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宏启:研究东北抗联关东第一人

来源 :东西南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HO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一向注重史料的运用,认为没有第一手资料,就不会有说服力。
  岁月,赠予他艰辛与机遇;事业,记录了他的开拓和辉煌。朱宏启从一名业余创作爱好者,终于成为了著名的文史学者、当代纪实体人物传记作家。这条漫漫征途已走过33个春秋。
  业内知名专家学者谈及朱宏启时,称他为“让血脉融通历史的关东第一人”。诸如他创作出版的《东北抗日连军将领传》《中国民族精英录》《白山黑水风云录》《大东北通史》《图们江史话》等,不仅可以通透地彰显出他厚重的文史底蕴,更是填补了我国反映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史、东北通史,以及中国少数民族历史人物传记题材创作上的空白点。

小时候梦想成为作家


  1965年1月7日,朱宏启出生在汪清县春阳镇石头村一个简陋的农家茅屋中,但他的血管里流淌着父亲的血液和母亲的聪慧,让他执着、求真的同时有了学习的天分。
  读小学时,老师拿着他写的作文问他什么是作家的时候,他高高地举起语文书,指着书中的插图大声地说:“就是像高尔基这样的能写大文章的人!”当他说完这句话的时候,全班的同学哄堂大笑。他大声地喊道:“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当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所有的同学包括老师都震惊了。
  这就是朱宏启,很小的时候就有一个作家梦。自己可能都没想到许多年过后,这个梦想竟然会成真。

潜心挖掘东北抗日历史


  1983年7月,朱宏启高中毕业,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就去一所农村中学做了代课教师。代课的那段时光,他仍然心怀梦想,刻苦学习,第二年,凭着坚强的意志力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1999年,他又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读研究生。爱好文学的他觉得读书是他更感兴趣的事,再次走进了大学的校园。
  为了纪念“七七事变”80周年,他还编撰出版了《中华全民族抗战将领传记丛书》,有《中国国民革命军抗日十大将领》《中国国民革命抗日阵亡十大将领》《八路军抗日十大将领》《新四军抗日十大将领》等20卷,共1000万字上市,这不仅体现了他对东北家乡这段抗日救亡历史的研究,也是向广大青少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应该说是做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朱宏启写的人物传记中,没有精彩的笔触,没有巧妙的构思,他只是用真切的感受,先后用5年时间到东北100余市县进行采访,重新搜集整理研究了大量的历史档案资料、日伪报刊资料和调查资料,到一些主要战迹地进行实地考查,获得了500多万字的有关史料,以真实的史料向读者展现历史原貌。
  在文学界和史学界,许多人熟知他的名字,不仅是因为他多年担任东北抗日史料征集编纂委员会主任、《大东北通史》丛书编委会总编辑,以及由他担任总策划和总编剧的50集电视连续剧《白子将军》文学劇本的出版面世,更因为他从1993年开始,先后出版《中华上下五千年杰出人物大典》《中国少数民族精英录》《白山黑水风云录》《大东北通史》《东北抗日将领传记》《中国共产党杰出人物》《中国工农红军》《图们江史话》。到目前为止,已出版111部共5500万字的专著和文集。
  他站在历史的潮头,旗帜鲜明、内涵丰富,书写有着特定历史意义的文学巨著。他敢于拨开历史云雾,大无畏地探究历史真相。

朱宏启


  鸿凤历史文化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东北抗日联军史料征集编纂委员会主任,《中国共产党杰出人物》丛书编委会总编辑。
其他文献
在长春,有这样一位学者,他是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末代皇帝溥仪研究的著名历史学家。40年来,他孜孜以求,潜心研究。他的学术生命与末代皇帝溥仪紧紧连接在一起。不解之缘  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王庆祥说,溥仪研究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史必须关注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长春市乃至吉林省地域文化中人物研究不可缺失的一环。溥仪的生平恰能折射中国20世纪时代的内涵。他的五位夫人和亲属、近臣则
期刊
王淑兰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来总结近二十年的绘画心得。她说,一幅好的作品,不仅取决于绘画技巧,更取决于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揣摩。  古人有云: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满天。如果将吉林画家王淑兰的晚年生活勾勒成一幅画卷,想必一定是“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一般安然与惬意。  2001年,因为挚爱,退休后的王淑兰开始习画,经过近二十年的磨砺,如今的她已步入古稀之年,虽为业余,却已具大家之风范:她工笔下的花鸟鱼
期刊
有人说,当代雕塑艺术好比一个实验场,所有视觉手段都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创造出一个个新的视觉空间和文化场域。  初见魏小明,是在位于长春世界雕塑公园内的魏小明雕塑博物馆。观其人,一身朴素装扮,为人谦逊,虽生于南方,口音却基本已被“北化”;观其作,姿态万千,纤细柔美,伸展性为创作打开边界,给人以视觉与思维的双重拓展与冲击。  馆内外近240件雕塑作品皆为魏小明倾心之作,高至15米,矮至10-20公分,件
期刊
她将一生都奉献给了深爱的舞蹈事业,敬业勤勉地带领团队和学生们研究、编写舞蹈教材,创造了一个东北地域舞蹈文化的品牌。  她是东北秧歌的代言人,是关东热土上的舞蹈精灵,获得国内外奖项、赞誉无数。对她来说,舞蹈是信仰,是生命。她,就是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王小燕。“小辣椒”让东北秧歌初露锋芒  王小燕出生于吉林一个军人家庭,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促使她形成了质朴的个性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她12岁就考上了吉
期刊
茶如人生,第一道茶苦如奋斗;第二道茶香如爱情;第三道茶淡如清风。一杯清茶,三味一生。  国画家孙维国正值壮年,是吉林美术界的翘楚,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画家中的精英。但他为人谦和,追求淡泊,不陷浮华,独善其身,将全部身心投入到画画与学习上。1  孙维国,1963年出生于吉林省大安县,祖籍山东莱州。中学时代,他喜欢方增先的画,喜欢那种水墨写实的作风,时常拿方增先画画的方法去大车店做毛笔写生。上艺术学院之
期刊
王采的作品多以民间题材为主,典雅大方。在汲取传统墨趣下,力求在表现形式上求得创新突破,以形成自己作品的个性。  瓷,源于瓷土,融于水火,塑于人工,成于天意。匠心不改,瓷艺流芳。精雕细琢,一件件成形于泥土的瓷器在他的指尖绽放芳华。因为热爱,所以坚守  初见王采,是在古尘的陶艺馆中。二位老师身形相近,谈吐不凡,丝毫不见当代人浮躁的气息。陶瓷制作工艺繁复,制瓷“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
期刊
5万多册的书几乎占据了施老师的大半个家,每一面墙都摆放着书柜,每个书柜分为9层,一共有9个书柜。施立学打趣地说,这代表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修成中华文化的正果。多重身份的民俗文化研究人  施立学,1982年毕业于四平师范学院中文系。现在不仅是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编审,还是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东北师大、吉林师大特聘教授。他还是吉林省政协委员,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施立学初中毕业后,因为家庭
期刊
一副木板、一面牛皮鼓,配以三弦合奏,她将关东文化与历史杂糅相济,用独有的奉派唱腔演绎一曲《鼓韵沧桑》——道不尽史事百态,言不尽世间苍凉。  曾几何时,人们惯于放下手里的农活,围坐一隅,只为一曲字正腔圆、饱含正能量的“大鼓书”而来——台上,演员们声情并茂,说唱有序;台下,掌声不断,赞声连连。这种“纯粹”的表演形式匠心独具,让历史与现代言和,艺术与百姓握手,时间在饶有韵律的古今说唱中缓缓流淌。一鼓一板
期刊
2015年2月14日,李克強考察贵阳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详细了解贵阳利用执法记录仪和大数据云平台监督执法权力情况。  “信仰是不是淡化了,思想是不是放松了,情趣是不是低级了,工作是不是松懈了,都能通过大数据找到蛛丝马迹。”5月27日,刚回到北京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方金云博士,这样介绍他研发的系统。  过去五年,方金云一直低调地致力于一件事——与地方纪委合作打造大数据反腐系统,从碎片化的电子政
期刊
王明明不仅把自己的人生献给了钟爱的文化艺术,而且积极投身慈善公益,把自己的生活变成了充满壮美与温情的诗歌。  他是电台、电视台和舞台上的台柱子、压轴王,是业内竖拇指的口头赞,百姓们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也是相声曲艺、播音主持界的一张王牌。广涉艺术领域  从艺以来,他曾赴全国各地巡回演出上千场。他是歌手、是热心的公益家、也是优秀的文化管理干部,各种角色一键切换……从某种意义上讲,他可以称得上是吉林省的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