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机制探析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scha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分析高校毕业生不文明离校现象的表现和产生原因的前提下,从学校科学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分类指导和重点引导相结合、学校领航和企业导航相结合四个方面,探析建立高校毕业生文明离校的新机制。
  关键词:文明离校;教育机制;科学管理
  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重要教育环节。做好大学生文明离校教育关系到大学生完整人格的养成,关系到和谐校园的建设,也关系到社会对高校办学水平的综合评价。本文在分析毕业生不文明离校现象的表现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对毕业生文明离校机制进行了探索。
  一、毕业生不文明离校现象的表现
  1.作风散漫,组织性、纪律性以及自我控制力差
  部分毕业生以考研究生、单位实习、找工作为借口,不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集体活动,无故旷课,私自外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部分已经签约的同学,放松对自我的要求,酗酒成风,作息混乱,深夜晚归,早上不起,严重影响他人休息。
  2.宿舍卫生脏、乱、差
  宿舍是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交流的场所,也是毕业生宣泄情绪、发生不文明行为的“重灾区”。部分毕业生无视学校的宿舍管理规定,不打扫卫生,垃圾堆积成山;书籍、衣服乱堆乱放;在宿舍内抽烟、喝酒、打麻将;无故损害宿舍公共财物;将毕业时不带走的物品以“扔掉”“烧掉”“毁掉”等极端方式进行处理,破坏校园的和谐。
  3.自暴自弃,逃避压力,不能正视现实
  临近毕业,就业、学业、感情等众多问题一涌而来,让许多毕业生措手不及,无所适从。在短时间内,无法做好从“大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无法处理好单纯校园关系和复杂社会关系的矛盾。為逃避压力,部分毕业生干脆自暴自弃,出现了“大学毕业等于失业”“毕业季即分手季”等现象,更有个别学生走向极端。
  二、毕业生不文明离校现象产生的原因
  1.学校及学院层面的原因
  一是教学安排不合理。许多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最后一学年的教学计划主要以外出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为主,老师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导致部分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发生转变,认为有空可钻,有机可乘,进而导致毕业生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二是规章制度不完善。许多高校在毕业生外出实习管理、毕业生宿舍管理、毕业生教学管理等方面缺乏具体的规章制度,不能从学校和学院层面对毕业生文明离校进行顶层设计,制定统一方案,仅靠辅导员和班长开班会、发消息来组织管理,难度非常大。
  2.学生层面的原因
  一是部分毕业生压力过大。据统计,2017年,应届毕业人数大约为795万人,因城市、学校及专业的不同,就业情况差距较大。身背家庭、朋友及师长等期望的大学生,要想脱颖而出可谓困难重重。
  二是部分学生缺乏对大学生活的系统规划。当就业、学业和感情问题一涌而来时,无法做出准确的抉择和判断,导致众多问题同时挤压到毕业季,非常棘手,“压力山大”。
  三是部分学生心理及人格不成熟。很多同学在毕业前抱有从众、侥幸、法不责众以及习惯成自然等心理,也加剧不文明离校行为的发生。
  三、毕业生文明离校机制的探索
  1.建立學校科学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
  (1)注重顶层设计,做好毕业生文明离校的部署工作。学校层面,做好毕业生文明离校方案,确定毕业生离校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主题、教育活动;学院层面,根据专业情况,策划好实施方案,完善对毕业生管理的相关制度,重点突出对毕业生的政策法规教育、安全法纪教育、廉洁诚信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将工作传达到每位毕业同学。
  (2)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和学生组织的引导作用。突出学生组织在文明离校中的引导作用,培训他们掌握好相关政策法规,协助老师开展相关工作。要求毕业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带头接受教育、带头服务同学、带头遵纪守法和安全离校,为母校站好“最后一班岗”。
  2.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的教育机制
  (1)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通过开展毕业生主题班会及政策宣讲会等方式,让毕业生了解各类政策和法规,熟悉毕业流程,明确就业形势,帮助毕业生做到合理的自我定位,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形势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实现个人价值。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毕业氛围。毕业生不文明行为的发生与感情、压力、情绪等诸多方面因素失控有关,因而设计专门针对毕业生的校园文化活动就显得格外重要。可以开展以“心系学院发展,提一条建议”“做好学生表率,树一面旗帜”等为主题的相关活动,在对毕业生进行文明离校教育的同时,也为他们搭建起情感交流平台,缓解和控制他们的压力和情绪。
  3.建立分类指导和重点引导相结合的服务机制
  (1)做好对有学业、就业、心理、感情问题学生的分类指导工作。对毕业困难的学生,应当让其与学校教务处和学院教学科主动联系,了解学校和学院的最新政策、教学计划,做到按时补考、重修,不要耽误正常毕业。对于就业有困难的同学,建档立卡,时刻留意相关招聘信息,做好思想引导,希望他们能够转变就业观念,先就业再择业。对有心理和感情问题的学生,要经常沟通,派相关学生干部时刻关注行为变化,及时与学校心理辅导中心联系,做专业的心理辅导。
  (2)重点做好对毕业生的制度教育、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学校和学院在制定毕业生离校管理制度后,应当加强制度的宣传,注重制度的落实。教育广大毕业生自觉遵守学校的管理规定,签署文明离校协议书,以健康文明的方式离校,构建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以贷款毕业生专题宣传培训会为结合点,开展毕业生诚信教育专题讲座,举办毕业征信故事征文,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诚信观念、提高诚信意识,培育诚信品质,构建诚实守信的校园文化。针对部分同学感恩意识淡漠、个人主义严重、功利心强的问题,开展“饮水思源、感恩母校”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激发他们知校、爱校、兴校的热情。
  4.建立学校领航和企业导航相结合的就业机制
  (1)学校和学院要建立和健全就业服务体系,为广大毕业生提供指导和服务。学校和学院要高瞻远瞩,从顶层设计好大学生的学习规划。在所有大一新生中,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每位学生明确大学的目标和方向。在大二和大三的时间里,通过专业学习和顶岗实习等方式,做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断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通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就业政策和就业动态,保证同学们到毕业季时“心中有谱,就业不慌”。
  (2)以市场为导向,做好企业导航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安排老师定期回访签约单位,及时关注企业和社会对毕业生能力的反馈和需求。老师带着问题出去,带着答案回来,将实践成果迅速植入课堂,提高教学专业的针对性。另外,积极聘请校外企业专家进校指导,规范课程设置和理顺人才培养思路,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黄红军,张雯雯.在学生公寓中开展文明离校工作的思考和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1(33).
  [2]罗继全.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18).
  [3]曾振华.浅析毕业生离校的新模式[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
  [4]于锟,曲正鹏.浅谈在市场导向机制下如何做好校企合作[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1).
其他文献
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与汉语应用能力两大任务,无论是单纯地强调文学性还是单纯地强调工具性,都会影响高职培养目标的实现。为此,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改
期刊
道莫盛于趋时。出处:《思问录·内篇》,中华书局版。
在教育教学中,后进生是每个学校的重点关注对象,尤其是在技校,后进生转化工作尤为艰巨。后进生主要表现在厌恶学习,不遵守校规校纪,性格乖张暴戾等。虽然这样的学生并非多数,但是由于其负面能量较大,会对班级、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产生不良影响,故加强对技校后进生成因及其转化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一、技校后进生成因分析  如今,后进生是很多教师的烦恼,教师对后进生的态度往往是“朽木不可雕也”,其实不然,每个学生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始终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放在心坎上、记在心窝里。2019年是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持续开展“百人千户万里行”走访慰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活动的第四个年头
摘 要: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提出打赢扶贫工作攻坚战的口号,就业困难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帮扶也是扶贫工作攻坚战中的一部分。本文分析了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现状和构成等,并从健全制度、思想引导、“一帮一”解决就业问题等方面探讨了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职业指导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职业指导  一、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现状及构
观照历史,传统五伦五德有其自然人类社会整体合观的理论逻辑。了解这一逻辑,对于正确评价传统五伦五德,认知认同现代伦理道德,可资借鉴。
“永久黄”与“四大信条”在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校园中心位置,有一座绿荫浓郁、花团锦簇、精巧别致的“化工文化公园”,“中国永久黄”不锈钢纪念雕塑和花岗岩“四大信务”石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于晓萍教授主持建设的《仪器分析》在线开放课程,是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和江苏省高水平骨干专业——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摘 要:兴趣是学习发展的主动力,只有充分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够不断增强学习积极性,学习成绩、综合素质才会不断提高。在小学教学改革中,教师应注重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千方百计地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思考探析  学习兴趣指的是人们对待学习过程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从小学教育来看,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取向和钻研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如果学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