往中,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哪怕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设计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培养学生
期刊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  《搭石》是本册教材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该组课文体现“颂扬人间真情”的主题。《搭石》截取了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过搭石等乡村美景图,向读者展示了乡村淳朴的民风和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教学本课拟采用变序教学,引导学生聚焦文章中心句:“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
期刊
《老人与海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的专题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课文讲述了“海鸥老人”吴庆恒与海鸥之间的感人故事。十多年中,每逢冬季,老人总是风雨无阻,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边,给海鸥送餐,与海鸥相伴,在他的眼里,海鸥就是他的儿女,他给海鸥在取名字、喂饼干,呵护备至。日久生情,海鸥视老人如亲人,在老人去世后,鸥群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