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美学下生肖创作及包装设计应用

来源 :创意设计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传统十二生肖图形进行共生创作,并应用于产品包装设计,这不仅是对生肖艺术创造性的表达与传承,而且有利于用设计语言诠释中国故事,从而实现中国文化的传播。基于传统共生美学,以十二生肖图形为依托,运用“依形共生”与“依意共生”的视觉设计手法,实现生肖艺术概念与生肖图形的和谐共生。在新消费文化语境下,消费者不仅关注产品包装本身的审美性,更多是包装所体现的民族情感化价值。在设计内涵等方面进行新的尝试,实现传统民间艺术创造性的当代转化,促进现代包装设计艺术更进一步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 共生;生肖图形;包装设计;传统文化
  引用本文格式 谭建梅. 共生美学下生肖创作及包装设计应用[J].创意设计源,2021(4):44-46.
  The Creation of Chinese Zodiac and the Application of Packaging Design under Symbiosis Aesthetics
  TAN JIANmei
  Abstract The symbiotic cre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Zodiac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roduct packaging design not only represents the creative expression and inheritance of the Zodiac, but also helps to interpret the Chinese story with design language, thus realizing the spread of Chinese culture.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symbiosis aesthetics and relying on the Chinese Zodiac Graphics, this paper uses the visual design techniques of "symbiosis by form" and "symbiosis by meaning" to realize the harmonious symbiosis between the art concept of the Chinese Zodiac and the Zodiac Graphics.  In the context of new consumer culture, consumers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aesthetic of product packaging itself, but also the national emotional value embodied in packaging. IIn the design connot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a new attempt to achieve the traditional folk art creative contemporary transformation, and promote the modern packaging design art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Key Words symbiosis;zodiac sign;packaging design;traditional culture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0年度 山西大同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科研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商业插画设计》课程的导入与实践研究 ”(项目编号:XJG2020251);2019 年度山西大同大学青年科研项目“商业插画在本土文创设计中的应用”(项目编号:2019Q10)阶段性研究成果。
  引言
  大众对十二生肖并不陌生。生肖作为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生命符号”,与天干地支紧密相联。十二生肖是远古先民的动物崇拜,也是尊重自然与生命的文化精神。生肖图形的设计作品数不胜数,充分体现了十二生肖的图形之趣、艺术之美、文化之韵。从生肖艺术史上来看,很多优秀之作的成就让后世仰望。我国邮票中,生肖形象有着生动的艺术造型。传统的生肖文化正进入当代视觉设计,以新的生命力拓宽当代设计的视野。在每年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主办的高校生肖设计大赛中,设计作品涉及海报、插画、漫画、网页、包装、文创产品等。本文的生肖创作采用共生的设计手法,糅合了绘画的勾线技法与技巧,在创意、造型、装饰等方面挖掘传统图形符号衍变历史,使其成为图形与精神共生的文化符号,以另一种形式将生肖的美再现出来。
  一、生肖艺术的“共生”概念
  我国的生肖文化源远流长,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亦融入了人生的礼仪。每个人从生命的诞生起就与生肖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包括人生的年岁、出生的属相等。生肖是在岁月更迭中绵延至今的文化纽带,也是远古图腾的文化传承[1]。从古至今,有关生肖文化的艺术创作数不胜数,丰富多彩的生肖形象运用于民间泥塑、剪纸、印染、年画、邮票等。有些造型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但会因不同时期的不同工艺材质、地方风俗产生妙趣横生的图形形态。
  传统民间生肖形象所蕴含的共生美学呈现祥和美好的特征,表达生活的真趣。新时代的生肖设计是建立在传统设计美学基础上的宽容、进取、自信的文化精神,以直观的生肖造型反映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也是“共生”自然观诠释出的生生不息的人文思想与精神追求。
  本文所言的生肖創作,是从设计的视角进行诠释的。此外,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与吉祥图形“共生”的相互关系,将习以为常的图形进行二次设计,使其以新的造型和新的艺术语言带给观者全新的视觉体验。    二、生肖创作的“共生”图形
  中国是一个吉祥观念比较浓厚的国家,以吉祥为元素的图形创作使人们更能愉悦地接受,这就是所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先民为了达到内心的完善与和谐,利用情感提取几种物象的外形并结合编码,整合共生成新的形态,这便是共生图形产生的根源。刘巨德先生在《图形想象》一书中提到:“形象的重合不是 1+1=2 的数字,他是心理世界的重构和信息世界的演化。任何新的意义只有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形象属性中才能产生”[2]。图形样式与主观情感之间的相生在借用彼此概念的同时,不仅表达出物象的内涵与情感,升华其意义,而且可折射出传统中华民族的心理需求、社会文化和审美取向的和谐共生思想。
  生肖创作呈现了两种共生图形形式。第一种是在移情共生的背景下产生“物我相生”的设计方式,生肖图形与传统吉祥纹样以不同性质的形态进行相互融合,称其为“依形相生”。既兼具内力和物象结合共生,又使生肖形象的视觉情感更加丰富,实现以少胜多的文化寓意的表达。
  第二种是“依意相生”的设计形式,12 个生肖图形分别以阖家、团圆、幸福、平安、富贵、吉祥、如意、兴旺、喜庆、祥和、双喜、福气的吉祥概念为主题,借用象征或者谐音,使其共生成新的物象。生肖设计不仅是简单提取传统文化的符号和元素,更是根植于生活、理解文化表征背后的精神,形成符合当代人心理需求的文化表达[3]。
  (一)阖家“鼠”
  鼠具有聪慧机灵、富裕、繁衍能力强的特点。构思子鼠的造型时,以“阖家”为概念,赋予其形象饱满、圆润的生动设定。整个造型塑造汲取民间传统剪纸的图案,并采用提取、抽象、夸张等手法。子鼠憨态可掬、一双招风耳的夸张表现显得诙谐又机灵。细长的尾巴趾高气昂的向上翘起,一双小爪在胸前,溜圆的小眼睛炯炯有神,神情幽默,颇有新春喜庆的妙趣。红色印章“甲子年”点明主题,锦上添花。
  (二)如意“牛”
  牛的形象是忠厚老實,其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是勤劳与积极的象征。鲁迅就以“俯首甘为孺子牛”言志。牛的造型源于生活,但又不满足于自然地再现,而是用创造想象的手法表现富有力量的形象。丑牛憨态可掬,牛角的造型如同如意,体现吉祥如意的好兆头。强劲有力的牛尾塑造出一个蓄势待发、朴实稚拙的形象,使其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三)平安“虎”
  传统习俗认为虎是孩子的保护神,因而在传统艺术中常见虎头帽、虎头鞋、布老虎等玩具,也有人将虎作为门神镇宅,“画虎于门”以祈愿四季平安。在构思虎形时,使其体现“寅”的万物生长内涵,赋予形象饱满阳刚的生动设定。虎造型源于民间传统剪纸及泥塑中的图案,力图在形式上将饱满的虎头、锋利的虎爪、强健有力的虎尾有机结合起来,使整个姿态稳定而含蓄,又增添了几分萌动与可爱。
  (四)双喜“兔”
  生肖兔是整个创作中的第一幅作品。兔的形象塑造源于民间泥塑,拙朴的轮廓、圆浑的身体饱满而厚实,一只跃跃欲试的卯兔便诞生了。夸张而突出的长耳朵是刻画的重点,取双喜临门之意,又如同一双翅膀给家人带来好运。从整体的比例结构上来看,突出卯兔天真、稚趣、幽默、顽皮、机智、恣意、灵动、偶然、单纯、直率的特征。这种稚与拙的形象,体现“大巧若拙,由巧返拙,不觉其巧,只觉其妙”的意蕴。
  (五)吉祥“龙”
  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民族信仰的图腾,亦是十二生肖中唯一诞生于想象的动物,具有国运昌盛的吉祥寓意。在民间传统图案的变化处理上,运用幻想,使其充满着浪漫色彩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构思龙形时,以简洁质朴为造型特点,整个形象汲取古龙壁的纹样,进行提炼并概括变形。一条昂首摆尾、龙口大张,似在呵呵憨笑,毫无凶猛狰狞之感的造型龙诞生了。片片龙鳞镶嵌,龙爪的构思更为巧妙,不是常见的鹰爪,却像四只眼睛,上方点缀着祥云。龙尾的设计仿佛似一朵盛开的荷花,被高高擎起。整条龙匀称、饱满、遒劲、生动,布局虚实互映、疏密相间。这条龙不以雄姿惊人、不以威猛慑人,而以亲切之情、活泼之性为重。
  (六)团圆“蛇”
  在中国古老文化中,蛇作为先人的图腾被崇拜。取“盘蛇”造型,寓有团圆美满之意。整个造型柔软而简练,富有美感,体现出蛇的动感和神圣感。蛇身上绽开着牡丹、荷花、秋菊等各种花卉植物,象征着平安与吉祥。尤为巧妙的是,蛇的长舌幻化成一株卷草,也增添了祥瑞的内蕴。
  (七)兴旺“马”
  陈绍华曾提到:“十二生肖中,以美的标准作为选择的话,当属马。马之美,主要是形态之美,体现在整体的和谐、比例的匀称与矫健的体态”。马的造型含蓄而饱满,马头部的鬃毛如同火焰,兴旺而强劲,马尾幻化成一只富有生命力的树叶。在整个构思中,以一匹立马为主要形象,悠闲自得、不卑不亢的造型以表达稳健与自信之精神,回避了传统常用的奔马与跃马的俗套。
  (八)富贵“羊”
  汉字“美”“善”“義”等均取自“羊”形,古人视羊为“德畜”,善群、好仁、知礼。“羊”通“祥”,有善与福的吉祥的寓意。在构思羊的造型时,将重心放在羊角上,将其变化成富有力量感的犄角,如同“好”字,体现出富贵美好的寓意。同时,以缠枝花草纹样为肌理装饰,象征福气延绵、长长久久。羊身上为牡丹、梅花等喜闻乐见的花卉植物,寓意平安与吉祥,使整个画面动静结合。
  (九)祥和“猴”
  猴与“侯”同音,古有封侯挂印、辈辈封侯的吉祥美誉。猴子与人类一样是灵长类动物,象征着机智灵活。猴子造型汲取民间剪纸艺术中的猴子图案,趣味性、装饰性较强,弯曲的身体前怀抱着吉祥植物纹样,强而有力的尾巴高高翘起,突出喜庆、祥和、诙谐、欢乐的感觉。
  (十)喜庆“鸡”
  《韩诗外传》中记载,鸡有“五德”:“头戴冠,文也;足搏距,武也;见敌敢干,勇也;见食相呼,义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的造型挺拔而雄健,整个姿态略带有野性的直率,鸡冠如挺起的火焰,尾巴似盛开的繁花,单纯、质朴,又洋溢着喜庆吉祥。在鸡尾处巧妙地将随形的印章与主形象相映成趣,传统的篆刻形式既有民族特色,又平添了几分美感。   (十一)幸福“狗”
  狗聪明忠诚,又勇敢矫捷。自古便与先民们朝夕相处,深受人们喜爱。狗的图形创作附有丰富的想象,并结合家狗的形象特征,极力表现出新颖而生动的艺术形式。一只昂首挺立、惟妙惟肖的形象便诞生了,整个造型灵巧、稚气、顽皮。饱满的花卉植物纹样填充其中,寻求与图形之间最为自然、契合的关系。
  (十二)福气“猪”
  猪有“乌金”之名,是财富的象征,肥头大耳则是福气象征。憨厚肥耳的外表下藏有一顆大智若愚的心,也饱含吉祥圆满的意蕴,表达出对“家”的包容和厚载。设计作品中猪的造型体态圆滚、憨厚、丰满、活泼可爱,给人一种憨厚富态的印象。嘴巴微微张开,微笑着向大家问好,前后腿大跨度迈开,卷巧着细短的小尾巴,不仅具有较强的动感,而且显得十分机灵。身上的如意、果实、荷花、石榴等吉祥图形,体现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敬畏。正如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必定深深根植于肥沃的土壤。12 个图形或活泼俏皮、或温馨和谐、或喜庆祥和、或憨态福气。虽然取义不尽相同,却都是时代精神风貌的写照。每一个生肖图形都拥有一个寓意丰富而精彩的故事,每一笔设计都是创作者对生命和谐共生的深度理解[4]。
  三、共生生肖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品牌包装是品牌内涵的重要载体,视觉图形是包装的主要设计元素。共生生肖以独特的图形样式、鲜明的装饰风格、吉祥的文化格调,被运用于山西东方亮的小米包装设计中。摆脱传统意义上的艺术特征与创作理念的约束,分别以阖家“鼠”、如意“牛”、平安“虎”、双喜“兔”、吉祥“龙”、团圆“蛇”、兴旺“马”、富贵“羊”、祥和“猴”、喜庆“鸡”、幸福“狗”、福气“猪”为概念,实现了生肖文化艺术创造性的当代转化。一份诚意满满的小米礼盒包装,也是一份既艺术又贴心的创意图形荟萃,12 个包装,12 种祝福。通过生肖图形的艺术表达,更好地体现了产品品牌的独特魅力与丰富内涵。
  在新消费文化语境下,生肖图形创作利用共生造型达到意义的充分传达,为广大消费者传递“自然、和谐、健康”的核心价值理念。不仅可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而且促使其收藏生肖图形,既能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
  四、结语
  在大众传媒快速发展、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传统阅读方式及传播形式被手机等移动端所替代,视觉传达的效率有了新的需求,因此设计作品的数字化在呈现方式与交流上有了新的尝试。民族产品的品牌包装设计在应用民族设计元素时,提升了品牌文化的设计价值,绽放出高度的时代审美色彩。在产业文化领域中,结合中华民族传统历史和艺术,将引起消费者更深层的心理共鸣,达到品牌有效宣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潘鲁生.来自民间,回馈民众—韩美林生肖艺术大展述评[J].装饰,2019(3):48-51.
  [2]刘巨德.图形想象[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4:47.
  [3]薛晓霞.十二生肖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9,40(16):254-259.
  [4]叶舞.十二生肖元素融入产品包装设计之研究[J].艺术科技,2016,29(11):255.
  谭建梅
  山西大同大学
其他文献
福建闽西八县地处闽赣粤交界,曾是中央苏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的东大门,在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为红军反围剿、守护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天然屏障,也为红军实现长征战略转移,提供了重要的空间.rn1929年3月,工农红军第一次入闽,解放了龙岩长汀.时隔2个月,红军从瑞金第二次入闽,建立了闽西革命根据地,并于7月在龙岩蛟洋文昌阁召开闽西一大,正式开启了以龙岩为革命活动中心的闽西革命历史进程.
期刊
我接触非虚构文体很晚,拿起笔来写则更晚.rn第一篇是写给“澎湃新闻”的《一个乡村木匠的最后十年》,时间是201 8年春天,其时对日益矫情的云山雾海的纯文学陡生厌倦,算是由纯散文向写实文体的转型作品.因为写的是我父亲,是我特别熟悉的乡村世界,我熟悉的人群和生活,所以写得很畅快,几乎不用去采访、调查,只需要准确地挖掘记忆库存就行了.6000多字,大概写了两天.当时,这篇文章被编辑给予了很大肯定,很快便在平台发出来了.但后来,写《他在寂静中喧响》时就没有那么顺利了.这是贵州黔北山区一个农民坚持探索洞穴30年的故
期刊
民国时期,南京总统府给“1912”这个特殊年份烙上了重要印记,孙中山先生的铮铮誓言,今日依然回荡在那青砖黑瓦和轩窗木棂之间.从总统府向东望去,能看到民国建筑排列成行,昏黄的灯光映衬着略带古朴的楼墙,这便是南京1912街区了.rn政界要员和学术大家们在这里演绎了无数动人故事,也为这座城留下一段辛酸的绮梦.从总统府到1912街,完善修建的民国风小洋房依旧留存着当初的记忆,如同一个时代的延续.或许惟有来过了1912街道,才能真正读懂南京.
期刊
当年,我还在沙坪坝工作时,解放碑是我与一众小姐妹向往的时尚“圣地”.我们会定期相约去扫货,入手那些眼热了许久的“时装”.至于仅隔几步之遥的沧白路,不过是解放碑的“后脑勺”,偶尔路过的偏街背巷——这街不长也不宽,路面坑洼不平,沿街灰扑扑的楼房,不起眼的小铺面,看上去更是乏善可陈.在一个不谙世事的女孩眼里,它像极了解放碑盛世容颜的另一面,寡淡、单调、局促,满是无人问津的寂寥.
期刊
摘 要 5G 等新技术的落地应用进一步拓展了新媒体的边界,为我国动画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和高素质动画人才的培养开启了一扇新窗。基于教育部等部委启动新文科建设的时代背景,围绕高校课程思政这一特定命题,从数字化、虚拟性、交互性 3 方面分析新媒体对我国高校动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创新赋能和带来的挑战。最终提出,新媒体置于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场域下,挖掘与应用思政元素,充沛发挥协同效应。该教学探索不仅符合新
摘 要 从服务设计的视角对无人便利店进行概述,分析并探究其发展问题与研究趋势。利用服务设计方法对无人便利店的服务体验展开优化,为解决目前国内无人便利店用户体验不佳的问题提供案例参考。根据调研结果,对无人便利店的自助购买阶段和出入门阶段提出优化方案。在购买阶段,店内安装介绍购物流程和操作的视频;提供视频通话功能;根据对物体体积的扫描和识别,智能推荐适合的购物袋。在出入门阶段,增设顾客自主设置开门时间
摘 要 当前各界对体育赛事奖杯的关注程度明显落后于奖牌,奖杯作为承载荣誉的重要载体形式,需要大力提升其设计水平。通过对主流的著名电子竞技赛事冠军奖杯进行设计案例分析,并对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各大著名体育赛事的奖杯进行对比研究,剖析奖杯对竞技体育而言在视觉符号、文化意象和精神内涵 3 个维度的创意价值。立足设计学角度,梳理总结电子竞技赛事奖杯的设计要素,以及其在移动互联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发展方向。奖杯的创
摘 要 对广州市老旧社区垃圾分类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广州老旧社区生活垃圾分类问题,从服务设计角度寻找解决方案。运用访谈法、观察法与文献整理法,调研广州市老旧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情况,研究居民分类行为的影响因素。针对广州老旧社区的垃圾分类痛点问题,運用服务设计的方法与工具,厘清设计思路与设计策略,展开社区垃圾分类服务系统设计与产品创新设计。社区垃圾源头分类是解决垃圾分类问题的关键,运用系统设计思维,构建
摘 要 动态插画是新媒体时代不断发展下催生的新事物,相较于传统的静态插画,其不仅是对故事情节的再现,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含义。科技的变革引发了艺术朝着综合性、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插画的叙事语言也由此不断发展、完善。提喻、转喻和隐喻一直作为语言学中的修辞方式为人们所熟知。在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下,动态插画愈发注重图像文本的叙事性表达,图像修辞更是成为新媒体时代下的自觉命题。不同的修辞观可以有不同的认识,提喻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游戏产业链条可能得到系统性、结构性的发展.这突出体现在:VR游戏的产品供应商应提供全新的相关硬件、软件和内容支持;具体的VR游戏开发应突出其沉浸性和交互性.另外,随着VR技术的发展,日常社会生活的社交、体育/健身、教育等方面可能还会出现泛游戏化现象.VR游戏的相关发展问题,可以成为"十四五"期间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