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与道德

来源 :读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me00verg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国的 《新闻周刊》 上看到这样一段新闻:
  “且来享受醇酒妇人,尽情欢笑;明天再喝苏打水,听人讲道。”这是英国诗人拜伦 (一七八八至一八二四年) 的句子,据说他不仅这样劝别人,他自己也彻底地接受了他自己的劝告;他和无数的情人缱绻,许多的丑闻使得这位面貌姣好头发鬈曲的诗人,死后不得在西敏寺内获一席地,几近一百五十年之久。一位教会长老说过,拜伦的“公然放浪的行为”和他的“不检的诗篇”使他不具有进入西敏寺的资格。但是“英格兰诗会”以为这位伟大的浪漫作家,由于他的诗和“他对于社会公道与自由之经常的关切”,还是应该享有一座纪念物的,西敏寺也终于改变了初衷,在“诗人角”里,安放了一块铜牌来纪念拜伦。那“诗人角”是早已装满了纪念诗人们的碑牌之类,包括诸大诗人如莎士比亚、米尔顿、巢塞、雪莱、济慈,甚至还有一位外国诗人名为朗费洛的在内。
  这样的一条新闻实在令人感慨万千。拜伦是英国的一位浪漫诗人,在行为与作品上都不平凡,“一觉醒来,名满天下”,他不但震世骇俗,他也愤世嫉俗,“不是英格兰不适于我,便是我不适于英格兰”,于是怫然出国,遨游欧土,卒至客死异乡,享年不过三十有六。他生不见容于重礼法的英国社会,死不为西敏寺所尊重,这是可以理解的事。一百五十年后,情感被时间冲淡,社会认清了拜伦的全部面貌,西敏寺敞开了它的严封固扃的大门,这一事实不能不使我们想一想,文艺与道德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有人说,文艺与道德没有关系。一位厨师,只要善于调和鼎鼐,满足我们的口腹,我们就不必追问他的私生活中有无放荡逾检之处。这一比喻固很巧妙,但并不十分允洽。因为烹调的成品,以其色香味供我们欣赏,性质简单。而文艺作品之内容,则为人生的写照,人性的发挥,我们不仅欣赏其文词,抑且受其内容的感动,有时为之逸兴遄飞,有时为之回肠荡气。我们纵然不问作者本人的道德行為,却不能不理会文艺作品本身所涵蓄着的道德意味。人生的写照,人性的发挥,永远不能离开道德。文艺与道德不可能没有关系。进一步说,口腹之欲的满足也并非是饮食之道的极致;快我朵颐之外,也还要顾到营养健康。文艺之于读者的感应,其间更要引起道德的影响与陶冶的功能。
  所谓道德,其范围至为广阔,既不限于礼教,更有异于说教。吾人行事,何者应为,抉择之间端在一心,那便是道德价值的运用。悲天悯人,民胞物与的精神,也正是道德的高度表现。以拜伦而论,他的私人行为有许多地方诚然不足为训,但是他的作品却常有鼓舞人心向上的力量,也常有令人心脚开阔的妙处。他赞赏光荣的历史,他同情被压迫的人民,那一份激昂慷慨的精神,百余年之后仍然虎虎有生气,使得西敏寺的主持人不能不心回意转,终于奉献给他那一份积欠已久的敬意。在伟大作品照耀之下,作者私人生活的玷污终被淡忘,也许不是谅恕,这是不是英国人聪明的地方呢?我们中国人礼教的观念很强,以为一个人私德有亏,便一无是处,我们是不容易把人品和作品分开来的,而且“文人无行”的看法也是很普遍的,好像一个人一旦成为文人,其品行也就不堪闻问,甚至有些文人还有意的不肯敦品,以为不如此不能成其为文人。
  文艺的题材是人生,所以文艺永远含有道德的意味;但是文艺的功用是不是以宣扬道德为最重要的一项呢?在西洋文学批评里,这是一个老问题。罗马的何瑞士采取一种折中的态度,以为文学一面供人欣赏,一面教训,所谓寓教训于欣赏。近代纯文学的观念则是倾向于排斥道德教训于文艺之外。我们中国的传统看法,把文艺看成为有用的东西,多少是从实用的观点出发,并不充分承认其本身价值。从孔子所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起,以至于周敦颐所谓之“文以载道”,都是把文艺当作教育工具看待,换言之,就是强调文艺之教育的功能,当然也就是强调文艺之道德的意味。
  直到晚近,文艺本身价值才逐渐被人认识,但是开明如梁任公先生的 《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仍未尽脱传统的功利观念的范围。我国的戏剧文学未能充分发达的原因之一,便是因为社会传统过分重视戏剧之社会教育价值。劝忠说孝,没有人反对;旧日剧院舞台两边柱上都有惩恶奖善性质的对联,可惜的是编剧的人受了束缚,不能自由发展,而观众所能欣赏到的也只剩了歌腔身段。戏剧有社会教育的功能,但戏剧本身的价值却不尽在此。文艺与道德有密切的关系,但那关系是内在的,不是目的与手段之间的主从关系。我们可以利用戏剧而从事社会教育,例如破除迷信,扫除文盲,以至于促进卫生,保密防谍,都可以透过戏剧的方式把主张传播给大众。但是我们必须注意,这只是借用性质,借用就是借用,不是本来用途。
  文艺作品里有情感,有思想,可是里面的思想往往是很难捉摸的,因为那思想与情感交织在一起,而且常是不自觉偶然流露出来的。文艺作家观察人生,处理他选定的题材,自有他独特的眼光,他不会拘于成见,他也不会唯他人之命是从,他不可能遗世独立,把文艺与道德完全隔离,亦不可能忘却他的严肃的“观察人生,并且观察人生全体”之神圣使命。
  (选自《世间风物好》/梁实秋 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9年3月版)
其他文献
“我从认识我父亲到我父亲去世,一共有4年3个月16天。但其实我们真正在一起相处的时间不到一年,真是太少了太少了。”在一段长长的沉默之后,任远志微微抬起头,略显湿润的眼眸投向了家中柜子上一个印有任弼时头像的陶瓷盘上。  那天,79岁的任远志和老伴白世藻在家中看电视,场面温馨,但白老不停地吸着烟,说自己曾是癌症患者,是小学语文课本《一个粗瓷大碗》以及《朱德的扁担》的作者,是抗美援朝的随军记者,是唯一走
【摘要】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师德是帮助孩子树立崇高人格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一生为师,半辈榜样。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长远的。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让我们用自己的爱铸就伟大的师魂,照亮孩子一生的路。   【关键词】 师德 教育艺术 教书育人 新课程改革 师魂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在 《红楼梦》 里,贾母为了缩减开支,在凤姐生日上做文章,要府内上上下下“凑份子”为凤姐庆生,免除了公费庆生。然而,怎么凑份子则是大学问,谁该出多,谁该出少,都得拿捏得当。一言以蔽之,在大家眼里,凑份子必须论资排辈,不是想出多少就能出多少的。  大家都很认真地对待,“况且都是拿得出来的,所以一闻此言,都欣然应诺。”且看怎么个凑法:  贾母先道:“我出二十两。”薛姨妈笑道:“我随着老太太,也是二十两
【摘要】 初中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教师应该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培养初中生抗挫折能力。初中学校和教师应该深入分析初中生抗挫折能力较差的成因,充分发挥初中学校的指导和培养作用,切实加强积极心理的相关训练,并且引导学生积极提升自我和进行家校共育,从而更好地提升初中生的抗挫折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挫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初中生 抗挫折能力 实
“三钱”的出处  在中国说起“三钱”,几乎家喻户晓,都知道是指钱学森、钱伟长和钱三强。但“三钱”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是“三钱”,而不是“四钱”“五钱”呢?  解放战争进行到1948年,三大战役即将开打,国民党已似强弩之末,中共中央迁到了河北平山的西柏坡,运筹给国民党最后一击,要“进京赶考”了。此时,毛泽东向周恩来提出,是时候考虑将来建设国家的人才了,要准备一份高级知识分子的名单。周恩来立即让时任新华
贞观初,朝廷对于治国方略有过一场争论,唐太宗最后接受了魏征行“王道”的主张。所谓的“王道”,就是以道德、仁义治国。贞观十一年以后,太宗功业既成,王道政治渐渐松懈,以至于魏征接连上疏,重提礼义治国,言辞甚为激烈,但太宗优容之,从未抹杀魏征的功绩。贞观十二年,太宗宴请群臣,再次提到魏征的功劳:  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
宋代的春节叫元旦,专指正月初一。春节包括忙年、过年、闹年 (春)三个时段,元宵也是“年”的一部分。  在宋朝,春节放假7天(一般是大年初一前后各3天),元宵放假7天,加一块儿接近半个月。宋太祖其父腊月初七去世,由此形成惯例,前后共放假3天。宋仁宗其母腊月初十生日,放假3天。旋即,冬至来临,放假7天。随即,天庆节,放假7天。一个多月的春节长假诞生了。  如果你是地方公务员,还有项特殊福利,每年腊月二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养的全面展开,微课开始走进语文课堂,为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利用微课技术,能创设出理想的教学情境,充分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之间地合作交流,从而丰富学生的文言知识储备,真正体现了以生文本,以生为主的现代教学理念。   【关键词】 文言文阅读教学 微课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3
1920年8月26日,北京《益世報》报道:“京郊各县因久旱不雨,已发现蝗虫,京城亦发现甚多,下午八时之间,半空约飞过千万只,几如群雁之遮天。”一群蝗虫从北京过境,数量大约千万,黑压压一片,几乎把天空都遮住了。  1922年10月30日,《益世报》再次报道:“通县城北沙窝村一带,秋禾早登,且已种麦,因天气甚佳,麦苗极茂盛,不料近日忽发现一大批蝗虫,啮食不少,闻已有富室某女士给价收买,每斤四枚,乡民踊
【摘要】 高中数学学习在高中阶段的整体科目学习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学好高中数学对于高中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了类比推理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类比推理是一种数学解题模式中进行推理过程的方法,其使用目的最主要的是发现两个对象之间或两类问题之间所存在的相似点和共同点,以此来进行类比推理。对复杂的问题或陌生的题目进行类比解答,有效地提高了解题的效率,可以促进学生从多角度来思考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