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民歌文化对外推广策略研究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buwanlebuxing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壮族民歌文化已日益被人们忽视,社会上对壮族民歌文化的宣传也缺乏深入研究,因此我们结合自身英语专业的优势,利用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第二手研究以及对美国语言学家白丽珠女士访谈,了解到壮族民歌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提出以大学生为主力军的对国内外的推广策略的研究。希望本研究能为对外推广广西壮族民歌做出一定的贡献,传承和发扬广西壮族民歌文化。
  关键词: 壮族民歌文化;对外推广策略;广西
  【中图分类号】 J62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20-0179-03
  一、壮族民歌文化的发展面临的现状
  在素有“歌海”之称的广西,壮族民歌曾是广西人民庆祝节日的方式,茶余饭后的娱乐,劳动之中的乐趣,交流沟通的桥梁。独具风格的音调、声部,质朴、贴近生活的歌词内容,众多的种类,所蕴含的深厚的壮族人民的特殊文化及精神使壮族民歌成为壮族人民的伟大艺术瑰宝和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在现代化、全球化发展迅速的今天,壮族民歌文化已不是当初美好繁荣的样子,它的发展面临着各种艰难现状。
  (一)缺乏本土关注度。
  首先,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生活处处充斥着各种各样极具诱惑的信息,人们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在音乐资源的选择中,为了追上时代脚步人们往往会选择当下的新兴事物、当下的流行音乐或是欧美音乐,而非古老的壮族民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整天闭门不出而在家看电视上网,乡村聚在一起的习惯渐渐消失,城里的人们、年轻人对民歌更是毫无兴趣[1]。在实地调查中,我们研究小组走访了广西的几个壮族民歌氛围较为浓厚的城市,如柳州、南宁、武鸣等,也只是发现在柳州柳江边和武鸣的灵水湖边有一两处特别纯粹、原生态、自发性的民歌聚会。在我们以大学生為主要调查对象的调查问卷中,在问及是否了解壮族民歌时,“了解一点”和“完全不了解”的人数比例达50%和46.77%。可见,如今的人们对壮族民歌文化的重视和关注非常少,文化意识薄弱,在壮歌土生土长的广西已是如此,更别提在广西以外的省份和国外。其次,缺乏传承。这种传承后继无人的现象比较严重。一方面,现有传承人数量较少且年龄偏大。宜州一带的壮族歌谣民间传人有莫瑞扬、黄月霜、黄月香、蒙启业、谢庆良、兰翠丰、覃益妹、韦善光、磨海英、黄炳德、覃艳芳、潘红梅、何现光、刘应林等人,数量并不算多,而且有的歌手年龄已经很大,精力不足[2];另一方面,新生代歌手无法承担传承重任,他们被现代化社会新鲜事物所吸引,更倾向于学习流行音乐,学校里课堂上也缺乏该方面的教育。在本土,民歌的关注和传承已如此缺失,那还怎么对外发展和推广它呢?
  (二)商业化严重。
  现在传播推广壮族民歌文化的活动有如南宁国际民歌节、武鸣三月三民歌节等,不可否认,这些活动对壮族民歌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南宁国际民歌节门票费用较高,一般的平常百姓不会舍得掏出这么大的一笔钱,舍得掏钱去看的人们也大多是冲着某个明星大腕;三月三歌节时,武鸣满城人头攒动,然而各地人们赶来只是为了体验这集美食、歌舞活动于一体的盛会,平时它却只是一个清冷的城市,谁会带着真正的民歌情怀来到灵水湖旁的日常歌会?正如我们研究小组所采访的居住在武鸣市的美国壮语言学家白丽珠女士所言,这些活动太过商业化,只有保存纯粹的、自发的壮族民歌才有利于它的长远发展。“刘三姐歌谣文化商业化现象严重,不利于刘三姐歌谣的传承与保护”[2],“商业化演出对于一个处于在拯救复兴的壮族嘹歌来说,是极具压力的”[3]。这些之前关于壮族民歌的研究也充分体现出它的严重商业化和这种形式对它发展的不利之处。
  (三)推广方式单一。
  在新时代里,壮族歌谣的发展必须跟上时代的节奏、符合时代的步伐,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凝练特色,展示魅力。积极进行创新性和保护性开发,可以促进其传承与发展[2]。1961年,电影《刘三姐》在国外公映,一时风靡东南亚;1982年,歌舞剧《刘三姐》在美国麻省演出同样受到热捧;借着东盟博览会的牵引,壮族歌舞在大型舞台表演中向东南亚国家展示了它的魅力;前不久,平果嘹歌的英译传唱得到外国人的赞许;现还有壮族民歌微信公众号如“哈哈视频”,得到白丽珠女士的强力推荐......但社会没有充分发展这些非常好的推广方式,而是单一地依靠政府,太过局限于本土,没有充分使用互联网的作用。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有高达61.29%的人认为政府对壮族民歌的推广力度不够,而且57.26%的人是主动通过网络的方式来接触了解壮族民歌文化的,但是网络提供的这方面资源却不多,由此可见,社会着实需要跟进时代步伐创新出更多推广方式。
  虽然现状如此,但我们依然能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看出群众对壮族民歌文化价值的认可和自豪感,但是问卷上也显示有33.47%的人们认为壮族民歌的发展会停滞不前,甚至消失,因此我们需要更好的策略来对外推广它,从而使它发扬光大,得到保护和传承。针对这些现状,我们研究小组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将在主力军、壮歌英译方面对壮族民歌的发展策略做出研究。
  二、民歌推广的主力军
  我们以广西地区的大学生作为主要的传播媒介,通过他们在生活中或学习上与外国友人之间的文化交流实现民歌文化的传播。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2.82%的人认为大学生能充当民歌宣传的很好的传播媒介。大学生身上具有年轻人所具备的激情,交流面广而丰富,常常代表先进力量,文化素养也较高,最有可能成为强有力的宣传力量。
  (一)年轻有激情,办事效率高。
  新时期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他们肩负着国家的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新时期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最优秀的群体,新时期大学生是活力和希望的象征,是国之栋梁[4]。大学生大多二十多岁,正是最具有活力最有激情的年纪,愿意怀着热情去做事。外国友人大多对民族特色的文化很感兴趣,大学生了解了一定的壮族民歌文化后,和外国友人交流时可以涉及到民歌,通过自己开朗大方的人格魅力和外国友人交流民歌文化。并且大学生的实际行动能力较强,说做就做,当决定要为传播民歌文化献一份力量时,会尽心尽力的做好,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对外宣传壮族民歌文化。   (二)熟练使用社交平台,交流面广。
  社交媒体的产生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交流方式,开辟了新的信息传播途径。同时,社交媒体整合了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等多种传播模式和传播特点,综合多种模式构成了同一个网络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人们可以及时的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流[5]。在媒介的参与和使用方面,大学生对网络等新媒介的参与意识很强,乐于尝试使用一切新兴媒介,并且能灵活运用各种社交平台,如微信、微博、Facebook、Skype等。大学生平时在生活中的交流面广,和他人的交流多、互动性强,大学生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向不同对象宣扬壮族民歌文化,从而使更多的人能接触到民歌文化。
  (三)大学生代表先进力量。
  首先,新时期大学生对责任的涵义有一定的认识, 责任意识比一般同龄人要强,青年学生能够自觉树立社会发展和人民利益所要求的责任和义务,在选择人生目标和道路的同时也选择了自己的责任,体现了以社会利益为标准的社会本位思想[6]。当代大学生能意识到并且肩负起自己的责任,这种责任意识能促使大学生有意识的在日常生活中发挥自我作用,利用自身所具优势,承担起自身的文化使命,为传扬优秀的壮族民歌文化尽一份力,因此他们能够成为宣传壮族民歌文化的可信力量。
  其次,广西大学生沐浴在民歌文化的阳光下,能切身体会壮族民歌的魅力,并且大学生具有的创造性精神十分有利于民歌文化宣传达到一个创新的、全新的高度[7]。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一个壮歌文化荟萃的地区,文化气息浓厚,大学生耳濡目染,接触到的壮族民歌文化也较多,会有自身的深切体会,大学生将自身体会和自身的创造性精神结合起来,利用最具有创造性、最有效的方式宣传壮族民歌文化,能达到宣传壮族民歌文化的最佳效果。
  第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人才必定占据社会的重要位置,中国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未来建设者,具有较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8]。大学生有较高的学历水平,接受了较多的人文素养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较多较深较全面。大学生接受能力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情感摄入较多,并且一直接受了较多的人文素养教育,有一定的传统文化感悟力,而广西壮族民歌文化是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大学生能更好的宣传壮族民歌文化。
  三、民歌推广策略
  (一)面向国内。
  1.将壮族民歌文化设为高校的选修课。
  大学生是壮族民歌推广的主力军,只有当他们了解了壮族民歌文化,才能更好的向外界推广,然而并没有多少大学生会主动去学习了解相关的知识,一般的学习平台上关于这方面的知识也比较零散单一。我们的问卷调查显示48.39%的人认为开设壮族民歌文化选修课很有必要,因此,将壮族民歌文化设为高校选修课就具有很大的意义:
  (1)受众的受教育程度高。高校选修课的受众都是大学生,是这个社会的精英与梁柱,各方面能力影响力比较高。通过让他们了解与学习壮族文化,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对壮族民歌文化的了解程度,对壮族民歌的推广意义重大。
  (2)学习时间长。高校选修课的授课时间往往长达一个学期,比起其他宣传方式,这个长期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是非常有利的,此外,反复暴露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耳濡目染,也有利于形成对于壮族民歌文化的文化意识。这一点是其他推广方式无法比拟的。
  (3)学习的知识比较系统。比起其他平台上零散、片面的一些知识,学生们能在选修课上学到更多关于壮族民歌系统、具体的知识,有助于帮助他们对此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形成文化意识。
  (4)更容易引起人们对壮族民歌文化的重视。高校选修课的开设,表现了高校对壮族民歌文化的重视,反映着壮族民歌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增加了人们对此的关注,有利于带动人们也对壮族民歌文化加以重视。
  2.在网络平台上推广,如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
  随着网络的推广,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有52.82%的受访者认为这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推广方式。我们在网络平台上推广壮族民歌文化,具有以下优势:
  (1)受众范围大。截止2016年末,我国网民数量已达7.31亿人,互联网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庞大关系网。在网络平台上推广壮族民歌文化,能以更少的时间、精力将信息传达到更多的人,从而有效达到推广的目的。
  (2)不受地域、时间限制。互联网将五湖四海各个角落的人联系在一起,在推广的时候不受地域限制,有全面、广泛的特点。除此之外,互联网推广迅速、即时,不用考虑信息传达的时间问题,方便有效。
  (3)为交流与互动提供良好平台。现在不管是微博还是微信公众平台,都设立了评论区,以便人们交流与互动。而在壮族民歌的推广中,这种交流与互动能够拉近人们与壮族民歌文化的距离,对引起人们的兴趣,提高人们对壮族民歌的认识与文化意识,是非常有益的。推广者也可以根据评论区的评论得到反馈,认识到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人们的兴趣所在,从而针对这些问题与人們的兴趣做出调整,让推广更加具有针对性。
  (4)网络宣传方式多样。网络宣传可以集文字、图像和声音为一体,从人的各个感官入手,能够让人们更加直观地体会到壮族民歌文化的魅力,激发人们对壮族民歌的兴趣。
  (5)成本低,难度小。相比其他推广宣传方式,网络推广方式所需成本非常低,而且操作较容易,拉低了宣传者的门槛,因此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加入,扩大了宣传的主体。
  3.各省各地区的社会团体以及高校协会定期举行民歌汇演以及交流会。
  以上的推广方式在内容、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获得52.82%的支持率的民歌汇演以及交流会可以弥补他们的一些不足:
  (1)直观性。民歌汇演以及交流会让人们亲身至于壮族民歌文化中,跟民歌艺术家们面对面交流,实地切身地感受民歌的魅力,在亲身参与中加深印象,培养兴趣。   (2)大众性。民歌本来就是普通大众的艺术,而现在民歌文化越来越商业化,已经开始失去它原本的内涵。民歌汇演深入普通大众,让民歌从大众中来,到大众中去,回归民歌的本源,重拾民歌的意义。而且对观众的教育程度、理解能力没有要求,能让更多的普通老百姓加入进来。
  (3)趣味性与观赏性。民歌汇演以演出的艺术形式将民歌文化传达与表现出来,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能够很好地引发人们的兴趣,提高人们对民歌的关注度。而交流会则建立起各地区民歌的联系,通过互相交流以及切磋,人们一齐领略民歌中的奥妙。
  (二)面向国外
  1.英译壮族民歌,英译民歌故事制作成册并发行。
  (1)优势:从古至今,世界上无论是歌曲,诗歌,故事还是任何的英雄事迹等的保留,传承及发扬推广,文字和书籍都是及其重要、基础、有效和及其普遍的一种形式。对于学习者,书籍文字是学习知识的基本首要材料。书籍文字具有推广所需要的优势:1)永久保留性。书籍文字记载的内容可永久保留,一旦以文字形式记载在书籍等载体上,就可以永久保留。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的记忆逐渐消退以至于完全消失,此时,书籍文字记载就体现了它的价值。2)普遍使用性。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民族,学习知识的方式都不会脱离书籍文字。尽管学习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网络等形式越来越普遍化,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是在使用网络的同时,更离不开从书籍里获取想要的东西。学校的教学,社会能力培新机构教学所采用的基本学习形式还是书籍。因此,不可否认,书籍文字还是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核心的获取知识的方式,被世界普遍接受。
  (2)可行性:据调查,43.15%的受访者认为这种方式可行且目前已经出现了民歌英译并受到很大的欢迎,得到很好的反响,受到广大外国朋友的喜爱。范西姆编写的《壮族民歌100首》,由《壮学丛书》于2006年2月编委立项,于2009年8月出版。这本书对壮文、国际音标做了校正统改,为向世界推广做了充分的准备。另外,广西编撰的《中国壮族民歌100首精选》记录壮族民歌部分时特别采用五线谱、壮文、汉语、国际音标为一体的形式,使民歌走向世界。此外,《壮族嘹歌》英文版已经出版。2012年1月8日上午,由百色学院和平果县人民政府主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嘹歌》英文版出版发行推介会”在南宁举行。这些书籍的出版发行以及在世界范围内受到的好评,给英译壮族民歌,英译民歌故事制作成册并发行这种推广方式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2.中国—东盟博览会增设壮族民歌文化交流论坛。
  81.85%的人认为这种推广方式是非常有益的,因为中国—东盟博览会设立壮族民歌交流论坛,不仅能给国内壮族民歌文化方面的专家及专业人士的交流研讨提供平台,也能够吸引更多国外专家和国外对壮族民歌文化感兴趣的人和本国人进行交流研论。这不仅对本国内壮族民歌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对壮族民歌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壮族民歌文化的对外推广。
  (1)必要性:目前大多数领域都广泛的以建立论坛的形式来促进自身的发展,中国—东盟博览会就是以开展各种论坛的方式开展,但是其中却缺乏关于民歌交流的论坛。建立壮族民歌文化交流论坛,极大地填补了利用论坛形式对外推广壮族民歌文化的空缺,可以更广泛有效的对外推广壮族民歌文化。第1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围绕中国与东盟重点合作的各个领域举办系列论坛。论坛领域包括金融、科技、环保、教育、文化、医药等多领域。因此广西壮族民歌文化作为文化领域的一部分,理应成立论坛对外推广,与其他领域一样取得更好的发展。
  (2)平台优越: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中国与东盟成员国文莱 、柬埔寨、印度尼西亚、 老挝、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在多方面领域交流合作的平台。中国方面市场面向国外多国,具有国际性,不仅直接地对国外推广,还让间接地以这些东南亚国家为媒介向世界各国宣传广西壮族民歌文化成为可能,对推广广西壮族民歌文化具有非常大的优势。而且,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会址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南宁,是广西壮族民歌文化浓厚的发源地,这无疑对广西壮族民歌文化的对外推广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增设壮族民歌文化交流论坛有效可行。
  3.把广西壮族民歌文化的视频上传至国外知名网站。
  在这个网络普及的的时代,有62.92%的人认为,将广西壮族民歌文化的视频上传至国外知名网站,YouTube、Facebook等,对对外推广广西壮族民歌文化有非常大的积极影响。这种推广方式具有传播范围广泛,方式便利的优势。当今世界,是一个网络迅速发展的世界,网络几乎覆盖世界地球村的每个角落。利用网络所具有的特点,有力地推广广西壮族民歌文化。
  (1)网络具有全球性。“网络传播无国界”,网络传播空间理论上没有国家和地区的限制,可以传播到世界各地。上传关于广西壮族民歌文化的视频至国外知名网站,就网络的全球性而言,可以使广西壮族民歌文化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
  (2)网络具有海量性。网络具有强大的存储量,可以承载海量信息。国外知名网站上,上传的关于广西壮族民歌文化的视频内容可以涉及各个方面不同的内容,国外友人可以通过这些网站,大量了解广西壮族民歌文化不同方面的内容,使传递的信息更加广泛。
  (3)網络具有便利性。网络的操控形式及其便利,只需要一个人,一个地点,一台机器就可以实现全球传播。网络传播对人、实物、时间以及空间的要求低,使广西壮族民歌文化通过国外知名网站传播无比便捷。所以将关于广西壮族民歌文化的视频上传至国外知名网站,对推广广西壮族民歌文化行之有效。
  四、结语
  经过我们项目组成员长时间的努力研究,我们总结了壮族民歌文化的发展现状,民歌推广的主力军,民歌向国内国外的推广方式三方面的成果。壮族民歌文化是我们广西的文化精髓,但在经济化、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它却面临着来自本土以及外界的忽视,发展的前途难以揣测。我们考虑让担任着社会发展重任、文化素养高、接触面广且办事效率高的大学生作为推广的主力军,我们不仅考虑向国内的各省份推广,也结合我们所学的英语专业考虑向国外推广。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实地调查,采访了到广西研究壮族文化的外国学者,设计了调查问卷和查阅了非常多的论文、期刊,虽不是硕果累累,但我们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成果能对壮族民歌文化的发展有所帮助,以尽一名广西大学生的绵薄之力。正如我们的调查问卷数据显示的那样,大多数的广西大学生非常认同广西壮族民歌文化价值、为它感到骄傲也非常希望它能拥有光明的发展前途,希望社会能重视我们所研究的大学生主力军和壮族民歌的翻译工作,真真正正把壮族民歌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徐恩煊.浅谈广西民歌的传承和发展 [J].大众文艺,2013(1).
  [2] 罗相巧.壮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以刘三姐歌谣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15(2).
  [3] 陈夕阳.壮族嘹歌的现状研究[J].音乐时空,2015(10).
  [4] 王艳菊.传统文化视野下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思考[J].中北大学学报,2013(5).
  [5] 张果.文化传承与创新领域下的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4).
  [6] 凌新华.从社会化角度看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J].湖北社会科学,2006(5).
  [7] 隋文静.新时期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探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0).
  [8] 董戈欧.当代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培育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5 (11).
其他文献
摘 要: 众所周知,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财务会计方面的工作都是极为核心的一个方面,这种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执行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也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尤其是随着企业发展要求的提升,相应的企业财务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这也就需要重点加强对于该项工作的重视,不仅仅要提升相关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还需要重点从相关操作技术层面进行创新优化,比如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就能够体现出较强的积极作用和价值。鉴于
期刊
摘 要: 在油化措施施工过程中,以往压力的变化情况主要从水泥车压力表上读取,无法做到连续监测。而施工过程中压力的变化情况不仅是分析井下情况、指导措施进程、避免风险隐患的重要资料,也为后续措施选井提供了数据支撑。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连续监测压力变化的装置,不间断监测施工过程压力,自动形成压力曲线,寻找曲线规律性认识,提高措施的有效率。  关键词: 油化措施;压力变化;压力曲线  【中图分类号】 TE3
期刊
摘 要: 随着办公空间的发展,不同類型的办公空间层出不穷,但现阶段由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问题,办公空间仍主要以高层为主,而高层建筑又有其局限性。如何在高层建筑中创造公共空间是提高办公效率和发展人性化办公的重要课题。如何打破单一均质化的空间形式,如何植入各种公共空间,如何在高层办公中创造积极空间环境,如何结合环境因素设计绿色生态的办公空间,如何通过公共空间的改变引导人行为模式的改变,从而达到人性化办公
期刊
摘 要: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非常重视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问题。所以,本文主要就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中关键问题、具体的抗震设计举措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关键问题;具体举措  【中图分类号】 TU318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20-0217-01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但与此同
期刊
摘 要: 污水处理是可持续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处理的效率和效果要求较高。基于集散控制技术构建污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污水处理过程的全面管控,提升污水处理效率。本文就基于集散控制技术的污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进行简单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集散控制技术;污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  【中图分类号】 TN6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20-0226
期刊
摘 要: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随着控制理论研究的不断加强,控制工程技术在生产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日趋显著。本文主要是就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控制理论;控制工程;发展;应用  【中图分类号】 TP1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20-0213-01  引言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
期刊
摘 要: 在新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市场竞争状况越来越激烈,企业为了实现竞争优势和最终的市场发展目标,就必须要保证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企业绩效在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保证企业绩效的科学性、合理性能够有效促进集团企业的经济利益,是企业受益和运营结果更加透明化,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集团企业; 绩效效应; 财务会计; 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 F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各种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作为城市最主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城市照明系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夜间照明更是直接关系着行人、车辆运输等安全问题。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节能减排的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及认可。无功补偿技术在城市路灯照明电气系统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使照明效率和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同时也有利于降低电力损耗,节约成本。就高中生而言,了解基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越来越依赖信息工程技术。信息工程技术也开始出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互联网的每一个发展环节都离不开信息工程技术,互相共同发展。信息工程技术的介入为互联网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本文针对信息工程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为信息工程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做出详细概括和介绍。并给予合理建议帮助信息技术
期刊
摘 要: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各个行业对电力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变电运行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从变电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常见故障入手,合理的分析出现故障的原因,并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一定方法措施进行解决,从而使得整个变电运行处于安全管理下运行,同时让变电运行能够安全、稳定的输送电能,满足各个行业的基本需求,为我国的社会经济提供保障。  关键词: 变电运行;常见故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 TM6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