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教学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

来源 :体育风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ndam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羽毛球是一项老少咸宜的体育运动。因其不受年龄和性别的限制,男女老少都可以进行羽毛球运动,还可以根据体能情况随时停止进行休息,在我国有着极广的受众。
  尽管羽毛球教育已经在各高校得到了普遍推广,但是由于教育目的不清晰、课程设置简单等问题,严重限制了羽毛球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本文通过研究我国现阶段羽毛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围绕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为我国羽毛球教育事业的创新与发展以及学校的羽毛球教学提供一些可行性的依据。
  关键词:羽毛球教学;常见问题;解决措施
  自从羽毛球在上世纪90年代进入高校教育中,羽毛球运动就成了高校体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羽毛球运动以其操作便捷、不受场地限制等特点受到了高校学生的欢迎。在羽毛球教学中,老师应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羽毛球的认识以及对其技巧的掌握。现阶段,我国各大高校都在针对羽毛球教学进行如火如荼的改革。本文通过研究我国现阶段羽毛球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旨在为我国羽毛球教育事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一、羽毛球教學的主要目的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生命在于运动。一个强健的体魄对于当代学生的健康发展和茁壮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个人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无法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赢得一席之地。从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终身体育,健康体育”的教育指导思想以来,体育素养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人民的重视,羽毛球运动作为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完善我国的教育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都有着突飞猛进的进步,这其中就包括着我国的教育事业。但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存在着重视文化学科教育,轻视体育学科教育的问题,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在学校开展羽毛球教学,不仅丰富了学校体育课程的选择,更完善了我国的教育体制,调节了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
  (三)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学校体育教育有着不断提高学生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全面发展的教学任务。在学校开展羽毛球教学,因其受众广泛的特点,可以广泛地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掘其潜能,帮助其实现自身价值。
  二、目前羽毛球教学出现问题的与发展现状
  (一)羽毛球课程设置不合理
  羽毛球运动存在着各种技巧与策略,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不能一蹴而就。因此,羽毛球教学课程的合理安排对于羽毛球教学极为关键,合理的课程安排能够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羽毛球运动的技巧,提高羽毛球运动技能。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大部分学校都存在着课时安排不合理、理论讲解过多而压缩实践时间的现象,这对羽毛球教学的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二)羽毛球课程目的认识模糊
  羽毛球教学在学校的开展近几年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羽毛球运动的教学关键在于技术教学,需要老师的用心讲解,但仍有部分教学老师甚至领导认为羽毛球教学是可有可无的课程,这极大地阻碍了羽毛球教学的发展。
  (三)学生缺乏对羽毛球运动的正确认识
  受到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学生将时间尽量全部用在学习方面,体育运动视为荒废时间的行为。实际上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人的血液循环以及多巴胺分泌,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缺乏校内外羽毛球比赛交流
  竞技比赛可以有效的促进个人的体育进步,但目前学校之间缺乏有效的羽毛球竞赛沟通交流,学生更多地进行课堂上的羽毛球运动,或是消遣性质的羽毛球运动,这无疑限制了学校内部学毛球技术的发展和提高。
  三、提高羽毛球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增加羽毛球比赛的设置
  比赛带来的荣誉感和参与感可以激发人们更好地参与体育运动,学校可以利用比赛来激发学生对于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校内外羽毛球比赛,以此提高学生参与羽毛球比赛的主动性。同时,在比赛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授课教师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不少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单一,缺乏与同学的良性互动。事实上,在教学方法上的不断创新以及与同学更广泛的良性互动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羽毛球运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于羽毛球课堂的热爱。
  (三)采用多手段教学,特别是多媒体教学
  与文化课教学不同,很大比例上,体育老师不会选择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讲解,他们更多的是进行实地讲解。事实上,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例如多媒体,可以使某些理论和技巧更便于学生接受。教学方式的改变也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羽毛球运动的热情。
  (四)加强羽毛球师资力量建设
  教师在课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对于某项课程的喜爱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授课老师,因此羽毛球授课老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对于学生能否融入课堂至关重要。另外,在加强羽毛球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也促进了体育教师对于所授课程的反思与创新,能够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方式。
  四、结语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技巧的运动,授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也要利用校内外的比赛激发学生对于羽毛球运动的热爱。羽毛球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一部分,所以,高校有关部门和领导应该加强对羽毛球教学的交流讨论,促进羽毛球教学在高校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秀正.探析在羽毛球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当代体育科技,2012 (36):55.
  [2]王凯.探析羽毛球教学中常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家教世界,2013 (24):225.
  [3]付兴博,张国锋.探析在羽毛球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知识经济,2015 (5):116.
  [4]杨军.羽毛球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J].文体用品及科技,2015 (2):51.
  [5]郑天敬.广州市高职院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J].内江科技,2012 (2).
  [6]陈丽娟.安徽省高校羽毛球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2).
其他文献
辽宁省沈阳市通过建立规范的社区工作者考录、管理、培训和保障体系,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成为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的专业化、职业化的生力军,努力打造社区工作队伍建设的"全科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近年来,先后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相关文件。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高中学校特色发展的一个突破点。  高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定位  硬件建设特色。学校心理辅导的场所必不可少。《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和《山东省省级规范化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民政部决定,授予阎立杰等32名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最高荣誉奖——"孺子牛奖"。名单如下:
山东省青岛第四十四中学紧紧抓住“亦生亦师”教育特色,提出“共生共长”的发展观,引领学校向着现代化、特色化、信息化纵深发展,致力建设一所基于成长共同体的幸福愉悦的生态学校。  作为一所有着50多年文化底蕴的老校,山东省青岛第四十四中学紧紧抓住“亦生亦师”教育特色不放松,不断延伸“亦生亦师,教学合一”“亦生亦师,知行统一”“亦生亦师,易知易行”三大文化品牌,并提出“共生共长”的发展观,引领学校向着现代
江城武汉,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百湖相拥,自然禀赋独一无二。筑城三千年,蕴孕发轫楚文化,开创奠立近代工商文明,策源发动中国民主革命,历史人文血脉涵养独特而厚重。活跃长江中游城市群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大概有五分之一的儿童和青少年存在心理行为问题,其中只有五分之一的患者得到了适宜的治疗。我国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8.2%~22%,与WHO估计基本持平。  重视ADHD疾病的影响  注意力与人的多个认知功能密切相关,也与儿童青少年多种心理行为问题密切相关,注意缺陷多功能障碍(ADHD)问题的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尽管目前有很多有效的方法可以用于ADHD治疗,但
摘要:在初中的体育教学中实施小学合作学习的模式能有效提高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的学习中,让其自主的对体育知识内容进行探索,进而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获得共同的进步。然而就目前来看,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初中生的教育培养并为给予体育教学的开展充足的重视,因此在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为切实有效的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就需要对现存的教学问
近年来,天津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加强社区建设,把“美丽社区”作为”美丽天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开展美丽社区创建工作,努力改善社区治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对高中课程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文化课的教育,需要对体育课堂教学提供的一定的重视度。在高考的应试教育压力下,体育教学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传统教师的教学理念认为,体育课的创设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而学生应当将更多的精力用在文化课的学习上,从而出现教师缩短体育课堂时长,并且经常占用体育课堂的现象。而体育课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新课改理念下,本文就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
儿歌本应是属于孩子们的游戏,却沦为少数人牟利的工具;本来是童心成长的必需品,却成了消费儿童的载体。在成人的商业逻辑操控下,锁定奖项而诞生的作品往往服务于少部分儿童群体——为了体现自幼经过声乐训练的孩子的演唱水平。这些儿歌难度大、音域宽,歌词也不一定适合儿童,缺少童真童趣。远离儿童喜好的作品注定走不远,因此各种“大赛”热闹过后,并没有改变儿歌创作乏力的现状。  在大众间口口相传的,还是《小螺号》《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