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是人类繁荣进步的引擎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shou2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科学美国人》杂志总编辑兼高级副总裁,《科学美国人》是一本美国连续出版历史最久的杂志之一,创刊于1845年,适逢美国工业革命时期。为了推动创新,我刊在1850年建立了美国专利局第一个分支机构。
  许多科学家和发明家都来过我们的办公室,其中包括电报发明者塞缪尔·摩尔斯以及缝纫机发明者伊莱亚斯·豪。托马斯·爱迪生曾向编辑们展示过他发明的留声机。留声机发出这样的声音:“你们认为这个会说话的盒子怎么样?”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15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和许多荣获白宫颁发的国家科技奖章的人士都曾为我刊撰稿。
  虽然名为《科学美国人》,但我刊的目标读者并不是科学家,当然我很高兴有些科学家也读这本杂志。我刊的印刷版有350多万读者,网络在线版读者超600万,读者一半以上是商界领导人,其中近两成是企业最高层管理者,他们希望从科学中找到发展壮大业务的好方法。在由媒介标尺调查有限公司(MRI)评选出的杂志200强中,《科学美国人》的影响力位列第六。教育工作者、学生、政策领袖及科学爱好者都通过阅读《科学美国人》寻求创新见解。
  同时,我刊一直以来还担负着分享科学的价值和奇妙之处的教育使命。1845年,订阅一份《科学美国人》一年花费2美元,但我们承诺其价值将相当于“学校学费的五倍”。我刊曾详细介绍过帮助赢得一战和二战胜利的研究和技术,45年前让美国人成功登上月球的那场太空竞赛,以及今天让我们的现代生活发生改变的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学的兴起,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科学是人类繁荣进步的引擎。经济学家们曾说过,二战以来,美国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都来自基础研究。我们来到这栋楼所乘坐的汽车和火车,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点亮这间大厅的电灯所用的能源,我们所穿的衣服以及吃的食物,这些无一不是通过一个过程而实现的,我们称之为科学。
  我们如今享受着这些科学带来的便利,但在它们出现之前,科研人员必须去开创基础的理论概念,从而为这些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他们做开创性的工作时,也未必知道那会带来何种结果。比如,我相信100年前,爱因斯坦在阐述相对论的时候,并没有想到我们如今从智能手机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所获得的便利,但懂得相对论的时空关系原理的确帮助了我们校准轨道卫星所发出的测量结果。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需要为基础科学
  的研究和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及相关的公众平台提供稳定和充足的支持,并将之作为一项国家要务。我们需要为了国家未来的福祉而以长远的眼光看待研究与开发投入。这就像我们在孩子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基础教育阶段,要培养、教育和激励他们一样,这样他们才能在日益竞争的全球化市场中获得成功。
  成功的基础研究需要细致的工作和耐心。典型的资金资助会持续五年。进行试验、收集数据、正确分析数据和最后确认发现结果都需要时间。正常进行基础研究还意味着要遵从自己的好奇心,探索那些或许一时还没有明确答案或尚无实际应用的问题。
  美国联邦政府的研发投入记录显示,政府在研发方面稳定的投入与我们在创新及经济增长上取得的成功之间有着重要联系。比如,《研发杂志》(R
其他文献
韩国作家尹大宁1962年出生于忠清南道礼山,1988年毕业于檀国大学法语系,1990年获得文学思想新人奖步入文坛,开始走上职业创作道路。他是一位勤奋而多产的作家,迄今已出版八部长篇小说、六部短篇小说集、一部小小说集、一部中篇小说集和一部散文集。  他的作品文体,尤其是短篇小说文体接近诗歌,精镂细雕、玲珑剔透,充满温暖和忧怨,像是清新、自然、隽永的长篇散文诗。20世纪90年代,他的作品以诗意的文句、
宋代是我国古代词创作的巅峰时期,但进入元明以后,由于文学潮流的改变,词的发展一度陷入了沉寂状态。入清以后,词的创作再度兴盛起来,乃至有了清词中兴之说。在清初的词人中,以纳兰性德、朱彝尊、陈维崧三人的成就最高,因而号称“词坛三大家”,其中陈维崧的作品数量最多,达近2000首,超过了纳兰性德、朱彝尊两人作品数量之和,并且题材广泛,咏物、咏怀、咏史、言情、赠答、题画无不涉及,在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中文名甚盛
《新文学史料》推出一期“姚雪垠专辑”,计七篇文稿。它们视角不同、内容丰富,对于了解、研究姚雪垠大有裨益。尤其是吴永平先生的《姚雪垠创作年谱》,更是研究者不可或缺的资料。由于吴先生所撰系“创作”的年谱,因此“生平年谱”通常所谱入的信函一般未予采纳。不过,与创作相关而又公开发表了的信函,此年谱还是多有收载。  循吴先生撰写年谱则例,有一封姚雪垠致陈纪滢的长信似乎不应略过的,它既关系姚雪垠的创作,又是公
前言    2009年底,我去日本京都走了一趟赏枫之旅。因为是自助旅行,出发前须作功课,买了几本旅游指南,研究交通路线,上网搜寻不可错过的美食、景点。在庞大的信息中,无意发现,京都永观堂竟然与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有密切关联:先生自号及其巨作《观堂集林》的“观堂”二字即是取自永观堂,有这样的说法。  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关联呢?继续研究,方知王国维先生曾经在日本京都住过,而且有“四暑五冬”之久。由于他和我
《张大可文集》(全十卷),  张大可著,  商务印书馆2013年5月版,  1336.00元  在我的案头新添了一套商务印书馆推出的个人论著丛书《张大可文集》。该文集在今年5月刚一问世,我便将它搬上书案,一睹为快。张大可先生是《史记》与三国史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这部文集的重点自然聚焦在《史记》研究与三国史研究两个方面。其中《史记》论著六卷,书目为《史记研究》、《史记文献研究及选讲》、《史记论赞辑释
1965年7月下旬的一天上午,我正和几位同事打扫大门外的马路,党支部马书记忽然走来对我说:你不用干活了,快去洗洗脸,找件干净衣服换上。一会儿彭真市长陪同缅甸奈温主席来咱农场参观,他要见见你。这跟你出那本书有关。  我有些意外,没想到彭真这么大的领导干部会到场里来看我,脱口而出:我出了一身汗,也没合适的衣服换,算了吧。  马书记说,怎么能算了呢?正巧这时一位姓李的小伙子骑着自行车从场里下班出来,他身
美国学者朱克曼曾对科学界精英进行了研究,他发现了一个意味深长的事实: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之间存在着师徒关系。这就是科学研究中的“近亲相传”(inbreeding)现象。通俗点讲,这就是“名师出高徒”。例如,世界著名的卡文迪许实验室的J.汤普森和E.卢瑟福,他们不仅都是诺贝尔奖得主,而且还培养了多达17位诺奖获得者。  那么,为什么大科学家常常是大师的学徙呢?波兰尼(Michael Polanyi)对
前段时间,哈佛教授桑德尔的公开课“公正”及其实体书衍生品风光一时无两,就像是被苏格拉底“蛊惑”了的雅典男青年,人们恍然发现,哲学思辨可以如此性感,接受智识上的挑战也如此富于趣味。我最近正在看的彼得·辛格所著的《生命,如何作答》(How Are We to Live : Ethics in an Age of Self-Interest)一书,其处理的问题、行文风格和论证理路等方面,与桑德尔的作品都
2014年9月,86岁高龄的徽学专家赵华富教授的《徽州宗族调查研究》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他十年来出版的第三部有关徽州宗族研究的专著。  十余年深入调查获得的一手资料  赵华富教授在此书的绪论中说:从1990年至2000年,他“每年都到徽州农村住一两个月。十年期间,足迹遍及原徽州一府六县——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重点调查研究的宗族有:歙县棠樾鲍氏宗族,绩溪龙川胡氏宗族,黟县南屏叶
我在想,如何为自己的观感写下第一句话。第一句,类似于涂抹在画布上的第一笔。面对画布那种浩瀚的无命运的空,甫一落笔,某种宿命就被唤醒了。犹疑,在于对画布上那种空的敬意,在于对自我霸权的取消,谦卑。我不知道德安在涂下他的第一笔时,是否也会心存犹疑。他不是个迅疾的画家,不确定,也不会胸有成竹,那么地有把握。他似乎对什么都不太有把握,无论是写诗、作画,还是面对人群和世界。他对一切目的性都无把握,但他相信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