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作弊的“罪”与“罚”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2430lusof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董竹娟(北京工商大学党委副书记):
  考试作弊所带来的社会危害性是“罪不可赦”的。作弊者或是虚荣心作祟、或是投机取巧坐享其成,以欺骗的手段取得与其付出不符的成绩,不仅个人诚信缺失,而且败坏了学风;监考者若因顾及情面纵容作弊行为,不仅缺失是非观念、极易让人盲从效仿,而且大大损害了公平公正、败坏了校风;虚假的成绩无法衡量教学水平、无法正确评价教学效果,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考试作弊必须严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实施作弊的,将入刑定罪,最高可处七年有期徒刑。各高校视情节对作弊者给予留校察看直至开除学籍的处分。在处理作弊者的同时,笔者认为也应该对学校现有的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反思。首先,要改进评价体系。目前,学生奖学金评定、免试推荐研究生、入党、出国留学等,均由分数定高低,导致学生“唯分论”。应加大素质教育及综合评价的力度。其次,要加强专业认可度教育,重视学生学业规划,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要全员育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李洪波(江苏大学副校长):
  自从有了考试,作弊这一现象也如影随形,一直伴随到现在,并且频频发生、屡禁不止,其花样不断翻新、手段不断现代化,已然成为教育管理和教育公平的一大危害。学习的过程也许是痛苦的,每个人都曾幻想通过作弊不劳而获,但有些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考试作弊就像羊群中的瘟病传播速度极快,危害极大。它让人们错误地认为不通过辛勤学习也一样能够取得好成绩,渐渐地考试作弊成为一种正常的现象,使人们原来正确的价值观变得扭曲,此可谓之考试作弊的“罪”。作弊之“罪”表在行为,实却在学生心理的扭曲和价值观的错位。考试作弊之“罪”警示人们势必采取措施予以制止,维护公平和信用,形成一种对考试作弊厌恶不屑的社会氛围,使人们心中树立诚信考试的观念,此可谓之考试作弊的“罚”。作弊之“罚”表在压,实却在促发人们内心的醒悟。诚然,“罚”是教育管理的必要手段,但却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更深层次的是纠正学生的扭曲心理和错误价值观之“罪”。
  @胡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生处处长):
  高校里考试作弊时有发生、屡禁不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有个人主观层面的,也有社会深层次的原因。但是,考试作弊带来的危害是极大的。作弊抹杀的是诚信道德,破坏的是公平竞争的环境,挑战的是教育的底线。试想,在一个考试作弊盛行并屡屡能成功逃过处罚,或者处罚过轻根本不足以达到惩戒效果的环境中,还怎么去谈立德树人、培养人才?前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将组织作弊等特定行为入刑定罪,说明从国家层面也清楚地看到了考试作弊的社会危害性。因此,各级学校在应对考试作弊问题上,必须要拿出真正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对作弊行为严肃处理,增加违规成本,彻底根除作弊丑象。当然,惩戒不是目的,教育才是宗旨。要从治病救人的角度出发:一方面,要严肃纪律,坚持对犯规者严肃处理;另一方面,也应该建立完善的补救措施,为其提供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完全消除犯错所造成影响的机会,让我们的制度更能体现以人为本和育人为本的基本规律。
  @铁铮(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有学习,就有考试。有考试,就有作弊。我没有做过考试史研究,也没有专门分析过作弊产生的历史根源和社会环境。但我的判断是,只要考试这种形式存在,就会有作弊的潜在危险。尽管对作弊的处理一直没有停止过,但作弊的现象从来没有得到根治。这并非过于悲观,而是想说明应对作弊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和持久性。按说,对于作弊的处罚已经达到了史上最严厉的程度。但作弊入刑的警示作用似乎微乎其微。如此看来,适当的处罚惩治是必要的。但显然不是一罚就灵、一判就万事大吉了!因此,要严格执行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同时,还要多种举措并举、各种方法同用。目前,有关作弊的报道依然屡见不鲜,说明威慑力不够,一些人对于法律法规缺少必要的敬畏。再有,一些作弊者年轻幼稚、涉世不深,对后果预期不足,一旦事发,无法弥补。某高校一名女硕士马上就要毕业了,因替考锒铛入狱,本人追悔莫及、后悔不已,家长、老师、学校爱莫能助、扼腕叹息。因此,还是要以正面教育、积极引导为主,大力营造遵纪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其他文献
百科超链接:抽水马桶是英国人首先发明的。1584年,英国有一位名叫约翰(hàn)·哈林顿的传教士被流放到了凯尔斯顿,他在那里盖了房子,并设计出世界上第一只抽水马桶,与贮(zhù)水池相连。不过,当时的大部分英国人并没有接受这项发明,他们还是喜欢使用便壶。  到了1775年,有个叫亚历山大·卡明斯的钟表匠改进了哈林顿的设计,研制出冲水型抽水马桶。自此,抽水马桶开始受到人们的欢迎。  1889年,英国
摘 要:教育督导宣传机制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教育督导宣传机制创新要在思想认识、方式手段、规划策划、舆论管理、队伍建设、日常工作机制、支持保障等多方面予以重点推进。主动适应经济社会、教育改革、教育督导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通过有效的运行机制创新、舆情管理机制创新和协同配合机制创新,不断开创教育督导宣传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教育督导;宣传机制;创新  构建教
前几天,爸爸妈妈笑嘻嘻地对我说:“今年咱们要过个热热闹闹的圣诞(dàn)节。”  “剩蛋节?”我奇怪地问,“每天早上煮的鸡蛋我们都吃光了,没有剩蛋呀,只剩下蛋壳。”  “哈哈!”爸爸妈妈笑得前仰(yǎnɡ)后合,“你想到哪儿去了?你忘了在电视上看到过的圣诞老人和圣诞树吗?”  “啊,我知道啦!哪儿有圣诞树呀?”  爸爸妈妈告诉我,天怡百货大楼前面有一棵12米高的圣诞树,非常漂亮。  今天晚上,我们
摘 要:高校通过中外合作办学主动吸收合作方在授课模式、教学方法方面的特点和优势,应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提升“主渠道”育人实效。通过“听读议讲”的全新模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将“经典阅读”“小组讨论”和“陈述展示”与原有的“课程讲授”相结合,采用过程评价机制,提升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首门课程的感性认同和理性认知,拓展了课程参与的主体,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北京“四个中心”定位调整和高质量发展对首都高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全力打造新时代“首善之区工程师摇篮”成为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奋进新时代的重要之策、展现新作为的迫切之需、谱写新篇章的当务之急。通过对标对表,凝聚思想共识;坚持首善标准,不断丰富内涵;推进“四个全面”,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关键词:
摘 要:2016年,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启动了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学院在教学设施、师资培养、教学质量、学生管理等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尤其是在两年文化基础课学段的教学及学生管理方面积极探索新方法,在教学规范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素质养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关键词: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探索  2015年,北京市教委率先在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六
摘 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高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是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水平进行测试的一项全国性考试。本文以近5年10次高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北京高校考试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北京高校参加该项考试的平均通过率等总体情况,对北京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总结,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高职高专英语  高校英语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简称“双一流”建设)是加快推进中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方案颁布一周年之际,为更好落实“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2016年11月5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联合承办了第三届北京教育论坛“‘双一流’建设与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分论坛。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黄侃、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并提出了“六要”标准,为提升新時代思政课教师的素养指明了方向。[1]思政课教师要率先垂范,一身正气,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努力做到“三个端正”,即端正思想、端正品行、端正态度。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有道德的人讲道德,有正气的人讲正气。  关键词:一身正气;思政;教师素养  201
摘 要:创新能力是一种高级行为能力。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在培养目标层面,重点解决“要不要”的问题,把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作为优先目标;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面,解决“会不会”与“愿不愿”的问题,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创新型人格;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