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知识经济潮流的到来,知识管理这个概念已经越来越为许多企业熟知,但是,在作为培养管理人才的基地-管理学院中,人们对知识管理以及为学生开设知识管理课程的认识水平不一。本文从国际管理教育发展趋势入手,对管理学院的职责以及知识管理本身的特点进行探讨,论述了为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知识管理课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且提出了知识管理课程所应包含的主要内容和授课导向等方面的建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知识经济潮流的到来,知识管理这个概念已经越来越为许多企业熟知,但是,在作为培养管理人才的基地-管理学院中,人们对知识管理以及为学生开设知识管理课程的认识水平不一。本文从国际管理教育发展趋势入手,对管理学院的职责以及知识管理本身的特点进行探讨,论述了为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知识管理课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且提出了知识管理课程所应包含的主要内容和授课导向等方面的建议。
其他文献
大学科技企业的本质是大学衍生企业,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是制度创新,大学科技企业的发展必须以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校企关系,大学高技术公司上市是大学科技产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大学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产权激励机制。
企业边界与企业本质一直是各种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不同的理论给出不同的解释。文章在对相关理论评述基础上,以个别性契约与现代契约概念为切入点,构建了企业边界与本质问题的分析模型,提出了企业本质是以现代契约I和现代约II为基础而形成的公共性人力资本这一核心论点,并讨论了模型的应用意义;最后提出了契约理论的局限性以及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在分析、对比我国零部件工业和整车产业经济绩效的基础上,文章认为零部件工业尽管先天不尽,但却取得了更好的经济绩效,同时,由于相对比较低的进入壁垒以及加入WTO之后面向全球化的竞争,零部件工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应该比整车产业要好一些。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入WTO之后,应该优先发展零部件工业,在零部件已有一定基础的前提下,放开政策,扩大轿车作为消费品的需求,从而拉动整个汽车工业的发展。
文章以交通拥挤机理分析为基础,通过对北京与东京土地利用、交通结构以及交通运输系统等方面的比较研究,探讨特大城市土地利用形态、交通结构和道路交通网构成与城市交通需求特性之间的关系,交通运输系统建设的经验教训,并提出从土地利用和交通结构等方面综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若干建议。
在原子时代的开端,核能的前途似乎是一片光明。在五六二年代的美国,核能经历了一个不受约束的扩张阶段。但是,随后公众的支持和经济利益转向了反对核能技术。从7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公用事业公司再没有订购新的核电站。美国核能管制体系在决定命运的选择过程中扮演了一个没有预计到的角色。文章详细地描述了这个体系的演变历程,以及它在公众对核能的信心的消逝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核能管制体系对公众的这种信心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管制体系具有促进和管制核能这两个目标之间的冲突、管制过程的保密以及一种幼雅与大众沟通的策略。
论文首先勾划了中国近代沉沦→奋起→伟大复兴的历史轮廓,进一步对“中国经济什么时候能矗赶上美国”问题作专题分析。英美一些研究者按汇率比较法测算,认为经过37年,中国GDP将赶上美国,这是不科学的。作者假设今后美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3%,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分别比美国快60%、5%、4%、3%、2%,人民币汇率略有贬值的情况下,对中国GDP赶上美国的“可能历史空间”进行测算,认为如果搞得好,在21世纪下半
我国到2050年的一次能源需求预计高达50亿吨标煤/年,这使未来能源发展面临国内常规能源资源供应不足,石油供应缺口巨大、城市需要大量清洁能源以及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巨大的国际压力等一系列严峻挑战。在对解决上述问题的种种可能途径进行研究分析后,提出了我国未来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以煤为主多元化的清洁能源战略:一次能源结构中煤仍将占40%以上,大力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以填补国内常规能源资源供应不足,采取以合成燃料为中心(以煤制合成气为基础)的清洁煤战略,实现城市能源以清洁能源为主。
本文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对西方现代化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反思,指出西部大开发吸取中外现代化过程的历史经验教训,注意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使大开发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交通建设对西部开发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此提出几点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它们是:关于西部综合经济区域划分问题;关于东西交通通道建设问题,关于青藏高原交通建设问题;关于发展公路长途运输问题;关于西藏地区环境保护问题。
要实现中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重在制度建设。包括建立和完善从中央到地方的环境可持纽发展的综合决策体制和制度,建立部门合作协商和专家公众参与制度,建立环境综合决策评估和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环境侵权立法的相关制度、团体诉讼制度、责任保险制度、行政救济体制和国家赔偿制度等等。