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是我们成长中的一场等待。
  慢,好比怀孕,时间一天天地推移才能看小腹隆起;慢,好比是冬天里梅花对春天的思念;慢,好比那缓慢上升的高山,缓缓中提升无穷的高度。慢,好比是一条小河,弯弯曲曲地流淌在山林之中,大地之下,它没有大海的辽阔,也没有山林的连绵万里,但是它有隐者追求的超然,有诗人追求的幽深,更有画家追求的写意。
  慢,徘徊在乡村的田野上,它就是一种释然,悠闲的情调让南归的大雁讶然;它也是一种哲思,淡定的智慧让人生散发光辉。
其他文献
两当石板房,位于县城南部的站儿巷镇管江河村,距县城30千米,与杨店古建一条街、权家大院齐名,是当地幸存的三大古建筑群之一。  初识石板房,是在几年前的一个夏季,随县文物普查队的工作人员前往站儿巷镇管江村进行文物普查,车子经过一个小时的颠簸前行。终于到达目的地,一座废弃的水磨房静静地矗立在村口,像是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快看石板房!”随着同行女孩的喊声,抬头望去,两座石板房最先映入眼帘,车子在其中一
期刊
若是有一个人,身居高位,在权力的巅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忽然有一天心生惧意,惊觉高处不胜寒,宁愿退隐于湖光山色,散发披蓑、扁舟垂钓——他一定是放下了,不再为世俗所拘役。  张养浩有一首《山坡羊》,通俗风趣:“一个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舍茅屋有几间,行也安然,待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夜归儿女话灯
期刊
我和妻子是借着“十一”国庆长假回老家陪父母住上几天的。  回家的头三天,年过八旬的父母双双住院出来,母亲打电话告诉我,全身轻飘飘的,感觉走路的时候风吹就会倒下,我说那么来城里调养一段时间,他们回绝了。于是,我和妻子取消了旅游计划,决定回家,而且商定回家就为二老烹调美味佳肴,滋补身体。  当我和妻子回到家推开半掩着的厨房门,看见母亲蹲在火塘旁边,一小团的,蚕豆一般大小,手里拿着菜刀,吃力地砍剁黑肉土
期刊
小时候,随父亲去了新安煤矿,住在煤矿的邻村——黄泥岗,周围有许多小山,山上小水竹蓊蓊郁郁,密密层层。一阵新雨过后,竹叶上挂着玲珑剔透的小水珠,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水竹很细,粗的只有大拇指般粗,细的像筷子样细。别看它细小,竹笋的味道却列各种竹笋之冠。春雷响,万物长。每年春分后,水竹笋就悄悄地从泥土里探出脑袋。由于气温低,水竹笋长得缓慢,今天往上蹿一点,明天往上长一丝,如果把水竹笋拔来是没有多少笋肉
期刊
玉米,我对它情有独钟,尤其是青棒子时,无论是烀熟,还是烧熟,都特别好吃。  今年五月,旱情严重,小园里的玉米很矮小,根部的叶子黄了三四片之多,其余的叶子也不愿意绿了,打着绺,有逐渐变黄的趋势。我决定给儿女们打电话,叫他们回来帮我浇水。儿女们还真的有爱心,他们编了班,每隔三天回来一个人给小园浇水。这喝饱水的玉米,叶子逐渐地变绿了,身腰拔起很高,显露出生机勃发的样子,在中间的节处又有了玉米苞了。  “
期刊
那年我在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教书。  山里的孩子,大都是有乳名的,为的是好养活。按当地的风俗,乳名越土、越俗、越粗就越好养活,像锄头、铁蛋、臭孩儿、狗剩儿等等,比比皆是,听了让人忍俊不禁。小时候在家里,大人小孩儿可以随意呼唤他们的乳名,但上学后,渐晓人事的他们,就渐渐羞于有人当众喊他们的乳名了,甚至,有些同学还为此打架斗殴。我班上就有一个叫张成的男生,就因为班上另一个男生学着他本家爷爷的口吻,当众叫
期刊
感谢平凹,这是多年来埋在心底的一句话。  记得当年创办《山泉》时,平凹先生的名字已成为中国文坛一个耀眼的文化符号传遍在大江南北。这是天地间生他养他双亲的骄傲和爱他护他故乡商洛的荣光。那是一个阳光明朗的春天,在平凹先生西大的那间书房里,当他得知家乡文联要创办一个文学期刊《山泉》时,就像当年喜得千金般的喜悦。那刻,住在书房旁的平凹的母亲健在,看着平凹那高兴劲儿,老人家脸上露出了慈祥温馨的笑容。这一慈祥
期刊
半夜醒来的时候,喜欢为你写诗,诗是星星,数着数着,天就亮了。  穷困潦倒的时候,喜欢为你写诗,诗是礼物,写着写着,忘了忧伤。  亲爱的,这一刻啊,虽然缺少华丽的辞藻和磅礴的气势,但我固执地用尽生命中的分分秒秒,为你点燃那束温暖的光。
期刊
我九岁、妹妹三岁时,母亲就抛下我们离开了人间,父亲只得既当爹又当娘,一个人在生产队拿工分。为了不让我们挨饿,父亲有时中午不去砍柴,就到村前村后的田里去捉泥鳅黄鳝。  父亲捉黄鳝的技巧,盖过了村里任何人。只要在水田里看到一个钱眼大的洞,他就用右手的食指轻轻伸到那洞里去,顺着黄鳝洞穴的路子探到底,再狡猾的黄鳝也会被他揪出来,常常一个中午的时间,鱼篓里便有两三斤泥鳅黄鳝在里面活蹦乱跳。  一到家,父亲拿
期刊
去年秋季的一天,刚吃完饭,固定电话响了:“你是王立群吗?”“是,你是哪位?”“我是你的老同学修国成。”我一时有点发愣,蓦地,想起来了,这是我中专时的同学。时光已逝去近50个春秋,我们之间并没有过联系。他是怎么想起了我,怎么知道了我家的电话?于是,我问道:“你是怎么知道我家的电话号的?”他说:“通过公安啊。我不光知道了你家的电话,还知道了你的手机号。”他说出的11位数,完全对……  1965年秋,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