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诵读教学尝试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anzm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精心指导朗读和背诵
  
  朗读、背诵是每个老师都会用的方法之一,那么简单的诵读还用得费心辅导吗?我认为针对性的辅导是必要的。学生的认识能力毕竟有限,他们不可能意识到诵读中更深层的含义,如果仅仅把诵读当作机械的记忆,那么诵读的意义起码失去了一半。
  1、教师应教会他们掌握所学内容的重点。初一的时候,每天诵读的内容都是一小段当天讲过的对话或一小段课文。这段课文内容中包含着很多语言信息,但每个信息的价值是不同的。同样是单词,有的有变化,有的就不变,同样是动词,后边跟了不同的介词,就表示不同的意思;两句话差不多意思,只是时态不同,谓语部分就有不同的结构……在诵读课文的时候,就应提醒学生,应该特别注意那些用法特殊的单词,含有语法意义的语言点和使用率高的词组,这些重点在讲课时都应标注在书上,要求学生在诵读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这样的指点,简单机械、有口无心的朗诵就成了有意识的课堂教学和复习,与老师讲语法相比较,这种边读边学语法的教学方法,更有趣味性,学生不会感到枯燥,而且在同样的时间学完课文,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2、教会学生朗读、背读的方法
  记忆力好、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学得快,背得也快,做题时灵活性也强,这些学生可以很自如地运用通过背读而储存在大脑里的语言信息。可对能力弱的学生来说,掌握和运用所读的内容要困难得多。给这部分学生以必要的辅导,是保证他们能长期通过诵读法并从中受益的关键,也是避免班里出现两级分化的关键。可以提醒这部分学生语言现象可以是变化万千的,但语言规律是有章可循的;当我们记住一个句子的时候,记住的不仅仅应该是它的意思,还应该有它的结构,而运用这个结构,就可以造出许许多多不同的句子。在教学中老师应举各种各样例子来说明句子可变而句子结构不变的道理,强化学生在背诵中记住句子结构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句子结构的灵活性。在他们积累了一些常用基本句型之后,老师就可以教他们提高理解课文,诵读课文的速度。每天需要朗读背诵的内容翻译成中文,不过几句话而已,对于任何一个初中生来说,都有可能在一分钟内就背下它的中文意思。因为头脑中已有了基本句型的印象,在诵读前重点放在生词和记语法点上,改下这些新内容,再按着动词发生的顺序,用基本句型把中文句子再译成英文,这样反复几次,学生不但能很快学会读,而且能很快的背,用这种方法,既可以省时间,又可巩固句子结构的概念。
  
  二、对朗读背诵的检查
  
  检查学生诵读首先应检查语音。学习一种语言,首先要做到发音正确。如果语音上出现了问题,本国人听不懂,外国人也听不懂,语言学习也就失去了意义。学生中常犯的语音错误是元音读不准,忽略特殊发音,重读和次重读,非重读,升降调等。如果检查出语音错误要及时纠正,并在书上注明,在适当的时候再重新检查一遍。第二项是检查诵读的流利程度和速度。有些学生比较懒,勉强会读会背,这样的诵读,还达不到真正的储存语言信息的目的,不要说记几天,几个星期,恐怕检查后的几分钟就忘得差不多了,因此,一定要通过控制诵读课文的速度来检查学生用功程度。一篇课文,两分钟背读完和一分半钟背读完相差大约十五分钟的用功量,对于不用功而诵读速度过慢的学生,应要求他们重读,再花 5到10分钟,达到流利的程度。
  当然检查诵读的工作量很大,靠老师一个检查是不可能的。因此,老师可以从班里挑一些发音好,对工作负责的学生帮助检查(课前课后),并要做好背书成绩的详细记录。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或不用功的学生则由老师亲自检查,及时纠正他们在诵读中出现的问题。检查诵读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课堂,老师可以用抽查,汉译英,英译汉,默写等方法,内容选自头一天诵读的课文(一般三、四句重点句),凡是检查不合格的,由老师补查诵读。
  
  三、正确处理诵读与书写的关系
  
  也许有些人会有疑问,强调学生诵读,减少学生抄写,学生们能记住单词的正确拼写形成吗?强调了诵读,减少老师讲授语法机会,这会脱离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客观实际,会影响教学质量的。
  和汉语方块字不同,英语是拼音文字,拼写和发音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大部分单词都符合发音规律,读得出来就应该能正确地拼写出来。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我们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英语拼写和发音之间的关系,强化学生按照发音规律去记单词的意识,把简单枯燥的机械记忆变成有意识的发音规律的运用,培养了学生学英语时的正确思维方式,对个别发音不规律的词,在教学中给予特别的提示,引起学生的重视,在学生诵读的同时,讲解必要的语法现象,避免华而不实现象。由于学生在大量的诵读中形成了较好的语言感觉,他们只需花很少的时间(可能无需思考)就能很轻松地完成课内外的书面作业了,这样就比较好地解决了诵读和书写之间的关系。
  “诵读”不仅要朗读--训练语音,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要背诵--积累大量的语音材料。对初中生来说,诵读课文是第一位,解释语法是第二位,如果“说”是口语,“写”是书面语,那么,前者则为后者的发展提供基础,因为根据人类语言的发展规律,是先有口头语,后有书面语。
其他文献
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存在着个体差异,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它是一种个性化行为。那么,怎么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呢?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喜欢喋喋不休的讲述课文背景、作者介
期刊
内容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初中学生特点以及初中地理学科的特点,不断地改革教法,提高课堂艺术,把死课本变成“活”课本,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谈点体会。  关键字:地理 兴趣 提高    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对事物容易产生兴趣。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课堂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那么我们应该
期刊
内容摘要:一节语文课,要想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获得理想效果,就要深入研究每一节课的每一环节,而对于“导入新课”这一首要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导入”工作做的好,可以引导他们逐步调整自己,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导入”工作做的好,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效果明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 导入 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抛弃了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模式。尤其是部分
期刊
案例教学法最早兴起于20世纪初的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然后在医学和工商管理界教学领域得到推广,现已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学科中广泛使用。全面推广案例教学,是中学新课改、教学新理念的要求,是思想政治课教学遵循其自身规律的客观要求,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回归生活、开展主体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    一、案例教学高中思想政治课优越性分析    
期刊
《新课标》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愈发地感到,创设适当的情境可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它可激起学生的情绪,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把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陶冶情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尊重学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条重要的原则,是完成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的关键
期刊
内容摘要: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智力因素与其他学生并没有显著的差异,他们大多表现为不大愿意学,甚至不想学。造成英语学困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传统的英语教学以教学为中心,视学生为知识容器,不管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刀切”,这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学生在课堂的任务就是听、记、背,出了课堂便迅速遗忘。使得学生对英语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厌学情绪。家长过分的溺爱孩子、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或者对孩子学习期望过高
期刊
对于英语教学而言,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即导入环节是转换学生的语言思维,辅之以易于接受的感性材料,把学生引入特定的英语环境之中,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完成对新知识的感知。    一、导入的关键    导入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对导入语言产生足够的兴趣,在教师的帮助下将注意力转到课堂学习上来。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需求、教学内容和目的甚至是班风等,特别是要充分挖掘所教内容的重要意义和趣
期刊
物理实验课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能掌握物理规律。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探究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体悟物理学研究问题的实验思想和方法。    一、教学基本程序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法,包括提出目标(教师活动)——设计方案(师生互动)——预审方案(师生互动)——实验尝试(师生互动)——汇报交流(学生活动)——归纳总结(师生互动)六个环节。  1、提出
期刊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新世纪的曙光中全面启动。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因此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着课程改革的效果与得失。而我国传统课程教学中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不尽如意的地方,新的课程标准建议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情境教学模式在新教学理念下应运而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高中化学课堂情境概述    所谓课堂情境,是
期刊
语文教材及其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要求我们须借助课内外的衔接和其他学科的整合,才能将狭小的语文时空通向广阔的语文天地。《新课标》提倡的“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其目的即在于将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密切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密切语文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从而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何以使语文教学的课外延伸,即不是勿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