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安民警的核心价值观是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其本质是品质问题,核心价值观一定程度上是品质的折射,没有品质就无法真正做到核心价值观,更不会在实践中履行核心价值观,警察的自我修养自我磨练是很重要的,其核心内容是品质,品质是一个警察作风纪律和工作质量的重要评价。没有品质,警察就会失去支柱。品质的实质就是道德,道德建设就是品质建设。
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尤其需加强道德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有两个内容:一是对于外部控制,以法律规范,规章制度为主;二是对于公安队伍中的内部控制,则以道德为主。道德与规章制度,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两条腿”,法律规范、规章制度是刚性的制度约束与纪律,是执法规范化必不可少的“硬件”;而道德规范则是柔性的道德约束与品质规范,是执法规范化建设必不可少的“软件”。“软件”与“硬件”相辅相成,一定程度上说,硬件内在包含着软件,比如,《人民警察法》第三章第二条要求人民警察必须做到:秉公执法,办事公道;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礼貌待人,文明执勤;尊重人民群众的风俗习惯。软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硬件,试问,一个不忠于职守、对工作马马虎虎的、无责任心的警察,如何在日常警务活动中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呢?一个不孝父母、不体贴家人的人如何做到对工作负责呢?
加强道德修养,深化自我品质内涵,对于执法规范化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关系到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实质和进展。
一、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内在道德要求
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忠、孝、仁、勇、礼、义、廉、耻;慎独、慎染、慎微、慎初、慎终,这些方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所在,源远流长,我们需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一个社会最可怕的莫过于良知的泯灭,一个人最可恶的莫过于道德的沦亡。一是道德是影响和制约警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党历来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视为选拔干部的主要标准。二是警察的道德人格,道德品质,道德修养的评价应该说最能直接的反映出公安队伍的形象。普通百姓對警察的道德人格,道德品质,道德修养的评价最能直接的反映出执法规范化的成效。三是党员警察道德建设广泛影响着公安工作的工作效率,间接反映出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四是警察的道德水平对执法规范化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定向作用、推动作用、示范作用和凝聚效应。
二、执法规范化建设中民警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
表现之一:平庸懒惰,散漫浮夸;表现之二:目中无人,横行霸道;表现之三:贪婪疯狂,欲壑难填;表现之四:胆大妄为,不择手段;表现之五:信念丧失,求神拜佛;表现之六:欺上瞒下,谎报虚夸。
现在警察出问题,多数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人民群众对警察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德”上,从群众投诉民警的内容来看,民警态度恶劣,说脏话等比较普遍。这从侧面反应出我们的公安队伍应该加强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
警察失德问题原因分析:
(一)放松理论学习忽视道德践行
警察道德缺失往往是从放松理论学习开始的。由不讲学习、不讲政治,到放弃思想改造,导致理想信念发生动摇,直至背离党的根本宗旨,个人私欲膨胀,道德也就失去了根基。
(二)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
缺乏科学有效的道德评价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使道德行为得不到及时的褒扬和奖励,不道德现象得不到严厉的批评和惩罚。
(三)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影响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所以重视物质利益原则凸显出来,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经济领域的竞争难免着重追逐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加之市场经济实行等价交换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并不是每位警察都能够正确的看待个人利益的得失,少数警察价值观发生扭曲。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引领,执法规范化建设应加强“三德”教育
警察道德修养,就是要宏扬“三德”,即:宏扬我们中华民族的: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一)家庭美德以“孝”为切入点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长辈,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孝,是人的的本性和第一美德。
(二)职业道德以“诚”为重点
忠诚是警察的第一品德。说忠诚就是要求警察讲政治、讲党性。警察职业道德本质内容: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开拓创新、服务人民、公正廉洁。
1.忠于职守
要求警察必须认真负责地履行自己所从事的岗位职责,按照职责要求一丝不苟、踏实认真的完成工作任务。
叶志平,绵阳安县桑枣中学校长。他在担任安县桑枣中学校长期间十分注重学生安全。从05年开始,每学期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其间,老师很反感,学生不理解,家长骂他是疯子,如此等等。“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安县桑枣中学学生按着平时学校的要求快速疏散,全校2200多名学生和上百名老师全部安全撤离,用时仅1分36秒,全校无一人伤亡。经历大地震后的老师、学生、家长无不从内心高呼:“校长万岁”!叶志平因此被网友称为“最牛校长”,忠于职业的典范。“1分36秒”昭告中国,只要“认真负责”,灾难面前,校园安全也可以固若金汤;只要“认真负责”,学校可以成为“最安全的地方”;只要“认真负责”,局部也有可能做到“万无一失”。
2.爱岗敬业
要求警察干—行,爱一行,专一行,处处忠诚党和人民的事业。
3.开拓创新
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是民族兴盛的灵魂。只有创新才有活力,才有作为,才能进步。工作中,创新思维可以开创部门、地区工作新局面。生活中,创新思维可以变被动为主动。警察创新,应讲规矩,把握分寸。
4.服务人民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里,通过自己的工作为别人服务,同时也在享受别人为你提供的服务。职业服务的交换,是人民群众互相服务的表现,即实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服务就是要讲究求实、务实。接触群众多了,官僚主义就会减少;深入基层多了,主观主义就会减少;了解民情多了,形式主义就会减少;掌握实际多了,决策的盲目性就会减少。
5.公正廉洁
警察公正廉洁就是要正确处理权与利的关系。如果不严以律己,肌体就有可能产生霉变。
(三)社会公德以“爱”为核心
突出关爱他人、爱护环境、奉献社会这个主题。“爱心”是全面提升道德水平,追求更高境界,实现社会和谐的核心。爱,是一种奉献!有爱的奉献,必有爱的回报。卢梭说:“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而没有这种真正的美德,就很难有真正长久的成功。”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滴水之恩促使我们去找水源,虽然,目的是回报别人,但是,自己却有了取之不尽的源泉。
四、道德品质建设关系到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成效
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必须有稳定、良好的个人品质、人格修养、道德魅力、优良作风作为根本前提,“庸”的人是无法具有开拓进取、锐意改革的精神的,“懒”的人是无法勤快、对工作负责的,“浮”的人是无法踏实稳定,更不会做到兢兢业业的,所以道德品质建设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内在核心支柱。执法规范化建设,对于民警来说,正是要提升警察的道德修养、人格魅力、作风操守,加强自我道德修养。
个人品德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基础;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又是个人品德的外在表现形式。突出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这“三德”建设,是人民警察做好工作的需要。宏扬“三德”是中华民族永恒的话题。只有德行天下,方能和谐中国;只有德行,才会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满意的警察!
(作者单位:重庆市垫江县公安局法制大队)
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尤其需加强道德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有两个内容:一是对于外部控制,以法律规范,规章制度为主;二是对于公安队伍中的内部控制,则以道德为主。道德与规章制度,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两条腿”,法律规范、规章制度是刚性的制度约束与纪律,是执法规范化必不可少的“硬件”;而道德规范则是柔性的道德约束与品质规范,是执法规范化建设必不可少的“软件”。“软件”与“硬件”相辅相成,一定程度上说,硬件内在包含着软件,比如,《人民警察法》第三章第二条要求人民警察必须做到:秉公执法,办事公道;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礼貌待人,文明执勤;尊重人民群众的风俗习惯。软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硬件,试问,一个不忠于职守、对工作马马虎虎的、无责任心的警察,如何在日常警务活动中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呢?一个不孝父母、不体贴家人的人如何做到对工作负责呢?
加强道德修养,深化自我品质内涵,对于执法规范化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关系到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实质和进展。
一、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内在道德要求
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忠、孝、仁、勇、礼、义、廉、耻;慎独、慎染、慎微、慎初、慎终,这些方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所在,源远流长,我们需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一个社会最可怕的莫过于良知的泯灭,一个人最可恶的莫过于道德的沦亡。一是道德是影响和制约警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党历来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视为选拔干部的主要标准。二是警察的道德人格,道德品质,道德修养的评价应该说最能直接的反映出公安队伍的形象。普通百姓對警察的道德人格,道德品质,道德修养的评价最能直接的反映出执法规范化的成效。三是党员警察道德建设广泛影响着公安工作的工作效率,间接反映出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四是警察的道德水平对执法规范化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定向作用、推动作用、示范作用和凝聚效应。
二、执法规范化建设中民警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
表现之一:平庸懒惰,散漫浮夸;表现之二:目中无人,横行霸道;表现之三:贪婪疯狂,欲壑难填;表现之四:胆大妄为,不择手段;表现之五:信念丧失,求神拜佛;表现之六:欺上瞒下,谎报虚夸。
现在警察出问题,多数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人民群众对警察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德”上,从群众投诉民警的内容来看,民警态度恶劣,说脏话等比较普遍。这从侧面反应出我们的公安队伍应该加强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
警察失德问题原因分析:
(一)放松理论学习忽视道德践行
警察道德缺失往往是从放松理论学习开始的。由不讲学习、不讲政治,到放弃思想改造,导致理想信念发生动摇,直至背离党的根本宗旨,个人私欲膨胀,道德也就失去了根基。
(二)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
缺乏科学有效的道德评价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使道德行为得不到及时的褒扬和奖励,不道德现象得不到严厉的批评和惩罚。
(三)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影响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所以重视物质利益原则凸显出来,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经济领域的竞争难免着重追逐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加之市场经济实行等价交换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并不是每位警察都能够正确的看待个人利益的得失,少数警察价值观发生扭曲。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引领,执法规范化建设应加强“三德”教育
警察道德修养,就是要宏扬“三德”,即:宏扬我们中华民族的: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一)家庭美德以“孝”为切入点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长辈,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孝,是人的的本性和第一美德。
(二)职业道德以“诚”为重点
忠诚是警察的第一品德。说忠诚就是要求警察讲政治、讲党性。警察职业道德本质内容: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开拓创新、服务人民、公正廉洁。
1.忠于职守
要求警察必须认真负责地履行自己所从事的岗位职责,按照职责要求一丝不苟、踏实认真的完成工作任务。
叶志平,绵阳安县桑枣中学校长。他在担任安县桑枣中学校长期间十分注重学生安全。从05年开始,每学期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其间,老师很反感,学生不理解,家长骂他是疯子,如此等等。“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安县桑枣中学学生按着平时学校的要求快速疏散,全校2200多名学生和上百名老师全部安全撤离,用时仅1分36秒,全校无一人伤亡。经历大地震后的老师、学生、家长无不从内心高呼:“校长万岁”!叶志平因此被网友称为“最牛校长”,忠于职业的典范。“1分36秒”昭告中国,只要“认真负责”,灾难面前,校园安全也可以固若金汤;只要“认真负责”,学校可以成为“最安全的地方”;只要“认真负责”,局部也有可能做到“万无一失”。
2.爱岗敬业
要求警察干—行,爱一行,专一行,处处忠诚党和人民的事业。
3.开拓创新
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是民族兴盛的灵魂。只有创新才有活力,才有作为,才能进步。工作中,创新思维可以开创部门、地区工作新局面。生活中,创新思维可以变被动为主动。警察创新,应讲规矩,把握分寸。
4.服务人民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里,通过自己的工作为别人服务,同时也在享受别人为你提供的服务。职业服务的交换,是人民群众互相服务的表现,即实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服务就是要讲究求实、务实。接触群众多了,官僚主义就会减少;深入基层多了,主观主义就会减少;了解民情多了,形式主义就会减少;掌握实际多了,决策的盲目性就会减少。
5.公正廉洁
警察公正廉洁就是要正确处理权与利的关系。如果不严以律己,肌体就有可能产生霉变。
(三)社会公德以“爱”为核心
突出关爱他人、爱护环境、奉献社会这个主题。“爱心”是全面提升道德水平,追求更高境界,实现社会和谐的核心。爱,是一种奉献!有爱的奉献,必有爱的回报。卢梭说:“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而没有这种真正的美德,就很难有真正长久的成功。”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滴水之恩促使我们去找水源,虽然,目的是回报别人,但是,自己却有了取之不尽的源泉。
四、道德品质建设关系到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成效
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必须有稳定、良好的个人品质、人格修养、道德魅力、优良作风作为根本前提,“庸”的人是无法具有开拓进取、锐意改革的精神的,“懒”的人是无法勤快、对工作负责的,“浮”的人是无法踏实稳定,更不会做到兢兢业业的,所以道德品质建设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内在核心支柱。执法规范化建设,对于民警来说,正是要提升警察的道德修养、人格魅力、作风操守,加强自我道德修养。
个人品德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基础;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又是个人品德的外在表现形式。突出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这“三德”建设,是人民警察做好工作的需要。宏扬“三德”是中华民族永恒的话题。只有德行天下,方能和谐中国;只有德行,才会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满意的警察!
(作者单位:重庆市垫江县公安局法制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